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272|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育经典解读系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3 13:1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标签:萧愚 家庭教育 儿童教育 小学生 教育 分类:家庭教育-思路-方法


本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中的一篇。
这里给大家做一下节选和简单的解读。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教师干脆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缘故。

我们不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

成绩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好成绩,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很好的成绩。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需要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不同儿童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每个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潜力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学习内容、作业,还是学习时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应该这样做:

有的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有的学生只布置1道。
有的学生布置做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有的学生布置做比较简单的。
有的学生布置写作文,有的学生则布置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


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我有一个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谈到自己备课的情况时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严重危险。"

让我们看看这样一堂数学课。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老师把学生分成了好几个组。

在第一组里,是学习最好的儿童,他们无需任何帮助就能很容易地解出任何应用题;其中还有一、两个学生能够即席口头解答。不需要做书面作业:教师刚刚读完条件,学生就举手要求回答。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题目外,教师还要挑选一些超过大纲要求的习题:应当给这些学生的智慧以力所能及的、但并不轻松的、要求紧张地动脑的工作;有时候,需要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习题,使他不能独立地解答出来,但是教师给予的帮助只能是以稍加指点和提示为限。

第二组里是一些勤奋努力的学生,他们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是和进行一定程度的紧张的脑力劳动、探求和克服困难分不开的。教师们常说,这一部分学生是靠付出劳动和用功学习而取胜的,他们能顺利地学习,是因为他们勤奋用功和坚持不懈。


第三组学生,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中等难度的习题,但是对复杂的习题则有时解答不出。在他们做作业的过程中,对这些学生的帮助要有高度的教育技巧。


第四组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他们在一节课上所能完成的作业,要比第二组、第三组学生所做的少一半到2/3。但是教师无论如何不要催促他们。


第五组是个别的学生,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应付中等难度的习题。教师要为他们专门另选一些题目,始终只能指望他们在一节课上有所进步,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这些组的学生并不是停滞不动、凝固不变的,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是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


有些教师经常抱怨说,儿童在上课时调皮,做小动作……这些话总使我觉得困惑莫解。如果你们,亲爱的同事们,能够认真地思考一番,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那么上述的情况是绝不会发生的!


解读:

本文的题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实际的意思是说,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量身定做的教育。这也是橡皮筋理论所强调的。

本来,大众化的教育就存在着无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问题,而应试教育令这一情况雪上加霜。因为评价老师工作的标准是有多少人考上重点,那么,老师就很容易偏向于尖子生,而对后进生采取一种放弃的态度。

每次接触这种后进生的父母,往往都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经历。家长绝望与期待的眼神让我芒刺在背。但是,大多情况下,我实在是无能为力。我的精力有限,能教的学生有限。所以,面对这种家庭,我更希望孩子的家长能够有一种自救、自立、自强的意识。我现在做的许多工作,实际上就是在为这种家长提供着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就像本文中所说,每个孩子实际上都是有希望的,小学甚至中学落后的学生,未必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落后。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教育。

教育的关键之处不仅仅让孩子掌握具体的知识,同时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这段话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学习好不仅仅意味着考重点,上名牌,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即“我是一个好孩子”,“我被别人接受”,“我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人”。这种上进心往往比好成绩更重要。

可惜的是,很多老师对这些后进孩子采取打压、漠视的态度,这往往会让孩子们自暴自弃,心理倾向于消极。一个从智力上有无限潜力的孩子可能就此滑向了混日子的境地。


我诚挚希望,每个后进生的父母,要有自救、自立、自强的意识。
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你要知道,造成孩子后进的,很大程度不是孩子自身“态度”的原因,
而是孩子智力发育晚熟等生理问题,以及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局限。

我看到不少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好,不是从自己做起积极想办法,
而是迁怒于孩子,一会儿抱怨孩子不专心听讲,一会儿抱怨孩子学习不够努力,
一会儿抱怨孩子马虎大意,一会儿抱怨孩子缺乏上进心。
他唯独没有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扪心自问一下:你自己做得又如何?
你跟那些积极上进、勤奋自强的家长相比,做得又如何?

有些事情其实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我的博客回复中有个家长提了一个观点,
“我虽然很笨,但是,我只要比孩子领先一步就可以了。”
作为一个成人,通过每日的学习,比孩子领先那么一步很难么?

可我看到,很多家长宁可每天花大把时间在无聊的事情上,却舍不得花一点点时间进行学习,
孩子学习出了问题,却理直气壮责怪孩子学习态度不端与不思进取。这何其荒谬?

