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17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中国的神童培养过程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 16:1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0岁高中生龚民:不要叫我神童


放学后的龚民,走在同学身边十分显眼

龚民用的一部分高中课本堆起来,就已经快赶上他的身高了

    10
岁高中生:不要叫我神童

因为年纪小,龚民不喜欢上体育课,勉强打打乒乓球羽毛球


课本和辅导书摞起来,就已经到了他胸口,这还不是全部。


跟着同学抬垃圾篓下楼,只能露出一个头。


在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的广州市第80中学,刚过10岁生日的高一学生龚民是个知名人物。一些人喜欢称他为神童,但他自己则很反感,一再说“所有成绩都是我努力得来的,不要叫我神童”。


两岁半能认3400多汉字

   1997年4月5日,龚民出生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一个农村家庭。在他半岁时,父母离异,各自离家,他于是跟着外公外婆。外公龚仁胜曾经在当地一所初中教过几年物理,后来转到镇供销社,外婆则是数学老师,正是外公外婆发现了龚民的天分。

龚民2岁时,有一天跟着外公龚仁胜去吃油条。龚仁胜把一根油条一分为二,说每小根现在是1/2,又把一小根再分为二,现在每小根是1/4。龚民很快就学会了。第二天吃橘子,龚仁胜剥开橘皮,告诉龚民共有几片那每一片就是几分之一,然后任意要求龚民吃掉2/6或者3/7,龚民很少出错。


这让龚仁胜觉得龚民有点天分,于是开始特意培养他认字学数学。到2岁半时,龚民已经认识3400多个汉字,能背诵二三十首唐诗宋词,会做简单数学题目,圆周率能背到200多位。


龚民的外婆回忆说,龚民小时候特别活泼调皮,喜欢到处玩耍,田间地头玩泥巴捉鱼。


为求学辗转鄂晋苏粤


龚民一天天长大,4岁时,龚仁胜和老伴开始系统教授他小学知识。小龚民就像一台饥渴的抽水机,尽情吸收着各种知识。他算数既快又准,英语词汇量增大,还能读国际音标了。


龚仁胜吃力起来,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已经不能胜任。5岁那年,龚仁胜将龚民送入镇上一所小学五年级旁听。龚民在一篇《我的理想》的作文中写道:我想发明一个神奇的书包。它有电脑存储功能,任何书籍只要放进书包录一下,全部内容就会存入电脑,再也不要那些厚厚的纸制课本了。


那一年,龚民参加了全县的期末统考,语文88分,数学89分。当过老师的龚仁胜觉得不能让龚民像正常孩子一样按部就班地上学,可是他又不知道该送他去哪里。山西省万荣县明海学校免费接收了龚民。龚民花两年时间学完了初中课程。记者日前联系上孙明贤,他现在还记得龚民,但认为龚民并非神童,只是龚民的天资被外公外婆早期发掘培养。

    2005年6月下旬,龚民参加了苏州中学少年班的考试。记者电话采访了苏州中学校长倪振民。据他介绍,龚民的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于是被安排到少年班的预备班立达学校读书。后来因为龚民的外公外婆要求住校照顾,而学校按规定不许家长住校照顾,所以龚民只在苏州中学立达学校读了一年就离开了。

省一级学校免费收下小神童


龚民的妈妈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打工,由于担心长期缺少母爱会影响龚民的发展,去年8月,龚民的妈妈给附近的省一级学校广州市80中校长钟荣岳写信,希望能得到帮助。学校研究后决定接收龚民,免收全部学杂费,并单独提供宿舍。初入学时,经常有外班同学到龚民教室外面拿个相机偷偷给他照相。“我就假装没看见,让他们拍。他们可能是觉得我年纪小好玩吧。”


心无旁骛,龚民如鱼得水,进步很大。高一上学期全班综合排名第三,今年4月份月考全班第四,还获得2006—2007年度白云区高一英语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竞赛一等奖。他爱上了广州,爱上了八十中。他摸着结实的小肚子说,到广州后吃得好,又开心,长了十几斤。

龚民课后最喜欢去教师办公室,问老师题目或者跟老师一起玩乐。老师们普遍评价龚民个性开朗,积极好动,思维较敏捷(尤其是理科)。龚民的理科成绩很好,历史和政治差些。一名老师分析说,由于龚民年纪小,没有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对于政治体制、法制民主等比较抽象的东西都很难想象。

给一个同学取了33个绰号


龚民喜欢跟年纪相仿的孩子们玩乐。在操场上,很多学生在玩耍,他指着其中一个人说那是校长的儿子,经常跟他一起玩。


龚民稚气未脱,喜欢捉弄关系好的同学。“我有一个特别好的同学,我总共给他取过33个绰号。他每出一次洋相我就取一个绰号,但是我们关系很好。他也给我取绰号。”说到这里,他有些得意,脱了鞋子,在床上打坐,兴奋地挥着双手。


龚民不喜欢体育课,因为很多项目他都没法玩。足球很危险,球飞得太快了,篮球他也不会投。很多时候他一个人拿着乒乓球对着墙壁练习接球,羽毛球也可以,软软的,伤不到他。但是有同学要求跟他比赛时,他也乐意接受。他的理由够大人:“不以输赢为目的,以取乐为目的。”


龚民在家吃饭时,同年级的林永富进来借脸盆洗衣服。他顿时兴奋起来,“他特别厉害,不知道怎么这么厉害,考试经常拿全年级第一。”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羡慕,上去跟林永富说话。“全年级成绩好的,很多都跟我是朋友。”他很自豪自己的人缘。


