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怎样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小学生父母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23:32: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09-5-11 23:20 发表
看了68楼,QQ的意思清楚了。

我的理解,QQ说怎样努力做好父母,而且还是小学生的好父母,不外:1、了解孩子,弄清孩子有没有上名校的天资;2、如果有,则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或曰名校),指导孩子从千万人 ...


谢谢,其实我也以为我说的很清楚了。其他人不明白,一则是我的表达能力较差。二则是我实在是无法给出别人更实际的指导了,本来我也没那个打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09-5-11 23:48:23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家长为孩子跨区上学4年买5套房(图)2009-05-11 09:26:38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跟贴 205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为了孩子小升初能跨区,北京一学生家长四年买了五套房,终于把孩子户口转到理想学区。昨天开始,北京部分城区开始受理小升初跨区审批工作,在“名校”扎堆儿的东城、西城和海淀,前来办理转入手续的家长人数超过千人。


  北京晨报5月11日报道 为了孩子小升初能跨区,我四年买了五套房,终于把孩子户口转到了理想的学区。”一位“尽职尽责”的小升初学生家长昨天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心愿。从昨天开始,本市部分城区开始受理小升初跨区审批工作,在“名校”扎堆儿的东城、西城和海淀,前来办理转入手续的家长人数超过千人。
  昨天,在西城区跨区手续办理现场,一位从朝阳区转来的学生家长指着申请表上的章洋洋自得:“同意转出该生,朝阳区不再安排。”朝阳区招生考试中心小招办的公章意味着对学生“放行”了,拿着同意“放行”的公章,这位家长迅速办妥了转入西城的手续。“入区手续比出区手续好办多了。”
  今年西城区约有初中学位7000个,但该区小学毕业生仅5550名,也就是说,即使西城区的孩子都不转出,该区的初中学位也富余出1500个左右。与西城区情况相似,崇文区今年初中有3000个学位,小学毕业生也仅为2200人。今年本市各区都存在“位多生少”的情况,因此各个区县存在着“抢孩子”的心理,尤其是学习好的“牛孩子”更是各区中学争抢的香饽饽。
  根据市教委的规定,今年本市严格控制学生跨区流动,加上部分区县今年小学毕业生生源较往年有所减少,各区县都制定了严格的出区规定。朝阳、丰台、石景山等区都明确规定,双籍(户籍和学籍)在区内的学生一律不准跨区。
  “不少区县都严格执行出区审批标准,但各区办理转入手续就放宽了许多。”对愿意返回本区升学的学生,一些区县还给予优惠政策,按往年的政策,多数区县对转入的孩子是“只能参加大派位,无法挑学校”。而今年很多区县对优秀的“牛孩子”放宽了政策,他们不但可以参加推优,还可以参加特长生测试,也可以不参加派位,就近划片入学。记者发现,转出的热门区多为朝阳、丰台、石景山这样的大区,这些区县孩子多,而名校相对较少,而转入的热门区仍是西城、东城、海淀等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区。
  为让孩子挤进心目中的外区“牛校”,很多家长都提前做了准备。一些家长更是不惜通过买房将户籍转到心目中的“牛校”所在区。一名来自朝阳区的家长称,为了孩子跨区上学,家里4年买了5套房,全在海淀、西城几所“牛校”旁边。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王大鹏 施剑松 殷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09-5-11 23:53: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5-11 23:32 发表


谢谢,其实我也以为我说的很清楚了。其他人不明白,一则是我的表达能力较差。二则是我实在是无法给出别人更实际的指导了,本来我也没那个打算。

某还在等着看实战手册呢,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23:5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6 wangtutu 的帖子

其实今年开始,由于生源减少,各学校也在抢学生,很多推优的学生,都不能跨区。

推优原本是一个好的理想,但可能造成更坏的恶果。

取消初升高考试,就能直接解决小升初的问题

取消高考可以解决初升高的竞争。

教育总是一环扣一环。单独一环的改革,可能会导致相悖的后果。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5-11 23: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00:01: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子不曰 于 2009-5-11 23:53 发表

某还在等着看实战手册呢,哈哈


我儿才上一年级,离实战还远呢,但思路是不变的,不管外界怎么变化,都会有相应的对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2 + 2 顺便问一下,你儿子是几岁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09-5-12 00:33: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5-12 00:01 发表


我儿才上一年级,离实战还远呢,但思路是不变的,不管外界怎么变化,都会有相应的对策。

how about your son's swiming?  fifty met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00:47: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长用户 于 2009-5-12 00:33 发表

how about your son's swiming?  fifty meter?


