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137|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大闸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2 10:5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到了大闸蟹收获的季节了,一周内竟然收到了三份阳澄湖的大闸蟹,儿子这下可是有了口福了。

儿子从小就特别爱吃螃蟹 ,平时每次去海边他都会大饱口福,吃一个够。

这几天煮了螃蟹,我和太太或者吃上一个,或者就不吃了,基本上都留给儿子吃了。

昨天孩子舅舅来的时候,儿子还在那里大吃特吃,于是舅舅和他开玩笑说:“以还不送一些给爸爸妈妈吃”

不过我们不太喜欢孩子舅舅开的这个玩笑,因为它传达给孩子的东西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不希望孩子学孔融让梨这类虚头八脑的东西。

想起我们小的时候,每次吃鱼父母总是把鱼头留给自己,而把鱼肉留给我们这些孩子,他们说他们就爱吃鱼头。实际上我们知道,他们是要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们。

现在社会异化了,大家鱼肉吃够了,也都开始抢鱼头吃了,于是鱼头卖的比鱼肉贵得多。但我们仍然知道,那时候父母绝对不是真的爱吃鱼头。

尽管这些事情想起来也很温馨,不过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我们确实不需要这些了。

现在如果我们想吃,我们完全买得起,不再像以前没有钱买,或者有钱也买不到。

喜欢吃螃蟹,我们自己也会去买更好吃更便宜的海蟹,而不是炒作的很贵的大闸蟹。

所以我们不会自己不吃,而专门的去给孩子吃。之所以把螃蟹大多留给孩子,就是因为他更喜欢吃,没有任何其他。

以前总要强调让孩子长大后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那时候的父母确实也是压抑了自己的欲望,而把所有都给了孩子们。

当然那些给予,也不完全是无私的,因为他们还是盼着以后有所回报,农业社会么,老了以后不靠这些又靠什么。只是这种回报的要求,让人感都非常的悲哀。

现代社会了,人类进步了。如今无论给孩子做什么,都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爱他,我们给予孩子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快乐。

当我们老了的时候,这种亲情的爱将依然存在,只是那时候会是孩子们做得更多。

当人们做事情,仅仅是为了爱的时候,这个社会也就自然的“河蟹”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jjnbu + 2 + 2 精品文章!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0-22 11:14:54 | 只看该作者
据说螃蟹性寒——不过QQ似乎是不相信这些的——要和着姜汁一起吃,不知道你儿子吃蟹的时候要不要加特别的佐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2:17: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09-10-22 11:14 发表
据说螃蟹性寒——不过QQ似乎是不相信这些的——要和着姜汁一起吃,不知道你儿子吃蟹的时候要不要加特别的佐料


是,我肯定不信这个

儿子什么佐料也不加,就是直接吃。

随包装来的小瓶的醋是镇江香醋醋,酸味太重了,会毁掉螃蟹的原味,其实我自己觉得用米醋更好些。其实我后来也依照儿子的吃法,什么佐料都不要。

姜醋是很传统的吃法了,倒不是因为什么性寒,主要是这类水生的东西,最容易传播肝炎、痢疾等疾病,所以靠那些东西杀菌呢。

现在卫生条件好了,再加上高温蒸煮,基本也不需要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0-22 13:36:04 | 只看该作者

  qq是强人
  我不敢这么教育孩子

  分食是种美德
  虚头八脑的分食也是一种美德
  qq钻入反对虚假的牛角尖去了

  父母不要求孩子回报是对的
  同时应育孩子感恩也是必要的

  礼仪大多虚头八脑
  年轻的时候我也非常反感(现在仍然比较反感)
  但礼仪是经过历代人的选择改善后留下来的一种形式
  通过这些虚头八脑的形式传递的可能是实实在在的真情
  虽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表达情感
  可人是社会的人
  需要在某些方面被格式化
  即使是虚假的
  也是人与人关系的润滑剂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19 金币 +19 收起 理由
sunlili75 + 2 + 2 我很赞同。
fayfay1 + 1 + 1 与人分享的习惯也要从小培养
大拇指 + 2 + 2 我很赞同。
754579752 + 2 + 2 我很赞同
hubaichun + 10 + 10 我很赞同。
棠棠妈 + 2 + 2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0-22 14:2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hi5 的帖子