龚民说自己喜欢跟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因为能学到优点。他还喜欢跟开朗活泼幽默的人玩,讨厌那种背后说人坏话的人。(他拿起记者的录音笔看了看,问记者刚才这段录下没有。)


记者采访时,龚民瞄上了摄影记者的数码相机,快速播放记者所拍摄的照片时,他叫了起来:“叔叔,我发觉连续播放一些照片像放电影呢。”记者说难道你不知道这是光学原理吗?他说:“哦,光学原理是初中物理内容,我没学过。”


他还拿过去自己照相。他对着床头的一幅英语挂画啪啪啪连按快门。外公提醒他放下相机,他答应拍最后一张,然后摊开自己的获奖证书,按下快门。

    ■ 对话
    10岁的他毫无心机地说出内心的算计:

接受采访是为了解决学籍


记者:如果有不懂的题目,你会问同学吗?


龚民:我都找老师问。


记者:为什么不问同学呢?


龚民:(朝墙上贴着的考试成绩排名一指)你看看就明白啦。(4月份月考全班57人他排名第4)


记者:可是班上也有成绩好过你的啊。


龚民:(想了一两秒钟)是有,但是你想想,可能班上会有二三十人要问成绩特别好的那几个人。


记者:有没有不服气?


龚民:有一点。再说了,同学可能会错,老师不会错。


记者:有老师提醒你接受采访可能会影响学习,你为什么还愿意被采访?


龚民:我生在湖北,在山西万荣县、江苏苏州读过书,现在又到了广州,我在这里没有学籍,可是我想在这里参加高考。我希望广东省长办公室、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厅(应为教育局)能够帮我解决问题。(停顿了两三秒钟,他补充了一句:舆论不要造得太大就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dickytam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6:36:26 | 只看该作者

幼兒“識字神童”群出 幼兒園裏認完一生漢字?

