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5345|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易经究竟怎么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6 18:3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来一直拿不定主意到底怎么处理这个易经诵读的问题。
  本来已经放到田田和论语那楼里了,不过实在是很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所以单开一个楼请教。  

   田田从一月开始正式诵读《易经》,是只有64卦的卦辞和爻辞的版本。只要求跟读,没有要求独立诵读。一周跟读8卦,八八六十四,加上复习,到三月中旬就会读完了。那么再复习半个月,本来打算从4月初开始让她读《易经》全本了,但是现在又有些犹疑。
  原因呢,是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易经和其他经典不同,是一个非常需要钻研的经典。64个卦象要记熟,每一爻要在诵读中体悟。不同的变化,转化,都有的玩味。那么如果卦不熟,就开始解经的话,就感觉很夹杂的感觉。好像是还没有磨很薄,就要穿刺过去的感觉。
   
    我告诉自己,不要着急,再静静磨上几个月。但是又担心,久了让田田没有新鲜的感觉。反正挺混乱的。
    读《易经》的朋友都是怎么做的,又有什么不同的效果,能不能说说参考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2-26 20:45:24 | 只看该作者

转甲读经老师的发言

可以在读易经的同时穿插诗经。
就是读1个小时周易,读5分钟诗经,活动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6 22:13:08 | 只看该作者
我突然明白田田妈顾虑的是什么了?
是否,田田妈认为四书自己容易理解。让孩子读起来也认为容易。而易经田田妈也终于不能理解了。所以认为读起这个来很枯燥。而想用个什么新式方法出来。
呵呵。孩子读四书与易经都是一样的,一个感觉。读的多了感觉就有了。
说的不对。请谅解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22:44:50 | 只看该作者
可能还是我没有说清楚。《易经》中包括几个部分的内容,第一 卦象,就是六爻,然后是卦名,然后是卦辞,然后是爻辞。这是卦本身。然后就是后人的解释,相传是周公也好,孔子也好,总之是解释。包括彖、象,乾坤二卦还有文言。所有这些都是解释和引申。田田目前读的就是前面的卦辞和爻辞,干净精练。

开始我本来希望只是把卦辞爻辞大致过一次,然后就带着彖、象、文言一起精读了。不过读了两个多月后,我和田田其实都很喜欢卦辞和彖辞本身了。这部分越读越有味道,我的意思恰恰是不希望立刻读包括“天行建,君子自强不息”这些在内的解经的部分,而希望她可以把卦本身弄得非常熟,这样再开始读解释的部分。但是不知道是否这样合适?

这是我的疑惑。对于读易经这件事本身并无疑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6 23:25:57 | 只看该作者
田田妈的困惑,我代劳发到全球读经交流网上去。那里人材济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27 10:46:0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27 21:01:22 | 只看该作者

转自全球读经交流网王财贵教授的回复

下面引用由lizehui在 2010/02/26 11:25pm 發表的內容:
田田从一月开始正式诵读《易经》,是只有64卦的卦辞和爻辞的版本。 ...






下面引用由lizehui在 2010/02/26 11:25pm 發表的內容:
易经和其他经典不同,是一个非常需要钻研的经典。64个卦象要记熟,每一爻要在诵读中体悟。不同的变化,转化,都有的玩味。那么如果卦不熟,就开始解经的话,就感觉很夹杂的感觉。...






下面引用由lizehui在 2010/02/26 11:25pm 發表的內容:
 这部分越读越有味道,我的意思恰恰是不希望立刻读包括“天行建,君子自强不息”这些在内的解经的部分,而希望她可以把卦本身弄得非常熟,这样再开始读解释的部分。但是不知道是否这样合适?...





一,說〔易经和其他经典不同〕,其實,細細說來,每部經典都有其特色,只是易經有些特色是較為明顯罷了。不過,在兒童讀經的立場上看,任何經典都可以一視同仁,以不變應萬變。連英文德文都可以用讀中文經典的方法讀了,何況易經是中國書?不知田田媽何以在此要有疑惑?

二,以我看帖猜測,之所以有疑惑,主要乃是出自於對讀經理念的不明白,讓孩子讀經,而想要孩子有所理解。帖文說:易經〔是一个非常需要钻研的经典〕,又說〔64个卦象要记熟,每一爻要在诵读中体悟。不同的变化,转化,都有的玩味。〕又說:〔如果卦不熟,就开始解经的话,就感觉很夹杂的感觉。〕須知任何經典都須要鑽研,不只易經,但所謂鑽研體悟玩味等工夫,是已經沒什麼前途的大人做學問的方法,不是孩子讀經的方法。孩子讀經只須熟記,是不必管什麼鑽研體悟玩味的。一去體悟玩味,便耽誤了。因為大人以理解體悟為有所得,有所用,所以常不自覺地也教孩子去理解體悟,教得煞有介事,孩子也好像開了一點聰明,以為可喜。其實,他的強記的能力與默默醞釀的可能性正被這種教育方法耗散了。將來一生對於易經,或許不能精熟,又很容易養成了思考的習慣,如果易經必須在思考中起用,則對於〔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之教,將遠隔千山,難有〔不急而速,不行而至,知幾其神,通乎晝夜〕之德,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得不償失,莫此為甚也。