这个俺不喜欢
谁爱吃谁吃去,我不和他争。

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分食能尽可能保证所有人的存活,还是有意义的。
现在物质不再匮乏了,还是各取所需的好——有必要的话,我愿意多买一点,大家都吃够,不打算跟孩子去让,或者教育孩子来让我或让他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0-22 14:26: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10-22 10:57 发表
如今无论给孩子做什么,都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爱他,我们给予孩子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快乐。


好喜欢这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0-22 14:35:32 | 只看该作者
给予,不排除有希翼回报的父母,但以此判断农业社会天下父母的无私给予都是如此,则。。。
再,现代社会有像QQ一样以给予为快乐的父母,焉知农业社会没有?
父母之爱,有农业社会和现代之分吗?
汶川地震,母亲把孩子拥在怀里,用脊梁抵挡倒塌的房屋,她又希翼什么回报?
物质进步了,不要感恩了,就代表人性也进步了吗?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10-22 14: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0-22 14:38:3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说孔融让梨是虚伪的?可能不是孔融,但为什么不能是张融李融。父母可以让给子女吃,兄弟相让为什么就是虚伪的?中国故事中人性真善美一面就一定是虚的吗?

QQ这贴这我想起心雨以前说过的那个博士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i5 + 5 + 5 我也联想到那个博士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4:5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hq1966 的帖子

66很老辣,一眼就看出我这个文字要说什么了,当然不是吃螃蟹啦。

是的,说的就是旧有的道德体系,以及它的基础“孝”

中国古代的道德体系,尽管充满虚伪,但却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在农耕社会里,也没什么商品经济,人老了是很悲惨的。所以那年代的,为了保障生存,就要树立孝道作为社会规范,用报恩还债来维持延续。

现在我们开始步入现代社会了,那些东西已经成为不必要的,甚至是负面的东西了。

我们现在追求的,就是爱的传递。

我们对于孩子没有什么恩,我们把他生育出来,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为了享受人伦的欢乐。

我们和孩子一起享受家庭的愉悦,孩子从小带给我们的快乐,远远超出我们的付出。

等孩子长大了,我希望它可以把这个爱带给其他的人,他周围的人和他所爱的人。仅此而已!

人和人的关系,有爱心和善心就够了,是不需要这些虚伪的东西做润滑剂的。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10-22 15:0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有梦的人生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0-22 15:10:18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孔融让梨的N种后果


搞笑一番

http://www.cqwb.com.cn/webnews/htm/2009/8/19/340315.shtml

2009年08月19日1:27:00

  古傲狂生

  孔融四岁时,母亲让他分下酥梨,结果“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其父很奇怪,就问孔融,孔融说:“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可你知道孔融让梨的N种后果吗?

  后果A:父亲孔宙听了很欣赏,请了最好的老师来给孔融坐馆启蒙,有事没事也会给孔融讲先祖孔子的学问。于是孔融才成了东汉末年的一代大儒。

  后果B:相国听说了孔融的先进事迹,很惊异,小小年纪孔融就成了茂才。孔融后来当了北海相、青州刺史及将作大匠等职,他和曹操不和,被曹操杀害,妻子娇儿都无法幸免,其实全拜那个小酥梨所赐啊。孔融临刑前喟叹道:“成也酥梨,败也酥梨矣。”

  后果C:孔融的兄弟孔褒、孔谦对孔融很不服气,认为这个狡猾的家伙是在父母面前买好,其实他的心思就在想霸占以后所有的大个酥梨。兄弟俩于是到父母面前中伤孔融,听的次数多了,父母也渐渐不喜欢孔融了,觉得这个孩子心机太重,没准是个奸雄的苗子。

  后果D:“孔融让梨”的故事越传越广,太尉曹嵩和司空袁逢就经常教育自己家的调皮孩子曹操和袁绍、袁术哥俩:“你们就不能学学人家孔融让梨吗?”曹操他们恨孔融牙根痒痒。

  后果E:汉桓帝也听说了这事,命人大肆宣扬,以期能教化百姓,孰料,到了地方官那里这话就变了味,他们说老百姓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主动把好的让给官家、富绅。结果民情激愤,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

  后果N:时至今日,父母还常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孩子们却说:“孔融真虚伪,明明想吃大的,却故意要吃小的,我们才不稀罕学他呢。”所以他们讽刺别人虚伪时会说“你可真孔融”,有了网络后,这句话就变成了“你可真恐龙”。

  唉,我们可怜的孔融啊,就这样变成了六千万年前灭绝的怪兽——恐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长用户 + 2 + 2 好佩服你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3:22 , Processed in 0.102383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