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3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美国名校,为何不重视“高考状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5 17:4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名校,为何不重视“高考状元”?  最近读到《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的文章,该文谈到,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被人羡慕的“高考状元”在社会的发展中,最终被大浪淘沙,成了平庸者。这是中国应试教育苦果极典型的代表,也说明“好学生”并不等于“好人才”。

  我的两名朋友曾是当年高考某省的状元,即使本人在1977年考上大学,也是因为在某一科的成绩在全市名列第一名而被大学看中。“高考状元”很多年来都是个香饽饽,名牌大学也将其视为人才,争相录取。而美国的名校对所谓的“高考状元”多是不特别重视,如果一名高中生仅凭考试的高分数、而其他表现平庸就能进入哈佛,哈佛大学恐怕会被教育界人笑掉大牙、会被社会舆论炒翻天了。

  在美国的大学招生体系中实际上是没有“高考状元”这一概念的,当然大学在招生中第一项指标是考核学生的学识基础,学生考试的分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与“一考定终身”不同的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只是大学考虑录取的基础,既不是唯一也不是全部。

  在美国,能够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数字指标或者说“硬”指标有两个,一是学生在高中四年的学业平均成绩,二是全国性的考试SAT(或是ACT)考试成绩。如果说SAT考试类似中国的高考的话,SAT能考满分就应当可以叫做“状元”了。在美国的华裔家庭,经常会听到某某孩子SAT考了满分,但报考哈佛大学等名校,结果却是不被录取。为啥,人家名校根本不把考试拿满分的学生真正当回事,如果只会读书,而无创造性,这样的学生不会被看好。说穿了,人家要的是人才,而不是“高分宝贝”。

  既然“高考状元”不吃香,美国大学推出的录取优秀学生的典型例子也就不会是“高考状元”,而社会和公众舆论也没那个心情和风潮去大赞特赞所谓的“高考状元”。哈佛大学最经典的录取学生例子是一个出生在贫寒之家的女孩,她的母亲靠捡垃圾维生。这个女孩没有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穷,而是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她读书很用功,但更关键的是,她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看到了社区中有太多的人需要帮助,她在课余时间做义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身边的穷人。后来这名女孩被哈佛大学录取,成为哈佛大学广纳人才、贫寒子弟也可越龙门的典型例子。

  哈佛大学一名校长曾谈到该校喜欢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他说,杰出的大学生来源于优秀的高中生,我们是一个极力培养、鼓励高中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校。社会对一流高中生的赞美并不局限于好的课堂成绩,而是多方面的。要成为哈佛的学生,光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开创新天地的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单关心自身专业领域是不足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关注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

  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是,所有孩子,无论其家庭出身,也无论上哪一所学校,都必须有机会充分实现他们的潜能。机会平等必须意味着追求卓越的机会平等,对平等的要求绝非意味着对平庸的容忍。这不是精英主义,我们必须给予我们的学生——所有学生——能接受最好教育的机会。

  2008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超过2.7万人,而录取率只有7.4%。许多人的成绩十分优异,SAT考试中取得满分学生大有人在,但最后还是被刷下来了。那么能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呢?让我们看一个例子。俄亥俄州雪克黑茨市哈沙维布朗高中的爱丽娜·奥聂思凯斯基一直关注着水污染,选定解决金属离子污染水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3000个小时的屡败屡战后,她终于发明并申报了自动微电子化学传感装置控制电镀系统的专利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电镀时排入水中的金属离子。她还是西门子-西屋科技竞赛地区决赛选手;英特尔科学英才半决赛选手;校世界事物联合国俱乐部主任;校报主编;疗养院志愿者资深协调人;丹麦人在二战纳粹大屠杀中帮助犹太人的历史的研究者。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老易 + 10 + 10 美国无高考,也就没什么状元,谈不上重视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7:55:01 | 只看该作者
哈佛耶鲁喜欢录取什么样的中国留学生?
中国学生家长的名校情结非常严重,作为孩子的父亲,这一点我可以理解,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远大的前程呢,而名校往往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所以我经常碰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绩多优秀,准备考SAT,目标是哈佛,每当这个时候,我对学生和家长都充满着敬意,同时也有保留的意见。


