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7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怎样教儿童学国学(二)--王财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9 10:0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1王财贵老师暑期大陆巡回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讲演(二)


儿童教育贵在耳濡目染
 
好了,我今天不再讲科学教育了。我讲的问题是要比对另外的一边,另外一边才是我们的主题.换一句话说,科学教育应该按照科学办法来教就是科学教育。既然要学得懂,所以我们要懂了才教,教懂才有用。而人生有很多的学习,有很多科目不属于科学,凡是科学之外的,统统不属于科学。科学的科目其实只占我们所有科目的十分之一,或是不到十分之一。其它十分之八、九,统统不是科学。我们人生不只是科学,西方科学先进国家的人,对于他们孩子的科学学不好,并不紧张、没事。为什么?人生的大部分不属于科学。那么,这些大部分的学科,既然不属于科学,要不要按照科学方法?要不要懂了才教?要不要教懂了才用?我们不是要想一想吗?所以,科学办法是,科学则按照科学办法教;非科学就不一定按照科学办法了。你如果把非科学科目,都按照科学办法来教,你就在残害我们的孩子了。因为我们弄错方向了,我们犯错误了,固执了。

 
我们举个例子,什么叫非科学,什么叫非科学的办法。比如说音乐,音乐总不是科学吧?离科学很远,对不对?美感教育,音乐、美术,这种教育不是科学。我们大家都知道。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这种的科目也按照科学办法来教。什么意思?就是懂了才能教。因此,在台湾就没有真正的音乐教育,也没有真正的美术教育。只有课程。老师、家长认真教,但是没有成果。什么叫音乐没有成果?就是家家户户都在听流行歌。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呢?就是我们的音乐教育,完全失败。为什么音乐教育会失败?因为不按照音乐的办法来教。什么叫按照音乐的办法来教?有一句话说,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音乐的。为什么?因为音乐的教育是耳濡目染,而不是一点一滴的传授,不是思考分析,它乃是一种环境的陶冶。怎么陶冶?不是用流行歌来陶冶,不是用靡靡之音来陶冶。用靡靡之音来让孩子一听,将来他的心性就败坏了。什么时候开始败坏?非常早的时期就开始败坏。只要他有耳朵,就开始在败坏。好的东西耳濡目染,不好的东西也耳濡目染。一个人从胎儿当中,三个月到五个月就有听觉。那个时候就可以有音乐教育。用什么音乐来教育呢?用具有音乐内涵的音乐,真正的音乐。假如我们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音乐。很简单,古典音乐。中国有古典音乐,西方有古典音乐,为什么它叫作古典呢?因为是经典之作,流传千古。叫作古典,并不是因为它时代很古。时代很古,只是古董而不是古典。所以不会选取音乐的人,就选古典音乐。父母亲帮这个胎儿听音乐,0岁到3岁,人的听觉神经,发展百分之六十到八十。所以3岁之内,要听世界有名的音乐,只要听一遍两遍,终生不忘。深入到他心灵深处,幼儿学的东西,都影响他一辈子。好象深入到骨髓一样,一辈子洗刷不掉。学好的东西就有好的后果。你如果让他去学这些靡靡之音,暴戾之气,到18岁就发作给你看!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让它充满爱心,要让我们的国民悲天悯人,温柔敦厚,教育的时期先在3岁之内。你不要花钱,不要花时间,不要花精神。你不要对小孩子硬硬的说:你乖乖给我坐在这里听贝多芬!不需要。他在跑,在跳,在哭,在闹,在吃,或者在睡觉,统统可以听。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像海绵一样的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现在你当然看不到种子,我们怎么能看得到它的成效?如果你不播下这个好种子,他就播下坏种子!“
三岁定一生”,是中国人的老话,西方人现在也这样讲。那个丹尼尔高曼,写EQ的人,他为什么要写E Q 这本书?因为他看到美国青少年的人欲横流,是不可挽回的,所以他就考虑怎么的教育可以让一个青少年有优雅的性情。他终于从脑神经的发展原理,发现要在3岁之内教育孩子,音乐是最简单的方法。我们中国的老书《孝经》就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如果要让我们将来的社会、国民,有礼貌、有秩序、有教育、有爱心,3岁就要教他。