三,因為易經成書的歷程和全書內容的編排之特殊,也令人產生某些不必要的疑惑。帖文說:教孩子〔诵读《易经》,是只有64卦的卦辞和爻辞的版本。〕這是相當奇怪的版本選用方式。本來現行的整部易經,是由兩部份組成。第一部份是經,大概是孔子以前的原文,第二部份是傳,大概是孔門對易學的解釋,所謂古經今傳。所有其他經典,如果有經有傳,都是經重於傳,唯獨易經是傳重於經,易經一書,可以說是因為有了孔門的傳,才得有經的地位的。所以歷來讀易的人,都是經傳合參,甚至以傳解經。而經的部份,只有六十四個卦象,六十四條卦辭和三百八十六條爻辭(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計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乾坤兩用爻),傳的部份,除了文言、繫辭、說卦、雜卦、序卦等概論外,很形式化的內容,是對各個卦象、卦辭、爻辭一一作解,而有所謂大象、彖傳、小象。易經最初的版本,經是經,傳是傳,竹簡是分別為卷的。但讀易的人,要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經和傳,對應參照,要翻來覆去,頗覺困擾。所以後人,至少到了王弼編注易經時,就把六十四條大象、彖傳、和三百八十六條小象一一裁下,附在各自的經文之下,以便利讀者對照。到了北宋朱熹他老人家重注易經,號稱〔周易本義〕,為了表示他反對王弼,所以版本也要還易經之舊,又把經傳分開了。不過,朱熹的分列本,並沒有流傳,後人刻朱熹的書,又把經傳揉和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通行本。可見經傳分列是既不通情又不達理的。

四,帖文說:孩子讀古經的六十四卦,〔越读越有味道,〕其實,以我的觀點,之所以愈讀愈有味道,並不是因為經或傳的關係,而是因為孩子讀熟了。我看天下讀易經的孩子,雖然經傳不分,如果讀熟了,依然愈讀愈有味道。帖文又說:〔不希望立刻读包括“天行建,君子自强不息”这些在内的解经的部分,而希望她可以把卦本身弄得非常熟,这样再开始读解释的部分。〕何者是古經的部份,何者是解經的部份,這是有了理解力,有了分別心,要表現學問的家長和老師知道的,孩子是不知道的,也不必知道,因為易經不是孩子能用的書,既然不用,何必知道這些?但大家都同意,只要把整部經傳都背下來,這個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這些簡單的分別。孩子能提前幾年知道這些〔常識〕,真是何足道哉!

五,總之,田田媽想太多了,這種問題是無關緊要的。有關讀經的方式,是沒一定的,只要背得多,背得熟就好。如果認為先背了經文再背傳文,和經傳合背,背誦的效果一樣,那怎麼讀都無所謂。如果經傳分別來背能更有效把經傳都背起來,則請依你這樣,先經後傳,先分後合。但如果這樣做,只是增加記誦的困難,或因為在卦爻上玩花樣,不免耽誤了背經的進度,則所謂買匵還珠因小失大矣,不可不慎!

六,若有人以為先讓孩子玩卦爻,有花樣,可以維持孩子對讀易經的興趣,那也是一種方便法門,未嘗不可。不過,以我所見,純讀經,只是讀,沒花樣,老實讀,硬是讀下來,方是上上法門也。

七,以上是因為有所問,故隨己意作答,儘供參考而已。最重要的是:只要讀經就好,怎樣都好。千萬不要在這些不關緊要的問題上又起爭端也。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9 金币 +19 收起 理由
leletuan + 1 + 1 谢谢你了
xylonhong + 2 + 2 学习一下。
嘉宝 + 1 + 1 很细致的答复,感谢热心朋友!
tiantian03 + 5 + 5 多谢耐心解惑。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27 21:03:04 | 只看该作者

转赵升君老师的发言

据我们的经验,一本《易经》读过三百遍,一般资质都可以整本串背下来。
教授不知,道上现在的专家很多,啥稀奇提法都有,人心好怪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27 22:16:19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的,继续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7:48:16 | 只看该作者
多谢王教授耐心地解惑,所说的意思完全明白了。之所以在孩子的读经过程中产生种种想法,其实和我自己的信仰有关。在我个人的心中,经典的排序可能和目前主流略有不同的。自然有时候对于主次会有不同的认识。

[ 本帖最后由 tiantian03 于 2010-2-28 17:4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排序这句也没看懂,汗,到田妈那楼去问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29 , Processed in 0.402055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