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14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命好不如习惯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7 22:4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专家篇:访前世界资优儿童协会主席吴武典


我们常认为资优生、有创意的孩子都是天生的,但是研究显示,很多资优孩子在成长背景中,家庭教育和品格教育的养成是让其优秀特质发光发亮的主因。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点上的利器。





好习惯应从小培养,但如何判断什么样的习惯是好的?前世界资优儿童协会主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吴武典指出,评判好习惯的标准,就是看对自己是否产生提升作用,以及对别人、对社会、对大自然有没有好处。



在做人方面,应从小培养勤劳的习惯,避免奢侈、依赖。在家可以从洒扫应对进退做起,也就是分担家事,学习负责和勤劳的态度;同时也学习待人接物的道理,包括有礼貌等。孔子于《论语.宪问》篇说:“爱之,能毋劳乎?忠焉,能毋诲乎?”如果真心去疼惜一个人,能不让他多劳动吗?若忠于一个人,能不规劝他的过失吗?而现今父母对子女的爱,常常缺少了这“劳”与“诲”。



“美国的小罗斯福总统,每天睡前无论再忙,都一定要自己洗袜子。服侍他的仆人说:‘总统先生啊,您日理万机,这个就让我们来代劳吧!’小罗斯福总统的回答是:‘从小我就养成这个习惯了,因为妈妈说臭袜子一定要自己洗,所以一天不洗都觉得不舒服。而且我一洗袜子,就会想起妈妈,也感念妈妈的辛劳。’从这里可以看到父母亲对孩子好,真正要教给他能受用一辈子的除了谋生的技能外,就是好习惯了。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孩子会感念你一辈子,因为好习惯是一辈子的资产呀!”吴教授若有所思的说。从小训练孩子适度地劳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让孩子的心灵更为坚强。(AFP



家庭、环境与品格教育



那么要如何真正实践培养好习惯,进而培养好品格呢?吴武典提到要以人为镜,注重环境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是品格的摇篮,要教导孩子勤劳、有礼貌以及尊重别人,也培养孩子喜欢阅读、节俭、爱干净的好习惯,大人便要起到示范作用,比如遵守交通规则、守法等。而习惯养成的关键就是反省和坚持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大作为!






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用无穷。(AFP



网路上有一则小故事:爱德华刚读中学的那一年,他们全家在新罕布夏湖中岛上的别墅里度假。有一天,爱德华和父亲扛起钓竿去钓鱼。在那儿的鲈鱼只有鲈鱼节才允许垂钓。那天爱德华花了很多气力本想放弃之余,突然间一条超大鲈鱼被钓了起来。但父亲看看手表,距离鲈鱼节还有两小时,“放回去,孩子!”父亲不可违抗的命令着。爱德华满心不愿意,心想可能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鲈鱼了,可是父亲不理会他的吵闹依旧坚持着。



二十年后,爱德华成为纽约著名的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上他拒绝取巧而备受同业赞誉,即使别人要向他透露股市内线时他也婉言谢绝。“放回去,孩子!”就从二十年前的那一刻起,即使没人看见也要坚持对的事情,他走出了光明磊落的第一步。



吴武典表示,“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像是我们常说的芬兰经验,他们具有自动自发的阅读环境和习惯。不过好习惯和坏习惯只有一线之隔,因此要不断提升心灵的层次,不能囿于既定的习惯,尽力取得中庸之道,自信而不狂妄、谦卑而不自卑、知足而不故步自封。贯彻好习惯的诀窍就在于实践体验,从体验中去学习,接受实务的磨炼。比如大学生强调的服务学习,就是从做中学,同时反覆练习与应用,最后就会像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洗脸一样自然了。”


习惯的养成模式

吴武典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位车掌小姐,对乘客服务很用心、很客气,对年纪大的人服务特别周到。一回很细心地把一位老人扶上车坐好之后,老人很高兴又感动地对她说:“我一直在寻找一位好车掌小姐,今天终于找到了。”于是拿出了一万元的大红包给她,并说:“你一定要收,这是我的愿望。”她只好收下了。


