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tracylin2002h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班媽媽和二個兒子的讀經記

[复制链接]
27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2:0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0 穿袜子的狐狸 的帖子

依依好極了..可否評細說一下读3遍背一遍?我打算背完論語也要试试让将论语全篇背诵...謝謝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2: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0 穿袜子的狐狸 的帖子

英文進行的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发表于 2009-11-3 22:4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0 穿袜子的狐狸 的帖子

依依妈妈还是开一个楼,给我们学习一下吧,有那么多好的经验,不分享,岂不可惜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毛毛2006 + 2 + 2 是啊,依依太优秀了,开个楼,让我们学 ...
穿袜子的狐狸 + 1 + 1 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有好的方法会跟大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00:00:56 | 只看该作者
2岁小孩背会了9篇《论语》

(木木按:这是沈阳妈妈网上的一个较有水平的帖子,孟荀(就是本网的KEVIN)老师的回答极其精彩,所以我把它转到这里。)

孟荀
       哈易晗,这个2岁半的小女孩,刚来幼儿园两个星期。她送来的时候,已经能背诵8篇《论语》了。小女孩说话声音很小,可是发音很准。刚来的那天,我就趴在她耳边听她背《论语》特别有意思。
       我觉得哈易晗的母亲很伟大,从孩子2岁的时候就开始教论语。用尽了各种方法。教2岁的孩子读论语,还是有很大难度的。需要相当的耐心和智慧。
       她母亲告诉我,在家侍候孩子坐不住,都是边玩边读的。可是这孩子在幼儿园可能坐住,跟哥哥姐姐一样的坐着。有时候读得比哥哥姐姐还好。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三岁的孩子注意力只能集中5分钟。可是这个女孩子注意力能集中至少10分钟以上。这是读经教育给孩子的能力。
很多妈妈都觉得自己孩子已经很大了,可是注意力为什么不能集中呢?原因是教育方法错误了。用读经的方式进行教育,孩子注意力很容易提高的。
       如今,她已经能背诵9篇论语了,而且能够指着书读。从她身上我能够了解到,这么小的孩子也能学习那么好。真是不能小看孩子呀!原来我认为3岁才可以坐下来读经,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莫敏儿:
确实不错呀

幸福宝贝
两岁半的小姑娘,是妈妈教她读,还是自己读?
我前阵听一个老师讲,1岁半的孩子要学会1500字,2岁学会2000字,基本就可以自己看书了,请问楼主你有经验,这种说法现实吗?教育意义大吗?
双儿妈妈

我儿子现在就会笠翁对韵什么的,不是教会的,而是因为他自己喜欢背着玩。我觉得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喜欢的都不怎么用教。

孟荀

1、孩子是否能认识1500-2000个字,其实并不是很重要。孩子过早读书,也未必是个好事。
  如果读一些乱七八糟的书,反而影响孩子的正常思维。
2、可以直接给孩子读论语,不认识字的时候就可以读。一边读,孩子就一边认识字了。识字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给孩子背诵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我们这里的小孩子都能背诵9篇论语。有一个小孩子16个月就在幼儿园混,现在24个月,话还不大会说,但是也能背诵好多论语了。
三字经、弟子规、里翁对韵什么都都不着急。等论语背诵完以后,那些东西就非常容易了。

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孩子的能力就看家长的认识和耐心。孩子的才能掌握在父母手里。

诺儿妈妈

背了也不懂,没什么用吧。我们小时候会背那么多东西,长大了,事情杂了,还不是都荒废了。多教会孩子生活知识,比背诵唐诗宋词更有意义。

孟荀

引用:
原帖由 xiaoyezichen 于 2009-6-1 18:44 发表  
背了也不懂,没什么用吧。我们小时候会背那么多东西,长大了,事情杂了,还不是都荒废了。多教会孩子生活知识,比背诵唐诗宋词更有意义。
==========================================================================
这种认识是有争议的。
首先我们小时候并没有背很多东西。上学所背的东西都是对人生,对心灵没有多大意义的东西。所以长大了就没用了。
总结一下,我们小时候背诵的量少,另外意义不大。

而大量背诵经典是有大意义的。
对于经典,背诵多了就懂了,背诵少了就不懂,没有背诵就完全不可能懂。这是语言、文学等科目学习的必然途径。
英语也应该这样学,背诵的英文多了,自然就懂了,并不是懂了才可以背诵的。

这也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不同之处。
科学教育是必须运用逻辑思维的。必须懂了才能教,而且教懂才有用。不懂,就教不会,而且不懂就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人文科学是不懂就得教,教的方法是听读背诵。背诵多了就懂了,而且有大用。

谁说一定得懂音乐才能听音乐呢?

沈红袖

请问孟老师,论语里有一些通假字,如果按正确的读音读,是否会造成孩子以后认字时对这个字读音的混淆呢?还有我看不同的论语版本,对个别句子的断句不同,应以何为准呢?谢谢。

幸福宝贝

引用:
原帖由 孟荀 于 2009-6-1 17:14 发表  
1、孩子是否能认识1500-2000个字,其实并不是很重要。孩子过早读书,也未必是个好事。
  如果读一些乱七八糟的书,反而影响孩子的正常思维。
2、可以直接给孩子读论语,不认识字的时候就可以读。一边读,孩子就一 ...
================================================================================
谢谢楼主的解释~

千千妈

好像三岁前都是机械记忆 是会忘记的!

