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Avatarfl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的数学学习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0:14:31 | 只看该作者
转自jiangying版版 数学学习——努力并快乐着

二.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学什么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数学学的是规律,孩子学数学就是学如何总结和应用这些规律。跳出年级划分的框架来看,中小学12年,数学就学了两个方面,数与代数,几何,其中它们在初三交叉一次,就是三角函数,在高二交叉一次,变成解析几何(不是很清楚现在的课程设置,参照的我们以前的,下同)。而数学的难点,其实也就3个,小学阶段的应用题,初中阶段的因式分解和几何证明。掌握这两条主线并克服这三个难点,数学应该不成问题。
  三.数学思维的培养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应该跳出年级的框架,全方位的在生活中培养。
  1.数和代数
    如果我的理解没错,数和代数的基础就是数感,数感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a.数量结合
  数量结合不仅仅要知道数量的对应,还得知道数量的关系,比如,两堆苹果分别是两个和四个,对应的不仅是2和4,还有多2,少2,移1个就相等,等等。
  但是这样还是不够,数量结合的量不局限于定量,还包括变量,没错,就是初一才学的函数的变量,幼儿园和小一学的数的分解和组合就是函数,如果用逆序法进行数的分解,就已经把函数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幼儿园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掌握简单的函数思维,虽然他不知道什么是函数。在日常生活中,函数的概念也无处不在,家里3口人,吃饭要6支筷子,今天来了一个客人,会多几支。
    初中的函数学得好不好,就在于小时候数量结合掌握得好不好。
       b.数形结合
     华罗庚说过:“数形结合千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我认为数形结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几何和代数的统一,另一个是代数内部的结合。现在的一年级有些题已经是多元一次方程组了,只不过用苹果和梨子这样的东东代替x,y这样的抽象符号而已,幼儿和儿童实际的数形结合会直接影响以后的代数思维。算盘是一个很好的数形结合工具,虽然它已经不在是很好的计算工具。传统的算盘可以进行16进制计算,16进制在电脑应用中非常的广泛。
    c.数序结合
    这个不用多说了,很多成年人都结合得不好。问个简单的问题,家住在6楼,上到多少层是一半?估计很多人都会回答3层,而答案是3层半。
    2.几何
    自然界有很多形状,规则的,不规则的,学习几何就是研究这些形状,农耕社会的丈量,治水,都离不开几何,现在的工程也离不开几何。多多培养孩子的地图感觉和空间思维就行了。
    3.速算
    速算有没有用,现在是有争论的,说无用的人很常用的一句话:“又不当会计,算那么快干什么?”实际上,现在的会计没几个算得快的,基本都是用一个大大的计算器(还是非科学计算器)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速算还是有用的,具体有什么用,就说不出来了,就算介于有用和无用之间吧。不过不管是否有用,在数学思维没有建立前学速算都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如果孩子对数很敏感,速算也就没有学的必要了。
    4.奥数
    如果有人问我奥数什么开始时候学,我的问答永远是幼儿园。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一板一眼地坐着听老师上课。当然如果有人问我幼儿园奥数怎么学,那是另外一个话题,我无法回答的话题。现在的奥数才是真正的数学思维,虽然奥数竞赛有点难,有点偏,有点怪。
    数学思维的培养不需要题海,不需要大量的教辅,跳出思维的框子,年级的限制,甚至学科的限制,给孩子一个广阔的空间。


c.对数学学习的一些想法

   1)奥数学习应尽早,越早越轻松,奥数应该是很快乐的,之所以不快乐是学习方法不对,奥数不是洪水猛兽,其中才真正蕴含着数学的本质。家长不会做奥数题很正常,毕竟成人的思维已经受限,不要因为家长不会就盲目认为奥数超过孩子的能力。

   2)家长也学会识别数学学习中的无用知识,这部分知识只为应试所用,对未来的生活工作毫无意义,不要浪费实践去强化。比如超强的心算能力(必要的心算能力还是有用的)等。

   3)初中应该加强平面几何证明的锻炼,也可以进行一些形式逻辑的锻炼,不过数理逻辑强的话,形式逻辑学起来比较简单,不能为了逻辑而逻辑,不能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毫无意义,不能在生活应用的逻辑也毫无意义。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包括数形结合,数量结合以及数序结合,其中的数量结合将贯穿孩子学习的整个过程。菜鸟认为大学以前,孩子对量的理解分为4个阶段,巧合的是,这4个阶段恰好对应学校教育的大约3年时间。当然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数量思维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有些孩子会有一定的超前,但最好不要滞后。

