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77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警惕过度教育(读书笔记)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7 12:2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在读一本《美国父母怎么样管孩子》。经常听人提到美国的教育如何自由,读过一些书后才发现,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在面对越来越狭窄的自我空间,只是因为我们和美国父母的着重点不尽相同,因而做法上有些区别而已。
因为最近给孩子换了一间相对宽松快乐的学校,而他在学校里暴露出很多小问题,搞得我一时头大如斗,所以一方面找了很多朋友求助,一方面也在读书求知,期冀找到一些理论的和实际的指引,带我走出目前的迷茫。
朋友们都很帮忙,给了我许多在他(她)们的家庭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我思前想后,发现和我家孩子的情况居然很多不相同,套不上。有一个朋友没有给我任何经验,只告诉我他的“谬论”——只有不上论坛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孩子。我知道他所谓的玩笑并非玩笑,也反反复复仔仔细细想了很久,很多。
所以后来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这应该就是我在找的东西了。



该书简介   · · · · · ·
        这是一本关于家长们热切期望孩子成功的书。逼迫孩子、过度期望孩子成功会造成什么后果呢?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从这种行为中摆脱出来,建立一个健康有益的家庭教育模式。
  
    根据她近二十年的临床经验,谷瑟蕾博士分析了竞争性家教方式产生的恶果。对于一个想让自己刚学走路的孩子学外语,或者要求一年级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都表现出色的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告诉他(她)们,在早期教育时对孩子寄予过高期望,往往会造成他(她)们未来生活的失败。
  
    家长给孩子的压力会导致孩子天性和好奇心的丧失。当孩子被“逼迫”时,他们从家长那里获得的信息就是:他们无法靠自己作出正确的决定;外表要比人的心灵重要;获得一纸文凭或漂亮的名头要比实际的生活体验重要。谷瑟蕾博士试图描绘好的家庭教育和“逼迫式”家庭教育的区别,她清楚地阐述了社会将中等智商的孩子视为“不完美”或“失败者”的谬误之处。对于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建议是:让孩子的天性自由发展是非常实用的。

[ 本帖最后由 有梦的人生 于 2010-4-27 12:2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2:30:38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论坛也有下载: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54700&highlight=%C3%C0%B9%FA%B8%B8%C4%B8%D4%F5%C3%B4%D1%F9%B9%DC%BA%A2%D7%D3

因为是读书笔记,所以书中的例子一概都不需要列举了,只摘录部分内容,偶尔写几句我想到的东西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2:40:35 | 只看该作者

书摘:前言

  过去孩子们常被按智力分为三种:中等智商、中等偏上以及中等偏下智商。除了少数几个最受欢迎的孩子,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因为没有入选球队,或过高(矮)、过胖(瘦)、过傻而受到嘲笑,但我们依旧过得不错。我们考试有时拿B,有时拿C,偶尔得个A;有一两个知己,一群吃吃喝喝的好友;有些爱好,甚或热衷一两种运动;父母有时会对我们乱七八糟的房间唠叨不停,但大多数时间是听之任之。

  当然,班里似乎总有一两个天赋异禀的孩子,他们5岁就知道自己将来要上哈佛,做神经科专家。在我们这些智商中等或偏上,但身心健康的孩子看来,他们简直就是“怪物”。

  但今天,家长渴望拥有恰是这些曾被视为怪物的“完美”孩子——他们雄心勃勃,极富竞争力,视瑕疵为憾事,务必尽全力除之而后快。乔西、马可、金妮、玛雅们随处可见,父母不断“鞭策”这些听话用功、智商中上的孩子,让他们跟最好的老师学小提琴,九年级时就给他们找家教开始准备SAT考试。有的父母仅仅因为孩子喜欢动物,就想当然地认为他绝对是学医的料,应该为此早做准备。

  对这些父母来说,成绩是B只是可以接受,但不够好;考上大学也不会让他们称心如意,一定得是常春藤联盟学校,否则不如不读。会打一种球没什么了不起,你得打进秋季的足球联赛、冬季的篮球联赛、春季的径赛,而且至少要是其中某个队的队长。以前人们眼中的优秀的孩子现在则被看作平常人。让孩子自由选择、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过去天经地义,现在却早已过时。如何让外界更重视你的孩子,如何让他更“完美”,这才是父母孜孜以求的目标。

  我们习惯了培养子女时种种过分的做法,以致忘记了什么是过犹不及。即使从邻居那里或家长会上不时听到反例的发生,我们还是若无其事地继续对孩子实施“高压政策”。事实上,“高压政策”逼迫的不仅是孩子,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付出的足够多吗?是不是应该付出更多?孩子将来不会辜负我们的厚望吧?这些问题没有一天不咬噬我们的心,让我们寝食难安。

  显然,上面描述的父母都是情感理智健全的人,或许就跟你我一样。通过与许多这样的父母接触,我发现,很多人担心这样做最终会害了孩子,毕竟他们自己的父母在养育子女上并没怎么使劲,但现在他们不也过得不错?

  当我提到“逼迫式家教”这个词时,家长们都点头微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其表现如下:

  ○用学习、训练或各种培训课程填满孩子的日程表,不给他们任何自由支配的时间。

  ○不惜任何代价(身体、心理或金钱上的付出),只求孩子考试拿A,运动场上出众。

  ○强迫孩子学这学那,目的只是打造一份“辉煌”的个人履历,无视孩子真正的兴趣和爱好。

  ○干涉孩子与老师或教练的友谊和联系。

  当然,我们不会故意把孩子说成有“学习障碍”,让他大玩特玩,也不会试图贿赂大学录取官以确保孩子上第一志愿的学校,尽管确实有人这么做。“逼迫式家教”不会这样,但却在另一些方面走了极端。在家长的逼迫下,孩子得到的信息是:他们没有能力对自己和周围的事做出判断、决策;表象的意义大过真实,实际的生活没有那些响亮的名头(如田径明星、优等生、哈佛毕业生)重要;父母不相信子女能凭借他们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

  身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好处,但很多人发现,他们已经偏离了子女教育的正轨却又不知原因何在。家长们为何不再信任孩子,放手让他们去展翅飞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4-29 21:21:26 | 只看该作者
心魔未被控制,对孩子还是施加压力,搞得有时老公还说是不是更年期提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5-13 16:50:51 | 只看该作者
看着人家都逼迫式教育,有人说俺是放羊式,所以有时会不自觉地施加压力,现在不光是孩子的竞争,也是家长的竞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5-13 22:10:46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尺度还真不好把握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6-8 10:48:42 | 只看该作者
物质文明发展到今天,逼迫式教育已经愈演愈烈。各位家长好好问问自己,你给孩子参加了几个学习班?你知道孩子对这感兴趣吗?你给孩子多少自己支配的时间等等......与各位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6-10 18:48: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30 , Processed in 0.09983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