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老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儿童的背诵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3-25 20:29:14 | 只看该作者
唐诗宋词强制背诵.
学校课程按要求背诵.
其他随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3-25 20:30:55 | 只看该作者
不过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周围的人,实际上大约不乏会背一些古诗的。但日常生活中、饭桌旁、朋友聚会间,却很少有人随口念出几句古诗来的,也就是在开会讲话这类场合,为了秀一把,才会如此。

大家想了以后,就可以知道老易所说的,古诗在日常生活中之重要性,还是有些夸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20:39: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25 20:30 发表
不过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周围的人,实际上大约不乏会背一些古诗的。但日常生活中、饭桌旁、朋友聚会间,却很少有人随口念出几句古诗来的,也就是在开会讲话这类场合,为了秀一把,才会如此。
大家想了以后, ...


会背一些古诗的有,但是,第一,数量有限,第二,大都囫囵吞枣,所以不敢乱用。
用处嘛,咱们不说别的,就说作文考试中,如果恰如其分的用一两句诗词,给老师的印象那是很棒的。

坛子里一个小孩写春天来了,用了好几句诗,是非常让人赞叹的。
不过,不知道这小孩是在网上搜索了诗歌然后用到文章里,
还是凭头脑中的积累写出来的。如果是后者,那功力就十分了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3-25 20:42:2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化的特点是比较感性,比较注意审美,唐诗是这种文化特点最好的体现。因此作为中国人,应该了解唐诗,欣赏唐诗——正如作为现代人,就要了解、掌握西方遗产一样。但与任何文学文本解读一样,这种了解与欣赏是与人的生活进程相伴随的过程。至于孩子是不是先要背进脑子里存着?这就要看孩子的意愿,就要看国家、老师、教育界人士和家长如何代为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3-25 20:5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老易 的帖子

我想学习唐诗是不需要太多证明的事情,关键是何时学,如何学,学哪些。老易说的那个功利(镇住别人)比较具体,也是实际存在的。这是一个人语文修养的一部分,也可能成为最为引人瞩目的一部分。毛泽东的逼人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他极其出色的诗词修养。但从学习转化为运用,其间还是有更复杂的因素,更主要的可能是个体差异方面的因素。

还有两点想法:一、这类修养也好,魅力也好,只对懂中文的人发挥作用,尤其可对重视中文的人起作用;二、如何处理包括唐诗学习在内的语文学习和其它学习的关系,是需要注意解决的实际存在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3-25 20:57: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25 20:30 发表
不过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周围的人,实际上大约不乏会背一些古诗的。但日常生活中、饭桌旁、朋友聚会间,却很少有人随口念出几句古诗来的,也就是在开会讲话这类场合,为了秀一把,才会如此。

大家想了以后,就可以知道老易所说的,古诗在日常生活中之重要性,还是有些夸张的。

长怪时情狭隘,杯酒岂容我辈,不上谪仙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3-25 21:00:02 | 只看该作者
等待老易的著作面市。

我们目前是按新课标的古诗词指定篇目+补充篇目在背,小学部分约有150首。如果背完了老易的书还没出来,准备接着初中部分继续背。按老易的想法,他的书用来复习正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3-25 21:02: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5 19:31 发表
每个月就打算11首,一年132首,三年还不到400首,也的确不算多。只要孩子愿意背,背也是很好的。

待明年更把,西风妙曲,按成新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老易 + 10 + 10 天兄很油菜,佩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21:08: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5 20:56 发表
还有两点想法:一、这类修养也好,魅力也好,只对懂中文的人发挥作用,尤其可对重视中文的人起作用;二、如何处理包括唐诗学习在内的语文学习和其它学习的关系,是需要注意解决的实际存在的问题。


第一,不必多想,拿下这部分人就足够了。
第二,不必多想,拿下这个学科就足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3-25 21:16:46 | 只看该作者
老易很真诚,我也多说几句。余秋雨说的有些话还是很中肯的,他说现在的人学书法,就难以做到一种“社会性的诚恳”。我想这也可以扩大到唐诗等学习。我觉得在当下,孩子投入的学习中国语文,会学成何样,我不知道。我想这里就有几种层面的问题。你作为教育工作者满足社会中一部分人的需要,这是一种层面。我作为家长,比如希望孩子发展的更全面更能适应未来现实社会(按照我理解的),就又是一种层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8:43 , Processed in 0.099713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