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47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音乐就是学琴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6 23:5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子没有正儿八经地学过什么音乐,只是在幼儿园里唱唱歌,跳跳舞,常常也不怎么认真。不过在家里有时我哼歌,高兴了教他唱两句,姥爷也教他唱几句,家庭聚会时小伙子高兴了也给咱唱几首,有时还会边唱边跳,不见得有多好,但很开心。
正琢磨着上学了,要不要给他找个声乐老师学学,到音乐教室来一看,好家伙,几乎全是学琴的,难道——音乐就是学琴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8-17 07:05:26 | 只看该作者

音乐当然不仅仅是学琴

想学声乐,小的时候先多听音乐、随便唱唱,因为声乐是以人体器官作为乐器的,要经历变声期。

有条件的话先学一些音乐知识,而学乐器是很好的学习音乐知识、培养乐感的途径。

音乐,绝不仅仅是学琴;声乐,也绝不仅仅是唱歌。

[ 本帖最后由 鼎鼎妈妈 于 2010-8-17 07:0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sofia2001 + 10 + 10 谢谢你了
娃哈哈xjalt + 2 + 2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2:41: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鼎鼎妈妈的发言!
    想培养儿子一点儿音乐素养,想让儿子增加点儿生活的艺术情调,艺术是上天赐予的美丽事物,一直都认为能够沉浸并陶醉在艺术中的人是幸福的人。又担心不适当的压力会让儿子对美丽事物产生厌烦,颇有些纠结。学琴还是不不学琴?真的学了自己能把握好他保持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尺度吗?我自己好像有着严重的畏难情绪啊
    先四处取取经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ofia2001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2:47:38 | 只看该作者

儿童的早期音乐开发——访谈青年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朱思思

儿童的早期音乐开发
青年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朱思思

[我爱喝可口可乐]:嘉宾好:音乐对于儿童来说,很重要吗?
  【朱思思】:当然很重要了,学习音乐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开发智力、锻炼孩子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创造力,应该说是比较重要的。

  [小虾mi]:小孩子最好听什么音乐?能给举些例子吗?
  【朱思思】: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听他们适合的音乐,比如孩子的成长过程要分三个阶段,幼儿期是3—5岁,儿童期是6—12岁,少年期(变声期以后)是13—16岁,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幼儿期可以听一些简单、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童趣一些的音乐,卡通一点的类型,比如《小燕子》。儿童期难度增加一些,这个时期孩子有一定的演唱作品能力,理解作品的能力更强一些,可以听《采蘑菇的小姑娘》等。少年期由于变声期的影响,孩子不容易唱很高的声音,这个时期不要喊唱,要注意保护嗓子,注重多听一些各种类型的音乐。总之,要多听一些健康、向上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音乐。

  [我爱喝可口可乐]:小孩需要学习一样乐器?
  【朱思思】:我认为,如果有条件可以学习一门乐器,这不但是掌握了一个本领,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音乐修养和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音准、节奏及乐感,同时,对学习其他音乐方面的知识,也是有帮助的。

  [风火轮]:朱老师,我孩子对音乐兴趣一般,我是不是要让她学习一门乐器呢?只是练练声可以吗?
  【朱思思】:兴趣可以培养,要看孩子爱好哪种乐器,比如爱好小提琴、钢琴等等,都可以从这方面的兴趣去培养。至于唱歌,孩子要是喜欢,也可以让他练练。

  [不想说得太多]:学习乐器是很枯燥的一件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要强迫孩子学习呢?
  【朱思思】:不一要强迫,但是要督促。其次,要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培养他的兴趣。
[远文]:嘉宾,音乐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到底有什么作用?其原理是什么?
  【朱思思】:前面讲过,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特别能够使孩子的右脑得到开发,调整孩子们的情绪,放松身心,可以增强孩子对声音的辨别能力。

  [暖阳]:请问让小孩学习音乐其目的是希望将来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还是开发小孩的综合智力?
  【朱思思】:当然可以根据您的孩子的个人情况来决定,在学习之初,可能是出于某种兴趣,但是在学系过程中,老师可能会发现孩子在这方面有极高的悟性,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说不定孩子也会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即使孩子在音乐方面没有取得太多的成就,相对来说,也开发了孩子的综合素质。

