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9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为什么要让孩子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1 06:3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会玩的人是有福的

有一派治疗法,叫做生物动力学,创始人是亚历山大鲁宏。他从人的个性形成及身体语言来看心理问题。

鲁宏说:“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地发展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所有特征。”

这一圈一圈的发展,有一定的程序,如果有一圈未完成,而被破坏了,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全。

而最容易失去或被压制的,是玩耍及嬉戏这一圈,一般家庭及学校,都是不鼓励孩子玩乐的。

成年人教孩子,往往是把自己处身在内的现实和责任那一圈,过早地套到孩子身上。因此,我训练治疗人士时,总是先教他们玩耍。

收学生时,招聘员工时,也必问:“你爱玩吗?”不爱玩的就把他们的申请先放在一旁。

有人问:“玩,真的那么重要吗?”

真的重要,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从玩耍中产生的。心理学家约翰马理做过一个很有趣的研究,他观察未成年的猴子在笼内相互嬉戏作恶,你追我逐。于是他把一部分小猴分开放到别的笼中,不让他们有机会耍乐。

这些失去游戏机会的猴子,长大后变得十分呆木,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小猴子的本能。

成长前的彩排期

幼猴的玩耍行动,马理称之为“彩排期”,其作用是为小猴子铺路,让它们成功地发展成为大猴子。

人也是一样,没有经过彩排期的少年,一样会变成呆木的成人。我们发觉,很多不能房事的夫妻,都是不懂玩或肯玩的人,与马理的猴子相同。

最近被邀与一群为青少年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座谈,我问他们:“你自己在青少年期是怎样过的?”

引用马理的实验,我问:“你们在成长中是怎样一只幼猴?”

大部分的回答,都是说:“一只木呆板的小猴子!”

“只有读书没有玩耍的小老人!”

“是个乖孩子!”

他们反问我:“错过‘彩排期’,对现在的发展可有什么影响?”

我忍不住,开他们一个玩笑:“错过‘彩排期’长大只好做社工了。”

玩的哲理

其实,每个行业,都缺乏懂玩的人。这里指的不是工作紧张之余放松一阵的作乐,而是切实地把玩的哲理融入工作及生活的艺术中去。

家庭治疗大师韦特格就是一个有名的会玩的人,他做治疗时,天南地北地与病人天马行空,在很短的时间内,往往使得本来十分沮丧的一家,高高兴兴地继续面对生活的挑战。

我的老师曼纽秦也是个老玩童,七十多岁的人,却每次见到我找到什么新玩意儿,例如一只照人时会哈哈大笑的镜子,一个反转过来会变成青蛙的布造王子,他都要抢著玩,玩得严肃。

这二人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开山祖师,他们那不断的创造力,与他们对生命的好奇,与他们的好玩,是息息相关的。

有一回我觉得心灰意冷,写了一篇小说自娱:一个打算自杀的人,在楼顶徘徊于跳与不跳之间,却想起人生很多好玩之事;一壶好茶,一只唱歌的小鸟,一跤跌在雪堆中,一头被强风吹走的假发,形形种种,生活中意料或意料不到的事,越想越有
趣,越好笑。

想著还有许多尚未发生的事:还没骑骆驼到金字塔,还没有试过跳伞。越想越乐,就忘了本来要自杀之事。

玩之道,真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李维榕@中华母婴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 09:36:1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孩子对父母的“呼吁”

1.我的手很小,无论在什么时候,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请让我慢
些走路,以便能跟上您;

2.我的眼睛并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地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
您不要对我加以过分的限制;

3.家务总是繁多的,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花一些时间给我讲一点有关世界奇
闻,不要把我当做取乐的玩具;

4.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感觉要敏感点,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应
像对待您自己一样;

5.我是“上帝”赐给您的一件特别的礼物。请爱护我,抱我的时候要经常训教
我应作的运动,指教我靠什么生活,训练我对人的礼貌。

6.我需要您不断地鼓励,不要经常严肃地批语和威吓。但要记住,您可以批语
我做错的事情,不要批语我本人;

7.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己决定有关的事情,允许我做错事或不成功,以便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随心所欲地、正确地决定自己的生活之路;

8.不要让我经常重做某件事情,我知道做事是困难的,请不要试图把我同别的
大哥哥大姐姐们相比较;

9.不要怕同您一起去度周末,小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从小
孩子那里得到欢乐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0-1 10:05:2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小孩就是要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10-2 11:56:41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在玩中学习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14 , Processed in 0.07535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