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飞天小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梅戏故事片《天仙配》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2:43:49 | 只看该作者
我何不去把大姐找

OUTPUT_001373.jpg (87.68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373.jpg

OUTPUT_001378.jpg (90.49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378.jpg

OUTPUT_001386.jpg (91.08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386.jpg

OUTPUT_001397.jpg (86.27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39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2:49:18 | 只看该作者
她能做主能担承~~

------七女快乐地下楼去找众位姐姐

OUTPUT_001410.jpg (81.84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410.jpg

OUTPUT_001414.jpg (83.56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4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2:53:55 | 只看该作者
七位仙女姐姐华丽丽的载歌载舞登场了~~

[ 本帖最后由 飞天小猪 于 2010-3-18 12:56 编辑 ]

OUTPUT_001542.jpg (72.76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5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2:55:29 | 只看该作者
善良的大姐~~~~~~~

[ 本帖最后由 飞天小猪 于 2010-3-21 19:35 编辑 ]

OUTPUT_003330.jpg (101.76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33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3:17:46 | 只看该作者
大姐:王少梅



王少梅  
王少梅,1925年生,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一级演员。女,汉族,江苏南京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于2008年3月27日午时12点,因病逝世,享年84岁。

  黄梅戏曲艺术片《天仙配》里,心地善良的大姐扮演者就是著名黄梅戏演员王少舫的妹妹王少梅。这位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百余部黄梅戏剧目中扮演过花旦、彩旦、老旦与小生等迥然不同的角色,无论在电影《天仙配》、《牛郎织女》中出演充满爱心的大姐与道貌威严的王母娘娘;还是在《江姐》、《三里湾》等舞台剧中饰演智勇双全的双枪老太婆和逞能好强的农妇“能不够”,她的表演均形神兼备,令广大观众过目难忘。

  多年来,不仅黄梅戏迷们对王少梅以及她所演过的角色难以忘怀,中央电视台的编导们也曾多次寻访过这位“黄梅天仙”中的老大姐。前年,央视文艺部为拍摄《王少舫的演艺生涯》专程赴皖采访过她。访谈之中,勾起王少梅对已故的兄长无尽怀念……她和哥哥王少舫是如何与黄梅戏结缘的,迄今为止鲜为人知。出生于金陵梨园世家的王少梅,6岁起就迷恋上了京剧艺术,她曾是南京明月演艺公司的京剧童星,最早演的一出戏是《小放牛》。1932年,王少梅随兄长从南京沿江演出来到安庆,不久就被黄梅戏的优美唱腔深深吸引,解放初期,兄妹俩毅然惜别京剧舞台,在当时的安庆民众剧团改唱黄梅戏。

  王少梅为黄梅戏走向全国费尽心血。1952年,她与兄长王少舫、剧作家郑立松将源于乡间的黄梅调《闹花灯》改编整理为黄梅小戏《夫妻观灯》,在上海黄金大舞台上一举唱响,至今该剧仍被人们乐于传唱。1954年,王少梅随《天仙配》剧组参加盛况空前的华东戏曲汇演,在这部舞台剧中完美塑造了“大姐”形象,而荣获表演二等奖。

  王少梅不愧为黄梅艺苑一劲梅,1995年,她虽年事已高,却毅然凭借炉火纯青的演技为黄梅艺苑增光添彩,在全国中老年戏曲汇演中双双捧回了牡丹奖与寿星奖。王少梅对荣誉始终看得很淡薄,她坦然地说:“虽然为黄梅戏的继承与发展出过一点力,但内心从没有任何的奢望和渴求,无论到哪里演出,只要听到观众的掌声,就觉得是最大的满足和最好的奖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9:40:46 | 只看该作者
活泼可爱的二姐~~~


潘璟俐

她在电影《女驸马》中扮演的是公主~


姓名:潘璟琍(1936~1988)