  [丛林漫步]:请专家推荐一下,给孩子听哪些曲目比较好呢?有古今中外之差别吗?
  【朱晶晶】:我觉得没有差别,音乐不分国界,莫扎特、巴洛克的音乐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创新特色]:儿童早期音乐开发与家庭的引导特别是音乐环境关糸很大,朱老师对此咋看?谢谢!
  【朱思思】:您的看法很正确,主要是在于父母的影响以及周围环境。

  [青蛙跳水声]:请问朱老师:孩子键盘弹奏有利于智力发育,我已经感觉到了,您说是我自我暗示还是有一定的理论根据。
  【朱思思】:你的感觉正确,这也是有理论根据的,因为学习了键盘乐器,孩子的左右手都得到了锻炼,左右脑的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勿忘我呀]:我觉得孩子有时候还是要“逼”一下的,兴趣和学习是两回事儿,小孩(不仅小孩大人也是)即使对某种事物有兴趣,但学习起来也不定能坚持,所以,我觉得家长还是要施加一定的压力。其实,我觉得让小孩学一种乐器,如钢琴,主要考虑的是对他的一种锻炼,包括让音乐成为他终身的伙伴,思维的锻炼(尤其是左手的使用),做事坚持的品质等。所以,我觉得只要他不讨厌就可以让他学。
  【朱思思】:说的有道理,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买卖提]:嘉宾:我想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但她好动,如果要学习音乐,又违背她的天性。这怎么办?
  【朱思思】:我认为,学习音乐并不会影响到她的快乐的童年,应该说,学习音乐并不违背孩子好动的天性,甚至还可以培养她的活泼天真。


     [屋大惟]:现在的孩子再学二胡会不会让人感到土气,另外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在乐谱方面一样吗,互通吗?
  【朱思思】:我认为并不土气,这是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乐器,如果你爱国的话。西洋乐器也可以学,乐谱是有区别的,通常民族乐器普遍用简谱,钢琴、小提琴及一些管乐使用五线谱。

    [屋大惟]:孩子的音乐教育要不要花很多钱?是否一定要名师指教,找不到名师一般的老师会不会较哑巴了?
  【朱思思】:不一定,是不是非得名师指点,主要是在于您所找的老师对于儿童的心理有没有更多的研究,以及会否采用一些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

  [丛林漫步]:不知道嘉宾是否认同以下观点:古典音乐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对人的大脑有一种潜在的感染力或者说是影响力。至于儿歌,有一些确实旋律也很优美,但更多的则是平庸之作,仅仅是在发挥一种所谓教化的功能。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拿最优秀的作品给孩子听,无论古今中外。在原创音乐方面,中国的音乐人还应再加把劲!
  【朱思思】:你说的有一定道理。
【朱思思】:谢谢大家参与今天的交流,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儿童的早期音乐开发教育,也欢迎大家与我继续探讨相关问题,大家也可以给我发送电子邮件,我的邮箱地址是:sisimusic@163.com,欢迎大家登陆www.xingmusic.com在线欣赏我的音乐。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娃哈哈xjalt 于 2010-8-17 12: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2:52:22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并不跑题的博客---从中国儿童学音乐反思学英语

不知道放在这里是否合适,说音乐多些,就放这里吧!

家长们,请不要让“音乐”伤害了你的孩子!

请不要不小心把你的孩子逼迫成了音乐童工!



