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0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共读读书会] 故事妈妈——《小绿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3 19:2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摩了故事妈妈讲《小绿狼》的故事,颇有感触。 故事妈妈活动,是妈妈(爸爸当然也好)进课堂给孩子讲故事,提问,吸引孩子参与讨论,引导他们去思考一些平常较少涉及的问题,在他们的心中播下幸福的种子,期待成就他们未来的终身幸福。生命教育的一个理论基础是马斯洛(Abraham Maslow这里是维基上的英文介绍)的五大需求,即生存、安全、爱与归属、尊严和自我实现。 [/url] 故事妈妈的书单设计,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在自我、人际、环境、生命几大领域,引导孩子思考相关的基本问题,尽可能让他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较早的触及生命的本质,建立起他们自己的人生哲学。 《[url=http://www.pep.com.cn/xiaoyu/huodong/fangjia/hjzy/dushu/200802/t20080201_444244.htm]小绿狼》是给二年级孩子读的一本绘本。 故事很简单,一只小绿狼找不到愿意和他一起踢足球的伙伴,因为其他的狼都是小灰狼。他感觉很差,就通过买灰衣服、给自己抹柴灰、涂灰色油漆来试图将自己染灰。当所有的努力失败后,仙女出现了,先后把他变成了金鱼、小鸟等其他动物,最后无奈的把他变回了小绿狼。这时,小绿狼看到小灰狼在玩,勇气十足的走过去,边走边说:“对,我就是绿色的,但是,那又怎么样?” 讲完故事,故事妈妈提了一些问题,考察孩子有没有听懂故事情节,比如小绿狼想变成灰色的,他做了什么?接下来又做了什么。。。听了一遍之后,有的孩子可能还未必记得住,有的孩子则记得比较牢,这样一步一步问下去,相当于组织孩子用他们自己的话把故事复述了一遍,保证后面基于情节的深入讨论能够顺利展开。 故事情节复述一遍之后,故事妈妈的问题就深一层了: ——小绿狼为什么想变成灰色的呢?(孩子们就说啦,因为他和小灰狼不同。。因为灰狼不和他玩。。因为他想变得和大家一样。。。) ——他穿上灰衣服,为什么没有变成小灰狼?(因为他的尾巴是绿色的) ——他抹上柴灰,为什么没有变成小灰狼?(因为雨水把柴灰冲掉了) ——他涂上灰色的油漆,为什么没有变成小灰狼?(因为不透气,他差点被闷死了) ——仙女想帮他变成小灰狼,为什么没有成功?(因为仙女把他变成了其他的动物,他都不喜欢,他只愿意当一只狼) ——他最后改变了吗?为什么?(他没有变,还是小绿狼。。。他变了,他不想再变成灰狼,他说:我就是绿色的,那又怎么样?) 这个阶段,孩子的答复就五花八门了。上面只列举了一些我记得住的例子。故事妈妈没有直接评价对错,而是在一个孩子答问后又请另一个举手的孩子答题,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是因为越多的孩子参与,就有越多种的答案呈现,听的、说的,都会因此看到更多不同角度的解析,这对孩子将来能够用开放的心态判断他人的不同意见是很有帮助的。 再往下,问题就触及孩子生活的现实了: ——请问,在你们的班上,有没有同学是新转来的?(这所学校学生是流动的,每个学期都有同学转来或转走) ——有。 ——那你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他们做了自我介绍,我们就成了朋友了。 ——那,有没有哪位同学在任何地方,曾经感觉自己就是小绿狼,不被接纳? ——有!(好几个孩子举手,说自己被排挤的故事。) ——你们愿意做什么样子的狼呢?小绿狼还是小灰狼? ——答案五花八门。小绿狼有,小灰狼也有,说愿意做自己本来样子的也有。 我知道儿子的班上也讲过这个故事,所以问了问他,看他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思考到了什么程度。故事情节他记得很牢——因为从准备做故事妈妈开始,我根据书单买了很多绘本堆在家里,他没事的时候就悄悄读了不少。不过,为了故事妈妈活动的顺利进行,我没有提前问他任何问题,怕我的态度给他任何“标准答案”,影响他依从内心作出回答。 其他的问题就不多说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能作出的回答都是差不多的。我感到比较高兴的是,当我问他“你会怎样选择朋友,是看他的外表、肤色吗”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会看他的心好不好”。。。孩子的语言是毫不矫饰的。也许,他现在还不明白心好或不好很难从一时一事看出来,但,他能够想到这些,我已经意外惊喜了。 至于更深的问题,关于孩子如何认识和了解自己,仅靠共读一本绘本是不可能解决的。所以好书值得一读再读,就是因为每次读,每次都有新的认识。读过一本书,孩子记得它的情节也好、图画也好、个别字句也好,都算是一个个的断片。这样的断片多了,反刍的机会多了,同生活里的实际结合得多了,也许,将来的某个时刻,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其中的某些断片就会啮合起来,形成链条。链条多了,辐射成网状,他们对自己的了解与发现也就会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他们看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本文为参加黄欣雯女士生命教育培训及观摩故事妈妈工作之后,参考学习笔记所作。所有涉及生命教育理论的正确表述都应归功于黄女士,而不正确的部分,绝大多数都是我学习中的误区,留待继续学习以修正并改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20:36:29 | 只看该作者

