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21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长》〈家长学堂〉〈家校互动〉栏目在线约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5 11:4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长》是国家级刊物。面对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成长》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每月一期,定价5.50元,共十本,全年价55元。
长期在线采稿,是《成长》采稿的一种重要方式稿。

本专栏栏目编辑:
《家长学堂》——醉梅(投稿信箱:xuetang@cedu.cn)

〈亲子之间〉——徐晓英  yunmei(投稿信箱:qinzi@cedu.cn)

《家校互动》——徐晓英  醉梅(投稿信箱:hudong@cedu.cn)


请作者有作品请在此贴下跟下去,不要另起新贴。以便于本人管理。欢迎广大作者踊跃上传优秀的文章。也可投至信箱。
作者写清通信地址、姓名、邮编,电子信箱。每稿必复。稿件一经录用,将立即通知本人,并付稿酬。(注意:信箱投稿不要用附件形式,直接发在信纸中)见下:

《家长学堂》是专门为家长开辟的园地。在你的教子生活中 ,总会有一番酸甜苦辣,总会有一些成功教育经验,请拿起你的笔,写下你家庭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对家庭教育,总会有些独特想法,现代理念,请拿起你的笔,写下你的智慧和思考。

〈亲子之间〉记述父母与儿女间的情感、生活故事。反映家庭中的乐事、趣事、新鲜事。文章要求感人至深,生动形象,富有故事性,趣味性,童趣。记下你与儿女共同成长的岁月,让它在生命中闪现珍珠般的光彩。

〈家校互动〉是架通老师与家长、家庭与学校的桥梁,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让老师更贴近家长,共同哺育我们的孩子。在你的教学生涯中,总会有令你感动、值得你去深思、去感动,值得你去感叹、去反思的地方。请在这儿留下你思索的足迹。

为了便于网友们投稿的针对性、具体性。现将栏目内容分类及要求作如下说明:

《家长学堂》栏目文章分类及要求:

A类:具体操作类——成功家教的生动范例。如[经验分享]、[教子心得]、[学习指导]、[家教艺术]、[习惯养成]等。要有较强的通俗性、实用性,具体性、操作性及科学指导功能。能给读者家长提供实际的教子经验和借鉴方法。(重点类)

B类:心灵倾诉回忆童年类——为通过自己儿童时代所经历的正面的、负面的家庭教育来纵向反思家庭教育;以娓娓叙说童年的生活故事或心路历程来对比今昔教育,给现在的家长以思考。比如[童年足迹]、[心灵倾诉]、[天下父母]、[温馨亲情]、[两代沟通]等。此类又细分两类:

(1)痛苦遗憾的心灵体验,无意伤害的幼小心灵,两代人的隔阂冲突,落后陈旧的家庭教育。要有批判性,反思性,批判传统落后教育观,反思不科学不正确的教育观。
(2)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可歌可颂的父爱母爱,没齿难忘的童年趣事。


C 类:教育观念(反思)类——新颖独到的见解思想。如[学做父母]、[家教失误]、[家教困惑]、[家教误区]等。能结合具体例子来谈,以改变不科学的家教观,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可结合教子故事、具体案例来写。善于发现易忽视的教子问题,善于剖析教子误区。以引起家长的注意、反思,给家长以启迪、醒悟。可通过故事形式来写。(重点类)


D 类:教育感悟类——睿智隽永的教育哲思。通过小寓言或小故事来阐明一个教育观念。给人以启迪,深思。从而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思考。文章要求短小精悍,富有哲理。


E类:个案分析类——结合儿童心理知识分析现象或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用具体实例来写。



《家校互动》栏目文章分类及要求:


A类:个案辅导类——成功的心灵辅导。能根据学生的表现,联系家长和老师,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学生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措施。详细介绍解决问题的过程。

B类:家长会心得——成功的家长会经验介绍。

C类:家访故事——通过走访家长,走近学生,共同教育好学生 。

D类:家校互动新理念——在学校、教师配合下,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进步、家长素质提高
的新观念,新办法,新思考。

E类:优质的家长会发言稿

《家校互动》栏试举例:

厌学、家长无策,教师难教。

家长会上的交流、家访感受、个案辅导。

家长难以配合学校教育或家长对老师的看法。

当然不止这些,以上只是例举。作者可自拟标题。
*********
注意:
1、文章要注重故事性,趣味性,突出人文性,情感性。结合生活中故事、事例来写。
    分析要深刻,说理要透彻,叙述要生动形象,与生活结合,富通俗性。请不要泛泛而谈。要结合例子而谈。谢绝学术性、论文式文章。
2、特别欢迎新家教观点,新教育理念、视角独特的、有创意、有新意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7-5 23:20:28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没有幼儿什么事。

