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加油站] 当大人遭遇尴尬---也谈儿童性教育 【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5 17:0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儿三岁时,一次在肯德基,邻桌的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很热情的把一只熊猫毛绒玩具借给她玩。女儿接过来开心地玩了一会儿后,突然问道:“哥哥,这只熊猫是男的还是女的呀?”顿了顿,可能觉得这样说不够准确,她又改口问道“这只熊猫是雌的还是雄的呀?”大哥哥们听了,面面相觑,神情尴尬。他们避开她追问的目光,谁也没有回答。一旁的阿姨皱眉道:“现在的孩子,真是的!我们以前都多大了也还不知道这些!”我心里清楚其实并不是他们以为的那样,但我并没做解释,只是问她:“那你觉得它是雌的还是雄的呢?”女儿听了,认真地想了想,答道:“这只熊猫头上没扎蝴蝶结,也没有穿花裙子,那它肯定是雄的啦!”
一位父亲有过这样一段描述:一日,他两岁八个月的儿子突然对电视里的亲吻镜头发生了兴趣。儿子问他:“爸爸,叔叔阿姨在做什么?”他一时语塞,支吾了一句:“没做什么!”就搪塞过去了。后来,他注意到只要电视里出现了接吻的镜头,儿子马上就被吸引过去了,还在那儿看得津津有味的。终于有一天,当儿子再一次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里的亲吻画面时,他忍无可忍地抡起手掌,冲着儿子的后脑勺就是一下,一边呵斥道:“对这些乱七八糟的的东西感兴趣,你才多大!真不像话!这有什么好看的!”儿子被突如其来的打骂吓得哇哇直哭,一边道:“我想看看叔叔和阿姨谁抵赢了!”
其实,有些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从呱呱落地到开始自主探索未知世界,面对外界新奇的事物,孩子们好奇地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有些问题让大人欣喜,有些问题让大人犯难。特别是关于性的问题,大人们往往觉得措手不及,尴尬万分。我常常在想,在孩子好奇的目光中,在孩子纯真的心灵里,我们的回答,我们的态度到底会在孩子的成长中留下什么烙印?或许,孩子的思想真的变复杂了,亦或许是大人想复杂了;或许是孩子的疑问让大人尴尬,亦或许是大人自己让自己尴尬。
有时,大人们对孩子的疑问大惊小怪,过度紧张。
而有时,本该认真面对的问题,却在大人的不闻不问、躲闪敷衍或轻描淡写间被忽视了。
想想,多年前当我们还是提问者时,我们关于性方面的问题似乎从来都没有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答复。在家庭中,在父母那里,我们获得的相关知识少得可怜。在课堂上,在老师那里,我们难以找到明确的答案---生理卫生课上,关于男女生殖系统的那一章老师会让我们自学,而那一章中的复杂图片看上去是那么的奇怪、那么的令人费解。
在我们的孩提时期,孩子关于身体的如“这个我怎么没有?”“那是什么?”的疑问通常会遭来大人的斥责或回避。当小男孩对自己的身体开始感兴趣甚至是触摸摆弄时,大人们或是粗暴地责骂“小流氓!”“这么小就不学好!”,或是紧张地否定“那么脏,不可以弄!”;当问及“问什么男孩子站在小便,而女孩子为什么蹲着小便”之类的事情时,孩子或是被嘲笑或是被呵斥或是被敷衍了事。对于“生命来源”问题,大人们更是讳莫如深。当孩子问起时,他们常会露出让孩子不解的笑容,而他们的回答要么故作神秘,要么躲闪搪塞,要么随意编造,什么是捡来的”“是大水冲来的”“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要么就偷换概念,说“是从医院抱回来的”。当孩子试图追问清楚时,大人们往往就会以一句“你长大就会明白的。”来结束他们的纠缠。
慢慢的,当孩子模模糊糊地知道了一些性的信息时,就开始怀疑这些说法的可信度,甚至怀疑父母的诚实。对很多孩子而言,这些回答并不能打消他们的疑虑,反而会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事实上,孩子的那些让大人难堪或难以应对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对性别认知的体现,并不意味孩子的道德或品行出现了问题。但大人们的做法让孩子认为这样问是错误的甚至是耻辱的,也让孩子察觉到这些事情是神秘的、而且大人们不想让自己知道。所以当他们再有疑问和困惑时,就不会再向大人们倾吐了。
