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64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指读和认字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5 20:4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坚持带宝宝读经,2个多月了,每天10分钟,都是抽零碎时间念的。主要是指读三字经和千字文,差不多已经出口能诵了。

但是发现指读认字的效率似乎并不高。至今仍然不能单独的指认生字。甚至并不如我用字卡教字的速度。

而对于形近字,尤其难靠指读完成,比如人和八,日和曰等等,对于形似字的混淆,是指读认字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求教诸位读经行家:

一、关于指读认字,从指读开始积累到能认识大部分的常用字,大概需要多长周期?

二、关于形似字,清代有本《正字千字文》是专门用于区分形似字,音近字的课本。但一直没有找到电子版,不知有谁可以提供。一般读经家长是否会另外再整理形似字,以帮助宝宝认字?

三、关于记忆的问题,遗忘总是伴随着记忆一起的,家长们大概怎么来巩固已经习得的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9-17 05:15:22 | 只看该作者
有哪位能帮助解答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9-17 10:0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指读与认字

我能解答此问题  我的电话137668484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9-17 10:2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指读与认字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少有人提及的问题。凡能提出这个问题,定是用真心了。解决的方法与工具我刚刚完成,尚未来得及公布。顺便路过不忍不说。我明天出门办事,回转后若有时间再详谈,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9-18 09:38:35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关注着!
我等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9-18 09:49:17 | 只看该作者
等着前辈的经验之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9-18 17:42:45 | 只看该作者
也有相同疑问,期待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9-19 10:40: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9-19 15:32:04 | 只看该作者

行进中回复指读与识字

我大概9月23日能回来。去年有意无意中发了一篇关于识字的帖子(是别人整理的),也涉及教具的制作,接到别人的电话提醒我说:家长是极少有时间,经验赶制教具的。于是我用了整整一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该蒙学识字教具的研制与生产。我确信其功效,否则在没有解决该问题办法的情况下我是不便发言的。
       人生聪明识字始,此为不必讨论的话题。国内的识字工具都缺少一个必备的功能----即字块的检索功能(需哪个字即可在检索夹中随意把该字块抽取出来),致使所闪过的字块与孩子所读的内容脱节。此即家长教识字而少有人得到持续可观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此语为教学实践,听不明白是正常的,回去细说)。根据前贤的资料我断定:古代的蒙学阶段学堂应该有人给加工字块,并且是学到哪里就把字块做到哪里。这种进度本身就替代了检索功能(不排除古人另有其它检索办法)  各种蒙学读物留给了我们后人,但是相关实践教学的教具如何制作好象是失传了。  在7年当中随着摸石头过河的深入,我发现了这个奥妙。并把它以相通原理复制出来。

         家长提到指读识字效果不算太好,这是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粗略的分析一下:孩子指读时在其视觉中出现的是一片生字,同时出现好几个字音 ,绝大多数孩子是确实没有那种能力瞬间记住的。若给孩子单个闪字块,效果就不同。
       本人刚刚从事读经半个月时发现单纯指读不妥,开始写字块。
          关于指读的实际识字效果:我的体会是,先期出现的高频字如  弟  曰   子  等字孩子极有可能是认识,其它大部分字都处在似认非认状态。

                 请各位参考前贤唐彪  家塾教学法  下卷  第二段  童子最重认字并认字法。

    (二)童子最重认字并认字法

唐彪曰:凡教童蒙,清晨不可即上书,须先令认字;认不清切,须令再认,不必急急上书也。何也?凡书必仅学生自己多读,然后能背。苟字不能认,虽读而不能;读且未能,乌能背也?初入学半年,不令读书,专令认字,尤为妙法。

唐彪曰:先生教读书,不过五六遍,至多不过十馀遍止矣。而童蒙心散,不会用心,先生教彼时,彼心已不在书,不过随先生之口,述而念之。资性钝者,既到案头,不句且不记,任先生催促,彼终不读,非不欲读也,不识字也。在童蒙,幼稚无知,但畏书之难读,疾书如仇,而不知由于不识字之故;在先生,更不深思,但咎学谓方枘(榫)圆凿(孔)两不相入也。若先教令认字,字既能认,虽教三遍四遍,彼到案头亦能按字口诵。读至百遍外,虽甚拙者,亦能记能背矣。

唐彪曰:余子正心,自六岁入学,因书不能成诵,三岁历三师,至四年无可如何,不复易矣。其岁,则甲寅(1674年)也。因兵乱,避居山中,适有朱两生设帐其地,因令就学。从游至五月,所读新书,不减于前三载,且于前三载不成诵之书,无不极熟。彪敬问其故,答曰:“吾无他术,惟令认字清切而已。令郎非钝资,止因一二句中,字认不清,不敢放心读去,则此一二句便不熟;因一二句不熟,通体皆不成诵矣。又尝试验之,童蒙苟非先生强令之认字,必不肯认;认过而仍忘者,苟非强令之来问,必不肯问。止皆先生所当知者也。”彪思:读书在认字,甚为浅近,何以前三师见不及此?乃知甚明之理,未经人指现,未易知也。

唐彪曰:教童蒙泛然令之认字,不能记也。凡相似而难辨者,宜拆开分别教之。凡见易混淆之字,即当引其相似者证之,日:此宜分别熟记者也。如此,始能记忆,无讹误遗忘之患矣。此教认字之法。更有令彼覆认之法:将认过之字,难记者,以厚纸钻小隙露其字,令认之;或写于他处令认之。倘十不能认六者,薄惩以示儆,庶可令其用心记忆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9-19 20:15:5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31 , Processed in 0.22041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