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在他脑子里根本没有存货的情况下确实外界的任何信息库都帮不上忙,比如我,想引经据典,根本不知从何引起,因为我的一无所知,而熟读过的东西即使不会背,但已经在脑子里留有印象了,你所说的境界在孩子平时不断的诵读中已经即时的在影响了孩子,已经帮他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所以等再碰到具体的情况时,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而我所说的重要的部分会背也就指的是用的上的部分,论语里哪怕只有一句话记住了,对人的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而论语里有不少句子都是为了某句重要的理论做的铺垫,比如,什么情况下,孔子说的这句话,那我把前面的铺垫说出来,孩子能把后面孔子的观点说出来,也就行了.再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搞不太清到底悦乎和乐乎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句话的运用,在百度输个"学而时习之",正确答案也就出来了.而如果我根本就不知道这句话,那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这也是我陪读论语以来最深刻的感受,我已经陪儿子读了一百遍这句话,现在我对它的感受绝对和之前是不一样的,感慨万千.但是,我真的还是不能肯定到底悦乎在前还是乐乎在前. 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绝对不会比已经倒背如流的人差.
[ 本帖最后由 junning7475 于 2009-10-23 18:3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