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典润我心之妈妈篇(欢迎各位同道加入)

[复制链接]
191#
发表于 2011-10-7 00:10:09 | 只看该作者
读读,一定哟啊读,在我开始读经前,先要读你的楼,MARK到44楼,明天回来继续读!谢谢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11-11-1 10:24:03 | 只看该作者
好能坚持的妈妈,佩服你!请问您用的什么教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回复见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9:22: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imiming 于 2011-11-1 10:24 发表
好能坚持的妈妈,佩服你!请问您用的什么教材?


    回老家半个月刚回来
    四海版的、绍南版的,都有,配着用的
    我觉得,起初自己读来,只要是大字带拼音的教材都行
    如果是孩子读的话,要看孩子的年龄,像我的孩子,才两岁,都是自己打印的蒙学,一百多号的字给她指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23:00:43 | 只看该作者
    正式读经一年了(2010.6月一个月,2010.12.6号—2011.11.4号),按笑笑的生日,取个整数吧。早就想要做个总结,一直拖着。
    这一年算是只读文本,基本没有看什么注释本。


    1、《论语》前12篇175遍,第13-20篇125遍。能通背,不过后几篇可能背不熟了。
     只是读而已,——注释版的,只看过一遍《朱子集注》。要说字句的意思,因为读的遍数够多,再说自己毕竟在中文系混过几年,也能懂个大半。但是似乎并没有进入心灵,没法指导自己的生活。


    2、《大学》《中庸》: 都是130遍,能通背。

    3、《老子》,连读带背快200遍了。孩子似乎更喜欢,而我也慢慢品出些滋味——当然,只是读到某一句时偶尔的明悟,说不出写不出的。

    4、《孟子》:读了前八卷,60遍。结合《论语》《中庸》里的句子,也慢慢读出些意思来,只是没有大块时间整理思绪。

    5、《易经》经传加系辞通读了40遍,只是做到朗朗上口而已,意思之类的完全不通。

    6、蒙学和国学识字专题,是我这三个多月大力关注的方面。而且以后一年中这个仍是会成为重心,不过重点会从指读背诵过渡到讲解说故事。

    盘点一下,读经的这第一年,在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的情况下,还是满充实的嘛!
    不过,真有贪多嚼不烂之嫌呢!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11-27 10: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1:07:19 | 只看该作者
    我和国学的缘分,说来也是很远了。

    中学时,就极为喜欢诗词古文,上高中第一天逛书店买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几年间翻烂。之外的诗歌,也抄了两三个大本。暑假借同学姐姐的《古文观止》,偷偷的抄,被爸爸发现挨打……
    高中学了理科。大学终于归文,却因为少年时代留下的心理阴影,一直不敢光明正大地泡书,总觉得不务正业似的——于是除了功课做的还可以,几年倒也没多读多少书——所谓功课,就是文学史、作品选之类,加上古代和现代语言课。
    毕业后,基本也都丢了。
    不过,好在心底还是喜欢的,诗词古文之类的背的不少,感性认识还是有一些的。现在给笑笑的启蒙,也就不太费事。


    笑笑出生前一个月,因要会农村待产,怕无聊,下载了好多经典朗读,和百家讲坛之类。算是和经典的再次结缘。却和什么“读经热”无关。
    笑笑出生的第一年,断断续续给她背些诗歌、古文,后来自己读着背会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朱子家训》,也就常常给她背、讲里面的故事。电脑里偶尔也放放《论语》《大学》《老子》的音频,听的非常熟了,给后来自己的读背也打下了一点基础。


    笑笑10个半月,断了奶,就送回姥姥家,待了五个月。(这五个月在工作之余,我读书是最多的,不管是经典,还是各方面的育儿书,还是论坛里的净化资源,都看的很多。可以说打下了今年一年我做事的基础。)
    一直到1岁4个月(今年过年后)才接出来,妈妈辞了职,专心带她,也专心读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lizehui_lzh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1:39:5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下,好像在有笑笑之前,接触的主要是文学的东西(诗词古文古典小说)
    到笑笑一岁,主要是蒙学,及泛听
    到笑笑两岁这一年,主要是熟读《四书》《老子》,熟悉《易经》。
    下一年呢?


