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江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娃娃们搜图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08:5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4-11-6 14:08:04 | 只看该作者
除了蛇,其他的都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4-11-7 08:38:42 | 只看该作者
good,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4-11-7 17:17:35 | 只看该作者
謝謝謝謝謝謝謝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4-11-8 07:30:38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www.kepu.com.cn/gb/lives/fish/story/200210240076_685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 align="left">  我国是鲤鱼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开展养殖的国家。目前,鲤鱼分布世界各地,是淡水鱼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鱼类。   据史料查证,远在纪元前十二世纪的殷商时代,便开始池塘养鲤。据《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凿池养鲤。至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越国大夫范蠡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养鲤经,书中记载:“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以之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求怀子鲤鱼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三尺者四头,以二月上庚入内池中,令水无声,鱼必生子……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一万五千枚,二尺者四万五千枚,三尺者万枚,枚值五十,得钱一百五十万。……至明年……留长三尺者二千枚作种,所余皆货,得钱五百一十五万,侯至明年,不可胜计也。……所以养鲤者,鲤不相食,易长又贵也……”。又说:“畜鱼三年,其利可以至千万,越国当盈”。自古以来,民间有谚语“养鱼种竹千倍利”。周宣王征战敌国庆功宴中,特以“烹鳖脍鲤”宴请诸侯。《诗经》中称“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孔子生子时,鲁昭公赐之鲤鱼,为此,孔子为子取名“鲤”,字“伯鱼”。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梁代陶宏景称:鲤“为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至汉代(2200多年前),池塘养鲤已极盛行,上至皇室,下至地主,均将养鲤作为商品性生产主业。   唐代皇帝姓李,“鲤”与“李”同音,因而鲤鱼跳上龙门,成了皇族的象征,朝廷使用的凭纹—符,刻成鲤形,皇帝把“佩鲤”畅给大臣,用以显示尊贵。于是养鲤、捕鲤、卖鲤、食鲤均为皇族最大的禁忌,违者必处以重罚。此禁忌达300年之久。此间,养鱼业另觅对象,逐渐转向家养草、青、鲢、鳙。至明代,又恢复了养鲤业,但因其生长缓慢,不得不屈居于“四大家鱼”之后。   两千多年来,鲤鱼一直被视为上品鱼,关于鲤鱼的诗词、故事更是无数。自古相传的“二十四考孝”中,就有一则“卧冰求鲤”的故事。黄淮一带更有“没有老鲤鱼不成席”之谚语。古人还把鲤当成书信代用品,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鲤鱼象征着勤劳、善良、坚贞、吉祥。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以鲤示为吉庆有余的年画是久传不衰。   元代,波斯人通过丝绸之路将鲤鱼带往中亚细亚饲养。1150年,欧洲十字军东征,将鲤鱼带往奥地利;1367移入匈牙利;1496年移入英国;1560年进入普鲁士,后移入瑞典;1729年移入俄罗斯欧洲地区;1830年传入美国。如今,鲤鱼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养殖鱼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4-11-8 07:33:14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left">会爬树的鱼—攀鲈<img src="http://www.kepu.com.cn/gb/lives/fish/story/200210240084_686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 align="left">  攀鲈俗称过山鲫、飞鲫。体形略似罗非鱼,但个体较小,长仅100毫米。   攀鲈栖息于静止、水流缓慢、淤泥多的水体。当水体干涸或环境不适时,常依靠摆动鳃盖、胸鳍、翻身等办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或者潜伏于淤泥中。攀鲈的鳃上器非常发达,能呼吸空气,故离水较长时间而不死,当水体缺氧、离水、或在稍湿润的土壤中可以生活较长时间。攀鲈以小鱼、小虾、浮游动物、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为了捕食空中昆虫,常依靠头部发达的棘、鳃盖、胸鳍等器官攀爬上岸边树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4-11-8 07:34:14 | 只看该作者
