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老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答谢贴】游戏启蒙,不妨晚一点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8-13 17:23:40 | 只看该作者
咱保持中立,不主动给豆豆玩游戏。如果豆豆提出来,那就在游戏内容和时间上把关。

现在我只担心时间上控制不住。现在豆豆小,尚能把握,再大时,我不能肯定。所以希望能引导豆豆对游戏有正确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17:3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子云 的帖子

孩子总惦记着游戏也不是事儿,
时间限制法,我感觉好像不是太好。。
我得再琢磨琢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8-13 17:45: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8-13 12:07 发表
66,你不觉得你对游戏给予的评价过高了吗?
你不觉得你对游戏的危害轻视了吗?

我觉得你已经进入了自我催眠状态,
应该清醒一下。

所幸你有个女孩,不那么容易上瘾,
如果是男孩,我真的很担心。

在游戏上挫败,在学习或者其他方面享受成功,此消彼长。
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如果有男孩更要训练他玩游戏

  小易对游戏的评价过低
  所以连客观的评价也认为高了

  游戏上的挫败感强于其他活动
  连游戏这么好玩的活动都产生挫败感
  其他事情更难有成功的喜悦

  游戏有现实不具备的功用
  应该感谢电子游戏的出现
  好好利用电子游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老易 + 10 + 10 持保留意见。有时间向您好好讨教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8-13 22:19:3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电子游戏,比较赞同老易的说法。不过俺可能更极端,电子游戏绝对不可以碰,这是高压线。因为我见过几个身边亲戚、同学的悲惨例子。

要玩游戏,任何东西都可以是游戏,都可以找到成就感。

不过这还是理想,小孩子太小,还不知道俺这种教育的结果。

或许有人说小孩子长大了要反叛呀,长大了控制不住呀等等。但是想想人活在世界上是不是会有一些绝对不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电子游戏就不是呢?

[ 本帖最后由 xylonhong 于 2009-8-13 22: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8-13 22:38:09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怎么又为这个炒起来了?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对家长管制孩子游戏这么有意见。。。。

换成吸烟呢?为了让小孩今后有免疫力,是不是从小要让他们吸吸烟哪?最好还要多吸几个牌子的,这样免疫力才强大。游戏有好处,吸烟也有啊,不信你问问吸烟的人,他能说出一百条。

游戏方面,的确需要做适当的引导。“堵”也只是引导的手段之一,没有适当的堵,怎么疏?疏到哪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8-13 23:17:13 | 只看该作者
本人是学理科的,一直深感自己的文字水平比较的差,可是今天看了文科大师老易的回帖,俺心里却有些自得了。

对照一下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8-13 12:52 发表
老易提出的靠欺骗方法来尽量延迟孩子基础游戏的年龄的做法,是我所看到的防止孩子玩网络游戏上瘾的方法里,最最糟糕的一种。其结果就是,不仅没能够防止孩子玩游戏,还是去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


从俺的帖子里,估计一个小学生,也完全可以从一个长句子里读出 “靠欺骗方法……防止孩子玩网络游戏……(失)去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8-13 13:30 发表


这帽子扣的,不让孩子玩游戏,就让孩子失去亲子信任?

好,就算不让孩子玩游戏,让我们的亲子关系受到了些许伤害,
我们用其他方法弥补好不好?

比如,我跟孩子一起打乒乓,我跟孩子一起下棋,我跟孩 ...


没想到被我们老易这位高材生读成“不让孩子玩游戏,就让孩子失去亲子信任”

到底是老易的阅读能力不及小学生呢,还是老易刻意要断章取义回避一些什么呢?请老易回答一下。


关于老易让我找一个案例,我深感老易尽管现在谈论这个问题,但平时似乎并不关心这个问题,因此似乎对于大家都知道的例如天津坠楼身亡的“魔兽少年”张潇艺,湖南戒网瘾少年断指的黄哲灯,哈尔滨杀父母的网瘾女孩丁子恒等等这些大家都了解的社会热点事件一无所知。

