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沒什麼相關,但我想先模仿最近看的小說名《為什麼孩子要上學》為開頭——為什麼我要學數學? 高中的時候,我的數學成績相當差,差到什麼程度呢?我常會說:「三年加起來成績不夠及格一次」,這是有點誇張,但也離事實不太遠。 我高中的最高成績在高三下學期的最後一次,分數是45分。 從高中起,我就知道我不會需要數學,而已經對於某些知識有所偏好。那時後,我喜歡的科目(請注意,是既有的「科目」)是國文、英文,接下來是地球科學,最不喜歡的科目則是數學。 因為不喜歡,所以並沒有花心思去準備,考得爛後,就更乏力了。不過好在我們班在全校文組排名最低,大家的分數一樣爛,所以我並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壓力。因為某些緣故,學校為我們班分派了三位數學老師,但每個老師都對本資劣班感到無力。
在高三那年,大家都感受到聯考壓力,急起直追,成績也漸有起色,老師愁眉逐漸開展。在此同時,我仍對數學興趣缺缺,實在是我完全無法理解學習如此高深的數學,對我未來的人生有何幫助。
我的成績,因此常常是幾個分數輪流著:0分、3分、5分、10分、15分。 在數學老師發成績單的時候,總是會搖搖頭,以怨嗟之氣宣布我的成績「拖下全班平均」,在那個會把全校排名作表發放給每位學生的學校,我的信心因此大受打擊。 縱使我所喜愛的英文相對而言是較好的,但仍無法解除數學老師,以及我視為高難度的數學這門學問對我的傷害。 在高三那年,我僥倖藉由推薦甄試上了一所以文科著名的學校,數學老師才寬免了我拖下全班成績平均的罪。
我那時候就在想,為什麼大家要接受同樣的教育,為什麼我喜歡的地科不被重視?我需要的並不是這樣的學習方法。學校體制的教育,限制了更多學習的可能性。
這一切我當時內心的疑惑,不知道存不存在於現在的高中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