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122|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诗鉴赏大辞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6 15:4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诗鉴赏大辞典》(上、中、下)【EXE】电子书有了这部电子书,查找唐诗及相关赏析能省去很多时间!可以帮助家长先行学习或理解唐诗,以便传授给子女。


例如: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刘学锴)

《唐诗鉴赏大辞典》(上).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68 MB, 下载次数: 89, 下载积分: 金币 -1

《唐诗鉴赏大辞典》(下).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8 MB, 下载次数: 71, 下载积分: 金币 -1

《唐诗鉴赏大辞典》(中).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69 MB, 下载次数: 66, 下载积分: 金币 -1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wangakai + 2 + 2 谢谢你了
pl09092000 + 1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0-16 16:59:4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啊 ,一定好好利用这个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0-16 21:14:24 | 只看该作者
正好需要这个,及时雨啊!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0-22 11:41:21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我找了好久了!真是太感谢楼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0-22 16:2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ddslw 的帖子

好东东,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0-23 09:48:36 | 只看该作者
下来看看呵,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1-27 01:21:34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2-6 02:13:5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权限能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2-7 12:46:39 | 只看该作者
都下了.非常好.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2-7 13:19:40 | 只看该作者
感謝樓主分享,謝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2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18:09 , Processed in 0.159648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