幼兒“識字神童”群出 幼兒園裏認完一生漢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1月26日11:07 河南报业网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能认几十个简单的字儿,就不容易了。可最近记者突然听说:目前一些幼儿园采用一篇奇文做教材,没多长时间孩子都成了“识字神童”,五六岁能认一两千字读书看报!而这篇奇文的作者竟说:任何3岁以上孩子用正确方法学完这篇奇文,都能在幼儿园学完人生全部常用汉字,还能学许多知识!
  “目前,咱国家小学生毕业也仅能认2500多个字,这人一篇文章就这么厉害?”记者开始也觉得这太玄。孩子们都成了“识字神童”
  为探听虚实,记者先来到了传出“识字神童”说法的地方——位于郑州市工人路的郑州市实验幼儿园。
  “蜘蛛的网被风吹破了,它赶紧牵着自己吐的丝去缝补……”在幼儿园中班一个教室里,老师指着黑板上“蜘蛛牵补,螟蛉蛀粮。蜻蜓振翅,鸠鹏张膀”的句子,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老师教孩子们读出每个字的正确读音,通过生动的游戏让孩子们将句子背诵,然后再把字的次序打乱,再用抢答比赛和当小老师的游戏让孩子们认读。不一会儿,大多数孩子都能将这16个字认读准确。
  教课的张老师说,用这种方法4岁多的孩子两月内已认字500多个,可以在大人帮助下阅读儿童读物了。
  在大班,记者的惊异则更甚。同样经过2个多月的学习,老师说这些5岁的孩子普遍都能认字近千个,阅读一般报纸和书籍已基本没有障碍。由于采取了灵活的教学方式,孩子们的认字热情超乎想象。从学过的字中,记者找出几个较难的字来测试,结果孩子们竟都认得准确无误!
  记者问:“这样认字,累不累?”众多孩子竟回答说:“不累,老师教的字,爸爸妈妈昨晚教过了。”
  看着记者惊讶和疑惑的表情,幼儿园园长李建梅一脸自豪:“没见过吧!孩子都是普通孩子,从开始认字到现在才两个多月,还都是用课余时间教。诀窍在哪儿?嗨,我们有‘秘密武器’——一本4000字的奇书!”
  “乾坤有序,宇宙无疆。星辰密布,斗柄指航。昼白夜黑,日明月亮。风驰雪舞,电闪雷响……”
  书的名字叫《字经》,薄薄的只有48页正文,里面4字一句排列着1000句这样的韵文。而记者越看越觉得惊奇:通篇4000个字的文章里,竟没一个重复使用的字儿!可在押韵的限制下,组合而成的内容还分为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50个门类的知识!
  “你可能还不知道,咱中国的汉字总数很多,可人们常用的却只有一少部分,总数不超过4000个。比如‘人教版’六年制和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全部生字是2500多个、国标一级字库全部常用字是3755个、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联合颁布的常用字是3500个、普通大学毕业生的认字数量也只有3700多个。而这篇《字经》中用的4000个不重复的汉字,则是将以上这些字全部使用之后,又从国标二级字库中选出了8个字组成的。可以说这4000个字,就是现代中国人一生中使用的全部常用字!4字一句,句句押韵,易于背诵;一字不重,学了多少一目了然。照我们的方法,3岁以上孩子一天能背4句,半年左右轻轻松松就能认完这4000个常用字,能读几乎所有的汉语读物!”讲起专业知识,李园长越说越得意。
  “幼儿园里认完一生使用的全部常用字!这不成了教育界的奇迹?”略一琢磨,记者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震惊!奇文写作源于偶然
  “作者怎么想起写这样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又是怎么写成的?”带着满腹疑问,记者急冲冲地找到了奇文的作者——郑州大学工学院副教授郭保华。
  再次令记者吃惊的是,郭教授的专业并不是幼儿教育。他在河南大学读的是哲学,后来在天津大学获得了工学硕士。今年45岁的他长期从事政治教育研究,出版专著数本,获得过团中央首届“五四”奖章,可都和语文教育关系不大。而他写这样一篇奇文,起因竟源于偶然。
  1997年秋,一个教小学语文的朋友对郭教授感叹:古代孩子上私塾只用一两年就能过汉字关,可今天小学生用6年时间才基本过阅读关,如不彻底改革教材,语文教育就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那以后,郭教授没事就琢磨:用啥教材能让不识字的人在短时间内把汉字儿给认完呢?
  虽然郭教授也写过几本书,可编写识字教材他却是完全陌生的。不过他想:咱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发明了汉字,这么长时间难道就没发明记汉字的速成法儿?他一头扎进古代童蒙读物,开始了研究。结果他发现:中国几千年历史有无数教材,可只有一本书自出书后就被历朝历代选为识字教材,一直沿用1400多年,并被誉为“天下第一字书”——这就是《千字文》。
  提起《千字文》,很多上年纪的人都知道它是和《三字经》、《百家姓》相提并论的古代童蒙读物,是南北朝周兴嗣编写的。郭教授就是从这本书中琢磨出了古人的高效识字方法。
  “《千字文》第一特点是字不重用。为提高识字速度,千字不重,本已不易,但为儿童记忆方便,它又用了韵语连篇的形式。韵语是最古老、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在这样双重限制下,它还将内容分为历史、地理、饮食等诸多类别,让学习者在认字的同时又记住了终身有益的知识!正是这种特殊的写作方法,才造就了高效的识字法,使古代儿童在很短时间便能背诵全文,认下当时几乎全部常用字,并几乎终生不忘!”
  既然这是本极好的识字教材,为啥后来却停用了呢?郭教授很快又找到了答案:原来《千字文》虽好,但因其年代太久远,内容早已陈旧,大多数词语已不知所云,无法为后人理解,于是清末以后,它就不再作为识字教材了。
  “但它的停用并不只是一本教材的消失,而是一种方法的消失!说重一点,它的停用使最易学的汉字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使亿万中国儿童背上了学习汉字的沉重包袱!”于是,“摹仿《千字文》,写一本现代版的识字课本”的想法,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了。《字经》是怎样炼成的
  郭教授写《字经》的思路是:先确定人生需认多少汉字,再确定该写哪些内容,最后才按知识分类,押韵行文。
  第一步,收集汉字。他将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全部生字、国标一级字库全部常用字、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联合颁布的常用字综合到一起,共收录不重复单字3992个,然后又从国标二级字库中选出8个较常用字补足4000个。认完这4000个汉字,就能读所有汉语著作。
  第二步,知识分类。他将基本知识分作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50个门类,对每项设计的内容进行考证,力求精确无误。为此他翻烂了一套百科全书。
  第三步,押韵行文。这是最难的,可他当初怎么也没料到4000字竟写了3年!刚写时还感觉顺利,到300字就开始困难重重。到900多字时,他差不多一整天也续不出一个字!好不容易写完1000字,他已不想再写下去了,因为要想一字不重实在太难了!幸好一位朋友提醒他用电脑软件解决汉字查找问题,他才继续坚持下来。
  经过3年的艰苦写作,《字经》终于在去年得以完成第一稿。
  识字教育应借鉴传统
  《字经》的出现,无疑对现行语文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
  郭教授说,传统识字教材最主要的问题是无效重复,孩子学了多少字,还有多少得学,很难掌握。《字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幼童还是成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用正确方法每天学1个小时,半年就能学完这篇韵文,认读一生使用的4000个常用汉字,获得文字和语言的双丰收。而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6岁孩子就能自由阅读,由此带来的间接效果更不可估量,困扰现代语文教育的众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可短时间内让儿童集中地认那么多字,合适吗?”记者的提问,引出了郭教授对现行儿童识字教育的崭新见解。
  他说:“这就是现在教育界对识字教育的第一误区。学习语言第一步就是要能阅读。美国总统布什一上台就把‘阅读第一’作为教育第一要求,要求美国儿童在7岁时就能自由阅读。而对于汉语来说,只要能认基本常用字,就能自由阅读。”
  “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古代儿童的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书馆’,用一年多时间学习《千字文》等识字课本,先集中识字,做到见字能读音;第二阶段上‘经馆’,学四书五经,再逐步讲义,理解字义和文义,学道理。这样的顺序符合汉字认读规律,所以古代儿童很快就过了识字关,语言能力发展很快,七八岁能作诗的就不少见,‘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这样的童诗名句也层出不穷。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林成滔先生在《字里乾坤》中也说‘汉语的主要特点是以单字为基础的二次构词法为主,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识字教育没必要像拼音文字那样,散开来用较长时间进行,而最好在短期内集中突击完成’。可我们现在‘随课文识字’的教法,将2500个生字分散在五六年的小学里去学,完全是在照搬外国拼音文字的识字方法,小学阶段平均每天识字仅1.14个,效率极低,比1000年前的古人都差得多。”郭教授感慨万千。
  “但《字经》写了那么多知识,四五岁的儿童能理解吗?只知其音,不知其义,能行吗?”记者还有疑问。
  “‘音形义写’四会的要求正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又一误区。认字的第一目标就是为了阅读,只要儿童能根据字形读出字音就行了,强求理解字义根本没必要。根据字义认字也是成人的思维,对幼儿来说一个字就是一个图画,不用知道它的意思,单凭形状就能认得它,字义在以后的生活和阅读中自然会慢慢理解。现在好多儿童两三岁就能背几首古诗,他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可他却能背得烂熟。这就是幼儿记忆的特点。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认为:人类大脑发育的80%是在8岁前完成的,儿童3岁至8岁时记忆力惊人,是人生最佳教育期,错过这一时期,记忆同样内容要多花六七倍的时间。”星星之火,能燎原吗?
  去年12月,《字经》一面世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众多专家更是拍案叫绝。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的专家们看了《字经》后认为它“总结中国几千年来汉字认读的教材和教法,形成系统的汉字认读理论,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继承,是传统教育理念的革新。”该研究所所长、儿童语言教育专家李宇明博士也说:“这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创新,将给汉字认读带来一场新的变革。”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只是郭教授的实验基地之一。除此之外,在我省濮阳、驻马店、商丘等的其他几所进行此项实验的幼儿园,孩子们都已成了普通意义上的“神童”。在濮阳幼儿园的实验中,濮阳市公证处公证:一个班孩子平均6.2岁,4个月学完4000个字,平均掌握3000个字,巩固率达74.6%。
  今年8月25日上午,在商丘进行的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一个识字项目鉴定会上,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的专家们再次验证:以《字经》为教材,利用灵活的教育方法,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一年时间里平均认字3500个,已具备小学毕业生阅读能力。
  今年10月26日,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正式决定,将《字经》作为科研项目向全国推广,第一个合作教学示范基地已在巩义市科委立项,近期将在巩义市市直幼儿园挂牌。
  这个星星之火,能够燎原吗?如果众多幼儿都在幼儿园解决了识字问题,那么现行中小学语文教育还能满足这些“神童”的需要吗?而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呼唤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又能否迎来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崭新局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dickytam + 1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6:37:07 | 只看该作者

