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020|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多所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6 20:5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报讯23日、24日两天,同济、华东师大等上海6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记者发现,6所高校中,有4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这一“学科歧视”现象引起众多考生、教师的关注。对此,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之所以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搞学术离不开查阅国外资料,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不考语文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考太多科目会给考生带来负担。

  (新闻晚报)

  (本文来源:海峡都市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1:09:29 | 只看该作者
上海是不是已经沦陷为英、美的“租界”?教育部不能沉默!
   
   
早上一起来看到一条消息,令我十分需惊,上海六所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居然不考语文,但必须要考英语,理由竟是“怕给考生增加负担”!这是何等的荒唐,也是十分地令人惊愕!这也许是世界上所有有自己母语的国家中独有的闹剧,难道上海这个由全体中国人共同建设起来的国际大都市又再次沦陷为英、美的“租界”了吗?
   
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载体,虽然她没有英语的覆盖面那么广泛,而她拥有世界最多的使用者,是联合国规定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是全世界最具魅力最优秀的语言之一,如果说其它国家的高考对汉语还没有完全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几千年历史和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汉语居然已经成了中国某些人眼中的“负担”?包括我在内的中华儿女不能选择沉默,教育部更不能选择沉默,我需要上海方面和教育部认真思考我的几个问题:
   
   
第一,高考自主招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有关高考改革的事情,我以前也谈到过,今天不着重阐述,我只想问问教育部推出“自主招主”的目的是什么?“自主招生”决不是“自由乱来”,据我本人理解不外乎以下几个目的:


1)选一些偏才、怪才;
2)选一些与各高校专业匹配的专才;
3)选一些有特长的学生;
4)选一些“关系生”(正常搞腐败可能不好办,自主招生就很好操作)。
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才,我相信有一点是不能脱离的——为中国选材。中国的人才如果视中文为“负担”,那他们将来如何为中国服务?难道中国必须要靠会英语的人才来支撑吗?我不同意这样的认识,几千年来,中国的进程都是由生活在中国的地地道道的说母语的中国人推动的,中华民族的点点成就都是由生活在这遍土地上的中华儿女创造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非凡成就中有没有“英语”的贡献?

当然有,但绝对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力量是新中国的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得来的,教育部在允许部分高校有“自主权”的同时,决不能允许那些高校将中国的部分地方置于“英语附属国”的地位,如果他们这样做,我认为涉嫌违法,有些精英动不动就谈什么“国际化和西方化”,我想告诉他们,如果在法国,不要说选人才,即使你在任何国际场合作演讲,如果不用法语,那么就会要遭到巨大的民意压力和强烈的遣责,而我们的上海,不但在其举办的国际会议上禁止用汉语发言,现在居然发展到自主招生也不考语文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西方化思潮”?
   
第二,英语到底是否有如此重要?母语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我今天只想分析一下英语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在我看来:当今的社会,英语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语言,需要一定程度的掌握,但是,在非英语国家,它仅仅是一种少数人的工具而已。  
   
上海乃至中国,很多人如此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学好英语就会跟得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因为世界上目前大多数新理论和新技术都是以英语推广的;二是学好英语有利于以后可以出国学习,方便国内找到工作,方便跟外国人交流;三是部分人把精通英语当作一种很体面的资本。
   
我不妨一条条进行反驳,学好了英语就一定表示能跟上国际发展的最新潮流吗?其实不然,世界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很多很多,但是,在近、现代史中能创造巨大科学成就的也就英国和美国,语言在科学的进步中只能起到一种交流和沟通作用,它本身是与科学无关的,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等国家,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语言创造出举世公认的现代科学文明的,他们的科技成就并不是依赖英语取得的,要取得科学成就,本身在于一个国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的科学精神。


近几百年来,中国对现代科学文明的贡献微小,并非是汉语出了问题,而是科学精神出了问题,如今又把“语言”跟科学联系在一起,再一次证明了某些人对科学精神的错误理解,中国人现在学英语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看得懂英语资源,能“偷”得来他人的科学成就,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我自己要如何热爱科学”上面。

我不反对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就,但是,我反对沉迷于对他人科学成就的拿来与剽窃,如果不把眼光立足于自我创新,就算全中国人都用英语讲话,中国也只不过一个新的“英语联邦国”罢了,永远也不会产生中国人自己的牛顿,印度、巴基斯坦的国民英语好不好,他们为什么还是那个科技水平?日本人的英语好不好,好象不怎么样,但他们为什么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现代科技文明?中国人必须要明白英语在科学发展过程的“工具属性”,而不是“决定因素”。中国需要一部分人精通英语,但仅仅一少部分人就够了,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要懂英语。
   
有些人把英语作为出国的通行证,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们想出国,想学好英语,我是一点都不反对的,这纯属个人的选择权和爱好,没有人能干预,但如果把学英语当作为了满足方便同外国人交流也是不必要的,如果你真的有交流的机会,不懂英语也不会坏事,至于那些少数场合的所谓笑话都是某些人故意夸大的,好象闹国际笑话都是不懂英语惹的祸,其实不然,笑话大多出自于自身的无知,不懂语言你可以请翻译,况且绝大多数中国人和中国的国内建设者们几乎都不会有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一辈子也可能说不上一句英语,这个“英语通行证”在国内其实是一张虚耗人力、物力的废纸,不要也罢。
   
