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前车之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摘抄:最优教养法实例解说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15:34:25 | 只看该作者
诱发的谎言

父母不易提出一些诱发孩子防范性撒谎的问题。孩子被父母问的生气,特别是孩子才向父母对问题的答案已经知道了。他们愤恨作为圈套的问题,愤恨笔者他们在硬着头皮承认或者编出笨拙的谎言之间做出选择。

7岁的小昆,把父母送他的新枪弄坏了。他很害怕,将碎片藏到地下室里。父亲发现发火了。他问了小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使事情爆发了起来。
父亲“你的枪在哪里?”
“在那里”
“我没有看见你玩它”
“我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找出来我看看”
“可能有人把枪偷走了”
“该死的家伙,你把枪弄坏了,你能就这样把它扔了么?我最恨撒谎的人!”
父亲给了小昆一巴掌,它使小昆长久记住。
这是一场不必要的争吵。父亲与其秘密的扮演侦探和起诉人的角色,还不如这么对他儿子说有帮助:
“我见到你的枪坏了。”
“你没玩多久就坏了。”
“枪很贵,很可惜。”
孩子可以从这里学到一些宝贵的教训:爸爸了解我,我能把我的困难告诉他,我应该更爱惜他的礼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15:41:35 | 只看该作者
当学校通知我们,孩子的算术考试没有及格时候,我们不要这样问他:“你的考试及格了吗?肯定及格了?现在撒谎没有用了!你的老师和我们谈过了,我们知道你考得很糟。”
我们不如直截了当的告诉孩子“算术老师告诉我们,你考试没有及格。我们很着急,想怎样来帮助你。”
当孩子撒谎时候,我们不要作出歇斯底里的反应,也不要以为说教,而是面对事实,现实些,我们要使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向我们撒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15:43:38 | 只看该作者
gupin+-->引用:gupin 前车之鉴,你辛苦了,付出这么多的努力,大家会感谢你的。我想把你的这些教育方法整理成word文档,贴在上面,不知你是否同意。这样大家读起来可能更方便些的。

我是脑盲,只要对大家好,我随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16:06:03 | 只看该作者
盗窃

小孩子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家的情况比较普遍的,当我们发现之后,重要的是避免喋喋不休的训斥和戏剧性的谈话,我们是能够用严肃的态度把孩子引上正轨的。我们可以平静而坚定的告诉他:
“卡车是属于别人的,送回去。”
“枪不是你的,送回去”
当你肯定你的孩子从你的钱包里偷了钱时,最好不要问他,而是告诉他:“你从我钱包拿了一元钱,放回去。”当前聪慧其后,要严肃地说“当你需要钱的时候,来问我,我们可以商量。”假若孩子否认拿了钱,我们不要争论,或者祈求他承认,我们告诉他“你拿了钱,送回去”如果他已经把钱活了,讨论的焦点就要放在补偿的方式上,作家务实,或者减少他的补助费。
避免教孩子“贼、撒谎的人”或者避免预言他将没有好下场,这是最重要的。
沈文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没有用的,它自己并不一定明确他的动机,比他说的结果只是促使他又撒谎!比较有帮助的是给他指出,你希望他和你商量他哪些方面需要钱:
“我感到失望,你没有告诉我你需要一元钱”
“当你需要用钱的时候,老告诉我,我们可以商量。”
假若孩子偷吃了糖,你不要问他“谁从罐子里拿了糖饼?”这些问题通常是逼着孩子制造谎言,原则上是当我们知道答案就不要再次问他,最好是明讲“孩子,你递了糖,我曾经告诉过你不要拿,我很生气,很失望。”
最后的话就是孩子受到了足够的处罚。它使孩子感到不安,觉得对自己不规矩的行为是负有责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18:53:12 | 只看该作者
朋友们如果发现了这本书,并且能够扫描的话,那就谢谢了,我实在是很累!