1歲半“神童”李逸群 識字1500

1歲半“神童”李逸群 識字1500


    奧秘:父母用心良苦重視早期教育
    一個年僅18個月咿呀學語的嬰兒,却能認讀1500多個漢字。他就是在平和縣被稱爲“神童”的李逸群。12日,筆者慕名前往平和縣聯星村李逸群家采訪。
    一進李家門,只見樓梯口、墻壁上、電視機旁、甚至小小的橱櫃邊到處貼滿了工整的毛筆字,有單字、詞組、成語和古詩等,整個房屋簡直成了“學習園地”。正在識字的小逸群見到我們來了,一雙大眼睛撲閃撲閃的,顯得活潑可愛、聰明伶俐。“如今,這些大約1500多個漢字他都會認讀。”小逸群的父親李松文指著貼滿漢字的房屋自豪地告訴筆者。禁不住好奇,筆者隨意指著墻壁上“匾額”兩字讓小逸群認讀,果然能清晰讀懂,繼而筆者又連續指出“震撼”、“多多益善”、“蝴蝶”等十幾個詞組,小逸群都能准確認讀。
    一個年僅周歲半的嬰兒能够如此之“神”,緣自他父母親重視孩子早期教育。去年四月份,小逸群出生後,李松文就閱讀了大量諸如意大利蒙台梭利《教育法》,日本鈴木鎮一《孩子是管出來的》、《教育法》等有關孩子早期教育的書籍,深刻體會到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五個月大時,李松文夫妻倆就爲孩子的早教樂此不疲。聰穎的小逸群8個月大就會用眼神認字。後來,經朋友“搭橋牽綫”,李松文還認識了中國當代早教之父、武漢大學教授馮德全。
    李松文又買回了大量嬰兒早期教育必備的識字圖片、音樂與詩文朗誦光盤和筆、墨。從此,每天寫毛筆字,貼毛筆字,教小逸群識字成爲李松文夫妻重要“家庭作業”。在父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小逸群對學漢字也産生了很大的興趣。他的母親黃棕花告訴筆者,小逸群有時自己翻起茶几上的識字卡一讀就達半小時多。“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早教需要的不僅僅是耐心,而且要有恒心。”李松文談起一年來對孩子的早教體會感言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6:37:42 | 只看该作者

