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464|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從「三十分鐘」到「十小時」——論王財貴先生讀經理論中時間量的問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 09:5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從「三十分鐘」到「十小時」——論王財貴先生讀經理論中時間量的問題)O
                                                                                            z-Xv
                                                                                            撰寫人:黃亦珉0sq
                                                                                            指導教授:王財貴\vtJ{D
一. 前言u2
王財貴先生在早期推廣讀經時,大多強調只要在孩子的日常作息中勻出一點時間讀經,就有很好的成效 ;然近期在強調「大量讀經」「老實讀經」的口號下,對於每曰讀經的時間要求有增加的趨勢,除了建議家庭每日讀經時間至少要一小時以上(每日進度一百字,讀一百遍,約需一小時),並鼓勵家長用在家自學或就讀全日讀經學園的方式,增加到每日四~~六小時,甚至每日超過十小時也無不可。筆者以為,王財貴先生做這樣的改變,有其背後的理論根據,故嘗試以本文探究之。|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ylL
二. 不同的社會環境背景9
兒童讀經教育推廣初期之時,社會大眾對讀經的內涵普遍缺乏認知,接受度亦不高,在實用主義當道的思維下,教育者與家長皆相信增加知識與累積經驗才是學習的主軸,那時推廣的重點在於大力宣揚讀經基本理論,並鼓勵家長開始試行,故在此階段宜提出一種方便可行的入門之法,每天只要多花一些時間即能看見成效;然而讀經教育在推廣十年之後,讀經已成為大家逐漸接受的一種教育模式,許多小學、幼稚園都將讀經列入語文教育的一環,亦有愈來愈多與王財貴先生不盡相同讀經理論的出現,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使讀經的成效深化,徹底改善當前語文教育低落、人心膚淺腐化的問題。王財貴先生認為,欲改變目前的教育窘境,唯有將讀經主義反客為主,成為教育的核心精神,而置實用主義於未節輔助的地位,才是符合人性提升教育功能的根本道路。其具體的實施方式,除了「大量讀經」與「老實讀經」之外,最主要而直接的做法是將讀經的時間量大幅增加。:;?s3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kd"Vk
三. 不同的立基點jS
進一步言之,「三十分鐘」與「十小時」是基於不同的立論點:「三十分鐘」是「附加式」的思唯,也就是其它的生活與教育型態不變,只是每天挪出一小部分時間來實施讀經的課程;而「十小時」則是「核心式」的思維,落實讀經作為教育主軸的型態。就人才培養的觀點而言,兩者皆可促進各種潛能的開發,但若要培養一位識見超卓,透顯人性光輝的大才,或許後者要比前者更有機會。wK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BAM0=@
四. 兩者在推廣上的優劣>
每天十小時的讀經量乍聽之下不可思議,然而再細探之亦非絕不可行,正如其它才能的培養,一個奧運金牌的得主,一個享譽國際的演奏家,都是從小開始大量練習而來的成果。大量練習雖非成就天才的關鍵因素,但往往是一項重要條件。況且經典具有普遍與永恆性的價值意義,實行起來更具合理性與全面性,不同於特殊才能,只是單向的極致展現。然而就推廣的角度而言,「每日三十分鐘」相較之下容易被接受,「每日十小時」則是難以實行.而且,雖說讀經主張是本末兼顧,但本末差距太大,難免讓人誤會為是排斥了其它的教育.這也是近年來王財貴先生遭受非議的地方。這裡必須提問的是:何以一個要廣為推行的教育運動,要越來越背離大眾的接受度,而往孤高處行去?Ev]:I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y4[T
前文有言,當前推廣讀經所要面臨的課題是:如何深化讀經的成效。「每日三十分鐘」雖然簡易可行,容易入門,但缺點是容易淺嘗輒止,船過無痕;而「每日十小時」雖然門檻變高,容易望之卻步,但也考驗讀經家長對於讀經理論的堅定與否。也許一時間無法弭平外界的質疑,但若能因此而造就一輩有天地之量的國際大才,帶領人類整體向上提升;而一時不能做到的人,也因標準的提高,使他們稍稍步趨追隨,這樣的成效豈不更具意義與價值?M#C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H:mS
五. 王財貴先生讀經理論的特色h"Arc
筆者以為,王財貴先生的讀經理論不能視為類宗教(因其源於理性,非源於對未知之神的崇敬),亦不只是隸屬於潛能開發的、道德的、甚或只是文化教育之下,作為其中的一個環節。此理論乃是從人性的根源出發,對教育全面的思考,它包含了智能開發、道德與文化諸領域.它不是某一種教育技術的理論,而是一種教育哲學。既是哲學,就需要提出一超越現實殊相的純粹理想標的。「每日十小時」正是展現此純粹標的的易簡工夫。提出一個純粹理想是哲學家的責任,但並不意味達不到純粹與完美即是失敗,相反的,王財貴先生的讀經理論雖有分判,更有融釋精神,只要是誦讀經典,無論多少時間量,都屬乎讀經的範圍。只有純粹與否的問題,而無對與錯的問題。L2]hGf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l`j
六. 結語br}]W
從「三十分鐘」到「十小時」雖然只是讀經時間量上的延長,但深究之可發現與王財貴先生整個讀經理論有著環環相扣的關係。在其理論中,欲深化讀經的成效,指點與啟發經典內容仍為次要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助緣工夫;將讀經教育視為教育主軸,並增加讀經的時間量才是主要的、非有不可多多益善的本質工夫。雖然在實踐的過程中,隨著每個孩子不同的才性、成長環境等變因,不是人人都能達到此理想狀態,如同聖人境界之難登,但提出理想畢竟是哲學家的責任,不能夠因為理想之難達就怪罪此理想為狂妄,也不能夠因為實踐者為現實做出種種修正,就反噬其源,認為此理想為無用。理論的創立者與實踐者需要各司其職──理論的創立者須堅守其理論的普遍性,做為實踐者的標竿;實踐者須有效地將此抽象的理想付諸實行,即使做出種種修正亦不偏離其本。若能如此,理想與現實才能達到最佳的平衡。W:=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09:59:11 | 只看该作者
从「三十分钟」到「十小时」——论王财贵先生读经理论中时间量的问题
                                                                                            