 
播放古典音乐,不要花你的时间,任何时刻都可以。这个古典音乐可以小小声,不要妨碍大人工作,因为大人听这些音乐,他听不习惯,因为大人已经没救了。但是一个婴儿他的耳朵是非常灵敏的。世界上有多少种声音,他的心灵、他的脑神经就产生多少种应对的方法,越丰富的声音,越剌激他的头脑的发展。这叫作耳聪,耳朵是聪的。如果你孩子超过3岁,头脑神经还有百分之二十的机会。幼稚园3岁到6岁是一个阶段,幼稚园的老师,一定要天天在校园里,放优美的音乐。不要每次都放:“哥哥、爸爸真伟大;妈妈、姐姐多欢喜。”放了三年就完了,孩子的心灵就受到永远的污染,所以六岁之内很重要。如果你的孩子超过了6岁呢,6岁到13岁剩下百分之十的机会。小学阶段务必注意,你下课时间就可以放好的音乐。放古筝、古琴曲,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要放流行歌呢?我们建议,在这七年之内,我们让所有的北京城的计程车上放的音乐,都放古典音乐。将来外国人来大陆,就有不同的观感。孩子13岁之内是非常重要的。你的孩子如果超过13岁呢?我看就算了。

 
依照人类心理的发展,人类脑神经的发展超过13岁之后,我们那种直觉的能力就消失了。我们那种深度学习的习惯没有了,老天爷所给我们那强大摄取的力量,摄取的这个功能就收回去了。除非你自己再打开心门,再接受伟大心灵的呼唤,你才能跟它起共鸣。但是这种人是很少的。我们为什么不让任何一个人统统是在有天才的时候,给他天才的教育。你为什么要把孩子放在垃圾堆里面?教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另外,美术教育也是这样的。让一个孩子3岁之内,看世界名画——世界有名的风景、世界有名的建筑。只要图片就可以了,只要一幅名画看过三次,就终生不忘。这叫做眼睛明亮,“耳聪”加上“目明”就叫做聪明。这个孩子一辈子的学习,就比别人轻松愉快,不费吹灰之力。人才的基础就奠定了。3岁,这不关老师的事——但是老师要去宣导——这是关乎家庭教育。我们的家庭几乎没有教育。我们的家长认为: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子当然不懂,但是人生的学习只有懂才行吗?你现在不学,将来一辈子不懂。现在学了,每一年都有它的懂,乃至于懂一辈子。

 
千万不要再迷失了,不要再问他懂不懂?数学要懂不懂?音乐不要懂不懂?美术不要懂不懂?那你说,我如果一边教音乐,一边告诉它音乐的知识不是很好吗?我告诉诸位,他有鉴赏音乐的能力。他听过几百首世界的名曲,要知道音乐这些理论,等到他18岁,两个礼拜全部学完,你怕什么?知识是比较简单的事,心灵的开发却是很难的事。为什么现在就要告诉他,这个人叫贝多芬,这个人是十八世纪的人,他写作的技巧是什么,它分几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代表什么?第二个乐章代表什么?这不是音乐,是音乐的扼杀。

 
我不是来讲艺术教育的,我要说的是更重要的一种教育。以下要讲语文的教育。

   人类的文化成就、人类的智慧,都靠语文传下来。语文的学习,是要比其它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困难,更加的深刻。但是语文的学习,老天爷老早就安排好了。语文是几乎不要教就会的。谁那么认真教语文,谁就是笨老师,谁就在害孩子。
 
我们把语文拆开来,分“语”和“文”两方面。“语”就是说话;“文”就是读文章、写文章。北京孩子都学会一口标准的北京腔,台湾孩子都会一口标准的台湾普通话。北京的人学不到的,要不相信,你去看看我们台湾标准的台湾普通话,你知道吗?这是何等的耳朵的力量,何等的听力,你知道吗?这是何等的学习力量,你知道吗?是你父母亲教的吗?不要往自己脸上帖金了,你根本不要教,只要这个地方有这样的语言,3岁学完!乃至于有两种、三种、四种、五种语言。3岁之内全部学完。你要知道,一种语言是多么的复杂,电脑是学不会的。电脑学起来还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灵活呀!我们讲话时,是不要思考的。一种语言就这么复杂:发音复杂,词语复杂,文法复杂。两种语言两倍复杂。有两倍复杂的学习,就造就了两倍的聪明程度。所以,让你的孩子多学几种语言,就造就他一辈子反应非常的灵活,这是最好的教育。而且不费吹灰之力,根本不要教。但是你要懂!不懂,就浪费他的天才了。学英语,太简单了,还要教吗?还要教的这么辛苦吗?你去看美国婴儿好了,他3岁就学完了。说个半开玩笑的话,我在台湾,劝导那些来听的人,因为他们都有孩子,我就跟他们说:假如你有孩子的时候,你要注意了,父亲讲家乡话,母亲讲普通北京话,再请他的阿姨来讲英语,让他的爷爷来讲日语,请一个德国的司机,再请个西班牙女佣。3岁之后,这孩子会讲五种语言。但是他不会跟你讲英语,是因为他知道你不懂英语,他只跟他的小阿姨讲英语。语言是不需要教的。但是假如我们不了解人性,不了解人类发展的历程,我们就白白浪费掉了。等到错过时机,你就要用九牛二虎之力,焦头烂额,还是学不好。假如用九牛二虎之力,能够学好,我也甘愿。但是时机一去不复返,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连“百年身”都没有了,下辈子再说!错过时机永不再来。