从此以后,这位车掌小姐就更贴心的服务老人,期待着下一个红包的出现,不过这个红包却没有再出现了。过一段时间之后,照理讲她应该觉得灰心了,哪知她还是继续对乘客很客气、很热心。为什么呢?因为车掌小姐发现,当她对别人好,别人也都会以感谢回报,所以她心中十分满足。久而久之,就忘了红包的事情了。”



吴武典表示,根据行为塑造理论,当增强物的增强不再出现的时候,行为就会减弱。不过故事中的车掌小姐却因为自我得到满足,而忘却了获利本身。“这被称为是动机的功能独立性作用,本来它是一个工具行为,也就是为了获利而产生的行为,但后来行为本身就可以得到满足。”也就是说,习惯的养成,最初可能不是自发的,而是有目的的,因为获得回馈或增强,而变得有所为而为。但最后若能升华,便可以达到自动自发、无所为而为的境界,而成为一种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坏的行为也是如此,诸如说谎、偷窃和逃避压力的行为,都有可能藉由这样的模式形成习惯。因此大人给小孩的教育中,便要针对良好的行为给予鼓励、奖励,透过回馈强化其动机,最后内化成为一种品格--良好的人格特质。


习惯、心态升华与修炼之道


吴武典认为,行为在体验过程中会慢慢升华,比如同理心是一件好事,那么从一开始的技巧练习开始,慢慢的常常运用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最终形成为特质,如影随形,不假思索就能表现出来。而在心态动机方面,从一开始自己单纯觉得好,而后可能透过别人的称赞或利益的获得而增强。不过最后慢慢的转成自我回馈系统,能够自得其乐、乐在其中,逐渐达到无所为而为的境界,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



对孩子的教育而言,吴武典表示人格培养是重要的一环,而品格的修为来自于习惯的养成。不仅要培养好习惯,也要不断的根除恶习。效法古人自我反省的工夫,知错、认错、改错,就像修道一样,反观自我,不断自我提升。



而在访问的最后,吴教授也开心的分享了自己所喜欢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来自《礼记》中所说的:“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是一种中庸之道的美妙境界。他也期许着下一代,能透过习惯的养成与品格的修炼,体会到“人生的目的在付出”,进而达到儒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淑世理想。





(二)操作篇: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简易检核单


学习态度(坏习惯)

1 为了考试才读书。

2 只读课内书,不读课外书。

3 为了应付父母及老师,才勉强用功。

4 分数高就是学问高。

5 读书是为了赚大钱或做大官。

6 读书本来就是苦差事,所以要“苦读”。

7 尽量避免读不喜欢或困难的学科。

8 读书考试,只要能及格就好了。

学习习惯(好习惯)

1 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2 有摘记大纲和记录重点的习惯。

3 遇到疑难问题,有追根究底的习惯。

4 喜欢与人讨论功课。-有个别差异,有些人喜欢深思、有人喜欢脑力激荡。

5 在课堂上,喜欢发问或请教。

6 平时用功,不会临时抱佛脚。

7 自动看书或做作业,不必他人催促。

8 读书时能保持良好的姿势。

学习方法(好习惯)

1 看书时抓住重点。

2 能安排自习时间表。

3 先求理解,再背诵。也有人相反(如古人以背诵为主),都有成效。

4 读书或作功课时能专心一致。

5 阅读的快慢,随着阅读材料的性质而定。

6 使用默读法而不是朗读法阅读书报杂志。

7 会以自己的话作课本笔记。

8 会使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地图等)。





(三)亲子篇:培养孩子好习惯 教战秘诀


在大人的世界里,不论工作或家庭生活,总是由“习惯”来支配着时间和左右着活动的内容。然而,大人的习惯却是从小养成的。聪明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多花些时间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其一生受用无穷。



滴水能穿石,其成功的秘诀在于不间断,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往往我们却发现知易行难,如何成功地培养孩子好习惯,当是天下父母心最渴望成就的事情之一了。其实要成功并不难,只要能把握住必胜秘诀:



夫妻同心。这是首要条件,夫妻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也各自有着本来的习惯,常听到有夫妻因为生活习惯不同,互不相让导致争吵到不可收拾,离婚的导火线竟然只因为挤牙膏管的方式不同。所以,如果能有一个夫妻谈心时间,泡杯好茶,轻轻松松地先说说对彼此的感谢,感谢互相信任、互相扶持也互相照顾。然后想想共同拥有的好习惯。建立了共识之后,会有一个希望的远景与热忱,恭喜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目标明确。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没办法跟上大人,所以别只跟孩子说“要有好习惯”,得很清楚的告诉他“什么是好习惯”。例如:要求他“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可能会让大人失望,因为他对于“什么是礼貌的行为”可能跟大人的期待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很明确的告诉他做到哪个行为是一种礼貌,这样也容易以正向的语言取代负面的指令。例如:以“请记得要把吃完饭的碗拿到水槽,谢谢你的合作”来取代“你真是懒惰,我这么辛苦,难道你不会帮忙吗?”。


鼓励尝试。俗语说:“一眠大一寸”,孩子的发展常可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形容。因此,多汲取孩子身心发展的知识或经验则有助于对他们的了解,才不会错失良机或要求太高。其实孩子从小就渴望着独立自主,这是因应生命成熟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家长应该把握这样的天性,鼓励孩子多多尝试在自己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做好那一个行为,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大人的耐心陪伴和仔细的指导。



例如:洗菜洗米的工作其实是很有趣的,可以将污浊的东西洗涤干净,这个工作的本身就像是变魔术一般的神奇,多让孩子参与其能力所及的工作,去欣赏自己手脑并用的过程与成果,那种身心愉悦的成就感,会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和继续学习的动力。这可是用物质的奖赏所达不到的效果。


请勿比较。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当孩子正要尝试或已经努力的在学习好的习惯时,总会有不足之处,拿别人的成就来比较,会让孩子气馁。拿别人的失败来抬高自己,会让孩子骄傲。两者皆不妥,就算因此而养成了某个好习惯,但是也养坏了孩子的心,胜骄败馁的情绪是无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的,也会因之失去人性中最珍贵的善良。


其次,让孩子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用心程度上,去享受乐在其中的过程。人生的过程难免起起落落,就像四季的更迭变化,有冷热之分才有甘美的蔬果,因此别太只注重结果,否则将只是培养出一个粗糙、失去品味的孩子,拥有再多的好习惯也只成就匠气而非造就大器了。


慎选媒体。昔日孟母三迁为的是有个好环境给孟子一个学习模范,然而今天无处不在的媒体讯息,确实需要父母细思量。许多儿童的动画充满了语言与动作上的暴力,在价值观上也过度突显自我需求的满足,而非强调团体的互助合作或利他行为。


父母不妨做个小小的研究,打开儿童节目的频道,用纸笔记录下来在短短几分钟的儿童动画中会出现多少的语言与肢体的暴力或过度夸张的行为,您也就一定能了解慎选媒体的重要了。当然也别忘了,自己的身教与言教也正是孩子们的另一种学习的活传媒。


乐见其成。人真正的快乐有如美好的音乐般令人神往。因此,家长的乐观是孩子在学习建立习惯时出现挫折而想放弃时的解药。有趣的是,人在心情快乐的时候,也常会唱起歌来,说不动、劝不听,试试看唱个歌,转圜一下气氛,一笑可解千愁。所以,要建立孩子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常用喜悦的心情来面对孩子的一个小小的成功,因为“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如果父母带领着孩子将注意力放在细小的而且是他的能力一定可以达成的目标,那么孩子的小小进步不但能让孩子因此体验到自己进步的快乐,这种乐见其成的态度会给孩子很扎实的信心,好习惯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万贯家产不如自身有好习惯,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道路,明确的身教,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必然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10-18 13:38:03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很是,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0-18 22:28:4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文章,好习惯真的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33 , Processed in 0.13828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