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195|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按易版主要求重新整理教学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3 12: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两个问题请教:
1、我的问题:到底应该让他充分熟悉旧书再加新书,还是只管不断更新就行,因为都是些故事书。
2、儿童学习知识是需要不断重复巩固的,,我的问题是:我这种流水帐式的学习方式对他吸收新知识有利吗?
3、我的问题是:我这种不用他看书,都是我来讲的方式,会不会对他以后学习新的知识产生影响,例如过分依赖别人的输入。




以上为上一个贴子的内容,但据易版主回复有些问题交待得不是很清楚,故再发一贴:
1、知识水平:我不太会概括这个问题,只能分方面说说,
文字方面:我比较看重写作和阅读:
              (1)一周丁丁会编二篇日记,二个故事,然后我会和他一起看,指出其中非常好的地方,再指出一个需要           改的地方,一般一篇文章既然毛病很多,我也只选一处和他探讨,包括用词,开头,结构,中心等。然后我在电脑前打出来给他,他很高兴自己也有能出书。
              (2)阅读水平,丁丁有时自己看书,一般晚上固定的阅读时间我们一起看,看完我们会交流一两个关于文章的小问题,讨论的形式。独立阅读纯文字的儿童文学已经有大半年了,自己先后看完了《绿野仙踪》、《大林和小林》《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小布头历险记》等十余部中篇儿童文学,短篇能有三四百篇。我下载原文打印大字给他看的,怕他看坏眼睛。现在我感觉他阅读速度很快,但怕他假阅读,每天看完我们都会有讨论,联系现实讲生活,他对文章内容基本全部理解。
             (3)经典学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论语》正在读。
             (4)唐诗开始时是一周六首,背到二百多时变成四唐诗,一宋词,现在变成二首唐诗,一首宋词,二篇文言文的小短文。现在已经掌握二百多首唐诗,七八首宋词,七八篇短文。他背得最长的是长恨歌,其次是木兰诗,下一个打算孔雀东南飞。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些,也喜欢让他记一些这种叙事性的诗文。丁丁学过所有的诗歌他全部知道内容。

数理方面:(1)他的数学知识大部分都是生活中来,去超市,吃水果,玩积木,所以理解得比较扎实。另一方面虽然基础比较扎实,但我也没有继续加大难度,计算只练100内加减法,争取到脱口而出,只讲过简单的凑整法,没加其他速算知识。等他大了再说吧。
                  (2)思维训练玩得比较多,但我总嫌自己教得不够全面,半年前买了二本华数,挑些他弱的项目玩玩,现在已经在讲二年级的内容了。(思维训练非常好,建议家长一定要带孩子玩)

历史地理:(1)对中国朝代的脉络很清楚,一些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很熟悉,得益于《上下五千年》等历史故事,家里贴着一张长长的历史朝代表(像小时糊窗缝的纸条长长的),每讲完一个故事,就把名字写在小纸条上,贴在相应朝代下面。平时玩时,指哪讲哪,挺好玩。
                  (2)对世界地理有一定了解,我家里光是地图就贴了五张,我经常抱着他在地图前讲故事。从两河文明到索马里海盗,讲大江大河时会带一些冲积平原的知识,讲红海会带一些运河及索马里海盗的知识,这样结合地图他一下就明白为什么海盗要在那里。什么都讲,他非常喜欢听。我做了一个盒子,把讲过的故事名写在小纸条上放在盒子里,和他玩抽签,他抽到就讲给我听,我抽到就讲给他听。


生物天文:主要是参照一些百科全书,分专题,因为即使我们知道得比孩子多,但却不系统,自己讲会有所偏失,所以要参照书。但要比书讲得生动,所以我会备课,串线,编故事,带他去大自然中,例如这周要介绍植物的自我保护,带他去公园的时候就开始和讨论树的叶子等。