最好斗的鱼 <img src="http://www.kepu.com.cn/gb/lives/fish/story/200210240085_686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 align="left">  斗鱼为淡水小型鱼类,一般体长近60-70毫米。以其体色艳丽和凶残好斗而著名。   许多鱼类的雄鱼在生殖期间,为了获得满意的配偶和保护鱼巢,变得非常好斗。在好斗鱼类中,以斗鱼最为著名。为了和敌人作斗争,常常不顾自身生命,常做孤注一掷。斗鱼在静止状态时,颜色比较暗晦,当它为了获取配偶的欢心或搏斗发怒时,全身和鳍立即放出带有眩惑样的金属光彩,并用口撕咬它的敌人。当你把两尾雄斗鱼同置于一个水族箱内,或把一尾雄斗鱼放在镜子前面,使它能看到自己影子。当它发现了对方,立即竖起所有的鳍,并发出眩惑样光彩,调整情绪,很快进入战斗状态。放在镜子前的雄斗鱼则会一再向着自己的影子撞击。   斗鱼类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我国分布着两种,一种属广布性的圆尾斗鱼,另一种分布于南方的叉尾斗鱼。圆尾斗鱼的搏斗能力较差,而叉尾斗鱼则非常好斗。叉尾斗鱼比起泰国的博鱼,则稍微逊色。泰国的博鱼是斗鱼中最美丽和最好斗的。过去,泰国曾有专以博鱼打斗为业的赌场,赌资相当可观。近几年来,博鱼被作为观赏鱼饲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4-11-8 07:35:16 | 只看该作者
泥鳅的夏眠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kepu.com.cn/gb/lives/fish/story/200210240091_6868.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 align="left">  人们对于鱼类及两栖类、爬行类等动物,在冬天当气温下降到低于自身所能适应的生活温度之下时,就要躲进洞穴、泥土中进入冬眠,待来年春季到来,气温回升到适合生活的温度时,又从洞穴、泥土中钻出来,恢复正常生活。  除了冬眠外,有些动物在夏季当条件严酷而不适于生存时,会进行夏眠。肺鱼类的夏眠已为许多人所了解,实际上还有一些鱼类也有夏眠的习性。在赤道区的淡水中,这种例子并不罕见,由于赤道区的沼泽,在夏季常出现数周或数月干涸无水,因而许多具有副呼吸器官的鱼类,如攀鲈、丝足鲈、乌鳢等,在麻木状态下钻入泥中渡过干涸的夏季,待雨季来临,池沼和河川充满了水,再次恢复它们的正常生活。  生活在多瑙河沿岸水域里的泥鳅,到了夏季河水干枯时,它就钻进泥浆里不吃不喝,进入夏眠状态,仅靠它那特殊的肠子来呼吸空气,维持其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4-11-8 07:36:02 | 只看该作者
东坡墨鱼趣谈<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kepu.com.cn/gb/lives/fish/story/200210240093_6869.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 align="left">  东坡墨鱼是四川乐山最负盛名的珍贵鱼类,自古有“嘉州(即今之乐山)有嘉鱼(即东坡墨鱼),芳鲜妙无匹”之评价。  东坡墨鱼全身墨黑色,据传说,东坡墨鱼原本体色不黑。宋朝时代,苏东坡少年时曾寄寓于乐山龙泓山的一座庙宇内读书,常去江边洗砚,墨鱼因嗜食他的洗砚墨水,久而久之,身体就渐渐变得黑如浓墨,有的甚至潜移默化,变成龙腾飞而去。至今龙泓山还保留着苏东坡的“洗墨池”的遗址,池上方还刻着“鱼化龙”三个醒目大字。  东坡墨鱼长得“龙身燕尾”、“双鳍铁直”,头腹面有一个特别大的吸盘状口,吸附能力极强,当它吸附于江底石头上时简直是“固若金汤”,任凭急流冲击也不会脱落。当地渔民根据它独特的凭吸附能力从一块石头往另一块石头爬行的特点和2、3月出现的时间,形象地称它为“春爬”。  东坡墨鱼在繁殖季节,鱼群高度密集,常常雌雄并排以吸盘口吸附于江底,头下尾上倒立着。诗人形容为“倔强立泥沙,矫如树黑帜”。雌雄鱼“伉俪情深”,不怕火光照射,甚至夺命的鱼叉刺来也不躲避,任凭“渔人以火夜照叉之”。为了繁殖后代,连性命都在所不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4-11-8 07:37:01 | 只看该作者
会捕老鼠的鲇鱼 <img src="http://www.kepu.com.cn/gb/lives/fish/story/200210240096_687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 align="left">  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有一种鲇鱼,专门诱捕岸上的老鼠。这种鲇鱼白天休息,夜间四处觅食。当它游近岸边,便将尾巴露出水面,一动不动地靠在岸边,发出阵阵腥味引诱夜间外出觅食的老鼠。狡猾的老鼠见到浮在水面上的鱼尾巴,并不立即咬食,而是先用前爪去拨动几下,此时鲇鱼仍然一动不动,让老鼠误认为是死鱼。老鼠见鲇鱼不动,真的以为是死鱼,便放心大胆地张口咬住鲇鱼尾巴,使劲往岸上拖。  这个时候,鲇鱼见老鼠已上了圈套,便使出全身力气,尾巴一摆,将老鼠拖入水中,老鼠虽识水性,可以与鲇鱼在水中较量,但无奈力气不如鲇鱼,在水里也缺少鲇鱼那种长时间潜入水中的优势,一场生死大搏斗的结果是鲇鱼占上风。此时,鲇鱼充分发挥它在水中的优势,用锯齿样的牙齿咬住老鼠往水下拖,老鼠在水下不能换气,挣扎一阵后便活活淹死,成为鲇鱼的美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6:27 , Processed in 0.07649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