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和孩子斗智斗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8 21:2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自由职业者,曾经是一个财经杂志的主笔,看问题有一些独特的视角。在他的博客里有几篇关于孩子教育的文章,有一点意思。转一篇过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9af670100em8g.html



和孩子斗智斗勇(2009-09-28 10:14:17)

标签:育儿  

如果问我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的,那我可以说,和应对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人际关系一样:和他们斗智斗勇。

我对现在很多流行的育儿专家有意见,并不是说我认为他们的建议就一定是错的,而是因为他们的态度很不科学:很多思想和观念都是想当然,没有经过事实验证。而过去五六十年里以事实为基础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已证明其中的很多东西是错的。而对于很多有事实基础的、有效的育儿方式,却倡导得不够。

比如,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孩子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父母。如果孩子出现什么行为问题的话,那不是孩子的责任,而是父母(或包括其他社会成员在内的“大人”)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可是,大量的研究已经显示,所谓“教育孩子”,绝不是一个单向的活动,而是一个大人、孩子互动的过程。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更大程度上的话),是由孩子的行为、态度所决定的。比如,研究发现,当给有行为异常的孩子药物治疗而使其行为缓解过,父母对他们的态度也改善。

流行的观点认为,粗暴的父母会导致粗暴的孩子。但是,为什么不是粗暴的孩子导致粗暴的父母呢?任何一个做父母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是气得要打孩子的话,那可不是没有原因的。实际上,研究发现,并没有证据证明,打骂孩子这种行为本身,会导致孩子的暴力、反社会倾向。放纵式的父母,和打骂式的父母,有同样的机会导致孩子的这种行为。

瑞典在1979年时立法禁止对孩子体罚和“语言伤害”。结果呢?儿童伤害(child abuse)案例增加了4倍,少年暴力事件增加了更多倍数。研究发现,其原因在于父母不知道怎么约束孩子,对孩子过度放纵,导致行为失控。而孩子行为失控后又反过来导致父母的伤害行为。

因此,不要以为孩子是一张等着我们去书写的白纸、是一棵完全无助无意识的幼苗。从他们寄生在母亲身体里那天起,他们就在以他们的方式,试图影响人们的行为,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以增加自己的生存机会。其实传统智慧早就知道这一点。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从进化的角度来讲,这是很自然的。

所以,所谓“教育孩子”,实际上就是怎么和孩子打交道,让他们想我们所希望他们所想,做我们希望他们所做。而要做到这一点,虽然目标不一样,策略和方式也可能不同,但本质上来讲,就和你如何让老板给你加工资,如何让别人愿意嫁你或娶你,如何让客户买你的产品,并没有什么不同。

流行的育儿观念可能会说,父母应该让孩子自由发展,不应该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但这种说法是很可笑的。如果不是试图把“某些”意识灌输给孩子的话,那又怎么是叫教育呢?如果说这种流行观念有一定道理的话,那不是说父母试图影响或者改变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什么错,而是说如果父母尝试这么做的话,大多数时候都是会失败的。尤其是“强加”,更不是一个好方法。所以这里就涉及一个方法问题。

如果你看中了一个女孩子,想让她喜欢你,你会怎么做?你会对这个女孩子特别留意,关注她的各种言行、喜好,投其所好,展示你的价值和魅力。你会以陪她玩、送她礼物,来回报她对你表现出来的好感,以生气、不理睬来惩罚她和其他男孩子玩得太多。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目前的许多研究显示,有效地影响孩子的行为的方式(至少是在家庭环境里有效),核心在于:关注孩子的行为、需要,及时做出适当的反应;给孩子有明确的行为界限,并有效地实施这些限制;有效地综合采用奖励和惩罚方式。

不要打骂孩子,不是因为这样做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产生什么长期的影响,而是因为这种方式往往是无效,甚至会加剧孩子的不良行为。因为孩子会不断升级他们的对抗行为,以挑战父母的能力极限。我们所要掌握的是能够有效长期实施的非暴力惩罚方式。

这也是我对现在流行育儿理念有意见的地方:父母需要的不是未经科学验证、似是而非的观念和理念,而是经过科学证明,有效的应对孩子的方法。如果让孩子自觉地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完成作业?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喜欢看书?孩子吵闹时如何应对?这些才是父母需要的,也是专业育儿知识能够提供帮助的地方。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1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不太赞同
思源妈妈 + 1 + 1 换个角度看教育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9-29 14:31:53 | 只看该作者
因此,不要以为孩子是一张等着我们去书写的白纸、是一棵完全无助无意识的幼苗。从他们寄生在母亲身体里那天起,他们就在以他们的方式,试图影响人们的行为,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以增加自己的生存机会。其实传统智慧早就知道这一点。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从进化的角度来讲,这是很自然的。



这个有点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08 , Processed in 0.08872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