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来说说奥数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00:24:08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忙一些其他的事情,现在接着这座楼,和朋友们一起探讨。

要说怎样学奥数,我个人的意见,一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教材,脱离了孩子的认知程度,孩子就会不感兴趣。而是不要追求难度,而是要让孩子觉得很有趣。太难了孩子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首先要学习教材,而不是做题。做题是为了训练学会的内容,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

有些人觉得孩子通过做题,就可以学会方法,或者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纪,自然而然就会了。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其实一道题的某种解法,有很多成年人也不会,甚至有些人就是数学老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遇到过这类解法,而他们的能力还不足以思考出来。

所以了解一种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而不是靠自己悟。其实很多数学定理,我们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古代人可能就是花了几百年上千年才搞明白的。因此孩子在没有一定的积累的时候,希望孩子自己想出来是不现实的。除非你的孩子是一个天才。

所以学习时必须的,希望孩子不学习,等孩子大了自然明白的想法,完全是白日做梦。

有条件的父母,可以在孩子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思考。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解决同一类问题。仅仅让孩子学会最快的方法,其实不见得就是对孩子有好处的。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qdulz版主的 小学数学难题选解 这座楼,说是难题,其实都是一些奥数里面的几类趣题。当然里面的很多题可能不适合太小的孩子做,但也未必都是那样。有一些题,只需要加减法,还是有可能做出来的。

我用那个帖子里,鸡兔问题来做一个说明:那个楼的主贴里,给了鸡兔问题的一个解答方法,但看起来似乎不是很有趣

如果按照这个帖子教你个很快让孩子学会鸡兔同笼的数学经典题介绍的方法去给孩子讲,可能更小一些的孩子也能算出来了,而且孩子觉得很有趣,因为把兔子的腿举起来了。

实际上那个帖子里的解法,还可以再变化一些,比如不仅仅让兔子举起双腿,而是笼子里所有的动物都举起一半的腿来,兔子举起两条腿,鸡举起来一条腿。这时候算一下总的腿数,减去头的数目,多的那些就是兔子的数目。也不失为一种简单的算法。

这类专门的算法,就是对比较小的孩子用的,他们虽然好玩,但可能不是通用的解法,抬腿的方法,可能解决不了典型应用题之鸡兔同笼 里那么多类似的问题,但往往通用的方法,针对某一道题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法。

因此教孩子学数学,既要让他们掌握规律(通用算法、定理、定律),又要让他们去寻找巧妙的特解,在这种寻找中,更会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今天再学习,发现确实真知灼见。
雨珂妈妈 + 2 + 2 学习一下。
hubaichun + 2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9-3-31 09:04:19 | 只看该作者
一些奥数教材针对各类问题总结出一些公式。
我们需要培养孩子思考,注重探索,不要着急依赖现成的公式。
学奥数不是为了会做各种题,而是学会独自探索解题方法,自己找规律,从中享受乐趣。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jymm222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9-3-31 15:10:52 | 只看该作者
看贴之后,我会支持小孩学奥数,而不是去上奥数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9-3-31 16:10:30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小孩子一定要学奥数,因为是奥数内容是教材里所缺失的。两者互为补充,但以举引导为主,补习班里压力太大,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9-3-31 21:06: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6 14:04 发表
毛泽东所说的文章,是人民大学哲学系王方名的三篇文章。(毛泽东对这几篇文章很欣赏,在他的建议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把它们汇编出版。)
...




八卦一下,王方名是王小波的父亲。王小波本人对中国教育中逻辑学的缺失也是痛心疾首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HMB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9-3-31 21:14: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刚和一位小学老师谈到奥数,她认为小学生最好还是去学习一下奥数,为开拓思维而不为竞赛计。只可惜很多家长还是走进竞赛的怪圈,苦的还是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2:55: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hututu 于 2009-3-31 21:14 发表
今天刚和一位小学老师谈到奥数,她认为小学生最好还是去学习一下奥数,为开拓思维而不为竞赛计。只可惜很多家长还是走进竞赛的怪圈,苦的还是孩子。


