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95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曼中文阅读] 和杜曼不同的声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 17:1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发点不同的声音哈,大家看看,兼听则明嘛。我最近也减少了对doman的痴迷,开始不那么功利性了,呵呵。

以下转自《一岁就上长青藤》

智商开发
  从Terman到Stanley,对早期智力的研究只取得了有限的成果。他们主要回答了智商的有无问题:超常儿童是存在的,他们经过特别的教育,也确实会比一般人成功,虽然智商在事业成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并不是很确定。不过,这些成果都是建立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他们选拔的孩子,已经在智力上超过同龄人许多,是千里挑一或万里挑一。这些人不经过特别教育,很可能照样出人头地。那么,普通的孩子,是否经过人为干预后可以大幅度提高智商呢?换句话说,智商能否开发呢?这恐怕是一般家长更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美国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实验也是如火如荼。其中非常有影响的一个专家就是Glenn Doman。他最初是个身体理疗专家,专门帮助大脑受损伤的孩子恢复功能。后来他把这些经验运用到儿童的智力开发上。他的一系列课程背后的逻辑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速度到6岁时急剧下降。在此之前的智力开发,将对孩子未来的智力发育有关键性的影响。他声称:“每一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刻,他或她所具有的潜力都比达·芬奇所使用过的全部才智还要多。”换句话说,不是你的孩子不是天才,而是你没有给他或她成为天才的机会。为了在儿童的大脑中解开这一“达·芬奇的密码“,他创立的“人类潜力的成就研究所”(Institutes for the Achievement of Human Potential),俗称“更优儿童研究所”(Better Baby Institute),如今已经运营了50年,有着一大群忠实的信徒。
  Gwendolyn Anderson就是他的信徒中的一个。她是位哈佛毕业的母亲,自己的父亲也是哈佛出身。她丈夫的兄弟,也是哈佛毕业。这也无怪她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凡的热情。她的女儿Morgan一出生,她就遵从Doman的教导,放弃了襁褓和摇篮,而是环绕着自己的床给孩子在地板上建立了“爬行道”,容许孩子半夜醒来后安全地活动、探索。这样就解脱了传统社会中成人给婴儿的第一重束缚。Doman根据对小白鼠的研究分析说:那些在狭窄的、被剥夺自由的环境中成长的小白鼠,大脑都相对较小、发育不足;而那些在兴奋和刺激的良好环境中成长的小白鼠,大脑都比较大,且功能良好。Gwendolyn Anderson显然遵守着这种小白鼠的成长规律来对付刚刚出生的女儿。而当女儿3个月时,她就买了单词卡和数字卡,开始了每天不断的阅读和数学训练。女儿长到6个月,全家跑到宾夕法尼亚,住在旅馆里一周,参加“更优儿童研究所”价值1200美元的培训。女儿长到10个月就开始走路,再过几个月,大人就开始用步程器监测其活动,以求达到18分钟行走半英里(大约800米)的目标。当女儿13个月时,Gwendolyn Anderson推着她去超级市场购物。奇迹出现了。女儿突然指着货架说:“球!”(Ball)Gwendolyn Anderson顺着小手指的方向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盒子上写着个醒目的大字“球”。她喜不自禁,马上把那盒球买来奖励小女。
  如今,发明这套神奇的智力开发法的Doman已经88岁。他的女儿,58岁的Janet Doman从1980年开始主持“更优儿童研究所”。父女俩所著的《如何教你的孩子阅读》已经销售了几百万本。Glenn Doman的早期智力开发的哲学,半个世纪来深刻地塑造了美国婴儿教育产业。比如《爱因斯坦式的婴儿》系列读物和DVD,销售额已经达到两亿美元。对许多家长来说,6岁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智能发展线。如果在此以前无所作为,孩子就误了通往高智商的特快列车。
  但是,早期智力开发的批评者们,对这一产业提出了严酷的挑战。比如有人批评Glenn Doman对白鼠成长环境和大脑发育关系的解释过于片面和误导,指出第一组大脑发育不足的白鼠的那种狭窄、被剥夺的生存环境,在人类社会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地方。另外,虽然第二组在许多刺激的环境中生长的白鼠大脑发育比第一组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白鼠的大脑发育要好,但Glenn Doman没有提及另外一个关键性的事实:大脑发育最好的,是第三组在自然环境中成长的白鼠!Glenn Doman的事业已经经营了半个世纪,塑造了大量的孩子。最大的孩子也已经到了盛年。这些经过最权威的早期智力开发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有什么不同?长大成人后是否更成功?至今没有任何数据,无从说明早期智力开发的效果。许多父母的态度是:孩子的早期智力发育还没有科学上的权威解释,大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多一些智力开发,什么都试试,说不定哪一招就管用了,反正不至于有坏处。但是,最近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挑战了这种早期智力开发有益无害的成见。比如,华盛顿大学今年8月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最通行的早期智力开发系列《爱因斯坦式的婴儿》的DVD,对孩子的智力成长有负面作用。在8个月到16个月之间的孩子,每天看一个小时的这种DVD,其掌握词汇的能力就会相应降低17%。