原子分子

不是吧,真能学,我是不打算让我家宝两岁背那些。

孟荀

这个小丫头有个毛病,中午不爱睡觉。今天中午就一直瞪着眼睛,不睡觉。老师拍她,她也不闭眼。
突然对老师说“老师,我要背论语”然后开始背诵子罕第九,声音很小,就一直躺在那里背。第九背到第十,背完又回到第九,反复背。背了半个多小时。
再后来声音越来越大,我怕她吵醒别的小朋友,就把她抱出来。她自己在地下转圈走,走着走着,又开始背。还一边背一遍高兴得笑。

这个小孩子可真是太好玩了。

诺儿妈妈

引用:
原帖由 happy-sxb 于 2009-6-2 22:06 发表  
好像三岁前都是机械记忆 是会忘记的!
==========================================================================
同意,所以让孩子快乐的玩儿,健康的长大,才是最重要的。即使长大了,也不希望 之乎者也跟个学究似的。

宸宸妈妈

说实话我不觉得有什么好的。

享尔卓尔

这孩子天资不错,父母一定要找个好老师指导,如果遇到那种要培养神童的父母,这孩子肯定毁了。
另外,我觉得有这记忆力还不如学外语呢,外语是一种交流手段,只要有人陪孩子说,必定学得轻松愉快。
Xiaojing

能教出这样的孩子真令人羡慕
孟荀

如果透彻了解教育,就会知道这样的孩子将来有多优秀了。
孟荀

引用:
原帖由 happy-sxb 于 2009-6-2 22:06 发表  
好像三岁前都是机械记忆 是会忘记的!
==============================================================================
如果是说一句记一句的方式,那就是机械记忆。
就像我们小时候背诗,背课文的方式几乎都是机械记忆。很快就会忘记的。

但是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进行的记忆,就不是机械记忆,
因为诵读本身调动了人脑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反复会对脑细胞进行重复性刺激。
这样就是深度的记忆,几乎永远都不会忘记。
就算过些年,临时想不起来了,复习一遍,有记忆如初。
经常这样训练,2-3年以后孩子就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能力。

记忆力是决定人聪明与否的核心能力。

享尔卓尔

引用:
原帖由 孟荀 于 2009-6-6 07:29 发表  
如果透彻了解教育,就会知道这样的孩子将来有多优秀了。
=========================================================================
才多大啊,就下这样的结论。

诺儿妈妈

很多小神童,小时候是家里的骄傲,等长大了不仅成绩平平,甚至于厌倦读书。
因此,孩子怎么样,顺其自然最好!
诺儿妈妈

引用:
原帖由 孟荀 于 2009-6-6 07:34 发表  


如果是说一句记一句的方式,那就是机械记忆。
就像我们小时候背诗,背课文的方式几乎都是机械记忆。很快就会忘记的。

但是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进行的记忆,就不是机械记忆,
因为诵读本身调动了人脑的各种感 ...
==========================================================================
会背论语,不如会用灭火器!

淡奇灿

我们家宝贝现在听三字经,论语,没想过呀。
小优妈妈
回复 23# 的帖子
同意。呵
(就是:会背论语,不如会用灭火器!)

二宝妈妈

我去看了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的很多文章,很受益,再看孟旬老师的帖子,就能看懂了,您是一位让人敬重的老师,学问好,品德高,现在像您这样的老师,太少了,老实说,像我这样的家长以前认为自己挺了不起的,现在才知道自己是多浮浅,没二话说,让孩子读经典吧,这种教育太神奇了。希望姐妹们为了孩子,放下自己的成见,多了解读经教育,相信20年后,社会的精英就是这些读经的孩子,他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迂腐,而是相反的,是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好途径了。

小乔妈妈

我觉得还是让孩子做孩子好些。
我家就是坚持“放养”原则,宝宝健康快乐,至于会不会背论语,呵呵O(∩_∩)O~,还不在考虑范围内。

雪墨琉璃

孩子就只是孩子 我们没必要过早的让孩子学习太多的东西  当然如果他喜欢也不要阻止  我觉得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  我们都曾经是个孩子 现在的孩子压力已经很重了 请不要剥夺他们天真单纯的童年  我们可以把论语当成故事讲他孩子听  但并不需要让孩子背诵  古人读论语也是想了解其中为人处事的道理而已  我就是读文的  但并不觉得这些文言文出了社会在工作中有任何的作用  就像楼上的妈妈说的  背诵论语不如会用灭火器  掌握在这个时代里求生的技能  远比背诵论语重要的多  还有 不要过早的为孩子下定论 说这孩子将来怎样怎样。要问孩子想怎样, 孩子的人生不应该由我们说的算  那样只会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有多少神童毁在舆论和压力之下?

诺儿妈妈

引用:
原帖由 小优妈妈 于 2009-6-8 15:35 发表  
同意。呵
===================================================================
妈妈们!
让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快乐生活,是做妈妈的最想要的。
是否精英我不在乎,只要她能开心健康。

孟荀

引用:
原帖由 享尔卓尔 于 2009-6-8 11:49 发表  
才多大啊,就下这样的结论。
===============================================================================
3岁看大,7岁看老。这是中国的古话。
为什么能看出来?首先是懂教育,其次是懂人性,最后懂才学。
懂了这些,通过一些孩子的迹象就能看出来。
当然不是像算命那样准确,但至少孩子发展的大致方向是可以看出来的。

孟荀

引用:
原帖由 xiaoyezichen 于 2009-6-8 15:00 发表  
很多小神童,小时候是家里的骄傲,等长大了不仅成绩平平,甚至于厌倦读书。
因此,孩子怎么样,顺其自然最好!
==============================================================================
很多小神童,长大成绩平平,这就是教育的问题。如果懂得教育,就可以大致判断。