  原名:潘忠霞


  籍贯:安徽 安庆


  民族:汉


  国籍:中国


  职业: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擅演 花旦、闺门旦、青衣。


【艺术人生】  1936年出生于安庆。她父亲潘泽海是黄梅戏男旦,擅长花旦、青衣, 艺名潘玉琴。


  1942年就常扮演丫环、娃娃生、小丑等,不演戏时便参加武场打小锣、唱帮腔,所以艺名叫“七岁红”。


  1945年登台改艺名“筱玉琴”由于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深得同班艺人和京剧艺人的指点”(解放前曾一度出现京、黄同台),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解放前她和严凤英在一个戏班唱过戏 ,比严凤英小7岁,姐妹相称。


  1949年参加安庆民众剧团。后加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解放初她在民众剧团和王少舫演出从越剧移植过来的《梁山 伯与祝英台》。


  1951年《梁山 伯与祝英台》被安徽广播电台录了音。在《夫妻观灯》中,王少舫演王小六,潘璟琍演 王妻一脚。


  1954年华东戏曲会演上,演出传统剧《夫妻观灯》获演员一等奖。她和严凤英同台演过《天仙配》。 在严凤英主演的《女驸马》中饰演公主。是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台柱子之一。


  
潘璟琍
 从80年代开始,黄梅戏经过文革磨难后,二度梅开。当时从艺校走出来的一批青年演员正 逢春回大地,甘露滋润,姹紫嫣红地在黄梅戏艺苑绽放新蕾。其中唱旦行的有马兰吴亚玲等被誉为黄梅戏五朵金花。她们在恢复演出的《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牛郎织女》、《罗帕记》等传统剧目中表演清新自然,犹有当年严凤英的风采。随着不断的舞台实践,艺术钻研,她们很快地展露了自己的表演个性特色。尤其是在新编创的黄梅戏中,比五朵金花更年轻的韩再芬、李文等其表演才气和功力,使黄梅戏锦上添花 ,香飘万里。

【艺术风格】  
潘璟琍
 潘璟琍的唱腔师承其父,运腔吐字均朴实无华,出色而又本色,富有浓郁的安庆地方乡土风味,观众听来亲切悦耳、韵味隽永。她的嗓音纯正、高亢,音域较宽,所以其唱腔常被同行和观众誉为有刚柔相济之美。这一特点在一些现代戏的演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加之她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使其演唱技巧得到较好的发挥。


  潘璟琍演戏认真,着力刻画人物,不演“行当”,只演角色。她身段规范,文武兼备。唱腔师从古朴浑圆,委婉优美,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唱出来。她戏德极好,虽是剧团里的主要演员,却也愿意去演配角,并演得非常认真,从不敷衍过场。


  潘璟琍的戏路较宽,工于花旦、闺门旦、青衣,还善于演出现代戏中各种妇女形象。她的表演真实、细腻、淳朴,长于刻划人物的内心情感,咬字清晰,圆润委婉,刚柔并济,富有韵味。她在代表作有《春香闹学》、《女驸马》中,成功地塑造了天真无邪的丫环春香,贤淑明理的公主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要作品】  
潘璟琍《梁山伯与祝英台》
 她戏路较宽,擅演 花旦、闺门旦、青衣。唱腔圆润委婉,刚柔并济,富有韵味。


  代表作有:《夫妻观灯》、《秦香闹学》、《梁山 伯与祝英台》、《西楼会》、《送香茶》、《渔网会母》、《山伯访友》、《春香闹学》、《天仙配》、《女驸马》、《玩会跳船》、《党的女儿》等(严凤英所演之《江姐》、《红色宣传员》、《宝英传》她也曾主演过,且部分剧目有唱段留存)。


  主演过《党的女儿》、《红色宣传员》、《二龙山》、《破洪州》、《红楼梦》等数十部剧目。她长期与严风英、王少舫搭档配戏, 在《天仙配》中饰二姐, 在《女驸马》中饰公主,在《玩会跳船》中饰演白月娟(严凤英饰)的丫环。

OUTPUT_001556.jpg (75.14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5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9:47:26 | 只看该作者
三姐,潘霞云