    (寒假到了,又是一个儿童假期学音乐的高峰,儿童学音乐要注意什么呢? 音乐童工,是我在这篇博客里提出的一个新词,它是中国儿童学音乐急待解决的问题。不要以为把乐器按响了就叫学音乐,每一个音符的后面都有音乐精神,忽视了音乐精神的启发和教育,学乐器无异于是一种折磨。这篇博客是我以前的一篇文章改写的,长了些,但希望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们耐心地看下去,以防止你的爱心误伤了孩子。本文不仅对正在学钢琴、学提琴等乐器的孩子和家长们很有用,并且对学好英语、搞好孩子素质教育有启发,文章中提出的问题越严重,过去越是没人提出来,就越得多说一些话才能讲清楚)


    我最大的业余爱好----恐怕要算音乐了。我所说的爱好音乐,不是指演奏一样乐器或唱卡拉OK,而是指对人类音乐现象的整体热爱,特别是偏向于对严肃音乐和高雅音乐感兴趣。上大学的四年里,我一直是校合唱团和乐团的指挥,指挥是一个最大的音乐表演者,整个乐队和演唱者都是他的乐器,我所指挥的演出在参加系级、校级、市级的比赛里很少拿第二、三名(因为一般都拿第一名),以至于在我毕业的时候,校党委会为此专门通过了一项特殊决定-----挽留我留校当团委书记兼乐团指挥,并送我去专门的音乐学院进修(被当时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拒绝了,多傻!)。
   

    毕业多年来我一直也没有断过对音乐的关注,搞音乐的朋友们对我有两大需求,一是让我告诉他们怎样学英语(他们基本都有出国学习的打算,因为高雅音乐本身就来自西方,非到西方取经不可),二是让我听他们的作品音乐会,提出我的见解(别看我只是个听众,我可是非常有音乐品鉴能力的听众,是他们的上帝,我提出作品的修改意见,他们一般都会认真考虑执行)。他们对我的回报是像对待家人一样地对待我,让我享受一般人看不到的内部音乐会,让我免费听和声、配器、复调等音乐专业课,因此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的礼堂里、排练室里(包括食堂里),我成了最常出现的票友身影。关注音乐对我的英语教学研究启发很大,我对英语口腔后部发声方法的声、型、气、力、音、节、调的细节研究受到过声乐发声的不少启发,我设计出来的表达英语8个语调的“四线音图”也是从“五线谱”得到的灵感。

    俗话说“常在河边站,哪能不见水”(改写),关注音乐多了,自然就关注到中国的一个特殊现象,每到周末,在音乐学院和大大小小的音乐学校、乐器城门口,都川流不息地拥满了身背乐器的无数儿童和家长,他们风尘仆仆学音乐的身影让人感动,但他们的状况却让我有话要说,处于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爱心,我想好好地提醒其中很多的并不觉醒的家长们:请不要用音乐伤害了你们的孩子,请不要不小心把你的孩子逼成了音乐童工!

     请别怪我说话这么直,上来就用“伤害”二字来描述恨不得把心上的肉挖下来给孩子吃的家长们,我所说的“伤害”,是我多年来对一些现象熟视无睹后的“最平淡”的总结。几日前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一个报道,说美国新闻周刊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发现中国是目前全球儿童学音乐的超级大国,中国城市里平均每十个儿童里就有一个儿童在学一样乐器,中国学钢琴的儿童有3600万!北京上海广州平均每7个儿童里就有一个儿童学过钢琴或家里拥有钢琴,这个密度是美国同等城市的6倍!


    不管美国人的调查准不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儿童学音乐的人数,绝对不是个小数字!

    那么中国儿童学音乐的结果又怎么样呢?


    有人说,那还能差,郎朗、李云迪,不已经成为了世界钢琴界的新娇宠儿吗,连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王室都请郎朗去弹钢琴,去年8月在奥运期间访华演出的美国钢琴大师克劳德·弗兰克则更是对中国媒体坚定地说“钢琴就是为中国人设计的”,这一切,及近年来的各种信息都在提示着我们,中国人的音乐时代似乎来到了。

     诚然,与闭关锁国的中国相比,目前中国人的音乐生活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去除庞大的数字,查看具体的质量,特别是最具体地去关注你家孩子学音乐的情况时,你敢说,你家孩子此时学钢琴(或提琴等)的一切状况都十分正常吗?北京某钢琴城门口陪孩子来学钢琴的两位家长的无可奈何的对话,道出了绝大部分家庭里孩子学音乐的状况,这种状况用四个字描述,就是“陪、打、试、看”,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的音乐学习,很难是快乐的,并且对大人和孩子来说有可能是长年的双向折磨,最要命的是,这种状态会伤害到儿童的心理健康,并且是在把孩子逼迫成音乐童工,与学音乐的初衷背道而驰!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对话,看看你家孩子学音乐的情况是否包含在其中:

     甲:“你家孩子学钢琴几年了,学到哪儿了?”
     乙:“刚学完四级,该学5级的了,十分累!”
     甲:“累在哪儿呢?”
     乙:“咳,每周六下午都来上课,都坚持四年了,容易吗?回家每天还得练至少一个小时,再加上做家庭作业,小孩基本没有一点玩的时间,孩子小不懂事,不爱练琴,就得大人看着练,一眼看不见就钻到钢琴底下藏起来,非得大人站在旁边打着练不可,为了能监督孩子学钢琴,老师给孩子讲课,我在边上听着,四年下来,我都听会了钢琴课了,回家监督着孩子照老师说的去做,不听话就得狠管,该打就得打,手不能软,不然他一点都不练,怎么能进步呢?你家孩子什么状况?”
     甲:“我家孩子倒是没打过几次,可练琴就好象是给大人练的,练一个小时得奖励一个汉堡,练一个星期得奖励一次麦当劳或肯德基,不然的话一点不练,打也没用”。
     乙:“小孩不打怎么能练好琴,你可别心太软了,从来就没听说过哪个孩子不打能学好琴的,学琴成功的孩子不都是打出来的吗,你没见咱这钢琴城里的老师吗,拿个小竹棍,小孩哪弹不好就得用小棍打手,老师们当年学琴也是用小棍打出来的,不严点怎么能行,看见那边那个大一点的孩子没有,她现在钢琴弹得不错,她妈妈说了,小时候学钢琴,每天都跟个泪人是的,就是打出来的”。
     甲:“倒也是,可你说这么下去这孩子能学成吗?”
     乙:“嗨!成不成的在他自己,但咱们做家长的可得尽到责任,现在对孩子是狠了点,可逼着他学会一样本领,将来长大了对他肯定有好处”。
     甲:“不是我下不了狠心管,关键是我不知道孩子是不是这块料,要是这块料,下多大的狠心我都敢,要不是这块料,不是白让孩子挨打受罪,你看有那么多的孩子都在学钢琴,最后还不是放弃,家家买了钢琴都成了闲着的摆设,大人白累了几年,孩子的童年也全搭进去了,压力大不说,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
     乙:“是不是这块料,你不学怎知道,要学就得下本钱,就得狠下心,你知道吗,每个周末有多少孩子坐火车从外地来北京学钢琴,请音乐学院的老师上课,一小时上课费就是一千元,那才叫下本钱,咱这才哪到哪啊,刚刚开个头。就算孩子将来没学成,培养个兴趣也有好处嘛,对开发智力有好处,没听人说吗,学钢琴的人都聪明,记忆力好,那么复杂的谱子都能记住,将来学数理化的时候还能记得不快,再者说了,学了钢琴还可以考级,考个证书什么的将来升学也方便,你说是不是?”
     甲:“嗯……”
     乙:“千万别当那种家长,完全凭小孩兴趣练琴,小孩想学就学,想不学就不学,学到哪都行,小孩懂什么啊,两天半玩够了钢琴,不新鲜了,肯定就不学了,这种家长也多的是,这纯粹就是瞎耽误功夫了”。

     你对以上对话内容熟悉吗?你曾经参与过类似的对话吗,凭我多年的观察经验,我敢肯定地说,中国各地学音乐的儿童中,95%(甚至99%)的儿童是在以上“陪、打、试、看”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不是在造就一个音乐家或聪明人,而是在用家庭暴力(或软暴力)伤害孩子,逼迫孩子成为音乐童工!