1、如果是用培养逻辑思维,训练数学的方法培养出来的神童,长大几乎都是成绩平平。出类拔萃的很少,甚至几乎没有。
2、古人神童非常多,只要稍微翻开历史书,就会看到很多神童,6-7岁就已经通经史,15-16岁就全国闻名。比如:宋朝的梅尧臣、苏东坡,明朝的张居正等。他们小时候是神童,长大依然是神童。因为他们天子好,又接受了正确的教育。就是用人文文化先打开儿童的心灵。只要是这种教育,就是正确的。
3、对于孩子骄傲的问题,是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的。所以我们在教育上,不要让孩子到处去表现,到处去表演,要给孩子很轻松平和的环境。如果孩子有骄傲的苗头时,立刻就打消他的这种念头。

比如:张居正,14岁时(已经中了秀才,但是其才学已经全国闻名了),一个四品的官员去拜访他,对他说“你将来的前途,要比我好得多,你是经世之才,要珍惜”。这一番话就是鼓励之言。之后,这个官员告诉当年的主考官,“这个孩子,无论考得多好,都不能让他中”。他知道,少年得志大不宜。
所以,在教育上,做好这些工作,神童也不会有问题。

孟荀

引用:
原帖由 xiaoyezichen 于 2009-6-8 22:30 发表  
妈妈们!
让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快乐生活,是做妈妈的最想要的。
是否精英我不在乎,只要她能开心健康。
==========================================================================
学会生活,是很不容易的,能够生活得很好,很艺术化,那是更困难的。
需要很多的知识,需要很高雅的情操,之后生活的品味才能提升。
所以,要让孩子学会生活,也需要用高度的人文文化去教育他们。

我们教育孩子,不是为了培养精英,当然他们可以成为精英。
我们培养孩子,是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志向和兴趣的选择空间,也给孩子更多的眼界、眼光和人生的能力。
至于他们将来成为什么,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开心快乐。因为他们有能力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我们很多人,没有能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为生存奔波还应接不暇,哪有时间谈及兴趣和理想呢?
放养的孩子,很难健康开心的。缺少人文的关怀,心灵健康就很难。

作为妈妈,需要深刻的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想当然。
不开发孩子的能力是不对的,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去学才艺,也是不对的。
懂教育,孩子就在轻松快乐中成才,没有作业,没有考试的压力。
不懂教育,小时候随便放养,7-8岁以后,又看孩子成绩不顺眼,给孩子非常大的压力。极错误的教育。

而今天,大部分家长都在用这种错误的教育。凡是觉得让孩子学会生活就好、放养的家长,孩子都还没有上学。上学后,就变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7918170

呵呵,争论的真精彩,我宝贝也在读经,我也很认同读经,不说些大道理,我们生活工作这么多年,感觉到的最真实。3岁看大7岁看老,小孩子学什么都是学,但那是大人认为他们学的很累,如果方法对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那样还会累吗?一切的想法都来自于成人,成人常常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儿童身上,快乐的学习他们不认为是学习,非要等到感觉到孩子该学习了才想起来学习,那真的是很晚了。说几个例子吧:1  我爱人同事家宝贝上1年了,学校教弟子规,他就能应用了,和爸爸妈妈说话时经常会说出弟子规中话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反之他要天天看广告或是听流行歌曲呢?我想大家都知道。2 我家宝贝的幼儿园老师自从带小朋友读论语几个月后,再教那些成语接龙什么的,觉得孩子学的太快了。3 前两天偶然听到张靓颖的一首歌如果爱下去,很喜欢听,加上这段日子宝贝起湿疹闹的我心情不好,就听了几天,就在昨天我听时我发现宝贝跟着唱了,歌词都记住了,我怕了,呵呵,我还是要坚持住不能再听了,等他不在时在听吧,如果他天天听这些那么他的幼小心灵又会是怎样呢?不敢想。。。。。。。还是坚持听经典吧,希望妈妈们能早日认识到经典的重要。
享尔卓尔

读经的魅力也许就在于能让孩子提高情商,懂得人生目标,知道廉耻礼仪。从这个意义上讲读经的确非常重要,甚至比学习自然科学更重要些。
但是不是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真正做到了潜移默化就不必让孩子硬生生的背诵呢,小孩子虽然记忆力好,但是记忆都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能不能把这些资源用到更实用的方面去,比如学外语。
如果一个人能够理解中国几千年之精髓,又能有与国际交流的本领,我想这个人的生活空间会很大。

孟荀

引用:
原帖由 享尔卓尔 于 2009-6-9 10:39 发表  
读经的魅力也许就在于能让孩子提高情商,懂得人生目标,知道廉耻礼仪。从这个意义上讲读经的确非常重要,甚至比学习自然科学更重要些。
但是不是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真正做到了潜移默化就不必让孩子硬生生的背诵呢,小孩子虽然记忆力好,但是记忆都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能不能把这些资源用到更实用的方面去,比如学外语。
如果一个人能够理解中国几千年之精髓,又能有与国际交流的本领,我想这个人的生活空间会很大。
=====================================================================
首先要告诉您,读经教育,也包括外文经典诵读。我从来都建议家长,中文读经的同时,要给孩子听英文莎士比亚和拉丁文圣经。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每天都记忆这个那个的东西,不是家长希望或不希望的事情,这是他们的天性。
你不让他们接触经典,他们也就记忆电视里面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现在很多人讲“如果能理解中国经典的同时,能融会西方文化”等等。我告诉大家,只要一个人拥有浑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西方文化就自然而然的能够融入进来,因为人类的理性是相同的。很多人讲这话是给不学中国文化做掩护的。表面好像是很国际化的眼光,其实是不懂得学习次第的。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所具有的高度是一样的。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习中国文化是最容易的。没有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西方文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古人,任何一个朝代,都面临着很多国际交往的事情。从来没有一个朝代因为语言问题而耽误外交。为什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学习语言从来就不会当成一回事情,是很简单的事情。

一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高度,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文化。一个人具有雄厚的母语基础,就容易学习任何外语。
今天看看我们的学生,是外语学不好的问题吗?不是,是中文都学不好。有几个人能把中文学得很好的呢?