在上面的文章中我们看到,老师把孩子们分成五组。在学校现实中,很难做到这种分组。
老师一般都是一刀切的作业。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教育。现实就是,

第一第二组吃不饱,第四第五组吃不消。

而家庭教育的一个优势,就是你只有这一个学生,你完全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因材施教,
可以运用橡皮筋理论,循序渐进,不断让孩子体会到求知带来的乐趣。从而逐渐走上积极向上的正途。这种优势如果丧失掉,而一味去奢求学校给予孩子特殊的教育,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下一步,我会继续为大家写作,也会介绍一些已有的教育经典。
而你,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每天问自己一句,今天,我领先孩子一步了么?

                                      萧愚 2009.12.03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37 金币 +37 收起 理由
niceness + 2 + 2 我正好是你在帮助的那部分家长,非常感谢!
woodhead + 10 + 10 很是赞同。
颀颀妈妈 + 3 + 3 精品文章!
hq1966 + 10 + 10
有梦的人生 + 2 + 2 精品文章!
hubaichun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2-3 15:0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老易 的帖子



如把玩心爱之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2-3 15:48: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何其好哇

这就如同我们农民鼓捣庄稼一样,现在的农民都是用工业化的方法,不管每一株作物缺不缺肥料,都要统一施肥。有没有虫子都要打农药。这怎么可以啊。

所以以后每个城市的人,都回归田园,每个人种上一亩三分地,每天根据不同的作物精耕细作,再养上三头猪、两只羊、十只鸡。自给自足,这不就是我们老祖宗推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幸福生活么。

农业社会生活的人们,理解现代社会,真的很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2-3 16:03:52 | 只看该作者
学校教育必然是工业化的,即使有差异化,也得在一定的条件下工业化.

引入一些选修课机制,也不能改变工业化效率高的本质.

问题在于,学校教育在教育中的定位如何.我个人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在低线而不是主线,仅仅是一个必须达到的标准,而不是限制孩子成长的上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2-3 17:00:20 | 只看该作者


复古。

美国加州的某所私立中学,学生到老师的教室上课,把上课发言也计入考试成绩。

应该培养具有远见的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2-4 07:3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老易 的帖子

楼主把现实的教育理想化了。现在的学校教育早已是两极分化了,重点学校的招生标准是"聪明“和”有钱“,现在的班级是整体划一,好赖是层次分明。老师基本不存在多梯度学生的问题。所以新任教育部长提出的首要教育问题是教育公平,明眼人都知道那是在作秀。

坛子的风格是细腻有余,大气不足,没有王者风范,少有教育先锋。通俗的说法就是:没劲!官方的说法就是:没有与时俱进!没有促进GDP的增长!

[ 本帖最后由 times 于 2009-12-4 07: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2-4 09:08:53 | 只看该作者
分配不公,腐败,自私。。。在掏空这个社会。
古巴比伦王国毁灭于淫乱。

中国不但需要实行财产登记制度,还需要实行消费实名制,采用一卡(货币身份证)通天下。
废弃现金货币。
每个家庭不需要有账本,国家会给你电子帐目详单。
这样赌博,色情业也会有详细的支出和收入记录。
每笔来往资金都会在国家和社会的监督之下。
终端决定于起端。
据说日本采用实名消费之后,
垃圾箱里经常出现别人扔掉的大捆钞票。

教育也动作大点,比改革开放力度再大点。
中国的教师挺多的,还总在精简,不是没有精力细致干活,现实是不用细干。

我估计,这些简单的道理谁都能懂,就是没人想干事,没人想干事,没人想干事。。。
100个times同志看见这些现实问题时又有什么办法呢?

陪好自己的孩子是正理,再搞来点票子是正理,顺便促进GDP。
一定要改正细腻由于,大气不足的缺点,多搞点供孩子出国的票子。
国产不过关只好合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2-4 09:1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i5 于 2009-12-4 04:16 发表
你的理念是不错,赞同。  学校教育应该在低线而不是主线。 可是

1, 现在的学校教育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 已经没有时间干别的了。
2, 有多少家长能担当教育的主线?


恰恰相反,我认为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学校教育占用太多的时间,而是家长的定位有问题.

有些家长,妄想以家庭教育代替学校教育,对学校教育从心理排斥,从而影响到孩子,使孩子对学校厌恶,同时在家里拔苗助长,超前灌输,导致根基不牢靠,后劲不足.

而另一些家长,认为学校教的就不必要提前"学",把低线当成上限,导致孩子小学低年级就疲于奔命.然后有指责学校的难度太大,占用孩子大量的时间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嘿嘿
hubaichun + 10 + 10 自然融入最合理。抱怨是假的,适应是真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2-4 11:22:52 | 只看该作者
一直觉得基础教育这块我们和国外的差距不在精英这一层——我们的精英也是有的——而在“差生”这一层。
而解决这一问题,我看不到学校的希望,恐怕只有靠父母了——这样的例子国外也是有的,比如爱迪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2-4 11:3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woodhead 的帖子

爱迪生的故事,你还真相信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7:47 , Processed in 0.08091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