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9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博雅学院的理想主义试验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6 20:1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T时报 唐晓园

不属于任何院系且没有专业,毕业后获“哲学博雅”学位;四年本科修读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课程;首届35名博雅新生遴选自8000多名学生,其中多数来自中产家庭;学生必须参加社团,组建乐队……
  中山大学今年开设的博雅学院在网上有赞有弹:这样的四年学习后学生能否具有在社会立足的一技之长?博雅通识的大学问家真能从四年文史哲的学习中培养出?博雅学院院长甘阳对此表示:无需太过关注博雅,它是对通识教育的一次“试水”。不管前景如何,勇于“试水”的举措是积极的,但仅有积极的态度无法让人“买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网友觉得博雅学院是折腾或是泡沫呢?

质疑一:培养的就是大思想家、大学问家
  面对博雅学院学生毕业后能否拥有一技之长找到工作,甘阳的观点是“博雅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学培养思想家、学问家没有错,象牙塔的确需要坚守培养社会精英的理想。但对于十七八岁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就对其灌输“你来这里学习是当大学问家,当大思想家”的观念,未免操之过急。
  大学四年是一个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品性,同时学习各种能力的最好时光。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也在这里拥有自学、社交、自我管理的各项能力。对大一新生寄希望于“你们要当大学问家”,初衷固然美好,但也容易拔苗助长。
  上海社科院学者陆震对记者表示:“大学生在大学里先要学会成为一个现代的公民,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这些才是大学教育的最根本。学生一进校门,就和学生说你是来当大师的,这不是害学生吗?让学生的基本定位就错了。我想稍微懂点的父母都不会同意学校这样灌输学生的。”

质疑二:诗经、孔孟加柏拉图等于通识
  博雅学院2009年第一学期的课表包含科目是:英语、诗经、古希腊史诗、拉丁语、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数学、书法、体育。
网友jacobook对此课表的质疑引来不少认同,他觉得:“上几门这种课出来的就‘博雅’了?博雅恐怕不是简单教出来的。将学生作为试验品,吸引些眼球,招徕些媒体报道一番,招些懵懂的学生进来,教育政绩凸显,四年教完了再把学生往功利的拜金社会上一推。人文素养更多是靠童子功,大学起步已经很晚了。仅仅上个博雅学院,而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不变、中小学教育不变、高考制度不变,恐怕是博雅不起来的。”
  就通识教育而言,它包括完善学生的科学知识结构,要求更博学。同时要求学生通晓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科学等。在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时,和“术业有专攻”并不矛盾。陆震认为,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不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经验、能力,尤其是学生离开学校后是否有独立学习和立足的能力尤为重要。“学校教育不是简单地多读几本书,请几个文史哲的老师来上课。真正要让学生具备通识的能力,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从师资、教材、甚至整个教育体制都要有很大改变。想通识必须了解社会,读书和思考之间隔着万里长城,不可能画等号。”陆震说。

相关链接
它们也在“博雅”
  在中山大学开设博雅学院之前,武汉大学有人文科学实验班、北京大学有国学班,最和博雅接近的是复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就开设的复旦文基班和2005 年复旦成立的复旦学院。复旦学院实行探索通识教育的“1+3”模式:本科生第一年通识教育,之后三年专业教育。复旦大学新闻系博士张志安表示,复旦文基班没有继续下去,但是复旦学院已经将通识教育在全校推行得红红火火,“对通识教育的任何创新尝试都很好,包括中山大学的博雅学院,只是它把这个做得更加彻底了”。

记者感言
追求无用是积极的
  尽管博雅学院本身高调宣扬“培养精英、大师”让人对学院定位产生质疑,其通识教育的课表内容也过于单薄,但不可否认,博雅学院就像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复旦文基班、武汉大学人文班一样,一方面褒贬不一,一方面也让整个社会多一种角度去看待我们的大学教育。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有棵极高大的树,树荫可供千头牛遮阳,人人争睹这棵大树的风采,而木匠却对它正眼也不瞧。木匠告诉徒弟:“那是一株没有用的‘散木 ’。拿来做船,船会沉;做棺材,棺材会腐烂;做器具,立刻会毁坏;做门窗,会流出油脂;做梁柱,会生出蛀虫。根本就是‘不材之木’。正因为无所用、无可用,这树才能够这么长寿。”徒弟恍然大悟。到了晚上,无用的老树却托梦给木匠说:“你拿什么样的木材跟我比?那些柤、梨、橘、柚之类长果实的树一旦等到果子熟了就被砍掉,都是因为‘有点儿用处’而自苦一生。一切有用的东西不都是如此吗?我追求做到‘无用’已经很久了,好几次差一点儿还是叫人砍了,如今活下来,这就是大用!你这散人,还配谈什么散木呢?”
  大环境下,我们无法将大学的“蓝领化”教育简单归结为急功近利和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投机取巧,让孩子毕业后能够用真才实学找到一个饭碗,也是对学生的负责。
  博雅学院期望通过通识教育培养“无专业精英”有其泡沫成分,但也让学生认识到“无用”的多种可能,多一种角度去思索自己到底要怎样度过最宝贵的四年大学时光。曾经有人问一美国学生:“哲学是没有用的,学哲学不是浪费时间么?”学生这样回答:“有用合起来,它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无用的事情:去爱、去审美、去理解宇宙的奥秘、去哲学玄思、去获得幸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oodhead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0-17 10:22:0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支持多元化视角。也许将来的中国,会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2:42 , Processed in 0.09009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