     我的结论可能会让很多人接受不了,但仔细想一想,不是这样吗?几十年来上千万人学过钢琴,却只出了郎朗和李云迪,这个比例不悬殊吗?想想你的亲朋好友,看看你的身边左右,他们当中学乐器的人有几人成了才?有几人终生喜爱他所学过的乐器?20天前某电视台刚刚闭幕的全国级“钢琴小提琴大赛”,也能证明我的结论。全国选拔上来的十几位小提琴选手中,第一名拉得超级精彩,可从第二、三名开始,就有人拉得让评委直皱眉头,让观众直打磕睡,不好听,不动人,连老百姓都感觉到要换台,要知道,这可是从全国几千万学音乐人中选拔出来的前十几名,应该个个精彩到让人眼花缭乱的程度才对。可有一位弹钢琴的选手,他就像一个音符熟练工一样、机械地、面无表情地、但超级熟练地按照谱子弹出每一个音符,评委怀着极大的耐心听完了他的演奏后中肯地指出了他致命的缺点,评委的开头语言竟然是“如果你还想继续弹琴的话……”。

     打出来的音乐、管出来的音乐、哄出来的音乐,是不动人的,参加全国级大赛的优秀选手的表现尚且如此,就别说一般的大众学音乐者了。演奏音乐熟练但不好听,对观众来说没什么,不过是耳朵受一会罪而已,可有谁想过这些学音乐的孩子们,他们多年的学音乐历程是怎么走过来的,特别是他们的心理方面,是否健康?牺牲了可以玩耍的童年,伴随着不感人的音乐长大,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吗?

     除了家长方面外在的打、管、哄原因外,在内在的具体音乐教学上,我想在此指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在原因,这个原因和外在原因一起,把中国儿童的音乐学习推想了不理想状态,这个原因是我多年观察的发现,这个原因就是:由于很多家长(特别是音乐外行家长们)和很多音乐老师(特别是水平不高的音乐老师们)没有深刻懂得和处理好“音”和“乐”的关系,因而在音乐教学中使“音”与“乐”分家,使音乐教学中没有“乐”,而完全变成了繁重、枯燥、复杂的“音”的熟练度训练。

    这话你看懂了吗?我解释如下。


    一般一说到音乐,人们通常都把“音乐”看成是一个词,而其实呢,音乐是由“音”和“乐”两个概念组成的,两者要分开考虑,“音”是形式,“乐”是根本,“乐”的重要性和份量大大于“音”。


    “音”是很容易被感觉到的,只要人的耳朵正常,都可以听到音乐的“音”,能看懂乐谱的人(不论是看懂简谱还是五线谱),还可以看到写在纸上的“音”;
      

    而“乐”呢,是“音”的根本,是“音”的灵魂,是作曲家想通过声音表达出来的音乐思考、音乐思想和精神,是作曲家想通过音乐最终传递给听众的各种美感,因此把它叫“乐”。

    有的音乐的“乐”比较直观,比如配有歌词的歌曲,一听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革命歌声多么响亮”,谁都知道这首音乐想表达什么,它的“乐”在歌词的提示下被听者感知出来。而有些含义深邃的乐曲,比如没有歌词的乐曲,特别是西方的、结构性很强的、逻辑性很强的、章节性很强的、带有一定文学深度的古典音乐,其中的音乐思想、音乐情绪、音乐精神,就不像歌曲那么容易被感知出来。当然,作为一个普通的听众,他在听一首乐曲时可以完全不去感知乐曲里面的思想和情绪,仅满足于表面肤浅的感觉或好听即止,但对于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他就必须要超越这个表面的感觉,而要把音乐当成是一种情绪和精神的“语言”来学习,当成一种“外语”来学习,开发自己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学会通过“音”来听懂背后的“乐”。比如奥斯卡电影《钢琴家》里的音乐就是一段段精彩的音乐,其中包含着深刻动人的音乐精神,不看完这部电影,不了解其中的“乐”,你有可能没耐心听完片尾那长达十分钟的肖邦的钢琴协奏曲,但看完了这部电影,了解了“乐”的内容,你就会被片尾的音乐所吸引,被那种用文字语言难以说清的音乐精神和内涵所打动,这就是“乐”带动你去倾听活生生的“音”。