滬上2歲“神童”識字超兩千 父母擔憂上學問題

滬上2歲“神童”識字超兩千 父母擔憂上學問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17:32   新民晚報
  昃、驤、陟、旃……兩歲半的小男孩,竟認得這些冷僻字,幷能輕鬆報出幾乎每個國家的首都,《三字經》《千字文》《唐詩三百首》更是熟練背誦。他,名叫陳彥伯,生于2006年8月1日。昨晚11時,記者來到長寧區芙蓉江路陳彥伯家中,見一見這位令人稱奇的“神童”。
  識得兩千漢字
  陳彥伯個頭不大,胖乎乎的小臉,一雙圓溜溜的眼睛特別有神。見到記者,他幷不陌生,招招手打起招呼:“叔叔好!”記者要考考他,便問道:“美國首都是哪里?”“華盛頓!”小傢伙脫口而出。“你可以挑戰問些有難度的!”父親在一旁鼓勵。記者拿出《唐詩三百首》,隨便翻到一首杜甫的《春望》,小彥伯搖頭晃腦,馬上一字不錯地背出。然後記者又翻到一首李白的《靜夜思》,小傢伙也能輕鬆背下。
  父親透露,陳彥伯目前已能認識2000多個漢字,相當于小學四五年級水平,最先認識的是“新民晚報”四字。當時陳彥伯只有半歲,由于家裏一直訂閱《新民晚報》,小傢伙常趴在報紙上,指著“新民晚報”四個鮮紅的字體“咿咿呀呀”叫個不停。一天,父親心血來潮,教他一字一頓學念“新民晚報”,想不到小傢伙一學便會,手指著報頭,口中開始念念有詞:“新民晚報、新民晚報……”父親大吃一驚,孩子學字怎麽這麽快?于是,他有空便教孩子識字,孩子也顯示出强烈的興趣,《三字經》《千字文》《唐詩三百首》一路學來。由此,小小的陳彥伯一發而不可收拾,一歲不到便能輕鬆識出幾百字。
  上網愛看汽車
  桑塔納、寶馬、奔馳、悍馬、蘭博基尼、瑪莎拉蒂、邁巴赫……五花八門的汽車牌子,陳彥伯能輕鬆識出。有一次,他在正大廣場停車場識別起各類汽車,旁邊的管理員驚訝得一楞一楞:“這麽小的孩子,知道的汽車牌子竟比我還多?”母親介紹,孩子最愛上網看汽車,看到心愛的汽車後,便吵著要母親說出這些汽車的牌子,之後便默默記在心裏。以後出門上街,只要看到相同的牌子,他便高興得手舞足蹈,大聲“唱票”。
  陳彥伯最大的特點是注意力專注。他能幾小時坐下來,安安靜靜做一件事,比如一個月堅持不懈,把一本厚厚的《唐詩三百首》看得書脊斷裂。父親說,這可能是陳彥伯之所以能“出挑”的唯一根源。
  父母心存擔憂
  家有“神童”,父母却很擔憂。孩子該怎麽上學?讓他上幼兒園,他都已經會了,上課會不會無聊?讓他直接跳級到小學,又不知道哪個學校願意接收這樣的學生?年齡這麽小,和同學溝通會不會有問題?
  陳彥伯的父母帶他到楓林兒科醫院做智力檢測,檢測結果是“早慧兒童”。醫生建議,對于陳彥伯,要按早慧兒童的特點來教育。孩子父母在早期教育上做得比較成功,不過,在孩子入學的問題上,建議還是先從幼兒園上起。因爲兒童發育成長是多方面的,如果直接上小學,孩子將面臨知識結構不完善,和非同齡孩子的交流相處等諸多問題,這對孩子未來的全面發展很不利。
  見習記者 屠仕超 記者 王勤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6:38:17 | 只看该作者

8個月識字1歲學英語 一對夫婦教出『神童』

8個月識字1歲學英語 一對夫婦教出『神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慶晨報     2002-09-25 14:53

  『不滿兩歲的孩童認識1000多個漢字、200多個英語單詞,背誦數十首唐詩』,24日,有讀者報料稱,畢業於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的一對普通夫婦教出個遠近聞名『神童』。
    24日下午,記者趕赴『神童』楊豐齊居住的四川省自貢市,親眼見識了『神童』的本領。
    現場:『神童』剛午睡醒來,正發『起床氣』。任憑怎麼啟發,『神童』只一個勁地哭鬧,拒絕背誦我們起頭的唐詩。
    『給他點時間,別勉強』,『神童』的老爸楊傑胸有成竹。
    楊傑打開電腦,屏幕上正滾動播放『神童』的生活照。『那是我,那是我』,『神童』的臉色立即『雨轉晴』,開始在電腦前手舞足蹈。
    趁『神童』高興,楊傑悄悄地打出幾十個常用詞語,衣服、耳朵、電冰箱、電燈、旅游鞋……『神童』一一朗讀,還興致勃勃地向四周打量,給我們指出每個詞語對應的物品以及它們的英文名稱。每說對一個,楊傑都拍手鼓勵,並用手帕給正在長牙的『神童』擦口水。
    溫習了20分鍾,『神童』喊累,到處找東西吃,還不停用裹著紗布的小手來搶記者手中的相機和筆。『小心』,楊傑示警說,小家伙是個超級破壞王,家裡的鴻運扇已被他拆散幾次,手上的傷則是玩冰箱時軋的。
    吃完一只香蕉後,小家伙的興趣又來了,連背了《靜夜思》、《鋤禾》等四首詩,隨後又開始『罷課』,在屋子裡到處亂轉,開電視、翻冰箱,將水果撒得到處都是。楊傑笑嘻嘻地看著,卻不作聲。
    解讀:『我們從來不勉強,都隨著他的興趣來』,辭職在家專門帶孩子的楊傑說,1歲零11個月的兒子並不比同齡孩子聰明,只是及時接受了早期教育。
    楊豐齊出生4個月即接受教育,那時,他剛會『描』話。外出散步的時候,楊傑有意識念街頭的廣告。『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路人都用怪異的目光盯著他們,但楊傑相信,兒子聽懂了老爸在跟他對話。
    稍大,楊傑帶兒子出門會隨身攜帶粉筆,碰到什麼新東西,在告訴兒子名稱的同時,用粉筆在地上進行拼寫。一直傾聽的兒子在8個月大的時候終於開口,指著汽車大聲說出了它的名字,並將楊傑拉到頭一天寫下『汽車』的地方,『就是它』。
    楊豐齊的識字速度開始突飛猛進。那以後,楊傑用同樣的方法,又教會了兒子英語、詩詞。
    『關鍵是讓他在快樂中主動接受新的事物』,楊傑說,盡管他有信心讓兒子在4歲時學完小學課程,但他不會真的那樣做,因為孩子所需要的是快樂,而不是成人世界很功利的拔苗助長。(路易 莫雪慶 牟勇/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6:38:52 | 只看该作者

10個月認字2000是神童嗎?

