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孩子是怎样造就的:价值观.好习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0 08:0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道是谁造就了美国第一人黑人总统奥巴马吗?奥巴马自己的答案是:母亲!这一点让我更加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其实我们只要算一下时间,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个问题:即使是上学期间,一个孩子也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里!那假期呢?学前阶段呢?比例更大。
我认为,所谓家庭教育,其实更多的内容都是在不知不觉间正在进行时的,都丝毫看不到教育的痕迹。“环境塑造人”的特点尤其显著,要知道父母行为方式言谈举止的“教育”就在不知不觉间塑造设祖国的未来!所以有人说不是要做家长,而是要“演”家长,家长也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做,而是要培训要学习!
从这样的角度说,我自己觉得很惭愧,觉着自己别说优秀,甚至都很难谈合格,也因此知道自己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正是本着交流学习的想法,我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做法。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在我看来,首推价值观。或者说幸福观也可以。就是三口之家,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这看起来有点虚,但实际上,这一点至关重要。我的孩子非常喜欢读书。我觉着,很大的原因就是家庭里以读书为乐。电视不是不看,但更多的时间是在看书。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享受到书香氛围,感受到书籍的美好。有时候甚至是不读书,买本价格高点的自己喜欢的精装书,摩挲着都能产生幸福感,所以,我的孩子也以读书为乐。孩子有了这样的价值观标准,那还会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吗?我们学校有一位我很推崇的老师,他和我一样崇尚自我奋斗,奋斗改变命运,在她小的时候,家里不打算让作为长女的她再读书,但她凭着不耽误家里任何活牺牲吃饭时间的拼劲,终于从土地里拔出腿来。这样的“奋斗创造更美好生活”的价值观也贯彻到她的家庭教育中,所以她的孩子在高中阶段能说出这样的话:我怎么这么傻,以前没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这个孩子现在已经走进美国的一所名校,而且是全额奖学金!我把这样身边的的故事说给孩子,就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人生观、幸福观。
第二点,我认为习惯比分数更重要。当然,这是对小学阶段和学前期孩子而言。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多背几首唐诗宋词,或者一年级就学习英语,这样的看法是经不住推敲的。很可能是揠苗助长,结果可能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关键的在于习惯。养成主动积极的学习习惯,健康有序的生活派习惯,平等和谐的交往习惯等等。有了好习惯,受益终生。还是看奥巴马,他竞选美国总统有什么优势吗?前无古人啊,他为什么能最终胜出呢?听听奥巴马从母亲那里听来的故事吧:有一位女士叫塞尔玛,她随丈夫去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的地方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子,她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是华氏125度。更糟糕的是,后来他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没办法,她只好写信给父母。
      好不容易盼来了回信,急忙打开一看,塞尔玛大失所望。信上面只有三行字:“两个人在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塞尔玛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原来父母是希望她不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
    于是,她开始主动和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她十分惊喜,因为她发现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她又开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并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这时她惊奇地发现那些仙人掌千姿百态,使人沉醉着迷;她欣赏沙漠的落日,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经过这样的改变,塞尔玛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变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里。
      这是为什么呢?沙漠还是原来的沙漠,铁皮房还是那个铁皮房,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也都没有改变,因为她的内心发生了改变。过去她习惯选择消极的一面,现在她习惯选择积极的一面去看。后来,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叫《快乐的城堡》,成为著名的励志畅销书。奥巴马的母亲经历的磨难更多,但她自己丝毫未曾屈服,这样的习惯她也传给了儿子,这一点,对奥巴马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也要从这样的积极角度培养孩子。
第三.多引导。我自己觉着,批评要少,表扬要少,引导必不可少。这可能与现在流行的赏识教育不太合拍,更不符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极端滥觞的名言,其实是我不明白,一个孩子做作业、到吃饭的点去吃饭,这样的事情难道还要去表扬?一位学生在回答出老师毫无挑战性的题目之后,还要全班芸芸众生一起鼓掌?我到更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对孩子智力的嘲讽!(当然是无意识的)我一般只在孩子做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之后,才会夸赞一番,就像俗语说的,翘起脚尖够苹果,你使劲再使劲的翘脚尖了,你超额完成你身高或者年龄段的目标了,这才会获取赞美。让孩子知道,努力是有价值的。我希望通过我看起来比较吝啬的表扬,让孩子深刻体会到奋斗的乐趣。我觉着表扬和批评都像味精和盐,必不可少到绝做不了主角。主角是谁?还是引导。孩子在未曾历经的事情之前,提醒孩子风险之所在,尽量让她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在试错过程后,引导孩子适时总结成败得失,哪些可以作为今后的人生经验,那些只是偶然,而不必“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自己感觉我的批评还是偏多了些,我的引导还不是十分到位,这绝不能以其它任何事情做搪塞的借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17 , Processed in 0.13827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