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盛宴(2010-12-13)
每周日下午,我都会心情愉悦,脚步也似乎格外轻松地走出家门,去孔圣堂听周老师讲《论语》,去赴一场精神的盛宴,灵魂的约会。
昨天下午听了《论语》回家,晚上很晚了,精彩的讲课内容,还在我的脑海翻腾。
听课后的感觉的的确确如周老师所说,现在学传统文化,学圣人之道,不像以前一样可以因参考而入仕,但是生命人格的提升,是每个行业都需要的。国学经典,不是在技能方面培养人才,而是教我们做人做事,在人才的格局,内在的德行,生命人格提升,精神家园圆满方面的教化,是最好的。同时她让我们直视自己的灵魂需求,滋养我们的灵魂。读经,“悟”是什么意思?就是直指我心。当你用心去读,自然会有很大很大的收获!
这次讲课内容是第十九篇《子张》剩下部分和最后一篇《尧曰》部分内容。
《子张》篇后面部分,记录了叔孙武叔等质疑、诽谤孔子的情形。子贡对他们的言论做了很好的回答:“……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仲尼不可毁也……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子贡说:就拿宫墙作比喻吧,我家的院墙不过是一肩多高,只要一伸脖子就能看见里面有些什么,所以你们看我家好像很美似的。可是夫子家的墙高数仞,什么也看不着,只有入得门来才能看到那里可是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的,能够进到门里面的总是少数啊。
一个人对日月指手画脚,对于日月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蒙上眼睛,自绝于光明,但是日月不仍然挂在天上,依旧的照耀着人世间吗?一只吠日的犬,除了证明这只犬的狂妄,还能证明什么呢?所以子贡说“多见其不知量也”!
子贡事功很大,官至宰相,亿则屡中,富可敌国。还是个出色的外交家。这样的人,用世俗的价值观来衡量,确实是比孔子更容易被人认同。但是子贡深知老师之贤之大。越是有深度有水平的人,越具备智慧和眼光,清楚自己和圣人的差距。
古来圣贤皆寂寞,孔子当代就有人骂他,也一直有人质疑和谩骂。乱世的时候,总是被诽谤,治世的时候,必定请出他。但是不管如此,他的思想永在,诽谤和赞誉,都不会使之受影响。
周老师讲《论语》,持续了一年多,我也坚持来听了大部分的课。中间有几次偷懒没有来,现在真是后悔莫及。
从周老师本人身上,我也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儒者的风范。总是感动。
每次不管多少人,他都是精心备课,认真讲解,不仅用几大经典互证,还联系中外实际,时有精彩的临场发挥。
记得去年有一次,天气很冷,只去了几个听课的,工作人员宣布,人少了,不讲了。可是一会儿,周老师来到讲堂,说,只要有人在,就要讲。这样的天气如约而来的,是真正的知音,更要讲。真的是讲得非常精彩。
昨天,他也说到,要认真培养这里听课的人,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喜欢传统文化。哪怕只培养出一个也好。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人,影响是非常大的,就如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而已,其中最杰出的有十个。十个杰出人才中,只有四个圣人,颜回还早逝了。剩下三个圣人,却发扬了中国文化,光耀千古
常庆幸,自己人在深圳。
不能不感谢赖老师。之前,我很看不惯有的人动不动说感恩。而读经之后,我也常说感谢,只是还不习惯说感恩。
赖老师给我们系统读经的理念,并且提供了方便使用的教材,为我们学习国学提供了多少方便呀!
其他推广国学、讲解经典的老师,一次次向我们证明经典的宝贵。
还有其他不少在各个领域推广经典教育的同道,互相交流起来,那感觉,真的不一样。
我想,我们群的每个家庭,孩子就这么多,一个孩子的家庭最多。我们就用心培养自己的孩子
即使其他你做不到,但是和孩子一起跟录音读书,不难做到。而得到的,却是无法估量。
用一个师姐的话来说,就是:
不要高估:多大点事啊,不就是和孩子读读书吧,没有那么难吧!
也不低估:这种能量,长期累积会怎么样?去做了就知道。
[ 本帖最后由 美烧女 于 2010-12-20 14:0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