本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学习中文是如此简单。可是我们的家长因为错误的教育观念,而就是不教。放养,随便养。结果失去了孩子教育的时机。最可悲的事情。

诺儿妈妈

我们不是不教孩子,而是不同意教孩子背诵。尤其是背诵论语、三字经等。那是古人的文字,虽然有很多道理适用于今天,但也有很多很多应该留在古代。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即使讲解了也听不懂。一个人说着自己都不懂的话,不是很可笑么!

别说早教班的利弊,每个宝宝都不一样,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教育,为什么不能都考很OK的大学?就好比同样的种子同样的土壤同样的阳光雨露,不一定都能开花结果!

我支持给宝宝创造足够优越的条件,让他们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生活,并从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尽可能丰富尽可能开阔。

但,我不支持小小年纪就开始背诵,尤其是背诵古文!
孟荀

楼上的观点,是一般家长的观点,5年前居多,而今逐渐在减少,但也是很大比重。
这种思维的原因如下:

1、对教育和儿童发育的整体过程不了解。13岁以前的儿童是以模仿和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他们记忆自己不理解的话这很正常。几乎孩子说出的很多话都是自己不理解的,孩子记住的话更多都是不理解的。越小的孩子越如此,这一点楼上这位家长没有注意到。对孩子学习方式的不了解,直接导致方法的错误。

2、对文化的不了解。觉得学这也行,那也可,反正都是文化,读也是挺好,读些现代的东西比古代的好。这种观点就是对文化不了解,我没有办法说服任何一个人去认同和体会文化的东西。只有自己去学习。有一个教师,5年前非常反对读经,他就认为经典中糟粕很多。他听了我的话依然反对,不服输,把论语认真读了几遍,挑毛病。最后结论是学生太应该读论语了,这部书太伟大。所以,不是我有能力说服的,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只有具有一些文化学养的人能了解。所以才子基本都出自于书香门第,没办法。

3、对记忆不了解。觉得记忆是靠理解的。大人的确是这样,13岁以前的孩子不是这样。他们不仅不靠理解记忆,而且身边的东西都能记住。而记忆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的,如果不训练,13岁以后,高度的记忆力就不再有了。这也是读经的原因。人的聪明与否,直接取决于记忆力。人的理解力好与坏,也直接取决于记忆力。如果不理解这个,教育方法也会错误。

4、对于机械记忆和诵读记忆不理解。机械记忆就像我们小时候背课文那样,那是枯燥可怕的记忆方式,尤其是备考的记忆。而诵读记忆,是通过重复足够多次就自然记住,而且能记忆到大脑深处。

如果以上问题有所了解,对读经教育就不会有任何疑问。
孩子的能力和前程是掌握在父母手里的。父母的错误和思维的障碍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命运。

阳阳宝宝

这个小孩可真棒啊!最近中央二套王小丫和高博一起主持的新节目就是有关国学方面的,觉很不错。看到这个小朋友这么小就能背9篇论语,很羡慕。更得向孩子的妈妈学习,哪个妈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出色呢?我看这个孩子如果学得痛苦的话,她的妈妈也不可能还是狠心的教她了。玩中学,学中玩,还能学这么好,真是不简单啊!最近给孩子听《论语》朗读了,感觉孩子很爱听,也比以前爱说话了,看着孩子一天天地进步,真好啊!

二宝妈妈

搬个板凳听听课,特别愿意听孟老师讲课。
我也给孩子读《论语》了,而且我自己也读了,感觉非常好。孩子读的时候很开心。

家有小宝

呵呵,可爱的孩子。但是我还是希望我家宝可以将时间用在游戏上!背书不应该是生活的重心。那么小的孩子就要背那么大的书包,很心疼。。。

孟荀

诵读论语对小孩子来说,是最有乐趣的游戏。
享尔卓尔
你咋知道小孩乐不乐呢?
诺儿妈妈

宝宝的性格不同。古语有话叫:因材施教!

有很多宝宝特别听话,父母非常省心,但往往长大了发现他们没有主见。
有很多宝宝即使你追着他学,他也不学!
有很多宝宝连说话还没会呢,就算你倒背如流,他也一句不会!

试问极力强调背诵论语的孟先生,你小时候背诵论语了么?是不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背论语,而现在不能够光宗耀祖呢?你有孩子么?你的孩子从多大开始听论语,会背多少了呢?神童了么?又取得怎样令人艳羡的成就了呢?

诺儿妈妈

引用:
原帖由 孟荀 于 2009-6-9 09:33 发表  


学会生活,是很不容易的,能够生活得很好,很艺术化,那是更困难的。
需要很多的知识,需要很高雅的情操,之后生活的品味才能提升。
所以,要让孩子学会生活,也需要用高度的人文文化去教育他们。

我们教育 ...
==================================================================
我小时候也是放养的啊,上学时候成绩也一直很好!

