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老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识字是如何成为问题的?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7-30 01:26: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7-29 20:43 发表
识字本来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我最近发现问题比较严重。
有个朋友跟我聊他教孩子识字的方法,一说我就知道他被人带沟里去了。
问题一下子严重起来。

本来,没人规定识字的数量。你愿意认500个,认1000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但现在有人开始鼓吹用了某某法,几个月能认3000-4000字,
而且识字法开始了奥林匹克竞赛,开始玩更快、更高、更强。

甲说自己的方法能认3000字,乙就说我的方法能认4000,
甲说自己的方法认4000字只用三个月,乙就说我的方法只用仨星期,
甲说自己的方法能让孩子读《白雪公主》,乙说我的方法能让孩子读《三国演义》,


It's Easy !
三两句话的问题,老易弄这么一大篇!看我来:

1、把不成问题的问题搞成问题再来研究问题问题就是中国人的问题!
2、胡言乱语才是硬道理!否则我咋骗了善良的77同志当上的版主?
3、嘎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7-30 09:13:47 | 只看该作者
主要原因是孩子自主阅读的,效率比较低,孩子养成了错误的阅读习惯也未可知。而大人做出喜爱读书的表率,给孩子读书听,这本身也会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最没谱的做法就是没头没脑的往脑袋里塞几千个字,然后等着这些字在脑袋里悄无声音的蒸发。

很认同,各个观点。小孩应以听读为主。卡片可以买现成的,或者用电脑做成PPT,也听方便。这个帖子适合那些比较对上学比较焦虑,恐慌的家长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7-30 09:22:46 | 只看该作者

识字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谈识字的目的之前首先要谈识字的作用。识字的最主要作用无非是使孩子能够自主阅读,自主阅读的结果无非是使孩子能够自主的获得、吸收信息,至于自主阅读能否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各个方面的智能和能力,我想那就不好说了吧。目的必须通过能够达到的作用来体现,既然识字的作用如上所述,那么识字再讨论识字的目的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7-30 09:28:33 | 只看该作者

识字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谈识字的目的之前首先要谈识字的作用。识字的最主要作用无非是使孩子能够自主阅读,自主阅读的结果无非是使孩子能够自主的获得、吸收信息,至于自主阅读能否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各个方面的智能和能力,我想那就不好说了吧。目的必须通过能够达到的作用来体现,既然识字的作用如上所述,那么识字再讨论识字的目的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7-30 09:45:55 | 只看该作者
老易这篇文章虽然罗嗦了点,但是写得相当不错.
洋洋的识字敏感期是在1,2岁多的时候,那时侯他自己有身体和手指比画着一些简单的字,口中念念有词的.我们一直没有刻意的教过孩子认字,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方式.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7-29 20:43 发表
识字怎么简单呢?因为你这是在中国,汉字到处都是,你想躲都躲不开。
你跟孩子在街上走,到处都是汉字的标牌,字号。
你跟孩子进了超市,到处都是商品名称。
你家订了报纸,报纸上有各种标题,
一会儿电视打开了,电视上怎能离开汉字?
再有,给孩子念书,读画报,念绘本的时候,指着汉字告诉他读音。


我们也基本没测试过孩子的识字量,不是不想测,而是没有方法,对那些声称孩子认识几千字的家长很是崇拜,他们是怎么知道孩子的识字量的.4岁的时候鲸鱼帮主提供了一个测试软件,测了一次,大约1000字,不过,我不太相信这个软件.因为有时候孩子认识的字他一时没说出来,软件就认为他不认识,又有时候孩子不认识,自己乱按按成认识了.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7-29 20:43 发表
有人也许会说,我让孩子识字不是要抢跑,而是让孩子自主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这个说法我是支持的。
但是,在理论上学龄前是不是一定要自主阅读是有疑问的。可能由家长领读更好一些。主要原因是孩子自主阅读的
效率比较低,孩子养成了错误的阅读习惯也未可知。而大人做出喜爱读书的表率,给孩子读书听,这本身也会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而且即便是自主阅读,也需要家长精心选择阅读材料,那种脱离孩子认字实际的材料只是让孩子假读而已。