 
 白话文是不需要学的
 
各位,你是老师,你是家长,你要好好注意这件事,不是要你认真教就好啊!你要教的时机恰当,要教的时机恰当啊!怎么才能教的时机恰当呢?非常简单,要懂得人性,要懂得人性很简单,每一个人都懂。今天我来这里,没有讲一句新的道理,是你自己老早就懂的事。你自己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当了老师,还要用相反的方式来做,可怜我们的孩子,被牺牲了,不要再牺牲我们的下一代了,将来要痛哭流涕的。现在我所说的,不是谶语。你不要教的,大家都知道,学校里面教语文的时候,如果所教的是白话文,就等于浪费老师的青春,浪费儿童的生命。为什么?白话文是不要教的,为什么不用教?只要认得字,就会读白话文,只要认得字,就会写白话文。因为按照胡适之先生的说法,白话文叫做“我手写我口”。我口就是讲话,我的手会写字,我就会写白话文。白话文是不需要学的。

 
不过我们的语文教员,还是有工作做,做什么呢?学文。什么叫“文”?记载我们语言的工具,而这种记载,从古以来都是一件慎重的事,我们讲话比较不慎重,随便说说便算了。但是我既然有思想,要记载下来,要传诸久远,我们就要慎重。怎么慎重呢?第一点,我们的思想都要精确,不是随便说说。要精确化,要考量,要整理,整理才能精确。第二点,你不要太罗嗦,要很简明来表达。第三点,你既然要让很多人来看,你要非常优美的来表达。所以这种表达,是把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语言,经过整理精确化,简捷化,优美化,才把它记载下来。这样的语言不是普通语言,这样的语言叫做“文章的语言”,写文章的时候,特别用这语言,是人造的语言,是升华的语言,是高度的语言。这种语言不在日常生活中,但是它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种文章的语言,简称“文言”。人类之所以伟大,一个文化之所以可以传下去,我们之所以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学,就是靠文言文。自然环境可以学语言,自然环境却不能学文言。学文言使我们人类学习的角度更加的开放,使我们人类能够进入到历史当中。如果只学会讲话,他就进不到历史当中,进不到文化里面去。因此,要传承所谓的人类智慧,你要能继承所谓的传统,你要站在巨人肩膀上,你必定要学会读你自己民族的文言文。包括西洋也是这样。不能读文言文,就代表他们不能了解自己的祖先。不能了解自己的祖先,只好被当作一个从零开始的原始民族来看。他如果接收到外来的文化,他只有全盘的吸收。所以台湾的文化就叫做全盘西化,可怜的台湾人!希望我们大陆赶快去拯救!水深火热啊。但是,你能拯救吗?我看兄弟之邦,差不多。

 
我来这里,大家说我是台湾来的。其实我所读的书,孔子,山东人;孟子,山东人;老子,河南人。我到四川去,有杜甫的草堂,无限思古之幽情,就产生了。所以这里没有任何的乡土的瓜葛,只有一种东西,就是人性,就是你和我的诚恳。我们要注意了,这个已经断了的断层,我们怎样把它接起来?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努力,但是,我们已经来不及了。虽然来不及,大家也不要太丧气。中国有句老话说:“死马当活马医”。我们自己也可以稍微努力,但是你不要太努力,你的努力也不会有大成就了。补救补救可以,不要想出大人才了。我们的大人才,在我们下一代那边,不要浪费了他们。因为这种高度的文化教养,要在13岁之前完成。怎么做?你首先在这个工具上,要养成他能够读经、史、子、集的能力,就是要有文言文的教育。你说:它里面有糟粕,中国的传统里有糟粕。有糟粕是一回事,如果你说有糟粕,也得要一个有功力的人,才知道哪里有糟粕,不可以随便乱讲的。你要发扬它,你要有能力;你要批判它,你也要有能力;你要咒骂它,你也要有能力。首先我们来培养这种能力。我们阅读,渐渐融入其中。以古人的智慧,渐渐开发我们的智慧。尤其是我们现在所推广的这种教育,所读的内容,都是永垂不朽的智慧之作,叫做“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让他耳濡目染以后,他不会变成一个三家村的,小里小气的顽固分子。这些经典之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一个高远的理想,一个开阔的胸怀。你要涵养你的性情,你要增长你的智慧,你要提升你的眼界,你要增进你的勇气,都必须靠这些永恒的著作来启发你。