  这一结果,印证了上世纪30年代教育学家Carleton Washburne的理论。他比较了在7岁以前不同的时期开始阅读训练的孩子的日后成长,发现6岁是开始阅读训练的最好时间。到了中学时,6岁开始阅读训练的孩子和比他们更早开始阅读训练的孩子的阅读能力没有区别。不过,晚开始阅读训练的孩子比起早开始阅读训练的孩子来,其读书兴趣要更强烈。2003年在《英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对欧洲学童的跨国研究则显示,那些5岁开始接受阅读训练的孩子比7岁开始接受阅读训练的孩子在阅读上碰到的困难要更多。
  怎么解释这一看似违反常识的现象?塔夫脱大学教授Maryanne Wolf在其新书《阅读大脑的故事和科学》(Proust and the Squid: The Story and Science of the Reading Brain)中做了颇为精彩的解释:真正的阅读需要把大脑不同部位复杂的功能综合起来。这包括视觉、听觉、语言、概念生成等等。这些功能的整合,要依靠所谓的“髓鞘形成”(myelination)。在这一“髓鞘形成”的过程中,大脑中的神经元轴突会卷成胖胖的套状,这样才能有良好的功能。大脑的各个部位要互相有效地协调,各神经元就必须彼此迅速地沟通。要做到这一点,神经元轴突就需要形成许多“髓鞘”。“髓鞘形成”的速度因人而异。不过,关键部位的“髓鞘形成”一般要在5到7岁之间完成。男孩在这方面则偏晚一些。
  Maryanne Wolf的理论基本上解释了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读书识字是从5到7岁之间开始。如果把这个过程强行推前,比如在四五岁之间开始,就等于让孩子执行一些他们的大脑还不具备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以凭借视觉或者听觉机械地“阅读”,其实不过是对声音和图像的死记硬背而已,创造的是一种“阅读”的假象。这种先人一步的优势,日后很快就消失。但是,给孩子留下的心理创伤却未必会消失。你们孩子搞不懂自己在干什么,达不到大人的期待。这样,大人就把孩子摆到了一种还没有开始就失败的境地。实际上,中国教育中从小让孩子认字背诗等等,都是这种揠苗助长的例证,有害无益。Maryanne Wolf还意味深长地强调,在奥地利,孩子7岁以前不识字读书,日本则是极端强调早期智力开发的国度。但是,看看人均诺贝尔奖的指数,奥地利竟比日本高出数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1:08:4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把《一岁就上长青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4-2 11:58:53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楼主把书传上来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3:56:28 | 只看该作者
附上附件,一岁就上常青藤

《一岁就上常青藤》.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28.94 KB, 下载次数: 42,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4-2 19:53:11 | 只看该作者
一直想听听不同的声音。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4-3 14:37:27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4-4 19:27: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我来学习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4-7 22:35:12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多听听不同的声音,但自己认定的东西也不要轻易放弃噢。尤其是有争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4-8 09:51: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不同的声音,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4-8 10:02:13 | 只看该作者
我怎么什么都看不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01 , Processed in 0.099972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