幼儿不成长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7-5 23:32:28 | 只看该作者
前车之鉴+-->引用:前车之鉴 好像没有幼儿什么事。 幼儿不成长了吗?
你不是成长的很快吗?都大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7-6 19:39:20 | 只看该作者
前车之鉴,你好。可以有的。第一期《禁锢的心灵》就是写孩子在幼儿园的事。还有小学生低年级的小小作文。中学生的作品,亲子之间的故事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7-7 00:02:24 | 只看该作者
还是给贴一点已有的文章,作为大家的赏析吧,借鉴一下你们的风格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7-7 12:49:22 | 只看该作者
前车之鉴+-->引用:前车之鉴 还是给贴一点已有的文章,作为大家的赏析吧,借鉴一下你们的风格也好。
是啊,好东西大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4-7-9 00:29:35 | 只看该作者
这儿不贴。这儿留给朋友们投放稿件。已发表的精彩文章已贴了一些到各期目录中。请朋友们去看。我还会陆续贴上来的。感谢各位的厚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10-9 23:18:46 | 只看该作者
一次被大人搞砸的幼儿冷餐会





◎曾颖

为了培养小朋友的自我照顾能力,幼稚园决定搞一次冷餐会,以自助餐的形式进行。了让孩子们增加信心和兴趣,特邀家长们观摩。

餐会在幼稚园的餐厅里举行。几张小餐桌并在一起,上面摆放著几个花瓶,里面插著各式各样漂亮的鲜花。鲜花下面放著一排漂亮的不锈钢条盘,里面装著炒虾、带鱼、鸡翅、鸭脚、火腿肠和毛豆藉片等,大致都是夜市上“冷淡杯”常见的一些菜品。

参加冷餐的小朋友们被一条细线隔离在餐厅的内圈里,这些三到四岁的小朋友们对这场有别于平常午饭的餐会充满了期待,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细线之外,他们的家长们如同等待一场球赛的球迷,脸红红的跃跃欲试准备他们加油打气。

老师讲餐会规则:一不要大声喧哗和争抢。二,注意根据自己的食量和口味选菜,不要浪费。三,家长不许进到就餐区里帮助小孩选菜。

规则宣布完,钢琴曲奏起来,小蜡烛点起来,餐会开始了。

孩子们拿著自己的盘子朝自己喜欢的菜品走去,每道菜品前都围起了一小堆人。挤在前面的,用勺子和夹子小心地挑著菜,后面的小朋友虽然有点焦急,但还是耐心的排著队。

站在细线外的家长们,表情各不一样。排在前面选到菜的孩子们的家长面露喜色;而排在后面没有选到菜的孩子的家长们,则比孩子还急。仿佛他们的孩子们所面对的不是一场普通的冷餐会,而是人生中一次重大的竞争一样。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竞争的胜利者,哪怕这竞争只是一场冷餐会。

有家长坐不住了,冲进圈子里帮小孩抢起菜来。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帮到孩子,别说是那根细线,也许是三丈高的围墙甚至一切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都不是什麽障碍。

随著个别家长的冲入,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原先选著菜的孩子一下子成了弱势。他们的爸爸妈妈,又哪能看到自己的孩子面对这样不平衡的竞争呢。于是也甩开细线和规则,冲入到抢菜的行列中。一时之间,你争我夺,刀叉飞舞,而多数孩子们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表情各异地看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自己拼抢。很快,他们面前便堆起了一座几倍于他们食量的小小菜山。只几个家长有事没来的小孩们端著空碗哭兮兮地在旁边念叨爸爸妈妈。这引起了一些家长和小孩的讪笑。

餐桌上的鲜花七零八落,小蜡烛熄了十之七八。遍桌没有充分咀嚼或根本没有嚼过的食物一片狼籍。

幼稚园的园长说:我们这次餐会上的菜都不值什麽钱,而且数量绝对是准备够了,但不知什麽却以这样的结局收场。这样的事只须经历一件,足以让小孩不相信任何有关礼让、谦虚、知足和善良的故事,他们会认那是骗小孩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7 21:17:14 | 只看该作者
家长的素质关系到孩子的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05 , Processed in 0.11076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