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39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转帖:音乐与技术,哪个更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5 20:2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家可以讨论,各抒己见哈!


转自博客:静莲居士的小提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87be70100j817.html

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是缘于许多家长对此的争论。曾经有一位女孩的母亲问我哪个更重要,在我说出:“学习的过程中技术更重要,它是前提。”之后,她自顾自地说:“我认为小孩学音乐,激情比技术更重要。”
因为她咄咄逼人的语气和态度,也因为持有的观点不同,在教学上难以达成统一,最终我没有接收这个学生。
从我四岁学琴开始,直到十四岁建立稳固的技巧,这十年中,我的每一位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技术的重要性。没有激情,音乐就没有灵魂;但没有技术做根基,想充分地去表现音乐,也是不可能的。连自己两个手上的动作都忙不过来,还有闲心去管音乐上的事吗?
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吧。中学时代,我被老师们称为“技术型的选手”,当同学还在拉《开塞》、《克莱采尔》的时候,我已经练完了《帕格尼尼》之前的所有练习曲,而且每一本书都要学习两遍,每一课都要背熟,拉得像乐曲一样才能过关。所以从这一时期直到大学毕业,我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包括视唱练耳、和声、作曲等)非常的轻松,还能腾出时间去做我的团干部、班干部和乐队首席的工作。
有一个男生,和我同龄,但不是一个老师,当时在班上他的乐感最好,这是公认的,连我也要佩服他,他拉琴就是比别人好听。可是他只能坐二提琴的首席,因为一提琴的难度他不能驾驭。大家都陶醉在他的美妙音乐中,没有人想到,也没有人想过后来会发生什么?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87be70100j817.html) - 音乐与技术哪个更重要?_静莲居士的小提琴_新浪博客考大学的时候,他因为技术不行,改成了提琴制作专业,虽然没出艺术圈,但实际上已经不是演奏专业了,这与改行没什么区别。我和中学同学的关系很好,和他的私交也不错,他和我说:“你知道吗?听你拉琴的时候,我感觉太惭愧了!要是有个地缝,我都能钻进去,真的!”那么多年的同学,看着他那种表情,心里真很难过。
艺术这个行业更多考验的是人的意志力,很多中学同学最后都改行了。不是说考进音乐学院,以后就一定会从事音乐专业,这里面的变数太大了,不是行外人能想象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改行的原因,但技术上的高低是考量一个人是否还能够以音乐为职业的一个重要标准。
因为我的成长经历,因为他的经验教训,所以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有些家长认为激情更重要,那证明他并不了解音乐,音乐首先要做到的是控制,全方位的控制。如果不能用你的头脑有效地去控制你的双手,演奏进入失控状态,这是最可怕的。激情要有,但必须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超乎理智的疯狂得到的结果一定是惨痛的。
那音乐从何时开始?一般情况下,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十二三岁左右开窍,这还是心理上早熟的,再晚些十四五岁也是正常的。太早熟的孩子会无心向学,只要一谈恋爱,学业也就完了,我的同班同学就有因为这事儿开除的,其实他的专业还不错,但一生却断送了,所以早熟不是什么好事。
孩子小的时候只要他觉得这首乐曲挺好听的,我认为就足够了。一个半大孩子,对社会的很多事情都没什么了解,没有任何的生活阅历,你指望他能理解音乐的深层含义,这现实吗?人的感情是随着对世界的看法逐渐递增的,我父亲的离世对我音乐上的影响非常巨大,我觉得自己在一夜之间被迫长大了。从那以后,所有悲伤地乐曲我都能令观众落泪。一位老师对我的评价是:“你的心中有一团火,平时从不展现,只有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才会燃烧。”而在那之前,没有谈恋爱的我,拉琴的时候大致是以快乐还是忧伤来掌握整首乐曲的基调的。
当一个人经历了生活中的磨难与挫折,经历了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他对音乐的理解一定是与众不同的,处在局内的亲身体会与局外的冷眼旁观有着本质的区别,相信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既然成年人和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那么就别鼓励孩子提早拥有成年人的心智,我个人认为这会害了孩子。每个年龄都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在认清自家孩子具备的才能的基础之上,做一个合理的学习安排,规规矩矩地练好基本功,为以后在音乐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momo妈 + 1 + 1 谢谢你了
鼎鼎妈妈 + 2 + 2 谢谢你了
phoenix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6-15 20:28:47 | 只看该作者

抢沙发

抢了再说,原来“抢”也很有意思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6-15 20:37:40 | 只看该作者
地板就不抢了,慢慢说。
    这位老师说的都是对专业选手而言的,对于我们这些只是让孩子走业余道路的,陶冶下情操的。如何界定技术和激情应该是仁者见仁的事情。我时时刻刻都怕对手型和一些其他的东西过分的强调,会逼迫孩子厌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鼎鼎妈妈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6-16 09:14:18 | 只看该作者
嗯,学习一下,二者难道没有平衡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9-20 15:43:00 | 只看该作者
音乐是魂,技术是术。没有哪个重要吧,最好是融为一体。呵呵。我是琴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ofia2001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0-14 08:53:49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说呢,我感觉技术和乐感都是很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要尽量做到二者合一。

就以我家小人练琴来说,第一关要过的肯定是技术关,如果你总是弹错音,断音,或根本跑不动,那何来音乐的美感呢?在基础关过了之后,那么不要急急地往下弹,回过头来,用慢弹的速度把表情呀,呼吸呀都加进去,让孩子自己体会不同的弹奏所带来的音乐感受。最后,二者合一,既有技术,又有音乐,这样孩子就会很有成就了。

其实,每个孩子在学琴过程中都会有手指啊,手腕等等问题。我一开始也很焦急的,总是不停地盯着孩子要他改正,甚至到老师处还琴时都忍不住要跳出来指正。后来老师说了一句话:“如果孩子现在能没有任何问题,那么他还来学什么呢?”让我羞愧得。。。  现在回过头去看看,真的,很多问题确实在孩子学习能力的不断进步中自然而然地改正了。当然,新的问题也会不停地出现

现在的体会就是,越弹到后面,越体会到二者合一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技术,那大的曲子根本没法碰;如果没有乐感,那就是弹出来了,也是一杯白开水。但是,总的来说,乐感还是是建立在技术之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0-14 09:00: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iscotang 于 2010-6-15 20:25 发表
没有激情,音乐就没有灵魂;但没有技术做根基,想充分地去表现音乐,也是不可能的。连自己两个手上的动作都忙不过来,还有闲心去管音乐上的事吗?



确实是这样的,路要一步一步去走的。在孩子初摸谱的时候,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忍受那些难听的声音。在碰到难点时,一定要抽出来反复练习,几十遍,几百遍,甚至上千遍。。。

然后,最后,才能去体会和享受音乐带来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1-2 10:17:34 | 只看该作者
女儿刚考了钢琴五级,考虑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和指法技术的重要性排序,我选择了前者。但是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才意识到既然选择让孩子学琴,并且希望能坚持下去的,的确应该打好技术根基,“要学会控制、全方位的控制”这才是关键。所谓的“陶冶情操”是需要心理控制能力的,学琴的时候不能控制好手就更难控制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1-8 10:34:4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想走专业道路,只是陶冶一下情操,不知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2-4 18:1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ciscotang 的帖子

记得第二位钢琴老师的第一节课,娃娃的钢琴老师就说了:钢琴是理性加冷静的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01 , Processed in 0.15360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