2、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丁丁学习很快乐也很主动。我想可能有两点原因(1)我为丁丁讲的内容都是经过准备的,充分考虑并符合他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同时兼顾知识的系统性,有关联的内容孩子当然爱学了,就象讲珍珠港战役,之后又讲过轰炸东京,问他谁先谁后,他会分析,日本先炸太平洋舰队,美国抱仇就炸东京。(2)从小我给丁丁的输入就比较杂,什么都有,所以造在了他的接纳性较好。什么都不拒绝,都很感兴趣。
        每天我说:“丁丁学习了。”他无论在做什么都会放在飞快地跑过来。从来没有推脱过。我想可能学习对他是一件他愿意做的事情吧。因为在学习的时间里,他会和妈妈一起看有趣的书,和妈妈争论问题,会思考有趣的数学题等等,也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我想把孩子教训成什么样的人:少为学习而烦恼,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的人。
我的观点:(1)现在教是为了将来不教。
                   (2)教孩子一定外松内紧,对内妈妈要做足功课,但一定不要让孩子知道。丁丁学知识一直是在放松自然的状态下学的。遇到什么场景就了解什么知识。(当然阴险的妈妈有时会故意制造这样的场景)
                     (3)我从来没想过几岁的孩子适合什么知识,只要他能快乐地接受就是适合他的。每次在旧知识内容上加一两个知识点,难度以让孩子抬抬脚就能够着最好,这点是培训机构所做不到的,只有妈妈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
                   (4)体育一直是爸爸来带他玩,我没过多关心过,检讨中。
                    (5)丁丁业余学了画画和围棋。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8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苹果无色 + 2 + 2 真好哇!
hq1966 + 10 + 10
梧桐雨 + 2 + 2 学习一下。
结绳记忆之然然 + 2 + 2 想问下思维训练用书??
ee1107 + 2 + 2 学习一下。妈妈很会教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4-23 13:37: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漂亮的小汽车 于 2009-4-23 12:31 发表
每天我说:“丁丁学习了。”他无论在做什么都会放在飞快地跑过来。从来没有推脱过。我想可能学习对他是一件他愿意做的事情吧。因为在学习的时间里,他会和妈妈一起看有趣的书,和妈妈争论问题,会思考有趣的数学题等等,也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


你把学习变成了一件有趣快乐的事,孩子陶醉其中,应该说是非常棒的教育。
你说的现在教是为了将来不教,这句话我似曾相识。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也是早教比较成功,现在孩子读三年级,基本不用怎么操心
读书的事,孩子喜欢读书,喜欢自学。也比较懂道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种回报。

现在,我觉得你可能需要考虑更高层次的目标。
有人不喜欢过早给孩子定目标,说顺其自然,将来孩子喜欢干什么再说。
这种看法我是非常不赞同的,会有专文探讨。

另外要考虑,孩子知识多是好事情,但,这么多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
是想在写作能力方面有所突破,成为作家,还是其他?
知识的特点是容易遗忘,学的少还行,还能复习过来,
学的多了,复习不过来就容易忘。
所以,纯知识,主要是事实类的知识要适可而止。不是多多益善的。

另外,技能性的学习是不是也考虑一下?比如英语。
情感方面的学习。比如,游戏,交流,交往。
孩子能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他孩子的情感,能不能与别人很好相处?
这也是一种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HMB + 2 + 2 精品文章!
woodhead + 2 + 2 老易就是老易。句句点中要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4-23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天啊!真是受益匪浅啊!教孩子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才行。特别同意LZ的看法“少为学习而烦恼,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的人。”我认为不论教孩子学什么,培养兴趣是主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4:28:40 | 只看该作者
版主说到了我最关心的问题,知识确实要适可而止,所以我说我的方法需要不断地修改。
但是量与度的关系我总是把握不明白,总是认为,只要了快乐地接受了,就是他需要,看来也不是这样的。
丁丁在幼儿园里,班里的小朋友都喜欢和他玩,老师们也喜欢他,所以我很少给他讲怎样与小朋友相处之道,总认为没有问题,经版主提醒回想确实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技能。
丁丁的英语学习主要是五方面:(1)我在日常会话中经常和他说(2)正式进入阅读是四岁多一些。他的阅读材料是双语故事接龙,直接看着文章读,然后背下来,小孩子背得真快啊,几篇背下来,随着认词量的增,看与背结合的方式,背得越来越快。(3)还选了一些非正式的阅读材料,机灵狗,体验,国家地理,故事城堡等。(4)为孩子联系了一位外国老师,每周一小时专门和他们说外语,一共六个孩子。(5)专题训练选用新概念,一周一个专题,还是听说。