10個月認字2000是神童嗎?(媒體亮點)
不會說話却能識字,懂得加减運算,專家稱只是訓練後的條件反射

  《健康時報》 ( 2006-06-05 第14版 )        【字號 大 中 小】【評論】【打印】【關閉】



  四個月就開始認字,六個月識字1000,十個月識字2000。這個名叫壯壯的孩子難道天生就是個識字神童?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孩子究竟是怎樣認字的?難道他父母有什麽育兒絕招嗎?

  “神童”出生

  2005年6月19日,岳先生和趙女士的寶寶出生了,孩子是剖腹産。岳先生自然首先要看一下妻子的情况,所以幷沒有理會旁邊的兒子。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當看完妻子,再去看兒子的時候,他竟然發現孩子正用一種難以形容的眼神看著他,兒子的這種眼神讓岳先生似乎看到了一些什麽,但也不能完全表達出來。


  接下來的事,讓他們注意到了這個剛剛出生的寶貝似乎不像平常人想像的那樣,什麽都不懂。寶寶還沒有出生,岳先生和趙女士就已經給寶寶取好了乳名,他們叫他“壯壯”,希望他能茁壯地成長。一次,寶寶半夜突然哭了起來,吵得爸爸媽媽都起來了。“知子莫若母”,趙女士知道孩子是餓了,于是對孩子說:“壯壯不哭,媽媽給你泡奶粉。”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壯壯竟真的不哭了。

  超常本領

  壯壯四個月開始識字,六個月識字1000,十個月識字2000。

  也許你會說:“這是巧合吧,沒什麽的,我家的或者誰誰家的孩子也會這樣的。”不過看了壯壯下面的表現,你的想法可能就會有所改變!

  據壯壯的爸爸媽媽說,這個小傢伙三個月時就對顔色和圖形的大小很敏感,由于壯壯媽媽從事幼教工作,所以對孩子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能很快地感覺到,她和壯壯爸爸不失時機地對壯壯加以引導。在壯壯四個多月的時候,就試著給他看一些有圖案和文字的卡片。細心的媽媽發現,只要把卡片的內容給孩子說一遍,不論什麽時候再讓他選擇,他都能拿出對的那張。孩子這種超强的記憶力,讓父母也感到非常的高興。四個多月的時候,孩子已經認識了50多個字。

  在一次玩笑中,壯壯媽媽說:“給他一些我們沒有教過的字製成卡片,看看能不能認出來。”經過幾次試驗,壯壯竟然都能拿到正確的卡片。在父母的不斷引導下,六個月的壯壯已經認識了1000多個字;英語單詞、數字辨認,加减乘除的運算也都難不倒他。八個月的時候就可以猜字謎,現在壯壯十個月了,測試過的生字也增加到2000多字了。這樣的表現讓他的父母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那麽有幾個孩子能有這樣的表現呢?記者在采訪中瞭解到,一些孩子在一歲左右的時候,還分不清卡片上的圖案究竟是什麽。可是像壯壯這樣十個月就能認識2000個字的孩子實屬罕見。

  記者同時也找到了一個15個月的孩子,據孩子的母親介紹,到目前爲止孩子還不能認字,只是認識一些有圖案的卡片,但也記得不太清楚,經常是這會兒記住,那會兒就忘了。

  現場測試

  壯壯超常的認字本領,很快在他父母的朋友中傳開了,所謂眼見爲實,每個人都想親眼見識一下壯壯的“超級本領”,有人也想“故意”爲難一下這個“小超人”。爲了一探究竟,記者也特地找到了壯壯,來了個現場測試。

  測試第一關:識字游戲

  現場製作了兩張寫有“飲水機”和“錄音筆”的卡片,讓壯壯二選一。當壯壯媽媽說出“壯壯抱抱錄音筆”時,小傢伙的兩個小手真的就去抱那個寫有“錄音筆”的卡片了。

  測試第二關:猜字謎

  壯壯的媽媽拿了兩張字謎卡片,背對著壯壯讀出卡片上的一段謎語,然後,把兩張卡片上所表達的謎底讀出來,讓壯壯二選一,幾個回合下來壯壯沒有出現過一次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壯壯表現得尤爲出色,精力也表現得更爲集中。

  測試第三關:加减運算

  在對壯壯進行加减運算測試的時候,準備了寫有“25+5=30”和“25-5=20”的兩張卡片,記者讓壯壯把减法運算的卡片挑選出來,這次測試過程中,壯壯的表情與之前選擇識字卡片的時候有些不同,之前壯壯只要稍微掃一下卡片就能選擇出正確的卡片,可是這次,壯壯的表情似乎比剛才平靜而且顯得有些嚴肅,眼睛在兩張卡片上左右各看了一次,大概有一兩秒鐘的停頓後,做出了最後的選擇,伸出他的兩個小手,真的去抱了寫有减法的卡片。