竞赛往往那个是双刃剑,对个别孩子会激励,但对大多数孩子可能是破坏。

我个人建议,在早期一定以培养数学兴趣为主。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竞赛要为升学服务的时候,如果真的有用,那也可以考虑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10:26:4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大家说奥数的比较多,一些反对的意见可能大家也不愿意在这个帖子里说,那我就再说几句吧。

1、上奥数班和在家自学哪一个更好

实际上呢,如果孩子大一些了,有兴趣,自己去学没什么不好。如果家长有能力,自己去给孩子选材,让孩子去学习也是很好的办法。大多数的人,不具备此能力,那就让孩子上奥数班。我记得我们坛子里就有位朋友,大概是颀颀妈妈吧,孩子原来就没有上奥数班,只是自己练习,照样也非常好。很多父母让孩子上奥数班是因为那些班子教的比较系统一些。

但非常遗憾地说,并不是叫奥数的班子就是合格的班子,因为我知道很多奥数的班子就是为奥数比赛服务,换句话说,那就是另外的一种应试教育。一些做奥数老师的,自己也不能理解快乐数学的意义。比如我们坛子里的小米爸爸,他自己说他曾经教过奥数,但他认为那种奥数没有任何乐趣。我就认为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奥数老师,因为他不能从数学里体会到快乐,他的学生也就不能了。

所以做家长的至少要有能力去选择好的奥数班子,有名气的不见得一定合适,比如北京的华仁,名气很大,但我不认为它的操作方法适合于小孩子。

2、孩子应该多做题还是需要归类学习

原则上说,归类学习是没有错的,把同一类问题合并在一起学习,并总结出规律和方法来,是一个很正确的方法。有人说孩子题做多了,自己就总结出规律来了,这是不可取的。实际上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在古代一个定律定理,可能要几百年才被人慢慢归纳出来。希望孩子自己推导出所有的规律,那是不可能的。

题多做会有好处,但反复的做同一类型的题目,就如同把一个字抄写100遍一样没有任何意义。需要多的是多接触不同类型变化的题目。

但很多归类学习的问题在于,老师只给出一种解题方法,而且是最快速的解决方法,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比如某一类奥数题目,老师根据数学计算给出一个公式,让孩子们套这个公式计算结果。而那个公式一般是通过方程式或者数论推导出来的。这种绝对是错误的方法。实际上数学要的不是最快速的得到结果,而是在于它的推导过程。如果是这样归类,我就建议孩子不要学这种奥数了。

3、奥数的超前问题

看到很多人责怪奥数,就是说这些题不属于小学内容,属于难题。但实际上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思想有问题。任何成系统的东西,都有其基础,而中小学的教育就应该以广泛使用为主,而不是专攻一门科目。无论是统计学问题,还是概率问题,都有其可以在小学阶段让孩子理解的东西。国外小学课本里就涉及了这类的基础。而哦我们课本里没有,奥数里有是很正常的,绝对不是超前。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26 金币 +26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精品文章!
梦幻妖精 + 2 + 2 不很赞同
从灵开始 + 1 + 1 受益受益(为啥每次只能给1分,看我穷 ...
v320 + 1 + 1 是仁华人大附中,教材不错。
pianocrazy + 10 + 10 学习一下。
wangtutu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2:37:51 | 只看该作者
忘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个人鼓吹,奥数最好要从幼儿园学起,而且奥数不是给数学优秀的孩子学的,而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去学,什么时候不需要学奥数了呢,那就是奥数里有但在我们课本里所缺乏的东西,完全融入了数学大纲,那就基本不用去学了。其实现在的数学课本,一直都在进步,只是步伐还慢了一些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23:41:5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一位叫杨东平的人的一篇文章,使得奥数非议又形成了一个热点,不过说实话,那篇文章确实没什么水平,因为除了谩骂,没有任何实质的东西。

为什么写不出实质的东西呢,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一些社会现象,而本身对于数学,对于奥数却缺乏一点点了解。