当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渠道堵塞时,其它的渠道也就畅通了。当年的我们获取的性方面的信息,通常都来自于同学的道听途说、朋友间的窃窃私语、电影电视中的遮遮掩掩、小说中的隐晦暧昧,再加上自己的创意想象。而男孩儿们,由于在这方面的相对早熟,似乎有着比女孩儿们更强烈的好奇,更自主的探索。当女孩儿们沉浸在琼瑶小说的风花雪月中时,男孩儿们在偷偷传阅据说在当时是“登峰造极”的手抄本《少女之心》。因为压抑和困惑,一些孩子开始寻求各种途径来表达或宣泄。他们为语文课上的“强暴”之类的词汇、音乐课上的歌词“钢枪已擦亮”、英语课上的单词“sowing”“July”起哄怪笑,让女同学们莫名其妙。一次一夜之间,教学楼的黑板上突然画满了“乱七八糟”的“下流”的东西,全校震惊。领导们全部出动,拍照报警,封锁“现场”,全面盘查,全校整顿。
就这样,孩子在迷惑中前行,在自学中成长,在压抑中挑战尺度,触犯禁忌。即便如此,当时孩子们的“性知识”是极其有限的;而其中还有不少是错误的。孩子们普遍认为只要和“性”有关的东西就是肮脏的、不道德的、可耻的;他们好奇,又害怕别人察觉到他们的好奇,这使得他们烦扰不安。法制报中关于某些细节的描写让他们看了又看,面红耳赤、心惊肉跳。电影《南京大屠杀》中同胞被凌辱场面让他们震惊愤慨,也让他们瞠目结舌---“色情”镜头?!而当时许多所谓的“黄色”的东西在现在看来似乎根本就与“淫秽”无关。
问题是,在如今这个各种信息充斥的社会,孩子接触的信息和诱惑比过去要纷繁复杂得多。相对过去而言,儿童性教育变得更加棘手,而家长们就更加的忧心忡忡。幼儿的疑惑似乎还比较容易对付;但对于已进入性觉醒和性困惑心理时期的孩子,大人们不禁顾虑重重堵又堵不了,防又不胜防,说又不好说,避又避不开。倘若没能及时疏导,让有偏差的,甚至错误的信息先占领了孩子的心理,那正确的、正面教育就更加难以实施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孩子摆脱了父母的控制和监视,一些原本潜在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孩子可能会滥用自由,放任自己,甚至误入歧途,到时候恐怕就不会是“画些画”“看看手抄本”那么简单了。
那么,到底要如何谈及难以启齿的话题,如何应对尴尬,才能给以孩子正确健康及时的引导呢?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也在思考着,也感觉到很多事情在说与不说、怎样说的问题上确实让人困惑。我在学习中摸索,尝试着把握其中的度。
想起曾看过的一个关于儿童性教育的访谈节目。一嘉宾给父母们建议道,在孩子们问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时,可以用编故事的方式来应对。如,当孩子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时候,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妈妈肚子里有座小房子。爸爸妈妈相爱后,爸爸就在妈妈的小房子里种下一颗种子,种子慢慢发芽,渐渐长成一个小人,小人成熟后妈妈的肚子盛不下了,妈妈就把他生出来,让他见见这个美好世界。”众人大赞此建议,认为这样的解释“一定会让孩子满意”。
听上去似乎很生动很巧妙。
只是,孩子真的会满意吗?
未必。在我看来,对好奇天真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而言,这样的比喻恐怕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引来更多的尴尬,让家长难以招架。
有家长就曾在做出此种解释后遭遇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妈妈的肚子里怎么会有小房子呢?”
爸爸哪里来的种子呀?”
“爸爸的小种子是什么样子的?以前爸爸把它放在哪里的?”
“爸爸放种子的时候要脱衣服吗?”
爸爸是怎么把小种子放到妈妈的肚子里去的?”当家长搪塞道“该怎么放进去就怎么放进去”时,孩子要求道“那你们放一次给我看看!”