诺儿妈妈

如果说背诵论语可以成为张居正,那么是不是熟读犹太教规就可以成为爱因斯坦了呢!!
引用:
原帖由 xiaoyezichen 于 2009-6-11 10:43 发表  
试问极力强调背诵论语的孟先生,你小时候背诵论语了么?是不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背论语,而现在不能够光宗耀祖呢?你有孩子么?你的孩子从多大开始听论语,会背多少了呢?神童了么?又取得怎样令人艳羡的成就了呢?
=========================================================================
我也无法纠缠在这种问题的解答中,纠缠在这种问题上,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至少我知道,我小时候没有读经(不只是论语,是所有的经都没读过)。我的作文能力很差,语文程度很低。
自从24岁有人指点我读经以后,4年的时间,我就可以写作文了。
因为长大了,无法与儿童的能力相比。所以呢,王财贵说13岁以后只能补救补救,我24岁读经的,补救到这个程度。

我们读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至少对自己的人生有所交待。当然,您看到我这样的问题一定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很好。当您的人生中遇到苦闷的时候、坎坷的时候、能力不够的时候,您不会想到教育问题。这时候,您也考虑不到那些困惑。所以,我也不想辩驳这个问题。

我的孩子很小,没有什么效果。而且我也不原意把孩子拉出来表演。我给幼儿园小孩子录像,他们读得很好,就很骄傲。所以我在幼儿园录像也很少。我建议大家,小孩子最好不要让他们表现。最好平静的过完儿童时代。

至于瞩目的成绩,有太多读经的孩子都很优秀和突出,不过他们还都没有长大。因为大陆2001年读经教育才开始推广。能接受的人并不多,能坚持的人就更少。但是接受读经的孩子都非常优秀。不过要真说出来,有人经常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怀疑“他们长大会怎么样呢?”

这个不要紧,各自有各自的方法吧。
我曾推动江苏徐州的一所小学,全部实行读经教育。他们现在最大的孩子已经上了高中。高中老师的反馈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接受读经教育的时间非常晚,5年级的时候。他们每天读的也都非常少。每天1个小时。到小学毕业论语才读了一半。就有这样的成绩。当然这所小学开展读经教育第二年的时候,老师就觉得没有什么课程需要教的了。发下书,学生就都会了。这些小学生的程度不是很高,与从小读经的孩子没法比。不过呢,像孙天昌那样的从小读经,一直坚持到13岁的并不多。有一个,就有一个这样优秀的。

如果硬把他当成个别现象。任何人都没有办法。

我们还是坚持自己的方法吧。我说我的,您可以不理我,继续按照自己的方法教。
如果哪一天您想让孩子接受读经教育,可以跟我联系(15940237872)
我相信随着您孩子的成长,随着您对读经教育的认识,有一天会给我打电话的。

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一个了解读经教育而反对读经教育的。大概接触的家长和教育人士有几千人,一个都没有。所有的反对声音都是因为不了解或误解。

您是对孩子比较负责任的家长,我相信您对各种教育思想,不会简单的听个名字就暴跳如雷的。一定会深入了解,之后才付诸行动。不用急。

飞扬(438111446)  16:45:20
孩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我也是从读经才发现的,我原来认为这些经书孩子不能理解,怎么能背?可后来读经才发现孩子的记忆和成人是不同的。
二宝妈妈
我上读经网上看到很多例子,我不相信都是假的,读经孩子的家长也都不大乐意表现,很谦虚,是王教授一再要大家写出来以鼓舞别人,我自己读经一段时间了,感觉特别好,孩子读就象玩似的,而且不知不觉就认了很多字了,也不用特意教认字,以前我教过认字,但是还是不能阅读,几个月的读经竟然能阅读低幼读物了,而且那么简单,比原来单独教认字快多了,轻松多了。
我的九月添
其实有意义无意义,主要看家长怎么引导孩子。如果家长只教了九篇论语之后并没有进一步引导孩子如何运用,背了也是白背。相反能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话,对孩子还是非常有好处的,试想想如果孩子天长日久的积累这些文学知识,长大了可是笔不小的财富。
另外不要小看孩子的理解力,我女儿两岁多一点的时候,就能将三字经的三分之一背下来了(不过我现在不怎么和她一起温习,她有点记不太顺畅了,要不然我怎么说家长的持之以恒很重要呢),她经常会问我,这句什么意思,那句什么意思,我给她讲了之后,她也能记住,有时候还偶尔能运用的非常得当。
享尔卓尔
关键是家长是否为人处世和经上的一样。
如果小孩背了经,周围的人做事都和经上不同,小孩反倒迷糊了。
所以只要家长成熟豁达,背不背经也就无所谓了。
爱如夏花
呵呵   争论的课真是热烈呀!以前只是听说过读经,但了解的还不是很细致。听大家这么一说倒对读经产生了些兴趣!
孟荀
所谓读经教育,是经过中国数千年实践检验的,也是经过西方数百年实践的。
中国大约是从五四运动以后才取消了读经教育。
西方的这种传统从有基督教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
基督教国家几乎所有人都读圣经,伊斯兰教国家都读古兰经。

对于经典,并不是一读就懂,而且懂了才能读的。
而是可以采取先背诵之后逐渐理解的,所谓的熏陶的方式。

台湾教育大学的王财贵教授,充分研究古今中外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之后,提出读经教育。
就是人文教育要提早,要用经典来熏陶儿童的思想。

经过10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虽然这些读经的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但是与同龄人相比,
能力上超出同龄孩子很多,非常多。
各种心理压力和障碍,几乎没有。
因为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每天最多5-6个小时学习时间,
并且没有任何的压力。
所以他们的成长非常的轻松快乐。
也有很多上学以后,对学习困难的孩子,经过读经教育,都有所进步。

