妈妈昨天读老子一遍, 论语1-2篇. 铭铭幼儿园放学, 在小区里玩到6:10分, 回家吃晚饭后指读为政一遍. 看Peppa Pig若干集, 还看了一集Ben and Holly's Little Kingdom.
铭铭读论语1-50, 2-29。
妈妈读论语-47.1;老子-11。
铭铭昨天对妈妈说:“妈妈,不管我怎么做的不好,你都不许吼。”结果短短放学到睡觉前几个小时,铭铭就两次指出妈妈又吼了,虽然在妈妈看来,那根本算不上吼。但铭铭是对的,确实不论他如何做的不好,妈妈都应该心平气和的沟通,而不能用提高嗓门的办法来吓唬他,强迫他。
Confused,妈妈觉得这个词能非常明白的描绘出铭铭的内心世界. 大人的做法让他没法不迷惑. 吃饭是谁的事? 为什么一定要听大人总是要干涉他吃多或是吃少, 吃什么, 哪怕是他已经饱了或是没有胃口? 起床穿衣洗脸是谁的事? 为什么妈妈就一定要他自己做, 而外婆却总是替他做好了? 为什么铭铭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却总会被否绝, 然后被迫按大人的要求去做, 而且大人总有无法繁琐繁杂的理由, 而那些理由的逻辑性根本无法让一个5岁的孩子去接受.
界限, 妈妈意识到该是时候让他分清界限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可以作主的事, 也有得按规则去做的事. 谁都不应该越过界限, 越俎代庖, 以干涉过多的方式表达关心, 关心过多, 对孩子反是一种负担. 妈妈和外婆之间就有这样的问题.
妈妈需要进一步磨自己的性格, 宠辱不惊, 心平气和, 特别是在不如意的时候. 心里有不舒服的时候, 一定要停下来, 想一想, 这不舒服的根源在哪里, 其实无非是贪嗔痴慢疑和我执, 还是就是恐怖. 用佛法里教的, 前六者是都该去掉的, 最后一个, 心经里也说得很清楚,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孝字, 好难啊. 还好南老的书里说到过孝不是单方面的, 应该是父母慈, 然后子女孝才是顺理成章的. 现在完全不管父母做的如何, 一味的要求孩子孝, 那样是不对的. 但另一方面, 若孩子能做到不论父母如何, 他/她都能任劳任怨的尽孝道, 那样的孩子是了不起的, 也一定会有大成就.
妈妈也意识到, 和外公外婆的相处, 会一直进行下去, 而且不能指望他们会有任何的改变, “人四十而见恶焉, 其终也矣.” 妈妈还有几年的时间, 抓紧时间, 修行为. 为自己, 为父母, 也是为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