根本不用否认,他们描述的一些现象肯定是存在的,很多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奥数的目的,就是为了小升初,尽管目前北京明的说不认这个了,但实际上各个学校还是承认奥数的成绩的,为什么承认,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水平。

我周围也有不少朋友让孩子上两个到三个奥数班,为什么上这么多呢,是为了卡位的需求,因为不同的中学认可的奥数班不一样。这样的孩子确实辛苦。

我也看到一些奥数班搞排名竞争,一些为了竞赛大量搞应试的。这些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

但这些现象存在,无法否定奥数存在的意义,因为奥数是好是坏,不是看这些现象,而是看奥数学什么,对孩子是什么样的影响。这就如同我们不可能因为考大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而否认了中学各学科的知识的学习。

首先,奥数中基本是适应孩子认知水平的,不存在严重的超前现象。

其次,奥数本身对孩子的数学思维只有促进,没有破坏。

再次,从我自己孩子上的班子来说,孩子对这种课的学习,兴趣要比课堂上的数学课还要高。

老易的一篇帖子里说,奥数是一种智力的选拔,是智力的测试……,这些都是他对奥数的不了解造成的,我在一楼就说了,现在的奥数本质上已经与那个数学竞赛没太大关系了,应该说是一种趣味数学而已。

我下面贴一个奥数各年级学的东西,估计大家就会比较清楚奥数是否那种只钻研难题而不讲应用的东西了,同时大家也能明白,那些学文科而对于理科不甚了解的人,对于奥数的误读有多严重。

大多数文科思维的人,数学思维能力就相对差一些,所以奥数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难题和魔鬼了,因为把他们自己都不会做的东西拿给孩子做,在他们看来是无比可怕的事情了。

XX奥校暑假课程

小学组

新一年级

第1讲 破译密码
第2讲 有趣的等分
第3讲 奇妙之旅
第4讲 谁不见了
第5讲 神奇的画展
第6讲 买东西真有趣
第7讲 侦探游戏
第8讲 期末大比拼

新二年级

第1讲 数字趣题
第2讲 趣味乘法
第3讲 你会算了吗
第4讲 图形变、变、变
第5讲 网格上的平移
第6讲 有序的思考问题
第7讲 灯谜会
第8讲 期末大比拼

新三年级

第1讲 数字问题
第2讲 学会用什么量
第3讲 时间的计算
第4讲 图形的剪拼
第5讲 数字谜
第6讲 连环算式
第7讲 期中考试
第8讲 等量代换推理
第9讲 倍数问题
第10讲 对号入座
第11讲 乘车坐船的策略
第12讲 重叠问题
第13讲 综合应用(一)
第14讲 综合应用(二)
第15讲 期末考试

新四年级

第1讲  巧用方法算得快
第2讲  奇数和偶数
第3讲  计数问题
第4讲  行程问题初步
第5讲  应用题综合(一)
第6讲  应用题综合(二)
第7讲  期中考试
第8讲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
第9讲  余数和周期
第10讲 简单的抽屉原理
第11讲 巧求周长
第12讲 数字谜大观园
第13讲 趣题巧解
第14讲 逻辑推理
第15讲 期末考试

新五年级

第1讲  速算与巧算
第2讲  质数与合数
第3讲  同余定理
第4讲  行程问题
第5讲  流水行船问题
第6讲  巧求周长和面积
第7讲  期中考试
第8讲  数列
第9讲  应用题综合强化
第10讲 染色与操作问题
第11讲 数阵图与数字谜
第12讲 排列组合
第13讲 最大与最小
第14讲 逻辑推理
第15讲 期末考试

中学组

新六年级

第1讲 数的整除
第2讲 分数
第3讲 比和比例
第4讲 圆和扇形
第5讲 有理数
第6讲 方程组、不等式组
第7讲 线段、角与长方体
第8讲 期末考试

新七年级

第1讲 整式(一)
第2讲 整式(二)
第3讲 分式
第4讲 图形的运动
第5讲 实数
第6讲 三角形
第7讲 平行线、相交线与坐标系
第8讲 期末考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53 , Processed in 0.08366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