  專業訓練使孩子更聰明

  北京市海澱區婦幼保健院兒童早期發展中心副主任醫師單晋平對壯壯進行過全面檢查和測試。全身檢查包括身高、體重、營養和行爲心理等,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但由于壯壯本身還有一些突出的表現,所以,單晋平又讓壯壯進行了大運動能力也就是控制身體的能力、手的精細動作的能力、適應能力、語言和社會交往五個方面的測試評價。通過這些評價,得出的結論是壯壯的發育商在中等偏上,與其他同齡孩子相比發育商稍微偏高。

  單晋平認爲,壯壯認字的表現幷非一種特异功能,而是經過父母訓練以後産生的一種能力。如果沒有看圖片或者一些相應的語言刺激,孩子可能不會有這些能力的表達。

  單晋平介紹說:“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有了類似于這樣的更專業的訓練,經過十天、二十天或者更長時間的各種刺激後,孩子近期的效果就是可以認識字、能做題。但是這些幷非訓練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刺激大腦發育,通過打通孩子的視覺通道,滿足孩子眼睛對視覺的需要來刺激腦發育。這些孩子不僅能看一些卡片、能識字能做題,更重要的是孩子大了以後具備的潜力大,在學習、記憶、分析能力上都會比其他的孩子要更好。”

  這種專業訓練在美國研究了近五十年,最開始的時候是面對大腦神經有損傷的一些殘障人士,對他們進行這種刺激,當然也包括一些其他的方法,使這些人基本達到正常人的水平。後來就考慮用在正常人身上,更大程度地挖掘人的潜力。

  儘管壯壯現在可能會幾百或者幾千字,但是只要不經常給他這種刺激的話,很快就會忘掉。而且他認識的這些字只是在認,必須要把字放到他的眼前他才能够認出,但是腦子裏其實沒有這個字,也就是說孩子其實幷沒有真正認識這個字,而是把它當成畫去看,也不理解這個字的意思,更不會用這個字。

  我們也曾看到過這樣的例子,一些經過訓練的小動物可以進行加减法的運算,專家認爲這只是小動物經過訓練後的一種條件反射。而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也是沒有思維能力的,他們和小動物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經過訓練,用眼睛去看,通過對視覺的刺激,看事物之間的關係,但是幷不理解,這和真正的認字和真正的運算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6:40:07 | 只看该作者

11歲上大學

前天,龔民在中山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中的表現,令人們毫不吝嗇地給他冠上了『神童』的稱號。而更讓人關注的是,除了天賦,龔民的學習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昨天,記者來到南海中學,通過部分老師、學生的描述來還原一個真實的龔民。

      半歲父母離異四處奔波求學

    出生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一個農村家庭的龔民,在半歲時父母便離異,一直跟著外公外婆。而這12年來,他隨著母親、外公、外婆的打工足跡,先後輾轉於江西、江蘇、廣東等地。

    與過去許多被喻為『神童』的少年相比,龔民的童年並不幸福。但父母離異、奔波的生活,絲毫不影響他表現出來的驚人天賦。

    龔民沒有上過幼兒園、小學,在外公外婆的教育下,他5歲學完全部小學課程,6歲到山西省運城市明海學校讀初中,8歲到江蘇省蘇州中學讀少科班,9歲進廣州80中讀高中。一年前,轉入佛山市南海中學讀高三。

      外祖父母成為啟蒙老師

    『龔民的早期教育,基本上是由他的外公外婆完成的,同時也是他們發現了龔民的天分。』南海中學一位較為熟悉情況的老師介紹。兩位老人均是中學退休老師,外公龔仁勝曾經在當地一所初中教過幾年物理,外婆則是數學老師。

    最讓這位老師津津樂道的是兩位老人獨特的教學方法,全部通過生活細節來完成對龔民的認字、數數等教育。『如通過沿街的店鋪招牌來認字,通過在河邊打水漂,學會數數。』龔民2歲時,外公龔仁勝把一根油條一分為二,說每小根現在是1/2,又把一小根再分為二,現在每小根是1/4,這樣龔民就通過吃油條學會了分數。

    據其外公龔仁勝曾向記者稱,龔民在兩歲半時已經認得3400多個漢字,能背誦幾十首古詩,圓周率能背到200多位,還學會了一些英語單詞和心算簡單的加減法。3歲時,龔民已能夠流利地閱讀課本、書籍和報紙雜志。4歲時,外公買回了小學課本,5歲時,龔民就把小學課本全學完了。

      9歲來到廣州上高中成為小名人

    5歲那年,龔仁勝將龔民送入鎮上一所小學五年級旁聽。當年,龔民參加了全縣的期末統考,語文88分,數學89分。

    2003年10月,6歲的龔民被山西省萬榮縣明海學校破格錄取,成為初一學生,他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把初中課程全部學完了,並在中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績。

    據了解,當時,中國科學院超常兒童研究中心一位主任曾建議龔民去考蘇州中學少科班。在全國近3000名考生中,只有龔民和另外一個學生被錄取。但後來少科班因為學生人數太少,沒有開班,龔民只好插到蘇州中學的普通初三班重讀,一年後再次中考,成績更為優異。

    2006年9月,龔民的媽媽在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打工,龔民也因此進入廣州80中讀高一,開始了他高中生活。『9歲讀高一』,當年的龔民就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新聞追蹤

