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守旺,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编写组成员,分册主编,首都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工作中心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有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甚至比中考、高考都要巨大。 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帮助孩子顺利地走好这一步,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当今都是独生子女,前边没有任何经验的积累,中间又不允许出现失误。这对每一位家长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生活节奏的变化、2.学习环境的变化、3.人际关系的变化、4.行为规范的变化、5.学习方式的变化、6.培养目标的变化、7.评价形式的变化、8.家长期望的变化。 面对这些变化,很多家长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尤其是在目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中,这更加加大了幼小衔接的难度。 1、上学时间太早,生物钟紊乱,许多孩子睡眠时间不足。 2、学生中恋家、恋父母的孩子较多,刚开始有一定的孤独感和陌生感。 3、上学时间太长,一年级学生和六年级一样每天上六节课,太辛苦。 4、幼儿园孩子上午有加餐,而一年级学生一直要等到中午才能吃饭。 5、活动时间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太多。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 7、刚开始上学时,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或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十分伤心,个别孩子还会大发脾气。 8、没有时间概念,随便下座位、喝水、说话,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9、有的孩子把全家福照片夹在书中课上看,有的寄宿班孩子放在枕头下睡前看。 10、寄宿班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晚上有哭闹现象发生。自理能力差,不会整理文具、削铅笔、忘记带书本、作业、不会做清洁,下课忘了上厕所尿湿裤子,不敢独自上学、回家等。 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生活。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还可安排午睡,体质弱的孩子下午放学后,应让他小睡一会儿,以缓解疲劳。这样就能调整好孩子的生物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孩子上了小学,许多事情都得自己承担。比如:整理书包,值日时要求孩子扫地、抹桌;学会自己上厕所等,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教孩子做,针对孩子在校情况进行模拟训练。 4、家长应全面及时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孩子入学在校表现。 刚入学的孩子有“恋园”现象,“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家长要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入了学就把一切交给了老师。了解的方法有: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观察孩子学习(作业)、生活表现,从中发现问题;与孩子的同学、朋友交谈,更可以了解一些真实的情况;与孩子的老师常沟通,以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 幼儿进入小学后,接触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就需要幼儿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认识交往新朋友,能否尽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需要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对交往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不算什么难题,而对那些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的幼儿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若处理不当,就容易与同伴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高质量的生活,仅有好的学业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包括自信心在内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应具备较高的“情商”。 学习品质中,以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最为关键,否则只能给别人做伴读生。 10不合群,在班上没人缘。逆反心理严重,不服管教,顶撞老师,攻击同学,有破坏欲。 2、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有问题的孩子后面一般跟着一个有问题的家长。 6、理解孩子,天下的学生没有不想做好学生的,只是他有实实在在的困难。 9、要教会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 17、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肯定和相信孩子:孩子,只要你努力,你一定行! 18、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远离家教误区。不要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说或少说“你真不给我争气!” ;不要随意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不要替孩子检查作业。 19、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指导孩子掌握解题的方法。 20、戒除孩子做作业马虎拖沓、分心等坏习惯。当孩子遭遇失败时,不要急于谴责、批评他,让他想一想为什么会如此?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晚上,孩子做作业,父母坐在身旁。数学做完,爸爸去验算;写作文,先由妈妈列出提纲;抄写生字之后,改错全由爷爷承包;而学习程序的最后一道,请奶奶按照明天的功课表收拾书包。 孩子第二天放学回来,还往往一肚子气,回到家一一数落家长的“不是”:数学有错,怨爸爸;作文分低,怪妈妈;语文本上没改过来的错字,还是爷爷眼神不好;没拿齐水彩笔,这就只能怪奶奶准备不全! 好的家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孩子到底哪些知识不明白要心中有数,要辅导在点子上。 常规学习如吃饭,家教补课如吃药,家教对孩子的学习只应该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切勿用吃药代替了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