       美国有接近4000所高等院校,中国家长眼中的名校似乎只有我们通常说的常青藤(包括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宾大、布朗和达特茅斯),这些学校不仅学费昂贵,入学要求分成两部分,一是可以衡量的成绩,例如高中成绩、托福、SAT成绩等。高中成绩至少GPA3.5(相当与85分左右),著名中学毕业,托福最好在100分以上,SAT2200以上为佳。常春藤的录取率大约在10%左右徘徊,如果有以上的成绩,才能真正进入选拔。

    入学要求的另外一部分,是软性条件,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回答申请者到底和其他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如果被这些名校录取,对这些学校或者社会有什么贡献。软性条件可以通过不寻常的才艺,例如画画,几年前一位广州的学生炭笔画特别好,现场给面试官画了一幅素描,面试官印象很深,还有一位同学,使用漫画来述说自己一天的生活,才艺不能仅仅是会而已,而且要精,其实从才艺的精深,可以看出学生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情,这一点才是学校想寻找的。还有就是通过社会活动,可以是可以表现申请者领导潜力的社团活动,也可以是体现对人类苦难理解并想做出贡献的志愿活动。

    中国学生申请常春藤,实际上难度非常大,录取比例和中彩票有一比。美国有平等法案,名校也特别强调文化的多样性,但对中国学生很不利,因为中国学生,尤其是在美国的华人学习都很努力,所以造成美国名校中中国学生比例高过中国人在美国的人口比例,所以名校往往给黑人、拉美人更多的照顾。所以即使在我们眼中很优秀的中国学生也有可能被拒绝,每年从中国大陆的确被录取的常春藤学生极少。另外我想提及的是美国文化也很有趣,如果你想你的孩子被这些学校录取,其实还有两种途径,一是你是这些大学的毕业生,这和美国私立大学的大部分经费是靠校友捐赠有紧密关系,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小,你可以先努力申请,将来你的孩子机会就大很多。另外一个是如果你很有钱,可以考虑给这些学校捐款,这种走后门是比较光明正大的,甚至有专门的办公室负责此事,如果你考虑捐1000万美元,你的孩子不太差,被录取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8:01:40 | 只看该作者
绕过高考 入读美国名校
  上周末,本市首次大规模高招咨询开场,高考冲刺的号角又吹响了。但与大多数准备挤独木桥的高三毕业生不同,一些高三孩子已经拿到了海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开始憧憬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

  我要更广阔的舞台

  郭一然,在清华附中,这是个让低年级学生们崇拜的名字。不仅因为成绩名列前茅,还因为学校里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能看见他的身影,他曾打破过学校1500米的长跑纪录,他的口技惟妙惟肖,甚至可以一个人开一场音乐会。而现在,郭一然已经拿到美国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且两所学校都承诺给全额奖学金。

  “我从高一开始就决定要到国外读大学,因为国外‘文理学院’的教育理念很独特,也正是我想要的教育方式。而且国外一所大学中会有来自80多个国家的学生,多元化思想的碰撞会给人更多灵感。”郭一然说,他从高一暑假开始就报了新东方的SAT班,并在高一的时候就考了托福。“我觉得在本科阶段就确定专业还太早,我要在大学里学习更广泛的知识,寻找自己所长和兴趣所在,考研的时候再确定研究方向。这样的学习方式国内大学不能提供,但国外的文理学院可以。我会偏向学理科,但在文理学院,学校一样会要求学生学习文科课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许对我今后的发展有更大帮助。”

  郭一然以SAT2290分,托福117分的高分向美国多所大学提出了申请。尽管考试成绩非常出色,但郭一然认为,真正打动美国高校的是他的“个人陈述”。

  “美国高校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申请国外高校的学生都是非常出色的,所以光有高分是肯定不行的。在所有的申请资料中,数百字的个人陈述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你可以在这篇短文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各方面的成绩,这篇小短文可能是学校决定是否录取你、是否给你奖学金的重要依据。”