    我想,在给笑笑识字、阅读、英语等打好基础,做好详细记录之余,我自己的读书也得加强。
    初步决定:

    1、给《四书》做移注


    2、做好兵法专题   
                  “兵法初探”
http://bbs.etjy.com/thread-241392-1-1.html

    3、熟读《诗经》《易经》    结合新叶的《诗经》楼,先听着学着
               我和儿子读《诗经》
http://bbs.etjy.com/thread-235854-1-1.html

    4、随着笑笑的进度,看《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两岁笑笑听经识字的实践   http://bbs.etjy.com/thread-235104-5-1.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真是羡慕子云呀,安排自己读书,这样子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7:28:22 | 只看该作者
在陪伴孩子情感成长的历程中,父母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发表者:李荣

在陪伴孩子情感成长的历程中,父母如何可以做得更好?是每一位家长非常关切的话题。

与父母辈的孩提时代相比较,今天的孩子受到更多的关注,面临更多的挑战,更复杂的成长环境,承载着更多的期望;而今天的家长需要更卖力工作,工作时间更长,压力更大,陪伴孩子的时间少的可怜,孩子们花大量时间对着电视和电脑…..这些因素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孩子学习同伴关系、沟通技巧、情绪处理、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上的进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理咨询科李荣

学习不到有效的,适应儿童年龄的人际沟通与情绪控制的能力,对孩子的情绪能力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使得遇到不顺心时更容易情绪化,发脾气,冲动、任性、不服从。家长如何提升自己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能力,对儿童的行为管理更得心应手?

在家庭环境如何应答儿童行为
父母是孩子情绪成长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孩子第一任情感教练,童年期亲子互动的方式决定着孩子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方式。
树立这样的信念,警示为人父母者要高度重视亲子互动的关系质量和情感交流。
首先需要学习识别家庭常见的消极互动,把消极互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家庭常见的消极互动
过多关注负性行为:很多家长认为:小时候形成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3岁看大,7岁看老,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后患无穷,所以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纠错上,进行不停地批评纠正式互动,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高调”纠错无意中破坏了你对孩子的信任,信任孩子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纠错的自然能力,与父母的不信任相匹配,孩子往往不能信任自己,缺乏自我判断的的能力,事事需要父母的肯首。内心缺乏自我肯定,遇到不顺心的事往往缺乏耐受与缓冲的能力,容易自责、懊恼、发脾气。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被接纳,被肯定的环境下,发展出安全感、自信和自尊。当孩子犯错时,要学习透视事情的表象,去理解孩子内心的愿望与情绪体验,比如鞋子穿不上了就打鞋子;画画坏了就撕纸头,打自己头;下棋输了,大发脾气…..从这些外在行为表现里我们都看到孩子希望把画画好、去赢得这盘棋是好的动机与愿望,孩子缺乏的是面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不能耐受不如意而情感爆发。提示我们在受挫时孩子启动的是一贯的自我否认机制,缺乏自我肯定的能力去缓冲受挫的打击。

家长在开始批评教育孩子前,一定要学习保护孩子的发脾气背后的正面行为动机,告诉孩子在爸妈看来,你希望赢是好的愿望,此刻,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的责怪和对他情绪的否认,而是迫切需要从父母那学习如何去耐受不如意,如何在不顺心时保持平和的态度,如果此时家长一味指责批评,反映的是面对孩子的发作,家长的耐受力已经不够用了,已经不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了,意味着孩子没有好的行为模板。有时互动的方式所传递的信息比沟通的内容,讲的话更具有影响力。在良好行为示范的前提下,等待孩子情绪平息下来后,再与孩子交流,肯定孩子已经有的的良好行为,一起讨论比发脾气更高明的方法,辅助孩子练习新方法,学会在自己感到愤怒、委屈、懊恼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让孩子体验到发脾气正慢慢地被淘汰的。
有时面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我们家长所具备的耐受能力远远不够用,情绪失控由着自己的性子应对,无意中讲了许多破坏感情的语,做了一些破坏感情的事,让我们离帮助孩子的目标越来越远,如对这孩子喊叫、责骂、发脾气、冷落、唠叨、挖苦、旧事重提…常见的带有责怪、不信任的问话:为什么…..?让孩子泄气的话:妈妈真倒霉,你怎么就…... 命令、威胁口吻:你再不….,我就不….,等等。

亲子关系的是基础性的工程,无意中对亲子关系的受损与破坏,会让我们帮助孩子的努力大打折扣,甚至形成负性循环,酿成恶性的结果。负性行为一旦被觉察就会触发我们去改变。

重视亲子情感交流
亲子沟通是亲子间分享感受的过程,让孩子进入你的内心世界,是情感的交流,不能理解成讲道理或是盘问的过程。
陪伴孩子是情感交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每天在一起度过一段轻松的时光,孩子享受的游戏活动,以孩子为主导,用温暖的微笑,关心的眼神传达你的爱意,共同分享生活中的乐趣。学习欣赏孩子的优点,选择增进感情的话鼓励孩子如:当你…..时,爸妈很高兴。当你….时候,你真的长大了。你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继续努力!

