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nikkiy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小学语文课本,一个民族的文明底线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11-19 18:0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oye妈妈 的帖子

你的对比没错,恐怕还不止这一点点。确实是感觉不好,为什么这样,也许是我们的文化特色,也许是适合的美文太少。对我这样家长,其实是没得选择,感到比自己读书时进步也就满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11-19 18:5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nikkiyy 的帖子

对于现在的语文教材,我从内心里还真是挺知足的。真是感到他们在变呢,不那么特别的工农兵了。教材可能还有很多不如意之处,可对此我已经是千恩万谢了。记得上中学的时候,为了背政治,有个同学必须坐在地上才能入境,现在的孩子好幸福。
说起老师,过去的似乎是好些,可学校开会时发言的校长却是现在好点。记得当初中学校长发话,十分钟要说几十个“这个”,真让人痛苦。
生活在文化发展中国家的当代中国,不苛求、不裹足的人文态度可能更自在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1:4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zty1122bb 的帖子

看得出,版主是个很善良的人。我只是觉得经典的东西不能轻易更改,特别是可以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下都有其生命力的,譬如那些能打动不同国籍不同年代的无数人的音乐、诗歌等等。有时会有这个感觉,看过一些经典的小说散文,很多文化垃圾觉得就不能入目,从这个角度来说,经典会让某些文化的根基更稳固。
这几天的新闻在热评1932年版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虽然年代变了几茬,不过那些编著的用心现在还能让人们体会得到。用心也许是现代教材所真正缺乏的吧。反正不愁卖不出去
版主觉得是生活在文化发展中的中国,我只觉得是在经济发展中了,发展中的文化似乎大部分是外来的,没觉得中国本身的文化有多大发展,有些民间文化甚至有绝迹的迹象。不裹足,坚决同意;不苛求,想做也难做到哦,除了活在世外桃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11-21 07:0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nikkiyy 的帖子

篡改也好、编辑也罢这是正在发生的事,但不是如今的发明,古代、近代比比皆是,以后还会继续不断,对于语文教材尤其如是。古时对经典的异化,上世纪去繁从简的变脸,很无奈。
说到文化的发展,回忆一下上世纪七十年,虽父辈称得上是书香世家,但没有书房,书架上除了工程类图书只有毛选。那时是沙漠,相比之下,现在至少也能称为野草遍地。我说的文化发展中国家就是这个缘故。记得十多年前,同一位美国的地理老师聊天谈到宗教在中国的重启。我说:机会是千年一遇。他很赞同。其他的文化形式也是一样,什么都没了,剩下的当然就是开发--包括语文。这对于两千年前的河上公、董仲舒,甚至许慎都是如此,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是一样。
我们还是应该更积极的看待当今的文化,门槛不高,机会多多,是好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桥流水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11-21 17:56:42 | 只看该作者
看你们的争论,非常长见识。我很同意版主的看法。“我们还是应该更积极的看待当今的文化,门槛不高,机会多多,是好事。”对于现在的教材忧心匆匆的家长,基本是家长自己本身素质较高,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但是要考虑到,还有大部分的孩子是没有家长辅导,或者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辅导不了的。如果教材的定位高起来的话,那么这部分群体的孩子怎么学呢?我想,我们的教材是针对一般群体的孩子设计的。就像一个班级,孩子的层次是不同的,最好当然是分层次布置作业。但老师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只能针对大部分孩子布置作业。教材只是个例子,有的孩子,能把教材里的东西消化掉就不错了,而有的孩子,家长就可以根据教材把知识面辐射开来,让他博览群书,诵读经典,增强孩子的文化底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11-21 23:28: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ty1122bb 于 2010-11-19 10:10 发表
2)古文分量很大
不提“三百千”之类的蒙学,小学六年级已经开始了正式的古文学习。而到了七年级以后,可谓铺天盖地。拿九年级上说,25课正课中,有4篇古文,4篇古白话,整个中学阶段不下百篇。而中考、高考还多考察课外古文言,很需要下苦功,最好提前做准备。


前几天偶然见到初中生的考卷,感到震惊,语文是相当地有难度,如您所言,古文的分量极大,俺家小女明年小升初,急啊
请教版主,从现阶段起,该如何做准备,才能应对中学的语文,能具体谈谈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11-23 08:13:56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家自己辅导孩子的语文, 小学一年级的课文提到什么 "熊猫妈妈开心的笑了,....把中国人民的友情带到了世界各地." 这样的句子, 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这么多年来, 动不动就把某事提升到一定高度来赞扬的做法还是没有改变. 学了所谓的语文还被做了思想教育, 真是一举二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11-23 11:11:03 | 只看该作者
只是用电脑放了几张花里胡哨的幻灯片,老师都喜欢这样,幼儿园就用PPT了.真正的内涵,没有人认真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3:12:07 | 只看该作者
刚随机借了本唐辛子今年出的书,是笔者旅居日本所写的关于教育、饮食和男女的文章,恰好看到了教育中有一篇中日教科书的对比,觉得还挺客观的。在她的博客里找到这篇文章,贴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3:15:50 | 只看该作者

对比中日小学教科书,竟如此不同!