我们教育孩子当然要从小开始,用最好的方法,不纵容,也不严厉,不温不火,让孩子成为一个举止高雅、性情高尚、充满仁爱、能力过人的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才。
引用:
原帖由 happy-sxb 于 2009-6-15 21:58 发表  
可是确实有些著名的曲子 听不懂 听着还闹心呢!
===========================================================================
很多听惯了流行歌曲的人,听古典音乐都不大习惯。
原因就是听得少。如果多听就会觉得古典音乐真是最美的音乐。

拿我自己为例。我上初中开始听流行歌曲,很多流行歌曲我都很喜欢。
接触读经教育那天开始,大约26岁,开始听古典音乐。
最初真是听不进去,古典音乐,就像文言文一样,他表现的是一种深度的思考,表现方法往往是晦涩的。
当你听多了读多了的时候,自然的就发现,原来这真是最美的音乐。

我逼迫自己听古典音乐,听了一个月以后,再去听流行乐,真的会觉得流俗。当然,很多流行乐也很好。我现在也都很喜欢,可是现在更喜欢古典。

读经教育也是一样。没有教育的时候,家长都觉得困难重重。如果真的教育1个月,就会看到,孩子立刻有变化,他们很喜欢。这时候很多家长意想不到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春花 + 1 + 1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
发表于 2009-11-4 00:00:58 | 只看该作者
THESEUS
Now, fair Hippolyta, our nuptial hour
Draws on apace; four happy days bring in
Another moon: but, O, methinks, how slow
This old moon wanes! she lingers my desires,
Like to a step-dame or a dowager
Long withering out a young man’s revenue.
HIPPOLYTA
Four days will quickly steep themselves in night;
Four nights will quickly dream away the time;
And then the moon, like to a silver bow
New-bent in heaven, shall behold the night
Of our solemnities.
THESEUS
Go, Philostrate,        
Stir up the Athenian youth to merriments;
Awake the pert and nimble spirit of mirth;
Turn melancholy forth to funerals;
The pale companion is not for our pomp.
Exit PHILOSTRATE
Hippolyta, I woo'd thee with my sword,
And won thy love, doing thee injuries;
But I will wed thee in another key,
With pomp, with triumph and with revelling.
Enter EGEUS, HERMIA, LYSANDER, and DEMETRIUS
EGEUS
Happy be Theseus, our renowned duke!
THESEUS
Thanks, good Egeus: what's the news with thee?
仲夏夜的上面这一段已经背下来了。
下面这一段可以读出来,有些可以背:
EGEUS
Full of vexation come I, with complaint
Against my child, my daughter Hermia.
Stand forth, Demetrius. My noble lord,
This man hath my consent to marry her.
Stand forth, Lysander: and my gracious duke,
This man hath bewitch'd the bosom of my child;
Thou, thou, Lysander, thou hast given her rhymes,
And interchanged love-tokens with my child:
Thou hast by moonlight at her window sung,
With feigning voice verses of feigning love,
And stolen the impression of her fantasy
因为心思放在论语上比较多,最近英经读得少了些。(还有一个原因是怕自己的发音影响她太多,我现在在等待她跟读的状态出现。。。。。。)
西导的"I have a dream."好像可以读下来,背没有试过(她不愿背这个,不懂为什么?每次问她要听什么,她肯定会说听“仲夏夜之梦”,孩子的心思真搞不懂。。。。。。)
至于论语的背诵:就像动动的爸爸说的那样,以前背得的那些,回过头来背已经有遗忘了。就这3-4天里,我意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这只针对我女儿而言,其他孩子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比如读了3遍学而之后,她背的时候我要她背快一点,不准慢(因为我发现:她背得越快就越不容易出错),在哪个地方卡住背不下去了,先不翻书看,先把卡住的那一句的前一句再背,再背,再背,直到被卡住的那一句出来为止(不知这算不算是背得了),通常这时候她再将上一句再背一到两次,下一句就出来了,如果实在是背不下去了,就让她将错的地方的前一句,背不出来的那句和后一句加起来3句读3遍我就是用这种方法,在这几天里,一字不错的背下了大概有7篇.目前就是这种状态。

[ 本帖最后由 穿袜子的狐狸 于 2009-11-4 00:2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毛毛2006 + 2 + 2 好方法,学习一下。今天晚上就去试验, ...
tracylin2002hk + 2 + 2 学习一下。thx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00:02:14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转帖
=================================================
安安宝宝

读论语好吗

俏懿妈

现在的孩子的智商真是比我们小时候强多了,一方面是有大人交,另一方面就是现在中国式的教育,所有人都怕孩子落后于他人,所以中国小学生就开始学奥数,可是把同样的题拿给外国研究生时,他们都不一定能做上来,现在的孩子是不是有点太累了?我女儿现在能从1数到30,会背3首唐诗,会背20首左右的儿歌,我觉得就可以了,现在不让她轻松的玩,上了幼儿园大班以后想玩都没机会了