比如上面说的张潇艺”是天津市博文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小学升初中时,他以平均92分的成绩考取了这所重点中学,曾经被老师认为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张潇艺喜欢动物,他写的童话故事《昆虫的世界》还获过奖。……张潇艺的父亲在发现孩子上网后,也做了很多努力,来引开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他知道儿子爱打篮球,有一阵天天陪孩子一起打篮球;儿子爱唱歌,他也在家陪着孩子唱歌。”

张潇艺死前一共写了四封遗书,还写了8万多字的网游笔记。这些网上都有,劝老易找来读读。网上还可以找到很多网瘾少年故事的视频,老易也应该多看看。一个理论不是坐在家里空想就可以想出来的,必须要踏踏实实的做工作。老易推崇Critical thinking,但我在另一个帖子里已经指出了你根本不懂的Critical thinking是什么东西,更不懂得如何去运用它。因为Critical thinking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事实和依据。比如你这个帖子,大量的都是自己的猜想,而不愿意去找相关的一些报告和统计数据。5楼的szchips网友已经给你提供了一些了,我可以告诉你,他那个数据出自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版

我还可以给你提供一些该协会2007年的数据结果

我国网瘾青少年比例约9.72%


男性青少年上网成瘾比例高于女性

(QQyou注:如果统计范围放宽,可能会发现30岁以上的唇蜜网络的女性,可能会高于男性)

青年网瘾比例较高
  如图5所示,18-23岁青年网瘾比例较高

(qqyou注,和5楼提供的05年的统计比,这项发生了较大变化,应该是统计方法的变化导致)

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网瘾现象严重
(qqyou注:单靠父母管着是没用的,孩子上了大学,脱离的父母的管辖,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网瘾青少年的上网目的
  如图8所示,网瘾青少年主要的上网目的是聊天或交友,比例将近50%;玩网络游戏等娱乐性目的的人数比例超过40%,这说明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网上娱乐性活动对青少年的影响。

(qqyou注:网瘾青少年,不单单体现在网络游戏,但网瘾少年玩游戏的比较多)


以上是部分统计数据,鉴于我们国家的统计方法,其置信区间会比较大,但总是要比老易在哪里拍脑袋空想更能说明问题。

所以我们说,不管是讨论孩子的教育,还是讨论方法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的好恶,更不能依靠躺在家里去悟出数据和道理来。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8-14 00:5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老易 + 10 + 10 时间宝贵,懒得口水,相信大家的判断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8-13 23:33:05 | 只看该作者
给大家转一个卡丁阿姨的故事