……
其实,有些时候,事情本来并没有那么复杂。
回避正题、顾虑太多、间接迂回并不能应对尴尬,反有欲盖弥彰,画蛇添足,节外生枝之嫌。
不能回避,那就以自然的态度应对。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在孩子对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探索中,必然会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及对自身的关注,当孩子提及有关生殖器官等问题时,大人要以平和的心境,自然的态度面对,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以正确的词汇对身体状态加以客观的描述,避免隐晦不清的语言给原本自然的东西蒙上神秘感,加以负面强化。和女儿洗澡时,当她偶然问起人体的部位,我一一如实回答。我相信,当“乳房”“子宫”听上去和“腹部”“心脏”“等一样是身体器官或部位的名称时,神秘感也就淡化了,孩子也会以自然而平静的心态来了解和接收信息。我们洗澡前,我会让她去拉上百叶窗,并告诉她这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我也告诉她,她可以和我一起洗澡,亲密无间;她和朋友之间可以手牵手,友好相处;而和陌生人之间,则要保持距离,要学着保护自己。
不能编造,那就做出正面的回答。正面回答孩子的性问题,在介绍科学知识和术语时要简化简洁,而描述的语言要尽量生动巧妙。在打消孩子疑惑的同时,帮助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的性观念和态度,同时也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性知识。听听一位母亲的经验之谈:一次当儿子看到狗交媾的场面时,听到一旁的人说“这是在干坏事”,便不解地向她询问。她便告诉孩子,这是动物界的现象,狗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繁衍后代的,这样它们就会有宝宝了。儿子追问“那人呢?”她回答说人类在长大成人而且相爱结婚后,通过阴茎把人类的种子,也就是爸爸的精子送到妈妈的肚子里,然后其中的一个精子和妈妈的一个卵子结合为胚胎,胚胎长大就变成了宝宝。除了动物和人类,植物也要繁衍生息。动物繁衍子孙的方法叫“受精”,植物传宗接代的方式叫“传粉”。此外,动物和植物还有很多相似之处,譬如如何选择生存环境,如何保护自己等等。她的回答激起了孩子了解更多动物和植物知识的兴趣。于是她和孩子一起去选购了有关书籍,让孩子探究自然奥秘、学习科学知识。这位妈妈在解惑的同时,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同时也巧妙的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了对性的过分关注。
不能敷衍,那就给予适时的教育。搪塞敷衍不能打消孩子的疑虑,而一本正经的、刻板的教育又不能起到好的效果。所以,要从生活细微处入手,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当我带女儿去探望同事和刚出生的宝宝时,女儿问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我便向她描述她如何在我的子宫里长大、如何在医生的帮助下来的这个世界,告诉她我和她爸爸如何在憧憬中期待着她的到来。当女儿说她也要生个宝宝时,我告诉她宝宝不能生宝宝。我找了一本上面配有多幅生动有趣的彩图的孕期手册,让她看图片中准妈妈们的模样,以及胚芽到胚胎再到可爱的小宝宝的发育过程。我告诉她,就像小树要长成大树之后才能结出果实一样,小宝宝要在长成大人之后才可能生宝宝,这是自然规律。除了身体上的成熟之外,大人还要在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照顾孩子,并且能承担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之后再生宝宝,这样宝宝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图片的辅助下,我的解释让女儿看到了生命孕育的过程,也感受到了当妈妈的不容易。
另外,除了要会应对尴尬,大人也不要只顾自己一时兴起而制造尴尬。譬如,有些大人似乎比较喜欢拿“结婚”的话题来和孩子开玩笑。曾看到这样的一幕:一男一女两个5岁左右的小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于是双方家长便逗孩子,问是不是喜欢对方,长大后要不要和对方结婚等等。等孩子回答说是,又让孩子抱一个。小男孩于是上前抱着小女孩,还亲了亲她的脸。大人们轰然大笑。孩子有些莫名其妙,问“你们笑什么笑呀?”大人说“羞羞羞”。小男孩一听,恼了,冲着他爸喊道:“羞什么羞,昨晚你不是也抱着妈妈亲吗?”
类似的逗问,在我看来,无聊也无趣,还会带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大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孩子的成长。自然而适时的、正面而生动的性教育能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为以后的认知发展做好铺垫。而呵斥、搪塞、回避、逗问可能导致孩子对大人的惧怕、回避、反感以及暗中的探索所以,大人们要在态度、时机、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准备,这样或许就不至于谈“性”色变,就能比较自如地应对孩子的问题轰炸了。
即便如此,有时还是难免尴尬。一位年轻的爸爸小时候曾因撞见母亲洗澡而被父亲痛打。母亲的惊慌、父亲的盛怒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在他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后,当他审视自己时,他看到自己潜意识里的对自己身体的自卑及对“性”的回避,而这些的根源就是童年经历所带来的耻辱感和犯罪感。他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儿子接受正确的性教育,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当一日孩子终于问他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时候,他便沉着耐心地给出了自己准备已久的答案。正当他为自己从容作答暗自得意时,却听见一脸糊涂的孩子纳闷地问道:“那到底我是从湖北来的,还是从湖南来的呢?”
其实,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对于孩子的疑问,我们真的要学着还以童真心,待以寻常心;不过于忧心,也不掉以轻心;不小题大做,也不大题小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6:13 , Processed in 0.10717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