  郭一然总结了写这类陈述的要点:通常是用一件小事贯穿全文,这件事最好能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串在一起,尽量表现自己擅长的东西,同时让小事件印证一些“哲学思想”。

  郭一然说自己准备了三个不同主题的小短文:坚持长跑、学口技和参加模拟联合国。最终他用来申请学校时选定的是“坚持长跑”。从小时候练习长跑到初中生病中断跑步,再到高中恢复训练打破学校长跑纪录,一篇800字的短文将他的经历和个性表现得清晰明了。

  现在,美国卡尔顿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都发来了全奖录取通知书。“本来想申请麻省理工,但是他们没有提前录取。现在被这两所提前录取的学校录走了,我就要退掉其他所有学校的申请。”郭一然对这样辉煌的结果似乎还有些遗憾。不过他很清楚读本科并非他的终极目标。“因为肯定还要继续读研究生,所以本科阶段在卡尔顿当个出色的‘鸡头’也不错,我想考研的时候我会去排名更靠前的大学。”

  感受充满变幻的生活

  “去国外读大学,最吸引我的就是未知的生活。每天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你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多让人兴奋啊。”周雪瑶已经收到了美国莱斯大学的录取通知,这个两年前以几分之差错过清华的女孩将在8月飞往大洋彼岸去学自己热爱的建筑设计。莱斯大学的建筑专业在全美排名第三。


2007年,周雪瑶高中毕业,对一个从高一开始就痴迷建筑设计的孩子来说,清华建筑系理所当然成为报考的目标。“我从小就学美术,在学习过程中喜欢上了设计。因为我太喜欢建筑设计

  了,而且我想做一名好的设计师,所以我报志愿的时候只填了清华一所学校。”那年高考周雪瑶以9分之差与清华失之交臂。

  “落榜之后我不想再考国内的大学了,因为在国内上学没有太多新鲜感,也没有挑战性。如果我被大学录取了,我似乎能看到以后一辈子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周雪瑶决定去国外读大学。于是她开始做各种出国准备,并在两年时间里考完了托福和SAT。“我最终的成绩是托福109、SAT2150,这个成绩申请是够用的,但不是很突出。”周雪瑶说自己申请成功的秘诀是申请材料中的作品集和面试时的充分表现。

  “国外高校注重学生个性,要从众多投递申请的学生中凸显出来,就要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周雪瑶说,申请材料中的作品集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我是美术特长生,并且因为喜欢建筑而自学了平面设计和一些3D立体设计。我把自己的各种设计作品做成集子投递给了学校,其中还包括我为学校校庆制作的一整面墙的板报。这为我的申请加了分。”此后在学校的面试环节中,周雪瑶又幸运地遇到了自己喜欢的话题。

  为了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很多美国高校都会有面试机会。但面试不是学校主动通知学生,而是要学生自己去约。一般学校会在网站上挂出面试通知,告诉学生在那个时段可以约面试。很多时候,面试是由大学校友利用出差或者探亲假期代表学校来进行的。周雪瑶说,自己的面试官是一位到北京出差的莱斯大学校友。“面试官都很狡猾,如果他发现你对某个话题有所准备,他会很快转换新的话题,不给你发挥的机会。”周雪瑶说面谈中面试官在闲聊了一阵后忽然问:你的朋友怎么评价你,用3个词概括一下。这个问题恰好周雪瑶几天前刚问过一位朋友。“我很高兴他提这个问题,我给出的3个词是:实际、有创造力、有正义感。那个面试官立即对‘正义感’表示了兴趣。后面的谈话就顺利地围绕我的正义感进行,我把自己的高中生活展示给他,面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许他们很喜欢有正义感的学生,所以我接到了录取通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风中白杨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8-8 14:19:30 | 只看该作者
版主说的即是,中国教育目前就是这样,我们改变不了,能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的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8-8 16:38:48 | 只看该作者
慢慢适应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6:23 , Processed in 0.21433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