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我之所以在读此书上花时间,是因为我觉得此书对我启发意义甚大。除于前文中已经说的,还总结两点:
就文化方面来说,我思考,在急剧变化的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现实中,中国传统形式的文艺作品(如旧体诗词,中国书法,乃至昆曲这样的戏曲)其生命力的内核在哪里?
教育方面来说,此书我的启发是,我觉得古今中外的学习,都有一个学到皮毛和学到精髓的问题。充和的国学,四姊妹的昆曲学习,似都有入其堂奥之功。现在中国的学校教育,学皮毛的比例有多大呢?读此书使我认识到,不论学什么,学精髓必有名师,以及长期艰苦的学习。并且,学好一样东西,即可触类旁通,提升整个自己。
张武龄看见女儿们玩牌带赌,觉得很没有品味,就看不下去了。元和、允和和兆和三姊妹学习内容很全面,不错。充和那么长时间坚持学习那么难的学习内容,她为何不觉得枯燥?换言之为何不引起她厌学?我想是老师引导她挖掘出了其中的乐趣,这就是好老师之所作为也。麦克卢汉说,好老师就是帮助学生节约时间的老师(通过指点,使学生得以花更少时间学到更多东西);而我想好老师同时也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之乐的老师。
另外,张氏四姊妹,儿时都接触《史记》《汉书》等,有助培养她们的追求实际知识的倾向,进而有助于培养她们的历史意识。
武龄为三姊妹自编的教材中有《史记》篇章,三姊妹后来出典“陈涉世家”为保母起名;充和长期学习的内容首推《史记》,识修闲暇时让充和申论《史记》中叙事的意义;识修临终前几天,要充和朗诵司马迁《史记》中她喜欢的章节聊以遣怀……这都反映了“合肥精神”所起的作用。
《合肥四姊妹》单列一章“合肥精神”决非寻常。这也是她们的学习有“功利性”的突出一面。也就是即使无具体功利也明显有历史功利也。而充和凭为古籍断句考入北大,也即有具体功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