                                                                            撰写人:黄亦珉
                                                                            指导教授:王财贵
一. 前言
王财贵先生在早期推广读经时,大多强调只要在孩子的日常作息中匀出一点时间读经,就有很好的成效 ;然近期在强调「大量读经」「老实读经」的口号下,对于每曰读经的时间要求有增加的趋势,除了建议家庭每日读经时间至少要一小时以上(每日进度一百字,读一百遍,约需一小时),并鼓励家长用在家自学或就读全日读经学园的方式,增加到每日四~~六小时,甚至每日超过十小时也无不可。笔者以为,王财贵先生做这样的改变,有其背后的理论根据,故尝试以本文探究之。|
 
二. 不同的社会环境背景
儿童读经教育推广初期之时,社会大众对读经的内涵普遍缺乏认知,接受度亦不高,在实用主义当道的思维下,教育者与家长皆相信增加知识与累积经验才是学习的主轴,那时推广的重点在于大力宣扬读经基本理论,并鼓励家长开始试行,故在此阶段宜提出一种方便可行的入门之法,每天只要多花一些时间即能看见成效;然而读经教育在推广十年之后,读经已成为大家逐渐接受的一种教育模式,许多小学、幼儿园都将读经列入语文教育的一环,亦有愈来愈多与王财贵先生不尽相同读经理论的出现,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读经的成效深化,彻底改善当前语文教育低落、人心肤浅腐化的问题。王财贵先生认为,欲改变目前的教育窘境,唯有将读经主义反客为主,成为教育的核心精神,而置实用主义于未节辅助的地位,才是符合人性提升教育功能的根本道路。其具体的实施方式,除了「大量读经」与「老实读经」之外,最主要而直接的做法是将读经的时间量大幅增加。
三. 不同的立基点
进一步言之,「三十分钟」与「十小时」是基于不同的立论点:「三十分钟」是「附加式」的思唯,也就是其它的生活与教育型态不变,只是每天挪出一小部分时间来实施读经的课程;而「十小时」则是「核心式」的思维,落实读经作为教育主轴的型态。就人才培养的观点而言,两者皆可促进各种潜能的开发,但若要培养一位识见超卓,透显人性光辉的大才,或许后者要比前者更有机会。
  
