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fanguoyu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接顺顺回家了,顺顺上寄宿学校的深思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2-26 22:2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如果 的帖子

许多人有自己儿时的各种各样的感受。而没有过儿时读经的感受。
以自己儿时的各种感受,附合在现在读经孩子的身上来体会。这真的不是一回事。
自己儿事的体会是自己的。现在读经儿童的体会是读经体会。不是一回事。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读的是无穷力量的经典。
请问读经中的儿童的感受。请去读经学校去问问便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26 22:37:45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表现,有时候是为了让父母高兴,孩子是很能察颜观色的,父母的伪装和真心他们很容易识破。我小时候做的让父母高兴的违心事太多了,成年之后才能看到深层的危害。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矫正过来。虽然顺顺不一定是这种情况,不过父母还是多多观察一下为好,秘密往往在细节的行动里。

我在一个别的父母论坛里逛,有一次讨论起小时候的寄宿以及由老人代养,几乎99%有过寄宿经历的人都坚决不再让孩子在读大学之前去寄宿学校,哪怕那些高中时上的是美国私立高中的人也这么说(我想她很清楚她从著名的母校里得到了什么);由老人代养的人都说与父母感情淡漠。只有一位朋友认为她年龄很大才回到父母身边并没有影响与父母的感情。但是我觉得她不知道她自己的心态。她是坛子里公认的才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聪明伶俐得不得了,她自己也说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明星学生。可是这样经历背景下,她每次上论坛做的基本上都只有一件事:夸耀自己的女儿,卖弄自己的学问。我觉得这太不正常了,按照西方心理学的观点,她很可能是小时候被寄养在祖父母家,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从而产生的不断需要自我表扬自我肯定的扭曲了的心理。外界那么多荣耀都不能补偿这种心理。

一个小例子,供搂住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6 金币 +26 收起 理由
清凉月兮 + 1 + 1 赞同!我非常反对幼儿寄宿。
wanyi77 + 15 + 15 我很赞同。
如果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2-26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发上来速度太慢,得,又写了一次

写的半天,像是没有发走。
重写。
许多人以自己儿时的感受(未读经的儿时感受),附到现在读经儿童的身上来体会。这不是一回事。
经典有无限力量。儿童读的是无限力量的经典。
儿童读经时想不想妈妈。想。也想家。有个过程。经读的多了。心态就稳定了。为何稳定了。读经的结果啊。
读经是个过程。读经是种好的教育。读经,人就会有变化。
读经不仅在学业上,身体上,心灵上,及各个方方面面上都会来个综合提高。
我妈也反对当初我动员我弟的孩子(幼儿园大班)送出省去读经去。我妈说:你当初四年级时被送到你姥姥家一年去上学,你回来后说你是如何的想家,怎么现在要让我的孙女去那么远的地方去?我没有回答。而我心里明白。这不一样的。我当初的想家。那时没有像样的教育啊。没有这种读经的啊。这读经读的久了。孩子高兴还来不及。孩子打都打不走的呀。
不信的人,很难相信读经有这么好。信不信,还是一句话,请去各地的读经学校去看看。去了解才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这就是把读经当成万能的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2-27 21:1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lizehui_lzh 的帖子

在家同样可以学习经典,感受经典,何必一定要从小就寄读?
未成年的孩子,特别是六岁前的孩子,离开父母所受到的打击是深层次的,甚至有些人一生都很难走出这种阴影。
那些只宣传读经的神话而无视小朋友心灵痛苦的宣传,是不负责任的。
希望父母们能体谅小朋友的依恋之心。即使经典再神奇,也请从容些,等小朋友成长得圆满些,再作出寄宿的决定。
在我看来,高中前的寄宿,即使对天才儿童也是种折磨。记得高中时同校有一个少年班,年龄是初中却已是高中课程,个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却有很多让人担心的言行。其中一个女孩子钟情研究自杀方式就是例子,当然她仍然是班长、是校长的骄傲、是父母的骄傲,如果父母知道女儿在同学中是以自杀方式吓人而著名的话,不知道会不会吓得呆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得一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2-27 21:4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如果 的帖子

同意你的看法。
我中学时最好的朋友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导致现在和父母的关系还很淡漠,而且她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活一天就是离死近一天。当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她活着有什么乐趣,我不知道。
当然了,她一直是父母的骄傲,成绩永远是本地最好中学的第一名,高考也是第一名。现在在单位也做得不错,只是我私下觉得她似乎太钟情于事业了一点,而且也不愿意养孩子,声称原因是怕孩子离家的那天她会崩溃。
其实,也许她早就已经崩溃了,在她少小离家的那一刻。

因为处理未完的一个站短,偶然看到这个帖子,有感就乱弹几句,希望不至于败了大家的兴。
不过如果因此让人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天性,那我的胡说八道就还是有益的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1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清凉月兮 + 1 + 1 我很赞同。
如果 + 10 + 10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2-28 02:30:13 | 只看该作者
还想再多嘴一句,有些家长确实有苦衷,老人没办法过来帮忙,夫妻俩的工资不够请全日的保姆,更不可能一个人全职在家带孩子,工作重重压力之下,把孩子送去寄宿学校,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是读经班,更可以自欺欺人一下,说这是为了孩子好。

可是我知道这版面里有些人就是这些读经寄宿学校的主办人,还要反复宣扬寄宿制度对于幼儿是多么多么的优越合理,这太过分了吧?(要修改一下,后来和向如幻了解了一下,这句话我说错了,我原先以为的那位校方人士,只是读经家长,不是来做广告的。抱歉。)

[ 本帖最后由 paisley 于 2010-2-27 20: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2-28 03:25:5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2-28 03:44:0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2-28 11:18:49 | 只看该作者
请M版主注意,请人来发别的私塾的日志,是宣传那个私塾吗?这在一个普通坛友的立场来看没什么问题,作为版主,请注意了.
如果实在向往那个私塾,可在私塾范围内宣传,或口口宣传.利用这个论坛宣传,不太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0-2-28 15:00:1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5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31 , Processed in 0.10060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