  1.离散量阶段,对应小学三年级以前。这个阶段的前期尤为重要,孩子通过数数把整数和整量的关系结合起来,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然而很多家长所做的事情却是不准孩子用手指,学速算,背公式,背19x19表等,非要把孩子的数和量割裂了才开心。学前的数量结合启蒙做得好,上学后会非常的轻松,小学低年级,基本都是整数量(也就是离散量)的计算,难度不是很大。

  2.连续量阶段,四年级左右开始接触分数和小数,孩子对数的思维跳出离散数的框架,进入连续量阶段,分数的引入,有理数也就完备了,再引入开方和圆周率等无理数,连续量概念形成,直线数轴可以覆盖所有的连续数。常说:“四年级是一个坎”,从数学上来说,这个坎就是连续量的理解。

  3.变量阶段,初一的函数,变量正式登上舞台,数轴变成了平面直角坐标,这个阶段因式分解是难点和重点。这个时候的直角坐标系中的量仍然是一维的,两个量组成坐标。

  4.矢量和虚数阶段,矢量的引入是在高中的物理中静力学的力学分析,数量走出一维概念,走向平面和空间,配合着数量的空间化,几何也开始空间化。矢量概念只是直角坐标的延续,难度也不大。

  这4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很严格,实际上进入后一个阶段,对于前面阶段的理解会一直延续。



中小学数学的天王山是几何证明和因式分解,只要在初二左右迈过这两个山头,高考前的数理化都一马平川。

  初中的时候,父亲曾对我说:“小学数学的难点是应用题,初中数学的难点是几何证明和因式分解。”当时对因式分解体会不深,那些分解方法(十字相乘,配方法等)我都掌握得非常好,没觉得难。到了后来,发现有些同学对二次函数掌握不了,才知道因式分解确实是难点和重点。几何求证上,在一个暑假里面父亲要求我把《许纯鲂初等几何四种》研究了个透彻(为什么不说是做题?因为实际上我一道题都没做完过,基本上是在选择题型,理出思路),刚开始的时候是心怀抵触的,后来才慢慢地体会到了推理的乐趣。

  从孩子数学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因式分解是数量结合达到变量思维的极致,几何证明是数形结合达到变量思维的极致。初中是学校教育中从常量到变量转换的分水岭,数学思维落后的孩子会在这里大幅掉队。

  小学阶段的未知数使用还局限于方程这个万能钥匙,严格的来说,方程的未知数仍然是常量。谁先掌握变量思维,谁就在数学学习中掌握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小学阶段慢慢给孩子侵浸植入变量思维,是孩子中学阶段理科能够轻松学习的关键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0:17:53 | 只看该作者
跟jiang版家的洋洋比,我们的数学学习真是幼稚。

可是,父母水平有限啊,该如何引导孩子呢?而且,还是要有体系---- 从奥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11:44:3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没有想明白

c.数序结合
    这个不用多说了,很多成年人都结合得不好。问个简单的问题,家住在6楼,上到多少层是一半?估计很多人都会回答3层,而答案是3层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12-10 21:54:54 | 只看该作者
我来说说看,因为3层和4层之间还有个楼梯。

斑斑来看,我理解的对不对。

我家也是小一,常串门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12-11 18:4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Avatarfly 的帖子

因为1层到6层之间只有5层楼梯,它的一半就在从一楼开始再上2层半楼梯的地方,就是3层半。

如果这个不好理解,想想2层的一半在哪里?肯定不是一层,还没有开始爬楼呢,应该是一层半的位置。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Avatarfly + 1 + 1 谢谢了 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21:24:43 | 只看该作者
口算正确率越来越高,速度没上来。

继续相互出绕一绕的应用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21:2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人生有几何 的帖子


谢谢您指点

自己懂了,底气足,问问孩子去。也让他跟着我更上一层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12-16 22:54:02 | 只看该作者
从1楼到6楼,实际上是个数序问题,,上的是6-1=5层

数序结合还包括数字序列,也就是编码,这个我在那篇文章中漏掉了

生活中的的编码用处很大,电话号码,银行密码,住址等等

如果搞电脑和通信,会有校验,编码什么的,基础都在童年的数序结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10:30:36 | 只看该作者

新年好!

谢谢楼上版版的讲解。


新的一年了,困惑不已:数学应该怎么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qdylz + 10 + 10 新年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22:48:07 | 只看该作者

手足无措,但还是要继续。

这个假期,就练好加减。

也借用了扑克牌,现在只用了10张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40 , Processed in 0.13261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