部分中国人把英语当作一种资本就更搞笑了,上海某高校在举行某学术会议时,阻止中国人用汉语发言,体现的是什么心态呢?三种心态:一是崇洋媚外的心态,在中国要求中国人用洋文,洋人会不高兴吗?二是自大心态,他们想显示,你们不懂英语,但我们上海人懂英语,没水平就别参加我们的会议;三是奴隶心态,上海人也许曾经在“租界”生活得太久,很多的奴性一直没有改过来,到现在发展尤甚。这三种心态决定了上海教育发展的方向性取舍,他们很多所谓的精英越来越认为,做一个中国人真的很冤,真想“脱中入西”了。
   
   
第三,教育部到底还能不能主导高考改革?高考的改革整了很多年没有成果,一方面是教育部本身出了问题,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一个大问题——地方割据的倾向越来越强烈。


中国的高考,我不反对多样化,但是,反对混乱化,“多样化”是在《教育法》制约下的有序性安排,而“混乱化”则是各地违背《教育法》各自为政的割据思想,有些地方的教材已经改得不成体系,有些地方的教材已经开始有颠覆历史的行为,教育部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在我看来,教育部对全国各地的教育失去了主导权,或者说失去了决定性主导权,教育部现在能管的就那笔“教育经费”,其它的事情,地方上各自有招,就算是教育部来无数个“评估和检查”,也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主招生”为什么自推出以来饱受非议,并非老百姓都是“无事生非”的冤枉教育部,实际上的确搞得不成功,除了一部分人因此得到“自主”的好处以外,高校并没有因为自主招生实现对高考改革的正面探索效果,相反,让人民对高招改革更加失望了。

这是为什么?教育部如果认为自身已经失去了主导中国高招改革的主动权,完全可以上书国务院要求收回主导权,如果明知问题的存在而置若罔闻,那就是对大多数中国人才的蔑视,也是对普通老百姓平等教育权的蔑视,上海六所高校将语文拒之于门外,看起来只是一个过程中的小事,其实是一件非常大的事件,它引入了一种错误的倾向——严重西方化。这种倾向如果不加入约束,那么有可能演变成母语的虚无化,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的中国,如果母语沦陷的话,实际上也就完全可以说中国倒在了美英的怀抱。教育部对这件事必须快速介入,要求上海六校恢复语文考试,可以放弃英语测试。
   
第四,英语教学改革何时能真正提上议事日程?有关英语教学改革的问题,已经讲了N年了,一直没有任何效果,数千万中国人为此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最后堆积了无数“英语哑巴”,无论怎么解释都掩盖不了英语教学是失败的,既然上海方面把英语这个问题捅出来了,就应当要面对了,不能再拖下去了,中国要不要全民学英语?要不要终身考英语?中国人会不会都终身用英语?不想学英语的人还有没有活路?不想学英语的人是不是就不是人才?英语会不会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如果说法律规定英语将作为官方语,那么,英语将怎么教、怎么学?如果不把这些问题都理清楚,中国不但不会从英语中受益,而且要浪费中国大部分的人才,中国不但不会用英语挤身科技强国,而且会因此变成“科技奴隶和科技窃贼”,中国人在英语上所耗费的国家资源可以毫无疑问的排在世界第一,取得的成就呢?大家有目共睹!再不改革,浪费越大,问题越严重,我建议可以先暂停“全民学英语”,谁想学谁学去,等好的教育方案出台,再列入教学计划。
   
我再次强调:上海是全中国人民的上海,不是少数精英的上海,上海的成就是全国人民的奉献造就的,不是少数人创造的,明天的上海还是中国的,不是英、美的,上海不可以发出错误的讯号!
   
中南大学孙锡良(转载须署名)2010-01-24


----------------------------------------------
PS:这位孙先生的文章每个段落一个逗号到底,为方便阅读,我稍微编辑了一下。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10-1-26 21: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26 22:15:59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假消息。如果是真的,真叫人无语。。。。。不过,南天一柱都叫哈里路亚山了,也没什么不可能的。张家界我也不想去了,还是让人家想讨好的洋人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26 22:18:54 | 只看该作者
清华大学今年的面试题:“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孔子还可能打架,老子不会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7 10:39:19 | 只看该作者
自己的语言都放弃了,民族也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27 11:10:53 | 只看该作者
不太可能吧,怎么会有如此赤裸裸的短视而急功近利的大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27 11:13: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10-1-26 22:18 发表
清华大学今年的面试题:“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


肯定是孔子赢了,手下那么多弟子呢,双拳难敌四手啊。

所以孔子思想才统治中国那---么多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i5 + 10 + 10 所以才要你来帮着打架呢, 你不是有先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1:1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gajidouma 的帖子

这都是《阿凡达》给闹的。49年后,实用主义一直占据主流意识,记得有位高官曾言:大学还学什么历史,有啥用?

南天一柱改叫哈里路亚山,张家界市也该改为潘多拉市啦。

《阿凡达》火得没边,把《孔子》都挤兑得没地儿了。不过,俺会去看《阿凡达》,却没勇气去看《孔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1:2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木兰花慢 的帖子

不打群架的话,我赌老子赢,孔子在练射箭的时候,老子很有可能已经偷偷发明了太极八卦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27 11:48:31 | 只看该作者
哎,现在的教育啊怎么都变这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10:53 , Processed in 0.085962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