四. 两者在推广上的优劣>
每天十小时的读经量乍听之下不可思议,然而再细探之亦非绝不可行,正如其它才能的培养,一个奥运金牌的得主,一个享誉国际的演奏家,都是从小开始大量练习而来的成果。大量练习虽非成就天才的关键因素,但往往是一项重要条件。况且经典具有普遍与永恒性的价值意义,实行起来更具合理性与全面性,不同于特殊才能,只是单向的极致展现。然而就推广的角度而言,「每日三十分钟」相较之下容易被接受,「每日十小时」则是难以实行.而且,虽说读经主张是本末兼顾,但本末差距太大,难免让人误会为是排斥了其它的教育.这也是近年来王财贵先生遭受非议的地方。这里必须提问的是:何以一个要广为推行的教育运动,要越来越背离大众的接受度,而往孤高处行去?

前文有言,当前推广读经所要面临的课题是:如何深化读经的成效。「每日三十分钟」虽然简易可行,容易入门,但缺点是容易浅尝辄止,船过无痕;而「每日十小时」虽然门坎变高,容易望之却步,但也考验读经家长对于读经理论的坚定与否。也许一时间无法弭平外界的质疑,但若能因此而造就一辈有天地之量的国际大才,带领人类整体向上提升;而一时不能做到的人,也因标准的提高,使他们稍稍步趋追随,这样的成效岂不更具意义与价值?
 五. 王财贵先生读经理论的特色
笔者以为,王财贵先生的读经理论不能视为类宗教(因其源于理性,非源于对未知之神的崇敬),亦不只是隶属于潜能开发的、道德的、甚或只是文化教育之下,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此理论乃是从人性的根源出发,对教育全面的思考,它包含了智能开发、道德与文化诸领域.它不是某一种教育技术的理论,而是一种教育哲学。既是哲学,就需要提出一超越现实殊相的纯粹理想标的。「每日十小时」正是展现此纯粹标的的易简工夫。提出一个纯粹理想是哲学家的责任,但并不意味达不到纯粹与完美即是失败,相反的,王财贵先生的读经理论虽有分判,更有融释精神,只要是诵读经典,无论多少时间量,都属乎读经的范围。只有纯粹与否的问题,而无对与错的问题。