版主指出我没有考虑更高层次的目标,确实是这样的,我一直觉得和孩子边玩边学挺好的,没想过更多。想请版主举个例子,什么是更高层次的目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老易 + 10 + 10 目标的问题正在考虑中,会专文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4-24 11:44:55 | 只看该作者
“家里贴着一张长长的历史朝代表(像小时糊窗缝的纸条长长的),每讲完一个故事,就把名字写在小纸条上,贴在相应朝代下面。平时玩时,指哪讲哪,挺好玩。”
真是个好主意!佩服楼主的用心!!
向楼主致敬,向楼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4-24 12:42:08 | 只看该作者
“他的数学知识大部分都是生活中来,去超市,吃水果,玩积木,所以理解得比较扎实。另一方面虽然基础比较扎实,但我也没有继续加大难度,计算只练100内加减法,争取到脱口而出,只讲过简单的凑整法,没加其他速算知识。等他大了再说吧。
2)思维训练玩得比较多,但我总嫌自己教得不够全面,半年前买了二本华数,挑些他弱的项目玩玩,现在已经在讲二年级的内容了。(思维训练非常好,建议家长一定要带孩子玩)”,
这个是我最头疼的,我的方法可能不对头,孩子不是太配合,还请楼主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学点方法讲给孩子听。
我买了阶梯数学,讲到排序、有规律的摆放东西、顺序等,我一般这么教,拿一些水果形的小积木,先摆一桃子,在摆一个苹果,在放一个桃子、在放一个苹果,然后就问他该放什么,并且我会告诉他,按一个桃子一个苹果的顺序放,但结果 ,不知道是我说的不对还是方法有误,(孩子上小班了)。请各位高手指点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4:46:22 | 只看该作者
思维训练只是在四岁以后才开始正式买书的。分年龄段,我也没买几本。
之前都是平时玩时进行的,所以很琐碎,没法说具体。
我举几个例子吧,和他一起玩小汽车,十几辆,设置宽路窄路,遇到窄路就一个接一下地走,稍宽一些可以两个两个走,六排,再宽些还可以三个四个一起走,理解了数的均分。和他一起玩小羊狼白菜过河的游戏,让他用积木当小船或真的小船运上小动物自己摆一摆。每次去超市给他十元,让他自己选东西,现在已经给他二十元了。摆弄天平,找不同,走迷宫,随口编迷语,在生活中介绍一些图形,很多。
我为了能全面一些,买了一些奥数的书,妈妈看,然后根据里面的类别找生活中的例子,随时随地和他玩。教会了孩子,而且不着痕迹。后来他自己随便翻奥数的书,发现时面的东西自己怎么都会呢,小人还挺得意呢!
孩子小的时候少对着书本说教,尽量玩中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结绳记忆之然然 + 2 + 2 能把随时随地的在玩中学,能安插进去,我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4:57:04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找规律的题,特简单的我没特意教过他。但我感觉象你那样告诉宝宝,一个苹果一个桃子,他会分心的,精力集中在一个苹果或一个桃子上了。可以试着连在一起。
例如五个才成规律的那种,我说,宝宝我们一起来看吧。你要观察孩子,你觉得他思考了很久没有起色,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有反映,(因为我一直怕太难的东西挫伤了孩子的兴趣)一般我会这样做,假装自言自语把规律念出来五个一停顿连接念几次,他就非常高兴地告诉我,“他”找到了。而且下一次再遇到这样题时,也会学着我念出声来,念出声就有感觉找得很快。
你也可以试着自己假装念苹果桃子,停一下,苹果桃子,再停一下,连接念几次,到断处突然停住了,咦没有了该放什么呢?宝宝一定会帮助你思考的。相信几次后一定有感觉。早期时让孩子接受自己做不出或他看到家长不高兴或着急的样子,他会退后的。真的是鼓励出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梧桐雨 + 2 + 2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4-24 17:25:32 | 只看该作者
很细心的妈妈,就是要寓教于乐,带孩子也是一门科学,我们孩子一样大,能给个联系方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4-25 20:57: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漂亮的小汽车 于 2009-4-24 14:57 发表
我记得找规律的题,特简单的我没特意教过他。但我感觉象你那样告诉宝宝,一个苹果一个桃子,他会分心的,精力集中在一个苹果或一个桃子上了。可以试着连在一起。
例如五个才成规律的那种,我说,宝宝我们一起来 ...

今天晚上试了一下,小有成绩,四种不同的水果积木,一共16个,摆放成功,谢谢。
还能请教一下,把你买的奥数的书名说一下,我在去学习一下,谢谢了。
还有你提到给孩子背英语的故事,我想给孩子背点经典的,所以现在没有给他背,只是读给他听,你当时给他背的是什么文章,还能在推荐一下。少走点弯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0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5:53 , Processed in 0.095720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