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9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zt 叶嘉莹:从小养成吟诵习惯才能与古典文化真正接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 15:0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嘉莹:从小养成吟诵习惯才能与古典文化真正接轨

http://www.wenming.cn/zt/2009-10/22/content_18017973.htm

              
            
                                                  
叶嘉莹吟诵
    10月17日15时,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门前,至少200人的龙摆尾长队吸引了每一个路过此处的行人注目,这是叶嘉莹先生讲座开始前一小时的情景。16时整,偌大的东方艺术系演播厅,不仅座无虚席,还有近百名学生因没有座位,只能坐在过道和演播厅的舞台上。讲台上的叶嘉莹先生身披藕荷色披肩,举手投足间,优雅大方。在南开大学90年校庆之际,叶嘉莹先生的演讲以《我与南开三十年》为题,回顾了她从事古典诗词教学与研究的经历。
    站在几百观众面前,没人相信她已86岁高龄。演讲结束后,在嘉宾休息厅,叶嘉莹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从小养成吟诵习惯才能与古典文化真正接轨
    10月12日晚上参加南开大学举办的诗歌朗诵会,13日一早到北京参加中华吟诵周活动,16日晚从北京赶回南开大学参加次日上午的校庆活动,下午站着演讲近两个小时,叶嘉莹先生有些疲惫。但当本报记者问及关于吟诵问题时,她精神为之一振。
    叶嘉莹先生认为,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绝,保持诗文吟诵的传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工作。“因为如果只是应付考试,只是写论文、敲一敲电脑,搜集很多资料,它与你的生命不发生真正的关系。可是吟诵呢就不一样。中国的语言,它有一种节奏,特别是诗歌的语言,它有平仄、格律、韵字,而声音能够感动人、打动人的心灵,你如果透过这种声音,是可以跟生命结合起来的,所以我觉得要从小养成吟诵的习惯,这样才能与古典文化真正接轨。 ”
    如今,很多地方出现古典诗词诵读热,叶嘉莹的讲演也让人更加喜爱古诗词,叶嘉莹表示欣慰的同时,也对记者说:“如果我的讲话能够引起对古典诗词的热爱,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我希望这不是五分钟热度。而且我觉得,热爱古典诗词还包括要让古典诗词里边那些古代诗人的精神、品格、修养,能够在年轻学子心里产生共鸣,这样才好。 ”
    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吟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叶嘉莹先生就提倡吟诵古诗词,无论是在加拿大温哥华,还是在渥太华女儿那里,叶嘉莹先生都到幼儿园去讲过课。她也曾经在南开大学幼儿园讲课。叶嘉莹先生一直有这样一个理想:在幼儿园开设“古诗唱游”科目,以古诗词为主,教学方法以唱歌和游戏为主,一边唱歌,一边游戏就学会了古诗词。用简单、小孩子容易学的,也是合乎中国传统的吟诵方法教给他们吟诵。“因为学习古典诗词开始得越早越好。现在,距离吟诵的传统相当遥远了,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听惯了流行歌曲,你再让他吟诵,他会感觉这真是稀奇古怪,这是什么声音,难听死了,远不如我们流行歌曲、热门音乐好听,就不容易接受古诗词了;小孩子很纯真,而且记忆力强,透过吟诵,可以长久记忆,所以我曾经有这样一个提议。 ”
    这个想法一直在叶嘉莹先生心里,未曾变过,她也在一直为之而努力着。 “如果在幼儿园有两年,小学一二三年级再有三年,那小学生长大以后,不管学工科、理科、商科,学任何科目,他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就扎根在心里了。 ”
    北京中华吟诵会让叶嘉莹先生有了新的希望。 “我个人能力非常有限,所以我是说要国家呼吁,要国家推广才是好的,现在国家已经开始了,我多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也是我为什么在百忙之中要来北京参加这个吟诵会的缘故。 ”


              
            
                                                  
叶嘉莹在南开大学接受专访。
    唱歌不是吟诵
    即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叶嘉莹先生偶尔也会吟诵起诗来,展示给记者她是想以怎样的方式教孩子们古诗唱游。叶嘉莹先生一再强调,一方面应该保留方言的吟诵传统,同时也应该想到一个现实的、简单的方法来教小孩子,可是“绝对不能是唱歌,唱歌绝不是吟诵,你唱歌唱得再好听,永远不会做一首诗,因为你的重点在音乐的美感上,可是诗歌吟诵的重点却在诗歌本身情意的感发上。他的声音是在传递这个感发,而不是以声音的美化为主。 ”
    叶嘉莹先生认为,以唱歌的方式教孩子们吟诵是扭曲的,她所希望的是“真正结合着诗歌情意的感发和平仄的一个基本的方法”。 “从小让老师带他这样吟诵,我觉得是最简单可行的办法。这样,将来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才不是肤浅的,而是有修养的。这才是重要的。 ”
    不喜欢谈自己的叶嘉莹先生,在谈到培养孩子古典诗词诵读时,似乎有着太多的话要说,她说诗词“不是我的职业,也不是我的乐趣,而是我的生命”。


    ■链接
    叶嘉莹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1941年,叶嘉莹以优异成绩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1945年,叶嘉莹大学毕业后开始教学生涯。1948年,叶嘉莹结婚随丈夫迁居台湾。上世纪50年代初,任台湾大学专职教授,其后又被淡江大学、辅仁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专业人才。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叶嘉莹赴美国讲学,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用英语讲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国学者之一,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
    1969年,叶嘉莹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叶嘉莹开始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讲学。30多年来,她应邀到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几十所大学讲学,同时,应社会各团体的邀请,举行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专题讲演。1991年,创办比较文学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任所长和博士生导师。叶嘉莹还为研究所捐出退休金的半数(10万美金),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活动基金”。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并受聘为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代表作品有《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有《迦陵文集》10卷,《叶嘉莹作品集》24卷。(见习记者关艳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12-8 10:13:4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2-10 16:56:4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40 , Processed in 0.10153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