小绿狼并不只是写给孩子的童话,在亲子共读的时候,对我们成人同样可以有所启发。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小绿狼总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The Nothern Light》里的daemon。在那本书里,每个人都有两个生命表现形态——人的躯体,和表现成各种动物形态的灵魂(名为daemon)——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人才成为完整的、真正的人,而不是灵魂“被切割”的、行尸走肉的可悲可怜的生命体。我看小绿狼,它就像一个人的灵魂,在试图同其他人的灵魂保持一致。几经失败之后,他终于承认和接纳了不与他人相同那个自我,决定做一个快乐自信的小绿狼。

在小绿狼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他最初知道的、别人也看到的是,他的绿色外表同那些灰狼格格不入,导致他受人排挤,找不到自己的族群。他以为变成灰狼就能消除那种身为异类的痛楚,所以他努力去做。

穿上一身灰衣服(隐藏不同),是最简单的方式。但,这样会留下好长一条绿色的大尾巴。这种事在生活中很常见。我曾经有个同学,人很聪明,也很努力,所以成绩总是遥遥领先。也许人都有嫉妒心吧,连年的“第一”想必给他带去了不少困扰。有段时间他特地去收集当时人人爱看的电视剧的某些镜头,在午休时间同大家谈论,想让大家把他当哥们儿看待。但这种努力大概并不管用,或者甚至适得其反,因为我现在同学聚会的时候都还听人提起那个同学,他的娱乐学习两不误法似乎已经成为同学之间的经典笑话了。

那么进一步呢?抹上一层柴灰,从外表上看,小绿狼就真成了小灰狼了。但这种一致只在表面,只要下上一场雨,绿狼的绿色外表就又显露出来啦。当我们同家人、朋友、同事同学有一些不同观点的时候,我们最常做的事就是隐藏自己真正的想法。但,观点可以隐藏,行为却很难改变。一个观点必然导致一种行为。回避问题的选择,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有个朋友跟我说,她的父母对她要求很高,不仅要读大学、研究生、博士,还不断的给她施加压力,要求她入党、升迁。。。而她本人对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感兴趣,只好敷衍搪塞,极其痛苦。而且口头敷衍只得一时,每年到了盘点总结的时候,她拿不出成绩,就得忍受父母的一轮羞辱。如此时光,别说一家人其乐融融了,就连简单的家庭宁静都无法得到。

再进一步呢?涂上灰色的油漆,这就刮风下雨都不怕了吧?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绿狼感觉窒息。。。是的,彻底扭曲自己适应环境,的确有可能使我们“融入”其中,但只要那个真正的“自我”还没有死去,你会想要问自己,你,是不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丧失了“生活”的乐趣,错过了真实的情感和表达。。。就像前面说过的我的那个朋友,她除了敷衍之外,也曾经真的照父母的要求去努力过,试图考各种资格或寻求升迁。但因为那并不是出自她本人的强烈愿望,几经努力都功亏一篑,最后留给她的不仅是父母的讥嘲,还有伴随失败而来的深切的挫折感,让她一度感觉生不如死。