网游高手“卡丁阿姨”与网瘾少年的故事

  现在,52岁的赵丽云每天都要在网上“工作”五六个小时,为的是和那些向她求助的青少年聊天。赵丽云还在网上拉起一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让大学生与网瘾少年结成一帮一对子。家住丹东市江城大街的赵丽云现在是网络游戏的高手,并以此为手段,规劝网瘾少年。为规劝网瘾少年变身游戏高手
  “跑跑的心,给我欢乐,让我不知道自己已老。让我享受着年轻人的心,不经意地释放自己的情怀,渐渐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希望这里也有属于我的一片天。个人赛使我感受荣誉,组队赛有我并肩战友,竞速赛给我带来活力,道具赛让我快乐无比。”2006年4月,一个题为《52岁老太也来全民齐漂移》的帖子,迅速在网上蹿红。这个“52岁老太”就是赵丽云。50多岁上网玩游戏的不少见,而能在短短1个月内,把游戏玩得如此熟练,却让很多游戏高手感到吃惊。在这个帖子上,赵丽云上传了一张她登上“金字塔”的截图,一下子让诸多玩家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一些游戏网站通过视频采访了赵丽云,这让更多的人开始熟悉这个“52岁老太”,“卡丁阿姨”的大号不胫而走。
  但是,谁都不会想到,两年前赵丽云还是一位地道的“网络文盲”。退休后,赵丽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在家里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手工活,还参加了老干部局的老年大学合唱团。第一次与网络“结缘”,是因为一个好朋友来找她帮忙,说自己的孩子迷恋上了网络,不仅耽误了学习,还染上一些不良习气,求她给想想办法。尽管自己在退休前是做妇女儿童工作的,但“网络”这个新鲜事物还是难住了赵丽云,无奈之下,她只能向朋友表示歉意。
  打那以后,每次上街,只要路过网吧,赵丽云一定会进去瞧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调查,她发现,迷恋网络的孩子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大部分都是被网络游戏所吸引。虽然间接地了解了网络,但自己还从未体验过。2006年初,马上就要大学毕业的儿子把在学校时用的电脑搬回了家。这给赵丽云创造了学习上网的机会。很快,在儿子的指导下,赵丽云不但申请了自己的QQ号,还学会了浏览新闻。“不上不知道,一上吓一跳”,赵丽云说,刚上网那会儿,她的确感觉到了网络的奇妙,但也发现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会对青少年造成潜在的危害。“要引导他们走出网络的漩涡,就必须要摸清他们的心理。”赵丽云逐渐摸清了这些网瘾少年的上网动机。通过在网上聊天,她认为,对痴迷网络的这些孩子,或者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或者是因为父母离异,通过上网排解寂寞、打发时间,甚至有些人带着仇恨上网,通过对网友说脏话来发泄心中的怨恨。“卡丁车队队长”用实力赢得拥戴
  一天,赵丽云问儿子:“怎样才能接近那些痴迷网络的孩子?我想和他们聊天。”儿子先给她泼了一瓢冷水:“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强,那些整天呆在网上的就更不要说了,谁能听你这个老太太给他们讲大道理。”赵丽云丝毫没有动摇:“那他们怎么才能听我的?”“你得让他们服你才行。”“有什么办法没有?”“有,但不知道行不行啊?”“只要有办法,我一定试试。”“你可以玩一款他们愿意玩的游戏,玩出水平了,大伙就都服你了。”最后,在儿子的协助下,赵丽云在2006年2月底注册了一个“跑跑卡丁车”的号,取名“52岁老太”,因为这一年她的虚岁正好是52岁。当时,这款游戏正处在“公测”阶段,是网上比较火的游戏之一。
  为了尽快在游戏圈子里闯出名气,赵丽云每天上网时间都在八九个小时以上,在锻炼手指操作熟练程度的同时,她还向儿子请教游戏技巧。就这样坚持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她的游戏水平一下子上升到了一个令她自己都没想到的高度。不管是在游戏里,还是QQ聊天群里,追随赵丽云的网友越来越多,全国各地都有,多达上百人。于是,她有了组织卡丁车队的想法:“这样就能把这些孩子团结起来,对他们的教育就更有力了。”车队的名字就叫“52AGE”(52岁)。车队组成后不到一个星期,就有几百人响应。现在,车队基本保持在300人左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网络车队,也是最成功的一个。让200名网瘾少年迷途知返
  随着赵丽云在游戏里的人气提升,主动找她玩游戏、聊天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聊天群里,很多人都叫她“卡丁阿姨”,有的孩子在她的帮教下,戒除了网瘾,便叫她“干妈”。车队有一个铁的纪律,就是加入车队的人不能迷恋网络。一些有网瘾的孩子经再三央求加入后,也能在“卡丁阿姨”的感化下自动退出。随着那些戒除网瘾的孩子纷纷离队,“52AGE”车队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与赵丽云聊天的网瘾少年也越来越多,她不但是孩子们的“阿姨”、“干妈”,更与孩子们交上了朋友,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
  家住广东的一个叫“幻影”的网瘾少年,父母是做生意的,家里生活条件非常优越,虽然自己知道痴迷网络会影响学习和生活,但又克制不住。通过玩卡丁车他知道了“卡丁阿姨”的名字,于是他主动加“卡丁阿姨”为好友。他告诉赵丽云,父母因为做生意很少管他,他内心很空虚,觉得只有在网络世界里尽情放纵才能好受一点。一段时间里,赵丽云每天都要和他聊一会儿,帮他分析目前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波动,让他给自己策划一个美好的未来,有了动力自然就会心情舒畅。推心置腹的聊天终于有了结果,有一天,“幻影”打出这样一行字:“干妈,我不想再上网玩游戏了!”
  一个网名叫“丫头”的北京孩子在论坛里写道:“是干妈帮我改掉了很多坏毛病,我从干妈身上学到最多的是坦诚、理解,我支持干妈在网上开展的挽救青少年活动。”
  赵丽云说,到目前,车队中已有200多名“网瘾孩子”退出了网络游戏。如今,她每天都要在网上“工作”五六个小时,但玩游戏的时间少了,大多数时间是和那些向她求助的青少年聊天。她还在网上拉起一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让大学生与网瘾少年结成一帮一对子。同时,她在网上发出公开信,号召家长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上网,呼吁有关部门净化网络,还孩子们一个绿色的网络世界。