    老師同學眼中的龔民

    愛吃巧克力不太愛運動

    昨天,記者來到位於南海區西樵鎮的南海中學,在校園內隨機采訪的學生幾乎都認識『神童』龔民。

    一年多前,龔民從廣州80中轉入南海中學讀高三。據稱,他的到來還引起一陣轟動,有不少學生專門跑到窗口去看看神童是什麼樣,甚至是有同學還拿相機拍照。

    南海中學的老師說,龔民有著一種超乎他年齡的成熟,平時說話、所做的動作更像一個大人。只有和同齡人玩耍時,纔覺得他還是個小孩。『和眾多孩子一樣,龔民喜歡吃糖和巧克力,老師有時還逗他,說只要考到第一,就獎他一盒巧克力,他會欣喜接受。』

    據一位老師說,龔的思維敏捷,邏輯能力很強,英語和理科特別突出,他寫的作文完全想象不到是11歲孩子寫的。
      同學們還反映,龔民看上去並不是很喜歡體育:不會踢球、不會投籃,課餘時間在體育場難見其身影,更多時候是喜歡一個人拿著乒乓球對著牆壁練習接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6:40:44 | 只看该作者

中國小識字大王 不到兩歲懂2000漢字

中國小識字大王 不到兩歲懂2000漢字
http://news.sina.com   2009年05月08日 01:58   光華日報
  (北京8日綜合電) 雖然還不到兩歲,但是中國的李天琪小朋友已經認識將近2000個漢字。記者周二在其家中見到了這個“小識字大王”並對她進行了認字“考試”,讓人驚奇的是,對於記者所拿的較為繁雜的漢字卡片,李天琪均能一一念出。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了李天琪家。對於陌生的記者,小天琪起初還很害怕。過了10來分鐘,小天琪慢慢與記者熟悉起來,開心地為記者表演起識字技能來。
  記者首先拿出了一些印有漢字的卡片讓小天琪念,出乎記者意料的是,小天琪竟然連“窗”、“辮”、“繁”等相對比較複雜的漢字也能一一念出,只是個別漢字的發音不太凖確。而對於“亮”等字,小天琪還會自己造句,“天亮了。”
  看卡片串字
  記者又將另一些漢字卡片平攤在桌子上,念出其中的漢字,然後讓小天琪指出相應的卡片。對於這個“考試”小天琪表現得很是喜歡,邊笑邊凖確指出了卡片。
  隨後,竇女士拿出幾本幼兒啟蒙讀物,記者隨意翻開一本,指著上面的句子,小天琪也能一字不差地念出來。
  竇女士告訴記者,家中有大約2000個漢字卡片,小天琪雖然只有1歲10個月,但這些字她已經都認識了。

  ■ 還不到兩歲的李天琪小朋友,已經認識將近2000個漢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6:41:24 | 只看该作者

未滿2歲幼童 能識2000字

未滿2歲幼童 能識2000字

中國字筆劃複雜,識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中國有一名才22個月大的小女嬰竟然已識得2000字,等於是小學四、五年級學生的程度。22個月大的小嬰兒多半在吃喝睡覺玩耍中度過快樂的時光,但北京這個小女娃李天琪卻有別的事忙,就這樣,左一個好孩子,右一個好孩子,李天琪已把一床的字卡給認完了,李媽媽說,天琪識字的興趣很小就看得出來。

根據中國教育部門的資料,漢字字數多達8萬,常用的在2000、3000字左右,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應該要能識得2000字,喜歡在地上爬來爬去的李天琪顯然已早早完成多年後的國語課了,小天琪除了識字厲害外,現在也能看著拚音正確的念出中國字,也認得1到1000的數字。

抱著對女兒深深的期待,李媽媽特別帶著小天琪去做測量幼兒能力指標的發展商數,雖然從發展商數看不出天琪有異於同齡幼兒之處,但李媽媽已為寶貝的未來擬定了一條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就是天下父母心。(民視新聞黃君慧綜合報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6:41:59 | 只看该作者

武汉四岁识字女神童

武汉四岁识字女神童
--------------------------------------------------------------------------------

  
一个4岁半的女孩,能认得近9000个字;会背《百家姓》、能读《三字经》,她还能通读目前初中、高中和大学语文中选用的文言文;文言文本的《三国演义》,她也已经通读过了。

,在武汉市汉口竹叶山一住宅楼内,记者见到了这个非凡的小姑娘熊非凡。常用汉字只有3000个左右,一个4岁女孩会识9000字?记者有些不信,特意从新华字典里挑出一些生僻字如褫、魍魉、、麂,让她读,她居然丝毫不差地读了出来。

在小非凡的书桌上,还摆着初中、高中和大学语文中的文言文选读,《黔之驴》、《出师表》、《五蠹》、《扁鹊见蔡桓公》 虽然读得并不抑扬顿挫,对一些语词的理解有限,但她都能从头到尾读下来。当读到其中一句“翌日晨”时,小非凡还扬起头解释说:“就是第二天早晨。”

说起小非凡的那本“大学语文”,还有个有趣的故事。一天她到书店要买这本书,书店老板她打赌说,如果能认得书中的字,就把书送给她。小非凡试读了一段,果然字认得。书店老板只好认输。

小非凡的父亲曾当过10年老师。据他讲,小非凡3岁时,他就开始教学汉字,从简到繁,循序渐进。他利用孩子贪玩的特征,很注意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她喜欢看的、喜欢玩的、喜欢吃的东西着手,见缝插针,一有机会就教小非凡读书识字。慢慢地,小非凡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教起来也就日渐容易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dickytam + 1 + 1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6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9 23:51 , Processed in 0.10754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