小绿狼不管是去伪装、迎合还是扭曲自己,他要么被别人发现他的不同,要么自己感觉窒息无法继续,简言之,他无论如何没办法让自己看起来和小灰狼一样。

于是他期望有仙女来把他变成小灰狼。仙女果然出现,试图用她的魔法把小绿狼变成灰狼,却每次都变成了金鱼、小鸟之类其他的东西。这一段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把一个人彻底的改造成另外一个人,是连神仙也做不到的事。——从这部分展开想想,假如我们想扮演仙女的角色,试图把我们的身边“小绿狼”(任何人,包括但不限于家人、朋友、同事)变成理想的“小灰狼”(说实话,其间的差距还不能说太大啦),可以说绝无可能。

小绿狼经过种种试练和挫折,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做本来的自己,他过的才是自己想要、也能得到的生活。也许有些人不能接纳你,不同你交友,你会感觉被疏远、受排斥,心情压抑。但这时你不能去伪装或迎合,也不能扭曲自己(因为结局如何,我们从《小绿狼》里已经读到啦),你只能勇敢的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做你自己,走你自己的路。

到小绿狼勇敢的对小灰狼们说出“我就是绿色的,但,那又怎么样?”之后,绘本结束,留下一个开放的结尾给我们。这个结尾很有意思。因为这只是小绿狼单方面的行动,却并未谈及小灰狼一方的想法和做法。他们可能会认同小绿狼,但也很可能不认同。但现在,别人的认同与接纳已不再是小绿狼关心的重点。他想清楚了,他认同和接纳了他自己,并做好了不被他人接受的思想准备。被接受固然好,不被接受也没关系。

我们的孩子也许一时还做不了小绿狼,但我们自己首先要努力做一个懂得认识和肯定自我的“大绿狼”:

——认识自己的形体特征、性格、发现自己的独特性(绿色);

——深入自己的内心去认识自己各种情绪及情感发生的原因,找到应对的方法(总结想改变颜色的原因并正视它);

——从更合理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特征,摈弃自以为是的高傲心态(分别站在小绿狼和小灰狼的立场,确定自己不自卑,也不自傲);

——懂得欣赏自己的不同,不盲目的羡慕或嫉妒他人(从力图伪装或改变自己到说出“那又怎么样”);

——不在盲目追求别人的认同之中迷失自己(孩子常常有“合群”的愿望,其实大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总结自己的生活态度,明白这种生活态度所带来的影响(明确说出“那又怎么样”,面对别人的排斥而不退缩,);

——肯定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不陷入与他人比较的心态(不把眼光局限于当前“绿”与“灰”的区分上,而努力去挖掘自己的潜力,争取突破);

——知道如何处理别人负面评价所带来的影响(小绿狼迈出的第一步是不把灰狼的排斥放在心上,后面必然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展现自我能力获得肯定,不因受到排斥而自卑,通过其他途径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建立自信(由开放性结尾引发的联想)。

如果我们自己能做成这样的父母,就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将来对人对事都会有比较缜密和全面的观察和思考,如此更容易实现我们希望他们认识、欣赏、接纳并进而建造和实现自我的目的。

基于上述考虑,《小绿狼》这本书虽然是用在二年级学生的故事妈妈课堂,但对更小或更大的孩子(甚至成人)其实同样适用。当然,单单一本绘本,它能传达的观点虽然不少,但限于篇幅,限于故事情节,不可能把“自我价值”这个话题面面俱到的讲深讲透。所以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读那些建议“在成人指导下阅读(adult directed)”的绘本时,适当提问引起孩子思考、分享和探讨,当可拓展他们的思维,是很有意义的事。



(本文为参加黄欣雯女士生命教育培训及观摩故事妈妈工作之后,参考学习笔记所作。所有涉及生命教育理论的正确表述都应归功于黄女士,而不正确的部分,绝大多数都是我学习中的误区,留待继续学习以修正并改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XMZ305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0-3 21:05:18 | 只看该作者
刚给女儿买过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给她念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38 , Processed in 0.211698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