书的名字: 父母与儿女

婴儿与母亲系列丛书之b12

台湾 林杰斌 编译人民中国出版社出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21:59:28 | 只看该作者
礼貌既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社交的技巧,它是通过识别和模仿讲礼貌的父母而获得的,礼貌必须用文雅的方式给予,但父母经常是粗鲁的教孩子讲礼貌。
六岁的小罗刚刚收到一分包好的礼物,他充满着好奇地把盒子敲开,想看看里面是什么。
母亲“小锣,住手!你把礼物弄坏了,收到礼物你应该说什么?”
小罗生气的“谢谢你!”
“这才是好孩子。”
母亲可以不那么粗鲁的,更有效的教给孩子懂礼貌。她可以说,
“小李阿姨,谢谢你送来这么可爱的礼物,”我们相信,这样小罗就会跟着母亲说谢谢的。假使他没有这么做,母亲可以在以后和他在一起采用社交理解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母亲可以说“小俩一很周到地想到了你,还给你带来了礼物,让我们给他写一封感谢信吧,我们记得他,他会很高兴的。”
这种方法比直接谴责更有效。
当孩子打断大人的谈话时候,大人常常生气,“不要这么粗野,打断别人的谈话时不礼貌的!”可是,被打断话的人也是不礼貌的。这样讲也许会好些,
“我想把我的话讲完,然后就轮到你了。”

孩子知道我们不愿意在别人家里谴责他们,于是就调皮捣蛋起来。让主人在自己家里制定规矩,强制孩子执行的方法,能够使他们的行为有所收敛。
一个孩子在马阿姨家的沙发上跳,就让马阿姨说沙发是用来坐的,让她限制孩子。当外面的人要求他约束自己时,孩子比较能服从。母亲减轻了对纪律的责任,可以私下重复说明“这些是规矩”来帮助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22:05:58 | 只看该作者
父母们在到处寻找教给孩子具有责任心的方法,很多家庭希望孩子做些家务事来解决这个问题,家务事对理家来说是重要的,但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能并没有什么积极的效果。强制孩子去做家务事,对他性格的形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责任心不能强加于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4-7-4 22:09:12 | 只看该作者
前车之鉴:你好!
我已经将你摘录的《父母与子女》章节编辑成pdf格式的文件贴在帖子里了,这样可能更方便那些关心子女教育的父母阅读,承蒙你的同意,表示感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22:23:24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表示我们了解,让我们不用无意识的批评或定罪的话语来表示我们了解。

当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的时候,沉默不语,行动迟缓,拖着脚步走路。我们从他的脚步声中就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按照我们的座右铭,我们不要用批评性的评语开始我们的谈话。如:
“这坏脾气的人怎么了”
“那是一种什么表情呀?”
“你干什么了,得罪好朋友了?”
“你今天闯了什么祸?”
既然我们对孩子内心的反应是感兴趣的,我们就要避免使用引起孩子内心愤慨和怨恨的评语。这种评语会造成他希望整个世界毁灭的想法。
父母可以用一下任何语言来表示了解:
“发生了使你不高兴的事情了?”
“对你来说,今天不是个好日子。”
“有人为难你吧。”
这些话语比这样一些问题要好些。如:
“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问话带来的是惊讶,陈述带来的是同情。
孩子要学会生活,这是逃脱不了的事实。假使他生活杂批评中,他就不会有责任心。他学会的是给自己定罪,找别人的叉子,怀疑自己的判断,轻视自己的能力和不相信别人。他学会的只是生活在不断期待着即将来临的灭亡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22:27:37 | 只看该作者
gupin+-->引用:gupin 前车之鉴:你好!
我已经将你摘录的《父母与子女》章节编辑成pdf格式的文件贴在帖子里了,这样可能更方便那些关心子女教育的父母阅读,承蒙你的同意,表示感谢了。

应该谢谢你,有些事情需要大家的相互合作,这就是这个论坛的纯净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6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49 , Processed in 0.178508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