当孩子面临情感困惑时,家长需要专心地、耐心地听,表达理解和尊重。以此为基础取得信任,启发和鼓励孩子表达情绪与感受,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家长。不要过早用道理去评价孩子的感受是应该有的,还是不应该有的,只要这种感受对孩子而言是真实的,我们就必须抱以理解的态度。
在孩子充分的情绪宣泄的基础上,利用正性关注获得合作,先要肯定孩子做得好的部分,对于不足的部分家长可以通过新的角度去和孩子讨论细节,通过交流家长尽量把孩子有的消极想法与不合理的行为做进一步的积极转化,给出你的建议,帮助孩子在类似的情况下有新的积极的行为反应模式,循序渐进,及时积极反馈,使得良好行为得到固定维持

??最后与家长分享一句话:要想改变孩子行为,家长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想法和做法。只有我们改变了,才能推动孩子的行为改变。要把启动良性循环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学习了学习了,我要改正自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2:04:23 | 只看该作者
    10月份给笑笑背完第二轮《老子》,《论语》重新背到13篇,就放下了。10月、11月、12月,这近三个月,妈妈自己的读经几乎算是停顿。
    说是“几乎”,是因为从10月初开始,电脑里开始系统播放《孙子兵法》《诗经》的音频,并夹以之前就开始听的《笠翁对韵》。每周换新内容,具体在笑笑的识字读经贴里。开始只是泛听,想着上网、看小说、做家务时小妞的耳朵不要闲下来。


    这样子放了一个多月,听熟了之后,倒把我对《孙子兵法》的兴趣勾起来了,于是打印了文本边听边读,又找了几个注解版,偶尔看看。这样子也读背到第五篇,后面的也读了些,达不到背的程度。

    进入冬天,早睡晚起,和笑笑一样每天赖在床上12个小时之多。睡着前醒来后总是放着《诗经》和《笠翁对韵》听。《诗经》基本每周10首,一周一换,偶尔两周一换,想着听到“卫风”,总64首了。倒是听的很熟,偶尔还看下注解,理解下时代背景和字句涵义。
    这第一轮的听《诗经》,本来是打算先练熟耳朵的,因为冬天的懒惰,倒是做成“精听精读”了。这样也好。
    家里那本解析版的《诗经》,买来十年了。也只有喜欢的那十几首诗读过看过。借这个机会好好过一遍。听多了,顺便读熟,甚至能背。后面半年能把《诗经》啃下来,也是一大功。


    《笠翁对韵》因为一直只是泛听,没有看文本读过,所以熟悉度远远不够,也就是到“拿着书能感觉出听过”的地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2:15:32 | 只看该作者
   不过,如果做妈妈的能再勤快一些,哪怕有上一年的一半勤快,这几个月肯定也远远不止熟悉这些。
    要知道,去年冬天在每天上班的情况下,两个月背完《道德经》100遍,《论语》分篇第一轮30遍读完。这是什么概念?
    而今年呢,整天和笑笑一起,笑笑平均每天睡12个小时,这个时间怎么利用?而白天,她自己玩的时候,我在做什么?经常泡论坛或看小说!


    以后每天自己读书不低于1小时。还是每天做记录的好。和笑笑一起读的不算。

P.S:
    看到果版给鲁素的一帖,虽然说的是如何带孩子的问题,可是里面有几句话,实实在在说到我一直以来的毛病。转在这里,以时时警醒自己。


   “ 鲁素带孩子呢,有个绝招:永远的反求诸己。
    孩子的任何表现,都是大人的镜子,这话都变成口头常识了,变成口头常识就是空话、套话,就是毫无感应触动的话,这些话再漂亮炫目也没有用。人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不活在真实里就是妄想、幻想。你要做好的是当下,每一个当下做好了才会有好的未来。你要改的还不是脾气性格,而是思维模式,你的思维要么停留过去,要么跑到未来,但是,很少盯紧当下。你应该明白,速度由什么产生?专注力决定着效率和速度,所以,你的目光就要集中在你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你的思维不要跑到未来孩子会不会喜欢,而是要思考自己怎样做才能引导孩子喜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一语中地呀,思维模式,很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4:01:07 | 只看该作者
诗经新的学习方法(新叶)

    借了几本书,在参考网上的一些资料,觉得学习诗经诵读诗经吟诵诗经也需要将诗经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若能看的明白,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一些妙境。但目前对我们来说,诗经诵读还是最主要的,我只能在边读中边看写古注今注,选取自己接受的加以理解,这样带儿子读时不至于过于干巴。

    有同感。虽然我还没打算带笑笑读,但自己这样读来,也比干巴巴地只读有趣的多。
    像《诗经》这样的经典,如果不看些注解之类,只一味地读的话,就算读500遍,不懂的恐怕还是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13 , Processed in 0.08123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