六. 结语
从「三十分钟」到「十小时」虽然只是读经时间量上的延长,但深究之可发现与王财贵先生整个读经理论有着环环相扣的关系。在其理论中,欲深化读经的成效,指点与启发经典内容仍为次要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助缘工夫;将读经教育视为教育主轴,并增加读经的时间量才是主要的、非有不可多多益善的本质工夫。虽然在实践的过程中,随着每个孩子不同的才性、成长环境等变因,不是人人都能达到此理想状态,如同圣人境界之难登,但提出理想毕竟是哲学家的责任,不能够因为理想之难达就怪罪此理想为狂妄,也不能够因为实践者为现实做出种种修正,就反噬其源,认为此理想为无用。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需要各司其职──理论的创立者须坚守其理论的普遍性,做为实践者的标竿;实践者须有效地将此抽象的理想付诸实行,即使做出种种修正亦不偏离其本。若能如此,理想与现实才能达到最佳的平衡。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4-2 10: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0:01:17 | 只看该作者
读罢两句老话浮现脑海:
1.取法其上得其中,取法其中得其下;
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世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先生经常的会这样补充:“这里没有对与错的问题只有纯粹不纯粹的问题”,真是中正!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4-2 10: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0:11:07 | 只看该作者
雖然在實踐的過程中,隨著每個孩子不同的才性、成長環境等變因,不是人人都能達到此理想狀態,如同聖人境界之難登,但提出理想畢竟是哲學家的責任,不能夠因為理想之難達就怪罪此理想為狂妄,也不能夠因為實踐者為現實做出種種修正,就反噬其源,認為此理想為無用。理論的創立者與實踐者需要各司其職──理論的創立者須堅守其理論的普遍性,做為實踐者的標竿;實踐者須有效地將此抽象的理想付諸實行,即使做出種種修正亦不偏離其本。若能如此,理想與現實才能達到最佳的平衡。”
       十个小时读经是必然的理想,如同我们大家希求成圣成贤或成佛成道的理想一样,有人会说:“一天十個小時感覺有點吃力,不知道孩子是否吃得消?”那他也许没有读懂或者误会先生的话了!
        就好比说“让他成圣成佛成道他受得了吗?”也许他真的现在还受不了,但是不能因为一般人一时的受不了,就认为他也永远不能成就啊!甚至连想想都害怕啊,丈夫自有冲天志,理想与志向总应该确立的,志不存高远人必致庸俗浮浅,谁真的愿意自己的孩子永远庸俗浮浅呢?当然也许有人说我就希望他平常一些。要真平常就必须有道德的理想啊!所以理想其实是超越的,它其实不在什么高低长短上面,极高明而道中庸,超越而亦真平常。否则难免“崇高必至堕落”的箴言,也难逃浮浅庸俗而烦恼多多的人生。我们自己已经被庸俗掉太多的时光了,难道还要继续这样下去过活,难道还要障碍我们孩子的光明之途吗!我们是真的给与他们永恒的深远的恰当的爱了吗?从良心上在兹念兹日日作此想,每日都有一种奋斗的平常每日都必保持我们超越的理想!
            其实我看季谦先生真的一直是“吾道一以贯之”的!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4-2 10: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4-2 15:40:36 |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家里的孩子真的是每天10个小时读经的家长来说说感受啊?实践才能检验理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3:39:5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用找了,以前清朝前期的那些皇子们基本都和这个时间差不多,还有一些比较严格的藏传密宗寺院,很多堪布,仁波切都是这样从小训练出来的。十小时乍一听感觉很多,其实在咱们体制内学校,难道学生学习时间比这个就短很多吗?而且学的内容又符合教育原理吗,能开启人性智慧吗?开启的是人类l理性的哪一层,时机教材都 相应吗?要说问题就要前后左右都思考,那么最后就知道原来十小时真的不止是个绝对理想,也不是完全不能实践的。而真正的道理,不是等待别人都实践了再去做,而是依照理性可以做就马上去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4-3 16:51:3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话父母一人要全职了,要不还是送读经学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4-3 20:2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天津清羽 的帖子

每个孩子对培养孩子都有不同的理解,可能有的想培养大才,有的想培养一个幸福却不一定伟大的孩子,有的想培养一个某一方面有专才的孩子。每个家庭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父母的高度可能就决定了孩子以后的高度吧!
不过真要以这种方式读经,其实家长所付出的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也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承受的(我不是指经济)。不是送去读经学校就可以算是10小时读经了,也不是在家放10小时碟子就算10小时读经了,我的感受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现在平均每天听经2-3个小时(碟子读加妈妈读),都需要家里人密切的配合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所以10个小时,而且孩子确确实实算是在读经,父母不知道要有多大的智慧和毅力才可以做到,因为毕竟孩子不是机器,不是你让他听他就听,你让他读他就读。我们现在为人父母的,也难找象当时那些皇儿的父母一样有那样的智慧的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好运多多 + 1 + 1 深有同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4-5 18:41:33 | 只看该作者

想可是实现不了

熊熊还是只能坚持20分钟读经。延长时间,妈妈希望,但还是无法做到。惭愧。
不知道如何能引导熊熊这样的孩子延长读经时间。
总想着有甚于无吧。坚持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4-7 14:25:55 | 只看该作者
上学的孩子要做到这点真的很难,我们也只是每天半小时,还是好容易挤出的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1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8:32 , Processed in 0.14602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