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老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有余悸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7-24 19:52: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uguwls 于 2009-7-24 18:09 发表
老易怎么能随便找个东东,就用这个来佐证18岁以下。。。。

笑死了,还是什么论坛名人呢。。。


这个话说的不对了,老易不过说
我听玩家说,这款游戏一进入就写着18岁以下的请离开。。
,他仅仅是听说,并没有拿这个做什么依据,也没因此得出什么结论。

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什么事情都一清二楚,只是那些在电视上露面的教授们,不了解就去随口乱说才是不应该的,因为研究网络对孩子的影星,是他们的专业,他们就必须要去深入的了解那些游戏。

而对于我们普通的人,完全没必要如此苛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老易 + 10 + 10 qq,不必理睬这种用马甲背后诋毁的小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7-24 20:21:56 | 只看该作者
今晚电视中看了动物世界:

旱季又来临了,一群非洲瞪羚跋涉中发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一大块水源,

一小部分干渴至极的瞪羚狂奔而去渴极而饮,结果被埋伏的狮子猎获了几头后其余的心满意足安然返回了,另外剩下的一大群焦躁地徘徊着慢慢向水源移动着。。。

群里老瞪羚A声嘶力竭地喊着:“有狮子、大家忍住渴的欲望!” 另一头老瞪羚B满不在乎地说:“孩子们去吧,跑快些就行,否则不被狮子吃了也自己渴死了! 有一只小瞪羚左耳听着老瞪羚A、右耳听着老瞪羚B、鼻子伸向空中贪婪地闻着水的气味,他虽然拿不定到底A和B谁是对的,但他已拿定主意要跟着瞪羚群一起行动。

A和B的声音仍然在瞪羚群上空回荡、同时水的气味和紧张的气氛愈来愈浓、瞪羚群向水源移动的速度悄悄加速了。。。

小瞪羚看清楚了,大家一哄而起奔向水源只是早晚的事情,而且老羚羊A和追随者也会不情愿的跟着大家,这就是群族的特性,用他们人类的话说就是:“顺应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


---------------------------------


关了电视上网:

眼前一亮,霍!,又干上了,得劲儿!

不过这次我有新主意了,自忖境界又上一层楼。

网游好也好,不好也好,不再费心思评论(或者说我也懵懂不清好了),但这次我要做的只是认清形势。

搬个小马扎,翘起二郎腿,这边咪眼瞄瞄qq,那边偷眼觑觑老易,伸脖子望望喧嚣的人群,低头揣摩揣摩网游的将来。

我这回就做根墙头草,感觉感觉东风西风那个更强烈,估计估计10-20年后其它的草都会倒向那边,我能做的只是看护我脚边的小草别逆风而立,10-20年后保证和其它草倒向同一侧就行了。


----------------------------------

大家估计估计自己会倒向那一边呢?

[ 本帖最后由 Lppbb 于 2009-7-24 21:4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2 + 2 其实没有两边并无本质区别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7-25 08:31:50 | 只看该作者
转贴:网上家长对陶宏开的治网瘾效果的评价

“我是一个高一女生的家长,去年暑假期间因孩子沉迷上网聊天,与陌生人频繁接触,本人教育不成功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求专业人员帮助,这时有人向我推荐了一位当时颇为有名的“美籍华人教育专家”,此人60多岁,据称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02年回到祖国发挥余热,在华中某著名大学任教,被称为“戒网瘾专家”,曾受过电视台、报社多次采访云云,一副不容怀疑的权威模样。 本人被其种种假象和花言巧语所蒙骗,先后两次为孩子报名参加此“专家”所主办的夏令营,总共花费近三万元,满以为会就此让孩子戒掉网瘾,然而当孩子回家以后,我却痛心地发现,一切非但完全没有改变,反倒是孩子的脾气大大见涨,动辄对家里人大发雷霆,甚至随意摔打家里的东西,这在参加那个夏令营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为此本人打电话质问该夏令营负责人戴某,此时的戴某一改先前的殷勤作派,对本人的问题不是置之不理,就是把责任都推在孩子身上,甚至对本人和孩子冷嘲热讽,最后竟干脆不接电话。至此,我才发现是彻底上当受骗了,三万多元的血汗钱,家长和孩子的宝贵时间,都打了水漂。 令人愤怒的是,此人至今已经用这种手段畅通无阻的行骗了5年,不知有多少家庭上当受骗,被掏尽了血汗钱,又有多少孩子被他的骗局所耽误,这其中固然有人们轻信的原因,但是那些为骗子推波助澜的媒体、机构,又该负什么责任呢?这个老骗子至今仍打着戒网瘾的旗号四处行骗,又该由谁来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10:1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心香如意 的帖子

我最近看一则资料,认为网瘾属于精神医学的范畴,
应该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进行治疗。
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个陶教授应该是没有这方面的资质。

治疗网瘾非常难。但国内相关的人才太稀少。
别说网瘾了,就是普通精神科的疾患都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

国内精神科医生的待遇较差,总能听到他们的抱怨。

所以,还是请大家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避免沾染这些恶习,
心理疾患也是一种病,危害可能不亚于身体上的疾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7-25 12:3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qqyou 的帖子

您说的有道理.我们在小县城的小人物,信息闭塞, 全靠网络了解社会.偶然说了一句话,就给说错了,惭愧\惭愧.
以后还是继续潜水,潜心向各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7-25 15:2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老易 的帖子

所有孩子上网成瘾的父母,都很喜欢说网瘾是一种病,因为这样,他们觉得就可以推卸掉自己教育不周的责任了。

有理由相信,治疗孩子网瘾,会是骗子们开拓的下一个领域,因为背后有太多心急如火的父母。

记得前一段时间,山东临汾那个电击治疗网瘾的引起很大争议。遭到了大量网民的指责。卫生部也取消了他的资格,不过这个暑假他的生意更火爆了,很多人都要排队。那些网瘾孩子的父母一致支持他,反对卫生部门的封禁。

我很理解那些孩子父母的急迫心情。

这个事件我一方面不赞同网络上的部分反对意见,因为他们把电击,当作了以前用刑的那种电刑,认为是残忍的行为。但我也不支持那个医生的做法,因为点击戒瘾未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仅有意大利有部分临床。

国外的电击戒瘾主要针对的是生理性依赖,这位医师基本是借用了电击戒瘾的概念,实际上是在用恐惧在驱除心理上的依赖,因此卫生部门禁他也是很有道理的。

前面说的那位陶宏开戒瘾靠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残酷军训加与世隔绝,后面这位山东的靠的是小酷刑加与世隔绝。

相比之下都没有脱离隔绝这一手段,并无什么有效方法,所以一旦回到社会,很多孩子恢复常态是很正常的。相比之下,后一个人的效果会更好一点,因为孩子永远可以记得电击时的心理恐惧。

看来他们除了隔绝,就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了。

一位以前也迷恋网络的朋友说得很有趣:治疗网瘾很简单,只要做家长的舍得,让孩子休学半年,给她买足点卡和外挂,让他一天12个小时全部消耗在网游,一气打到最高级别。如果孩子不想玩了,父母坚决不要同意,一定逼着他玩。最严重的也不需要半年,保证这个孩子再也不玩任何网络游戏了,甚至见了游戏就烦。

以上这个说法完全是有可能的,有人会去试试看么!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7-25 15: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7-26 22:28:31 | 只看该作者
游戏没有错,目睹多起网游带来的伤害,归根到底是父母不作为引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11:41 , Processed in 0.078312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