潘霞云,1935年生,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二级学演员。女,汉族,安徽怀宁人。曾任剧院艺术档案室主任。她在《天仙配》电影中饰三姐,《江姐》中饰双枪老太婆,《罗帕记》中饰演陈赛金、店主组,《红色宣传员》中扮演福善婶,《谢瑶环》中扮演武则天,《红色娘子军》中扮演连长,《打金枝》中扮演皇后,《碧玉簪》中扮演妈妈,《袁璞与荆凤》中扮演袁璞母亲。1956年参加安徽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告粮官》中扮演农民,获演员三等奖。以后参加安徽省现代戏会演,获三等奖。








“三姐”潘霞云:业余演员成名角


  潘霞云的家乡安徽怀宁,也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之一。


  潘霞云时常想起1955年初夏在上影厂拍《天仙配》时度过的难忘的日子。那时候,她和剧组的演员们在著名黄梅戏导演乔志良先生手把手地辅导下,刻苦练功,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练嗓子、练身段,每个人的腿都练肿了,睡觉时难以伸直。当时演员们对生活条件从不讲究,每晚排戏能领到两毛钱的夜餐费,就感到很满足了。黄梅戏《天仙配》亮相银幕后,人们都想到舞台上一睹7位“仙女”的风采,因此潘霞云和她的艺术伙伴们参加演出比以往更加频繁。


  1970年冬季,潘霞云因患哮喘影响嗓音而告别了舞台,从事剧团的资料管理工作。由于“文革”的破坏,大量珍贵的黄梅戏史料遭受毁损与流失,潘霞云不辞辛劳,从四面八方把与黄梅戏相关的图片与资料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进行细心整理与妥善保管。

OUTPUT_001562.jpg (72.73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56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9:52:00 | 只看该作者
“四姐”丁俊美:台前幕后显才华


  提起马兰、吴琼、吴亚玲、袁玫、杨俊等黄梅艺苑“五朵金花”,可谓家喻户晓。她们同班学艺时的主课教师,就是电影《天仙配》中“四姐”的扮演者、原安徽省艺术学院的高级讲师、国家一级演员丁俊美。


  丁俊美出生于安庆黄梅戏曲世家,她的外祖父丁永泉,是德高望重的黄梅戏前辈艺人,母亲丁翠霞,是一位演艺精湛的黄梅戏名角,舅舅丁紫臣,就是影片《天仙配》中那位憨态可掬的“土地公公”扮演者。


  1957年7月,《天仙配》唱红全国后,丁俊美与该剧的作曲之一、著名戏曲音乐家时白林喜结良缘。


  1960年,成立不久的安徽艺术学校为充实师资力量,邀请丁俊美任黄梅戏班的老师。丁俊美凭借长期积累的舞台表演经验,并借鉴京剧的教学方式,独创了一整套的新式教学大纲,任教30余年来,培养出一大批黄梅戏曲界的栋梁之材。

OUTPUT_001574.jpg (77.94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57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12:53:47 | 只看该作者
大姐左顾右盼,二姐迫不及待地要拨开云雾。
大姐拦住了她说:且慢,众位妹妹,只可偷看片刻,要是给父王知道,你我吃罪不起。
众位妹妹回答:晓得

OUTPUT_001610.jpg (79.07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610.jpg

OUTPUT_001642.jpg (84.54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6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13:11:49 | 只看该作者
大姐带头拨开云雾~~~
众位妹妹各拿拂尘拨开云雾,贪看人间美景~~

二姐:大姐,还是七妹的主意好,你看人间世多么好看哪
大姐:人间好看的很哪
七女:大姐,你看,那些人儿,肩背渔网,手拿船槁,站在船头之上~
大姐:那是打渔底~
众:打渔底~~
大姐:我要赞他们几句,你们听了~~

OUTPUT_001751.jpg (79.05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751.jpg

OUTPUT_001761.jpg (83.06 KB, 下载次数: 0)

OUTPUT_00176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liuqunb + 10 + 10 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05:10 , Processed in 0.081728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