    好音乐中的每个音符都是活的,都是作曲家生命精神的凝炼。学音乐的人首先要感知的是音乐里的“乐”,首先乐在其中,然后才是在“乐”的引领之下对“音”发生兴趣,去学复杂的“音”的技术,这才是快乐的学习过程,这是不能被违背的顺序,这是培养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等聪明人的正确顺序。


    学音乐最怕的是违背了这一顺序,没有了“乐”而只学“音”,看着一页页密密麻麻的五线谱,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音乐精神,也不知道每个音符的用意是什么,仅是按照谱子上的顺序把每个音符都在规定的时间用规定的手指头在乐器上按出来,这是完全没有或很少快乐的学习,这是在培养一个音乐熟练工。这个过程做一遍有可能是好玩的、有趣的,但要是做几年,特别是在暴力(或软暴力)的压力下强制性地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则足以对练琴人(特别是儿童)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以上就是绝大部分中国儿童学音乐的内在和外在两股力量,这两股力量作用在一起,不仅使孩子难以学到真正的音乐,而且会累坏了孩子的身体、拖坏了孩子的精神。请回忆一下你家孩子学乐器的过程,是不是就是这样的过程,每次上课,就是按照谱子去演奏乐器,演奏下来一个曲子就通过,继续演奏下一个曲子,演奏不下来就监督练,家长和老师联合起来围剿着孩子每天练,直到通过为止。有谁为他解释过谱子是谁写的? 谱子里讲的是什么?音符的用意是什么?也许你会说,练习曲都很简单,里面没那么复杂吧,这就是你的认识误区了,最简单的练习曲练习的都是最单纯的“乐”的表现能力,对简单的东西都没感觉,到后来怎能对复杂的东西产生感觉,就永远难以产生感觉了。

    需要指出的是,造成中国儿童练“音”不练“乐”的根本原因不在无辜的家长和孩子们,而在多年来风行不止的“音乐考级”风。

    音乐有“级”吗?人的精神是可以划分出级别的吗?如果有级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几级音乐?歌颂母爱的音乐是几级音乐?
     

    音乐中的“音”(即演奏乐器的技巧),是可以划分出级别来学习的,但音乐中的“乐”,即人的精神,是生动的,是无价的,是没法划分出级别的。
     

    音乐考级风的泛滥,引导着家长们只关注孩子们所通过的音乐考试级别,而忽视着音乐背后的精神;迫使着音乐老师们没有时间和耐心去给孩子们解释清楚音乐背后的事情;迫使着一页页的经典乐谱变成了无意义的声音集合而失传了其中的“乐”;迫使着音乐教育成了音乐童工的批量生产流水线;使得你想找到一个能解释“乐”的老师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多数的音乐老师也是由考级音乐“批量”出来的,当初他也不知道什么是“乐”。重“量”不重“质”的音乐教育,虽然在人数上造就了学音乐的超级大国,但难以造就真正的音乐强国,难以保证学过了音乐的孩子们一定就比他人健康聪明。

    难怪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作曲吴祖强老人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带着呼吁的口吻说“广大的孩子们,赶快回到生动真实的音乐生活中来吧!”


    你的孩子正在学音乐吗?你觉得他快乐吗?请高度关注他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不要让他成了被音乐奴役的童工!如果非要学习音乐的话,首先你不要打、管、哄,再就是一定要找到那种既能解释“音”又能解释“乐”的地方去学,否则的话,宁可一辈子不动音乐!



    我是搞英语教学的,最后还是回到我的英语主题上,重“音”不重“乐”的考级音乐教育造就了演奏音乐不感人的演奏机器,重考级不重应用的应试英语教育不也同样造就了大批有级别证书却不能讲英语的哑巴英语人吗?两个教育问题,病都在一个根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8-18 09:52:27 | 只看该作者
音乐不一定要学琴,但往往因为学琴,令到很多乐盲的家长爱上了音乐,学琴就成为了通向音乐的钥匙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娃哈哈xjalt + 2 + 2 谢谢回答!
鼎鼎妈妈 + 10 + 10 是的,孩子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弥补我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8:23:05 | 只看该作者
"学琴可能会成为通向音乐的钥匙",sofia说得真好!我们也想寻找这样一把钥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02 , Processed in 0.106246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