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分享我校家长学校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年级家长学校阅读资料
在教育教学工作和与孩子的日常接触中,纵观孩子的学习习惯,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一类孩子学习习惯缺乏,满足于基本听懂、会做、考试过关,很少有预习、复习等学习习惯。一类学习习惯不良,如作业拖拉、多次催讨不交、抄袭,考试作弊等种种不良习惯。还有一类孩子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能独立作业,又有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同,学习水平也就不同。
孩子在小学,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习习惯。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如按学习要求起床、就寝的习惯,听课、作业、的习惯,文具管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时间安排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在一二年级之后,基本形成,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学习顺利进行。学习习惯包括学习行为方面习惯和大脑思考的习惯,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4点:
1、杂乱无条理 学习用具无一定位置,书桌上东西无条理地乱放。结果是经常在找东西,做作业找不到本子,写字找不到笔,上周的手工不知放哪去了。每天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经常心情烦躁。
2、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 上课思维不能跟上教师的讲授,易走神,作业时不易进入状态,有一点动静就离开作业思路,然后又从头开始集中注意力,几经反复仍不能全神贯注,作业时间长,效果却很低,对难度大的题不能持续思考,造成学习困难大。
3、有始无终 表现为任何学习都是有头无尾,摊开书本,几分钟不到就想起别的事,于是起身离去,几乎天天如此。凡事一时冲动,甚至要求父母花成千上万买计算机、钢琴,不出几天,又有各种原因和理由不再学,目标不断地更换,决心不断地下,也总有源源不断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没有学习结果,也从不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家长很不满意,似乎又无可奈何。
4、浅尝辄止,不踏实 良好的思考习惯表现为思考的速度、深度、持续性。思考习惯差的孩子显得浮躁,题目稍微难一点就思考不下去了,稍微弄懂一点就丢开不再思考了,浅尝辄止,不踏实。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主要应从行为训练入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一次次坚持重复地去做,再坏的习惯也可以纠正过来。低年级孩子可以通过要求服从与孩子自制相结合。对高年级的孩子,家长应更侧重调动孩子的自制能力和主动性。家长最好采取与孩子有一个“行为习惯协议”,以孩子自控为主,家长提醒督促为辅,适当配合奖励、惩罚(孩子在“协议”中认可的、约定的惩罚),达到形成好习惯的目的。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一、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
对孩子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您如何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尽量不与孩子说话,还要提醒孩子作业时不说话,不玩玩具,不吃东西,一心一意作业。家长也应有意在一旁看书、看报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2、您和孩子讲话的时候,要求孩子的眼睛要看着您,让孩子学会倾听。
二、认真作业的习惯培养
据有关资料统计:89.6%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3.2%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孩子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孩子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孩子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孩子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1、端正孩子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
2、教会孩子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
三、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