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8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口算中常见的错误分析(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5 15:0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口算常见的错误分析
                       
  一、从心理方面分析口算的常见错误:
  1、感知粗略
  要进行口算,首先必须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易引发兴趣。因此,学生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看作“+”,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
  2、注意失调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不稳定性和较差的分配能力是产生口算差错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在口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把注意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例如单独口算6×8和48+7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6×8+7,学生往往得45,忘记进位而造成差错。
  3、记忆还原
  记忆的目的不仅是信息的贮存,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地提取。学生贮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贮存的信息消失或暂时中断,从而丢头忘尾,造成“遗忘性差错”。特别是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连乘、连除等口算题,瞬时记忆量较大,如口算28×3时,要求学生能暂时记住每一步口算的结果,即20×3=60,8×3=24,并在脑中口算出60+24=84。而这类口算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中间得数的贮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
  4、表象模糊
  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运算开式看,小学生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运算,再到抽象运算。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其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其思维的凭借物。特点是低年级儿童,常因口算方法的表象不清晰而产生差错。如一些一年级学生口算7+6、8+5等进位加法时,头脑中对“分解”→“凑十”→“合并”的表象模糊,想象不出“凑十法”的具体过程,因而出现差错。
  5、情感上急于求成使学生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
  口算时,学生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陋习。
  6、强信息的干扰让忽视了运算顺序。
  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数相减得0,0和1在计算中的特性,25×4=100,125×8=1000等等。这种强信息首先映入眼帘,容易掩盖其它信息。如口算15-15÷3,学生并非不懂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而是被“同数相减得0”这一强信息干扰,一些学生首先想到“15-15=0,而忽视了运算顺序,错误地口算成15-15÷3=0
  7、思维定势作用易产生“累积性错误。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学生的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先入为主”,其负作用常干扰学生口算,而产生“累积性错误”。如口算240÷60、450÷90、360÷40等题之后夹一道300-50,很多学往往错算成300-50=6。
  二、口算教学中的策略:
  1、强化首次感知
  学生首次感知新材料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长驱直入,在大脑皮层刻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难以清除。因此教学新口算方法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动手、脑、眼、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使学生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算理的探求。同时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突出容易忽视的成份,如强调进位、退位、小数点的处理等,以强化感知。  
  首先要强化审题意识,可训练学生采用自问自答式检索:“题抄对了吗?”,“是什么运算”,“先算什么”等等。其次在设计练习时,要有创造克服思维定势的情境如四则计算的口算题无规律编排,培养学生养养成具体题目具体分析的惯。再次要加强对比练习,把新、旧知识对比,相似或相近的口算对比等等,促使学生在口算中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建构完整的认识结构。
  2、加强记忆训练
  学生口算时,离不开瞬时或短时记忆。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进行。如低年级常采用“对口令”、“接力赛”的方式。教师出示数10,一个学生说6,另一学生则说4;一个学生说2,另一学生则说8等等。“6”、“2”需要暂时记在脑子里,然后算出“4”、“8”。或者出示一个数8,让学生连续加8;也可以出示100,让学生连续减8等等。中高年级可常进行一些两步计算口算题训练,教师口述前半题,学生口算出得数后记在脑中,再看卡片上的后半题,算出最后得数。
  此外,还应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要求学生口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还应加强意志的锻炼,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不畏困难,有耐心;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等等。当然,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除了分析其心理原因,还应分析知识原因,把教材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有机结合,实行综合治理,使学生的口算能力稳步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3-26 09:59:19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3-26 16:28:15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帖子,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3-26 22:46:57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3-29 22:0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萌萌99 的帖子

楼主的游戏挺新颖,回家练练。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4-8 12:49: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4-8 14:10:25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学习了   说得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4:04 , Processed in 0.13861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