考我英语啊,这个和游泳怎么联系上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09-5-12 08:48:31 | 只看该作者
今年是羊年的孩子上小学,所以人少,等到明年我女儿上小学听说会比今年多4万,以后几年的金猪,奥运宝宝人也是非常多的。就算今年学生偏少,名校就那么几个,也是稀缺资源。我现在还在名校和离家近之间摇摆。
  做个好父母真的不容易,现在的择校,以后的择业,父母都是起关键作用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想办法侧面了解各学校的教学理念,能正 ...
听语漫步 + 5 + 5 那是因为孩子没有学会自己选择自己决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09-5-12 19:1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2 phoenix 的帖子

其实我最多就帮孩子择这一次校——而且就连这次择校,也是飞飞本人全程参与的。

我把一些学校的介绍(该校网站、上海本地论坛上的评论等)念给他听,把学校对孩子的要求念给他听,带他去参观学校、上公开课、参与学校的活动(我们之前就达成共识,不择那种专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牛校,所以不需要参加面试,所谓的“活动”就算是面试了,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这样的)。我们也会跟他说我们对几所学校的评价,当然他也会告诉我们他的想法。
他对那两所住校的民办小学都比较喜欢,原因有多项,最重要的一条是两所学校有着丰富的食品供应,让他对上学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连住校都肯。当然他更喜欢的是我们评价最优的那所学校,喜欢该校放学后的两个课外班——额外收费,但是从足球到钢琴、从科学到摄影,有很多选择。为了丰富的课外班活动,他很痛快地放弃了对美食的憧憬——人生的选择真是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会遇到的。

等到他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择校的决定就可以大半交给飞飞本人了。
那时他早已学会了上网、混论坛、找资料,通过课外班还会结识更多其他学校的哥们儿,了解更多我们所无法获知的中学秘籍。。。。
让我怀着对自己轻松生活的期待,陪着他慢慢长大吧。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阿布妈 + 1 + 1 我很赞同。
annfield + 2 + 2 非常想知道飞飞上的是什么小学!
qqyou + 3 + 3 做的真好,向你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09-5-12 20:12: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09-5-11 23:20 发表
看了68楼,QQ的意思清楚了。

我的理解,QQ说怎样努力做好父母,而且还是小学生的好父母,不外:

1、了解孩子,弄清孩子有没有上名校的天资;

2、如果有,则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或曰名校),指导孩子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

3、既然了解孩子,知道是合适的学校,就相信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进去,前面罗列的站坑行为纯属家长对孩子的“误”伤;

4、根据情况决定上不上指导学习的课外班(奥数、英语等)。还有关于如何应试敬请参阅老易及父母必须保持良好心态云云。。。



看了你这帖,发现自己的确悟性比较差,您这么一总结,俺觉得眼前明亮了许多。

但还是有点疑问,比如:

1、怎么算是了解了孩子,怎样才算有上名校的天资?

   俺觉得俺儿子天资还行,是不是父母们自己觉得不错就可以帮他选择名校了。那些父母认为自己孩子天资一般的,就别和俺们自信心强的父母们争了?

2、其实现在名校也挺多的,怎么才能知道自己为孩子选择了“合适”的名校?有哪些考量的因素和标准?

3、站坑这事儿就免了,这俺也认可。但孩子是否学英奥,可以根据什么情况或标准来判定?

QQ喜欢给人方向性的指引,其实我也喜欢。比如俺那“ 回头再看孩子的教育”,俺认为那些是教育理念上的误区,但同时也是俺实际情况的总结。虽然总结了,但实际运用方面又很难纠得了自己的偏,因为俺在方法论上还是坚定的左派。但俺又不是全然的理念论者,俺更强调的是方法和实操,所以理论或理念的东东,俺总是想探寻个操作路径出来。

请原谅俺的执着。这是坛坛嘛,人来人往,且高手如云。这问题又与这楼主旨自觉十分的搭界,就想再有这样一问。

QQ还是很多想法的孩儿的爹,这种思考对大家都有些启示,俺也觉得有道理。俺儿子明年也是小升初,但方针方面的东东对俺的实操还是觉得离得比较远。

看看您和大家在这方面有何高论。为了做“好的小学生父母”,这些不明的地方还是探究一下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1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01:41 , Processed in 0.07897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