茉莉香片

引用:
原帖由 孟荀 于 2009-6-3 21:42 发表  
这个小丫头有个毛病,中午不爱睡觉。今天中午就一直瞪着眼睛,不睡觉。老师拍她,她也不闭眼。
突然对老师说“老师,我要背论语”然后开始背诵子罕第九,声音很小,就一直躺在那里背。第九背到第十,背完又回到第九 ...
怎么听着有点吓人呢,最害怕的就是小孩,没有小孩的样子。总说大人话。

happy-sxb

记了再多又能怎样呢?社会成功的太多例子证明都是情商突出高的起到决定因素 尤其是在中国这么现实的社会 智商高考上北大清华都不一定会怎样!最反对时兴什么理论,就盲目推崇。有没有跟踪依据啊?国外的教育案例都是跟踪三四十年,才下的结论。我们有哪个机构做过这样严谨的研究。都没有!如果有,拿出来!否则,就是盲从!可以适当参考,但一定要清醒认识!那么生涩的东西,去强化记忆,也要时间啊。有那时间让宝宝感知自然、生活、人与人的交往....,会对宝宝的情商有利。
我对宝宝就是唐诗、论语、宋词、毛主席语录、儿歌、都教一点吧!只拿出一小部分时间给宝宝朗诵,能记多少算多少。剩下的时间就是带着她玩乐!
最近看资料,美国的教育部门都在反思美国的幼儿园太“专业应试”化,比起德国和瑞士,美国反思了很多。瑞士的平均上学年龄比美国晚了整一年,可是后发制人。美国分析了一些原因,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美国尚且如此,教育状况这么乱套的中国人,怎么还不深思呢!
国外的小孩子很多根本不上幼儿园,反正人家妈妈也不上班。可是创造力,学习力,似乎一点都没落下啊!
中国孩子缺少的是创造的能力,不是记忆存储的能力!

happy-sxb

王财贵教授那个视频讲座我听了,多少有点吹牛的感觉!
台湾的教授讲的我们就不质疑吗?那个林博士不也说是台湾的教授,不让喝牛奶,吃整个食物营养最全面....最后曝光后才知道是个假博士。
王财贵教授可能是很了不起的 不过仅仅是10年的研究,对于教育而言,还不算太负责!
对这个话题的研究,我也是阅读了一些资料的。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不妥之处,请大家指点啊!

xiaoyezichen

楼上论证的很好啊,有理有据!!

xiaojing

背诵改变大脑素质(七田真《学龄前儿童智力开发的秘密》)
不仅仅是王财贵提出背诵的作用。很多教育家都提出类似的观点。
包括蒙台梭利,也包括非常多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和脑神经学家。
无论从科学理论还是从科学实践都可以证明,背得越多,孩子越聪明。
历史上“博学强记”的人都非常优秀。

欧美的小孩在学校是不学什么,可是在家都背圣经。这个是中国人不大清楚的。
尤其是犹太人,把圣经背诵下来之后才能算成人,才加成人礼。

happy-sxb

我在搜索引擎上除了一篇1877年辜鸿铭提过英国孩子小时候背儿歌、稍大些背诗歌和圣经之外,找到现在也没看到当代外国孩子背诵圣经的资料 我同学在国外也没看到谁家孩子背圣经。周一去学校学术期刊网上看看有没有哪个教育工作者研究了!
博学强记的博学不是背诵经典才是博学。博学的本意,真的是很“博”的!

孟荀

呵呵。那么楼上再去查查资料。
我很同意xiaojing的意见。

我读过辜鸿铭的身世研究资料。辜鸿铭从四岁开始读四书五经的。10岁左右开始背诵英文《莎士比亚》,之后读的英文经典散文和圣经。
楼上可以再查查辜鸿铭的身世。也可以找一找赵元任、陈寅恪等人的早期教育资料。那个年代所产生的大师级人物,几乎无一不是读经长大的。就像李敖、金庸那种读书能力和记忆力,也是非读经教育出身的人无法相比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孩子都成为那样的巨才。但是经过读经教育的孩子各方面能力是会全面提高的,这是可以确信的。
至于儿歌,读不读,无所谓,读也只是好玩而已,对孩子能力提高意义并不是很大。况且诗经、唐诗其实跟儿歌对孩子来说差不多少,都是朗朗上口。与其背对一生意义不大的东西,不如背最有价值的东西。

即使我们不要求孩子背诵,孩子也天生就有背诵的习惯。他们会背广告,会背大人说的话。这是天生的能力。如果把这种能力转到经典上,那孩子就是天才。否则,孩子的天才就浪费了。
csllh911

小孩子应该注重兴趣、培养性格……的时期
单纯的会什么什么不见得就是神童
孟荀
单纯学会什么确实不见得是神童。
尤其是会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常识性知识。
很多教育机构就是教孩子这些,家长还觉得孩子学了不老少。
其实没啥用。

人文教育,不是教孩子会什么,而是给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
这叫启蒙。

麦豆妈

我支持读经,我家孩子也是爱背诵诗经之类的,也爱唱歌,也爱玩其他各种玩具,自己就和中央少儿台里学很多东西~~不到2岁半。
不是每个孩子都一样,有些孩子你想让他背这些他也背不会,每个孩子发展方向也都不一样,没什么好坏之说。
有些孩子在玩的同时愿意再接触些诗经类,我们大人当然支持,有些孩子在这个年龄只想玩也无可厚非。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能100%确定读经的孩子将来就比不读的好,不读经的孩子也不见得就比读经的孩子头脑灵活。
哪类孩子就搭配哪类教育,我觉得我家孩子喜欢读~我就让他读!