贴这个故事,不是让做父母的都去学“卡丁阿姨”做游戏高手,比如我,以前也玩过一些游戏,比如挖金子、仙剑、三国之类的,但我玩游戏很笨,如果我玩这卡丁车肯定比不上这位老太太,现在孩子玩的红警、魔兽之类的游戏我也一样从来没有玩过。但我相信大家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明白,只要父母和孩子保证信任和沟通,并且努力的去了解那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完全有能力帮助孩子不去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大家说是么?反正我是坚信我能做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8-13 23:4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老易2009-8-13 23:33金钱+10时间宝贵,懒得口水,相信大家的判断力。
老易2009-8-13 23:33威望+10时间宝贵,懒得口水,相信大家的判断力。


没有依据的空想如同无根之萍,你就是再使用更多华丽的、貌似高深的词汇,有再多的时间,也都毫无意义。

给一个忠告:踏踏实实的研究、扎扎实实的学习,莫哗众取宠,莫浮躁,莫信口开河。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8-13 23: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8-13 23:48:29 | 只看该作者
幼儿园的孩子,接触游戏会少,所以家长很好管。最多玩玩老爸老妈的手机,告诉他没电了,也就不玩了。
但是上学后,小朋友们会谈论游戏的。

比如我儿子
摩尔庄园,就是他的同学告诉他的。别人都玩,你能说,不行?连他们最害怕的老师都说不行,他们还不照样玩!
那家公司又推出了个赛尔号,完全针对男孩子的,有些打打杀杀的。
儿子到别的小朋友家玩,看到了,想玩。因为需要电子邮箱,他自己还没申请邮箱,我也没教他如何申请,所以他让我给他注册,我想着办法推了两天。
结果,人家不用我了,因为一起练跆拳道的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帮他注册了一个米米号。
他百度一下,找到网站,上去玩去了。

现在连摩尔庄园也不玩了,就玩这个。有时玩的时间长了,被我强行制止,他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所以最近我改变战略,每天一小时,如有超过,立刻改成必须不准停机地玩四小时,如期间停机,则改玩六小时。他一听玩四小时,有些怕了(怕自己上瘾后,学习不好、眼睛不好),所以,一般一小时提醒后,十分钟之内关掉。

要说他每天各类活动也不少,我还想尽办法陪着他看书,他只爱听我读,不太喜欢自己看。永远我读对他的自主阅读能力帮助不大,如果光让他看,他的兴趣就会少很多。所以我就他看一页我读一页地陪他。
但是游戏一出,谁与争锋!

所以,家长帮孩子找个难玩的游戏的想法,不切实际。
把孩子的时间排满,他可能没时间玩,但他绝对有时间想,最终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正事一样耽误,家长还成仇敌。

以上是我儿子的个案,不代表别的小朋友。举此例,只是想和老易说,你的办法,对我儿子这类小朋友并不适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23:5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棠棠妈 的帖子

这种方法的前提就是孩子没有独立选择游戏的能力。
像你孩子这种本领,靠这方法是不够的。

我在文中已经提到了,咱们得想别的方法。
如果战胜网瘾那么容易,我想早就不会有这么多关注了。

现在需要的是大家集思广益,把这个事情重视起来。

真正等到孩子进入青少期,家长控制力越来越弱,网络成瘾就更加难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5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2:18 , Processed in 0.101056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