 
我们不是跟着孔子走,而是我们通过读孔子的书来启发我自己内在的信念。如果孔子讲的话,不是我内在心灵里的东西,我可以不要孔子。我们是凭这样的精神来读书的。但是,孔子讲的话如果是千秋不朽呢?他还是新的,未曾老去;他还是有活力的,未曾死去。只要有人类,你就必须这样做。不是孔子教我们这样做,而是你自己本身就希望这样做。只是这些书,再来唤醒你。所以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不是来压迫你,不是来宰制你,不是来奴役你。千万千万要认识这一点。要不然,我们就不能读他的书了。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巧言令色的人,他的心灵一定是不干净的,一定是不诚恳的,这种人你一定要小心啦!当孔子讲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他是在山东讲的。但是,二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在北京的人就可以“巧言令色”吗?你“巧言令色”就是有仁德了吗?你就可以去交“巧言令色”的朋友吗?不是的,还是“鲜矣仁”。如果一个美国人,他“巧言令色”就好吗?不是的,他“巧言令色”照样“鲜矣仁”。这就叫作经典。这种话为什么我们不去读?

 
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假如你真的在一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环境之中,一个人如果不会“感时花溅泪”,不会“恨别鸟惊心”,这种人没良心!所以杜甫不是他自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乃是普遍的人性都是如此。这叫作千古之作,这叫作永垂不朽。没有任何的政治势力,没有任何的经济势力,可以使那些东西永垂不朽,只有人性。人性不在杜甫那里,不在孔子那里,在我们自己这里,这叫作经典。

 
经典不只是有了性情的涵养,不只是对我们人性的光辉启发,它又是最好的文学著作。所有文学家只不过学到经典的一个面向,他就足以成家了。唐宋八大家是不需要先读的,因为他们是中等层次,他们从哪里学来这些文学技巧?从“经典之作”。所以,你想要有好的文学素养,直接读经典可节省你很多时间。有人曾经说:读经这样一种教育就是教育的经济学,因为它太经济了,只要学一点点,它就有很大的收获。

 
从今天开始,我们每个老师,希望你记住一句话,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一定是教他有用的东西。而且一定是高度有用的,这个高度有用的就是一辈子有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只要教五分钟,就影响他一辈子,你只要教几句话,就让他一辈子受用。假如不是这种教材,你就不要教。为什么?因为如刚才所说的,那些教材自己不学就会了。你教他做什么?
 
台湾的语文教育失败了,严重的失败。我们费了那么多的时间,来学国语、国文,但是语文程度,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专门去浪费孩子?我们举几个例子:我们的小学生懂什么呢?小学生只懂得他身边的生活。于是,我们要寓教育于生活,所以我们要教他身边的那种语言。他懂得什么呢?小猫小狗。所以我们教他小猫叫、小狗跳老师早、小朋友早我的书包里有书又有笔天这么黑,风这么大,爸爸不回去小华、小明、小英的故事讲了六年,这三个人在六年之内阴魂不散。学了这三个人的故事之后,一个人到了13
岁升上初中了,他的心灵里面除了认识两千多个中国字以外,他的心灵当中用四个字可以形容:一无所有。完全浪费!
 
现在我举一个另外的例子: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唐德刚先生说的,他反省胡适之所谓白话文运动。胡适之先生是鼎鼎有名的人,他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在晚年的时候用英文讲自己一生的经历,叫作自传。不是口述自传,是英文,很有历史价值。他叫他的学生唐德刚(现在美国纽约大学当教授),把它翻译成中文。在翻译的时候,唐德刚一面翻译,一面就下注解,对于胡适之先生的功业有一些评论。在讨论到民国八年五四运动,民国九年白话文运动的时候,唐德刚先生这样说,我来念给大家听。这一场的白话文运动,尤其是以白话文作为中小学教育工具这一点,其建设性和破坏性究竟孰轻孰重?最好还是让在这个运动影响最重的时期,受中小学教育的过来人来现身说法。因为民国九年的时候胡适之建议,国民政府把我们小学的国文教育完全改成国语,就是完全改成白话文。小孩子只学白话文就好了,不要再学那些诘屈聱牙的古文了,这叫白话文运动。唐德刚先生就是那时候,正好是小学生要入学的日子,于是他亲身经历到这种变化。他说:

 
要由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才能够知道这种教育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是对国家有利,还是在残害国家。依着本人,就是胡先生所称许的,当年新学制所教的小学生之一,不幸我是个乡下孩子,距离我家最近的国民小学叫做公立小学,公立小学一概都照政府的办法教白话文。这个小学在十里之外,我们上不了公立小学,只好在家里由祖父开一个私塾来教我们几个亲戚的孩子。我祖父是革命党,他的头脑是很新的,他有许多的改良,不是按照一般的私塾教育,但是在国文这一课,他却规定我们要背诵古文,作文也要用文言文,不许用白话文。我在这个私塾之内,读了七、八年之久。我的国文就从床前明月光一直背诵到若稽古帝尧若稽古帝尧是《尚书》,号称佶屈聱牙。把《尚书》都背完了,大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都背完了。最后,连《左传选粹》和《史记精华录》,也能整本的背。在我们这些同学当中,除了二、三个实在背不下去之外,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以为是辛苦。最后在家长的鼓励之下,竟然也主动去读《资治通鉴》和《昭明文选》这些大部头书,那时候几岁?11岁!在我们12岁那年上中学。家长送我们上中学,必须有一张小学文凭。所以只好把我们插班到公立小学去。我现在还清楚记得,在公立小学上的第一堂国语课,就是有关早上那个公鸡的白话文诗。他的诗是这样子的:喔喔喔白月照黑屋,喔喔喔只听富人笑,哪闻穷人哭,喔喔喔喔喔喔……”。那时表兄和我三个人,都已经会背诵全篇《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就是《史记》的一篇文章描写项羽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我去数一数,总共九千二百个字,他们全都会背。

 
但是上国语课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和其他六年级同学,一起大喔而特喔。在我们楼下就是小学一年级,他们国语课我听得几句:叮当叮,上午八点钟,我们上学去,叮当叮,下午三点钟,我们放学回。那时小学生们念国语,很有朗读的习惯。所以早上早自习,晚上晚自习,只听得全校的孩子,一边喔喔喔,一边叮当叮好不热闹。

 
各位,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同样上学,同样教书,他同样做功课,你教他什么,他就是什么。

 
胡适之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做一个警惕。胡适之4岁就开始读古诗,6岁上私塾就开始背古文,到了9岁的时候读了三年古文,他就能看古典小说。能够看古典小说的人语文程度已经很高了。两年之内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一辈子作文基础就奠定了。当时只有9岁!到11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因为已经读了四年古书了,以前读书是背,现在是自己读,已经有能力自己读了。教师教给他的第一本书叫《资治通鉴》。11岁就读完了。到13岁就把《左传》读完了。把《左传》读完了,大概这辈子必读的中国书都读过了。以后就是复习、综合、创造。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13岁以前,把所有该读的书就全都读完了。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子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没有了,大人才就跟这个人分家了。胡适之接受这种教育,他也没有变成书呆子。以后,他记忆也很好,学英语学得也很快。所以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先秦名家研究》。懂得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懂得名家就更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之非常容易就写出来了。因为13岁前就读完了。而且他写出来以后,美国教授看不懂。所以糊里糊涂地,让他通过毕业了。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他凭什么当教授?13岁之前的功力。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哲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你能吗?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13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他的书不用说了。在他成功之后,建议我们的教育部,不要再让儿童读古文。

 
从此以后,中国人没有胡适之,出不来了,出不来了!可怜的中国!

 
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你不是要写白话文,要把白话文写得很好吗?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

 
什么叫白话文?不好好思考这点,万世不得超生!他为什么能?我们不能?我们孩子比他笨,全国的孩子比他笨吗?思想的问题、教育思想的问题。一个孩子,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一个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吸收能力,是海绵式的吸收、整体的吸收。你教他什么,都会放在肚子里面。懂不懂?不懂。但是,不懂就没有用吗?你看看胡适之就好了,长大就有用。一个人是会长大的,学的这些不懂的东西,他用几十年去懂,你怕什么?但是,现在不学,一辈子就来不及了。

 
什么叫生涯规划?这就叫作读书教育的生涯规划。你要知道,现在所学的,不是现在要懂,但是一辈子有用,而现在不懂的学习,是不是很痛苦?我们来检讨这件事情,假如学得很痛苦,不要学了,我们的孩子太痛苦了。假如不是呢?你怎么说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2-20 22:27:29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学国学要从娃娃抓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45 , Processed in 0.07546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