孟荀

麦豆妈说的似乎在理,但事实不是如此。
我没有见过不爱读经的孩子,所有不爱读经的孩子都是家长或者学校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读经。一旦孩子被引导进来就很喜欢,至少不讨厌。

当然,不能确定100%的读经孩子将来就比不读经的好,因为读经也有量的区别。读得越多就越好,读得越少就越不好,这是基本可以确定的。况且所谓的好与坏的定义也不能统一。比如:刘邦就没怎么读经,当然也读过,否则他就不认字了。萧何读了很多。究竟哪个好呢?说不清楚。这里面还有灵性和运气在其中,而灵性是天生的,不是教育出来的。可是不受教育,就不知道他有多少灵性。
但是具有相同灵性的人,读经就是比不读好,这个可以认为是100%。
也就是说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接受读经教育,一定比其它教育更好。这是无可厚非的。

教育本身是家长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不是孩子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我有一个朋友小时候很讨厌钢琴,他爸爸要给他学,他说什么也不学。长大以后有一天又突然很喜欢,后悔当年为什么没有学。他埋怨他爸爸为什么不逼他学。
有多少人成年后,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学这个,要是学那个多好等等。
教育是要引导孩子的兴趣,而不是由着孩子的兴趣。

麦豆妈的孩子喜欢读经很好,这说明引导方式正确。继续努力。

liangliangma

争论的真激烈阿。不过,我喜欢争论,这样才能更好的深入和了解。我也从反感到慢慢的感兴趣。我之前也曾想过让我的孩子接触论语,只是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学校和这么早。学习论语没有错,重要的是方式方法,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和束缚的环境下学习古人总结出来的精华不是很好么。想近一步了解孟荀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茁壮茁壮

孟老师说得真好,要继续讲课啊,我非常乐意听这样高水平的老师讲课。我自己正在像您说的这样读《论语》,我发现,《论语》里没什么糟粕呀,这本书简直太好了,而且越到后面越好,我就后悔,为什么我年轻时候没读读,如果读了,对现在该是多么有用!而且孔子一点儿也不迂腐,那么活泼又有智慧的老人,原来我以为孔子是个正襟危坐的糟老头呢,哎,原来是鲁迅骗人呐。我原来很敬佩鲁迅的,现在要改改印象了。以此类推,可能其它经典里也没什么糟粕,应该都是高智慧含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0:15:51 | 只看该作者
Nov 4 2009
早上跟讀了論語第14,現在加了晚上跟讀.效果不錯
早上也讀了英文讀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8#
发表于 2009-11-4 11:02:37 | 只看该作者
早读的习惯很好,就是一直没有去尝试。早上的时间太紧张了。7:45一定要送幼儿园了。否则就我上班太晚了。
再问问,英语读经,是你读,还是放cd呢,我家的,我读的效果比放cd好,但是我读英文不标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0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8 毛毛2006 的帖子

跟cd讀.你可以教毛毛使用cd
Play & pause
很好玩,毛毛應會喜歡
教會之後,他應會喜歡跟cd讀,因為可以玩cd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毛毛2006 + 2 + 2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1:42:17 | 只看该作者

From Dr. Wong

一個有智慧的老師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引發那本來就存在於純潔的——污染未深的——孩子性情中的光明本性!我們要有信心,那光明之性,是很容易被引發的。這本性不僅是他的"品德"上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孩子自然有悲天憫人的情懷,雖然孩子也有很多壞毛病,虐待小動物啦,欺負人啦,喜歡作怪啦,笨的孩子"拖三拉四"啦,聰明的孩子"貢高我慢"啦,等等,但是我們很容易察覺,孩子的本性中有一種動人的悲憫情懷。──而在"學問"上呢,也有一種希望自己的生命充實、飽滿的願望。他學習長進的願望是無窮無盡的,是來自於天性的,所以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是深切看到了人性的深處——一個人滿足他的內在心靈要求,是何等可喜悅的事情啊。所以我們要相信孩子的品德原是高尚的,孩子原是好學不倦的。一定要這樣信任他,只有這樣信任他,才能漸漸引導他。如果把孩子當賊來看,他就"民免而無恥",如果把孩子當磚頭來看,他就永遠是心地粗糙而目光呆滯的。   

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該如何引導一個孩子呢?從現實工作上來看,這個老師能不動就不動,能不講話就不講話,能不管理就不管理,這就是教學的最高藝術,這是"智慧的教師"的本色。一切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讓孩子自己願意學習。而這樣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願意學習,我們很容易就發現他會有一種自豪感!他覺得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是一件榮耀的事,他的現實表現是從內心發出來的,不是用一個被要求的自己去激勵現實的自己,也不是用一個被規範的自己來責備自己。他的光明好學的自己跟現實的自己是合而為一的,這其中有一種深度的滿足感,安全感,也就是幸福感。   

一般的教育,能教出——"被要求的理想的自己"來激勵或對抗"現實的自己"的孩子,已經不錯了,表示孩子的光明還若隱若顯。等而下之的是,教出——不是用"理想"來對抗自己,他完全現實化了,他會用他的現實需求來對抗老師和父母,他希望現實上受到要求和規範的自己不再受管束,他希望成為純現實的接近動物的那個自己,所以起來對抗老師和父母。如果年紀還小,或性情比較溫柔的孩子,這種對抗可能沒顯現出來,他在老師父母面前,會勉強去符合大人給他的標準,也就是暫時壓抑他現實的自己,這種學生一時之間表面看起來是好學生,其實心理並不坦然。這不是真好,是一種病態的好,因為他的生命是分裂的,自己跟自己隔閡,自己跟自己對抗,他縱使拿到了許多"三好學生"的獎狀,但他並不真的快樂,他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力和智慧能量。這種"耗散生命"的生活方式,或許會維持一輩子,他在眾人面前,勉強維持著"好人"的形象,但他心裡卻不踏實、不坦蕩,這種人雖已經很難得了,但也是相當可憐的。我常想,他們為什麼不更上一層樓呢?但,習性已成,又沒有人提醒他,他可能一輩子沒有"向上一機"的福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3:44 , Processed in 0.08294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