说实话我们也想让孩子自主阅读,但实在是有点难,所以到现在也是亲子阅读占大头.不过孩子对通知,告示,说明书兴趣很大,这些东西都是自主阅读了.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7-29 20:43 发表
有人说,孩子提前学了,上课时不专心怎么办?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要专心?专心本来就是违逆孩子天性的事情,
有人说专心是练出来的,这纯属无稽之谈,专心是大脑成熟的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专注能力会不断提升。

当然,有的孩子会有注意力缺陷(ADD,ADHD)的问题,但这种问题可不是坐在教室里
练专心就能纠正的,需要特殊的治疗。

话说回来,我们辛辛苦苦地让孩子提早识字,目的不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在课堂上轻松一些,
有不专心的资格吗?


这段是我一直的观点,上学的目的不就是学到知识吗?为什么无关紧要的上课不走神成了最重要的了呢?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7-29 20:43 发表
其实500个词基本上就够了。前面说,提早识字的一个目的是让孩子在学校里更适应一些,轻松一些。那么,这500个字,孩子可以吃一个学期的老本了。下学期的800字,也许可以在一年级上学期解决,不必在学龄前。毕竟,随着孩子大脑越来越成熟,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学龄前花十分力气掌握的东西,上学的时候可能五分就搞定了。

这才是超前学习的本质,这样一直超前下去,是不可能出现什么三年级现象,四年级现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7-30 10:36:3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认多少字的问题,可以查阅一下下面的文章,:




进行阅读教学是全世界小学语文教学的共同目标,但是在中国由于文字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要教学生识字。原因是不认识一定数量汉字,就不可以阅读,所以中国语文教学无论是传统的或者是现代的,无论是小学语文教学,还是扫盲教育,都主张采取”先识字,后读书”的集中识字方法,即在较短的时间内,教一定数量的字,让学生尽快地“过汉字关”。如果仔细地研究“汉字关”到底收集多少常用字,就会发现中国语文教学自西汉时代的《急就编》至2001年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一个永久不变的原则:“汉字关”总是被定在1300个至1800个字左右,而应用于时间最长的“三、白、千”(即至少连续使用700年 的《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千字文》)只定为1476个字。


II

中国历代语文教育不同“汉字关”的字数




时代与教学对象



教学大纲、字表、字书

教材



生字数量


自公元前第一世纪第七世纪儿童蒙学教育


石游《 急就篇 》



1649


自第十三世纪至第二十世纪初 儿童蒙学教育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连续使用


1476


1925
市民文盲

《平民千字课》

1368


1946
农民文盲



辛安亭 《群众急需字》



1440


1952 文盲或半文盲

《常用字表》

1500 (一等加次等常用字)

1956 小学一、二年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认识必要数量的常用汉字

(不超过1500)”

1988文盲或半文盲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个人扫盲的标准是:农民识1500个汉字”

2001
小学一、二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
个,其中8001000会写”



[ 本帖最后由 linanmeng 于 2009-7-30 10: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zty1122bb + 2 + 2 很有启发
老易 + 10 + 10 有价值的材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8-1 15:31:08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收藏了蹲着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8-1 16:01:13 | 只看该作者
孩子识字顺其自然吧,学前接触一些,可以利用婴幼儿画报等。不必目的性太强。
有了一点基础后,6岁上学前后,有了拼音辅助,识字效率会很高的。
这一点有些像英文,有了一点词汇基础后,再学phonics,识字速度就会逐步提上来。

孩子做适合他年龄的事情才合理,合理才会高效。
各种技能的学习,都应该遵循合理原则。

通过一些知识作为载体,培养较强的学习知识的技能,才会可持续发展。

不过我家孩子有特点:
有些新到的刊物我让她读:她可以读,只是需要我再给她读一遍。
看来识字不熟练,读的时候比较累,只注意认字了,忽略意义了。

[ 本帖最后由 hubaichun 于 2009-8-1 16: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8-1 21:3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8-14 13:57:1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孩子是长着一双慧眼的, 只要家长不强压把它蒙蔽上,已经不错了-------顺着孩子的兴趣就是最好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1:26 , Processed in 0.08982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