以下摘自唐辛子的博客:
我家小学生每天都要学习半小时左右中文,虽然进度非常慢,但慢慢地积累下来,到现在也能认不少中文汉字了,于是,前几天开始,我拿出从国内带回日本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让她自己阅读。因为国内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仅仅只是上册,内容就已经相当丰富,有诗歌,有寓言,还有童话,相信对于孩子提高中文水平一定会很有帮助。

我家小学生将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拿在手上,翻看了一下目录,就开始惊叹了,说:妈妈,好多课文阿!
又说:日本小学二年级的国语课本,比这少多了。

听小朋友这么一说,我让她拿出日本的二年级国语课本来看,二本教材一比较,就发现果然大不相同:国内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上册,已经有186页,34篇课文了,这还不包括仅供阅读用的另外6篇童话文;而日本的国语课本上册,居然一共才六篇课文,一篇阅读文,全加起来才7篇文章。

这个差距也太大了!从教科书的“量”来看,就感觉中国的孩子太辛苦,而日本的孩子未免太轻松了。

再对比二本教科书的内容,也大不一样。日本的国语课本的选题,基本是以植物,海底生物等自然为主,如第一篇课文是“蜂斗叶的茎”, 说的是一种叫蜂斗菜的植物如何在初春残雪消融的日子成长;第二篇课文是“蒲公英的智慧”, 详细地描绘了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孩子们学习完这二篇课文之后,接下来的第三篇课文,叫“大家都来做观察名人”----这篇课文教孩子们怎样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学会写观察日记,日记写好之后,再一个一个地在班级里进行演讲和发表。

而国内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对于自然的描绘,但这些课文大都比较写意和抒情。例如第一篇课文《秋天的图画》,这样写道:“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从这些就自然而选题的课文来看,日本孩子接受的是理性教育,内容具体化;而中国孩子接受的教育似乎更为感性,且抽象化内容居多。

此外,从日本的课本中间,可以寻找到许多团队与协作精神的教育理念。例如第4篇课文,选用了绘本名家李欧•李奥尼的童话作品《小黑鱼》,说的是一条住在海里的叫Swimmy小黑鱼,因为很弱小,所以小黑鱼家族里的许多小鱼,都被大鱼给吃掉了。只剩下小黑鱼一个留在黑暗的海底,后来,小黑鱼终于找到了许多同为小鱼的同伴,为了不再被大鱼吃掉,小鱼们想了个办法:它们有规则地排列起来,拼成一条大鱼的形状,行动一致地一齐游动----这些小鱼再也不怕大鱼了,因为它们团结在一起,成为了海底里最大的“一条鱼”。
此外还有第六篇课文《珊瑚海的生物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浅显易懂地描绘了居住在珊瑚礁海底的生物们,如何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得以和谐地居住在一起。


而国内的语文课本,如《蓝色的树叶》,《窗前的气球》,《纸船和风筝》等这些课文,谈到友谊与友爱,很不错,但不过这些都和“团队”“协作”“和谐”等无关。而且,甚至从一些课文中,可以看到我们中国人的强烈的个人精英意识。

例如《聪明的韩愈》这篇阅读课文:
从前,有位教书先生,他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看谁用不多的钱买一件东西,能把书房装满。
学生人人动脑,认真思考。放学后,他们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有的买来了稻草,有的买来了树苗……可是谁的东西都没把屋子装满。
一个叫韩愈的学生走进书房,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把它点燃。烛光立刻照亮了整个屋子。先生见了,高兴地连声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这篇阅读课文中所说的“韩愈”,不知道是否诗人韩愈,若是诗人韩愈,也不知道小时候的韩愈真有此事----这些且不理论,但这篇课文,凸现了“韩愈”的聪明,也间接体现了“韩愈”周围的孩子的不聪明,作为给孩子们阅读的课文,这样的文章好还是不好呢?

除了《聪明的韩愈》,还有一篇这样的课文,叫《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这么写:
“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
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大家听了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都叫苦连天。
第二个星期,轮到袋鼠上任了,他激动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听了袋鼠的话,大家直摇头,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
第三个星期,轮到小猴子当‘万兽之王’,大家都非常担心:他会不会命令我们从现在开始,都得住在树上,成天抓着藤条荡来荡去?谁知,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话音刚落,大伙儿立刻欢呼起来。
狮子见了,笑眯眯地说:‘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

这篇课文读完,我家小学生就开始提问了:
“妈妈,这些动物们,它们为什么不选举?它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万兽之王阿,为什么要由狮子来指定呢?”

是啊,森林本就是属于所有的动物的,谁规定狮子就必须是森林之王呢?按自己的习惯过日子,是自然界生物的本能,为什么要一只小猴子来宣布和特赦呢?动物们需要一个万兽之王,完全可以自己选举产生,为什么要由狮子来指定呢?这样的一个童话,而且还选入供我们孩子学习的教科书,是要告诉孩子们什么呢?告诉孩子们从小要懂得畏惧权势吗?对于这样的教育,同样地想问一句,是好还是不好呢?


(追加说明一下:日本分地区不同,教科书会有些不一样,不过小学二年级的国语课本基本大同小异;另外国内的语文课本,我手头的这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年12月第一版,2008年5月第13次印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16 , Processed in 0.380817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