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空山泠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毁掉孩子只需要一部手机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3-25 12:06:23 | 只看该作者
和secretgarden114 朋友握手,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3-25 13:39:21 | 只看该作者
另附一则以前先生在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上给网友的回帖,这是另一个潜在的问题,就着这个话题我贴出来诸位朋友仔细看过可以加深对读经教育的了解。
经典老师怎样具备专业素养


提问日期:2006/5/7 发言人:lmusic

不晓得各位让孩子上读经学园的家长觉得带读经的老师需不需要了解并加强“幼儿及儿童身心发展”的“专业”素养?还是觉得根本不必呢?我的意思是,我们是不是太一味地将孩子的“教育问题”赖给“圣人”(经典教化功能)?而忽略了现代社会里,作为“师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对幼儿、儿童之身心发展的认知?亦即,我们需不需要思考一下,提倡读经风气及开启读经教育之余,在师资的培育上是否应开始重视并提倡“经师们”对“幼儿及儿童身心发展”之专业知识?并提醒与勉励其应兼具“人师”之风范与行举?


回应日期:2006/5/8 发言人:季谦(编者注:王财贵之网名,凡以此名回应,该问答皆来自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

如谈到有关教育学理的问题,我们网上的讨论也很薄弱。这也应了反对读经的人,认为“读经人只是一股热情,毫无理论根据”的观感。吾人如果真想要读经更加普及,这是将来必须努力的方面。

我常在想:为何读经的家长和老师不想谈理论呢?是因为保守,故以实践为重,不屑于空谈?还是学问不及,不会谈呢?如是后者,那是真不足,那是应该加强的。

当然,这个责任,首先要由我来背负。因为:

第一,我自己都没好好做出一点成绩来。

第二,在十几年的推广岁月里,我只强调要信,要教。很少劝导老师家长要多读书,要研究理论。

我当然知道,我这样推广的意向不够全面,可能是造成当前状况的一大主因。其实,我本来就知道会有这种情形发生,也可以说是半个有意如此的。因为:时有缓急,事有轻重。孟子所谓:“今民养生送死之不暇,何暇治礼义哉?”

处此礼崩乐坏,或视经典如蔽屣,或视经典如寇雠的时代里,不管如何,先赶快读经再说吧!所以,阿猫阿狗都可以当老师,都可以教读经;阿毛阿花都应该来读经。读什么经都可以,怎么读都没关系。如果先设有门坎,恐怕能教的人就少了,而人才难免就被耽误了。

教,总比不教好:读,总比不读好;读熟,总比不熟好;读多,总比读少好。

现在,隐藏的问题出来了,Lmusic 是个敏锐的人,或者,并不是只有他敏锐,而是他更不安于只是“保守”,他把问题挑破!

我认为:Lmusic的帖文,虽然用问题的方法写,但他的问,是假的问。因为答案是很显然的:当然为人经师者,必要兼人师。尤其是读经学园的老师,掌握了大部份学生教学的时间,儿童有儿童的心理,需要应对,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高的人文科学,学习它,是可以协助教学效果的,怎可不思研究精通儿童(幼儿)心理学呢?

不过,话说回来,这里有另一个层次的问题需要综合着思考,即:Lmusic 之疑问,是出自于“恨铁不成钢”的见解。

我先讲一个故事:今年四月八日,在北京,参加一个“读经与和谐社会”的座谈会。会上,第一位发表的人是钱逊先生(钱穆先生之公子),他很忧心的提出了读经发展所面对的三个难题,认为如果不解决的话,读经推广必定遇到瓶颈:第一:教什么?第二,怎么教?第三,谁来教?也就是:什么是绝对好的没有问题的教材?于是我们应慎重的重编天下人都能满意的教材。又,文化教育最重要的岂不是要他成为一个有德者,于是我们应求其品行真能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只有死背是无用,反而有害的。又,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教师,于是我们先要训练好一批理想的读经教师团队,才可以放心的推动读经。

我是第三个发言。我发言的内容,大部份临时起意,针对钱先生的问题而谈。我的第一句话也就是:钱先生之见甚为深远,但这是“恨铁不成钢”的见解。

接下去,我表示:不过,在此连铁都没有的时候,又哪炼得出钢呢?又何必忧愁钢之练得成不成呢?所以,长江大河,泥沙杂下,如果经典有糟粕,那就连糟粕一起先吞下再说吧,毕竟营养多于糟粕,就好了。若待字斟句酌然后定案,天下老早都亡了。又,不管几个人能成圣贤君子,先读再说吧,其中必有聪慧者出,能自悟其道,以援天下,若不立即读经,连此君子种子亦无矣。又,当前国民通通是阿猫阿狗,又哪里去训练什么坚强团队?说阿猫阿狗都可以教读经,乃是当前废经百年之后不得已之策略,而若阿猫阿狗也可以教出人才,方是教育之大手段!

因为 Lmusic 之问题,与钱先生,乃至于与社会上思想前进一步的人大略相似,所以我解答 Lmusic

问题的意思也大略相似,以下谨综合个人所见,提出以供参考讨论:

第一:带读经的老师,了解并加强幼儿及儿童身心发展的专业素养,是很重要的,是对读经教学大有帮助的。如果太一味地将孩子的“教育问题”赖给“圣人”(经典教化功能)而忽略了现代社会里,作为“师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对幼儿、儿童之身心发展的认知,这不是很好的正常现象。所以,提倡读经风气及开启读经教育之余,在师资的培育上能开始重视并提倡“经师们”对“幼儿及儿童身心发展”之专业知识,不仅是值得思考的,乃是必要的。

第二:但,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子夏云:“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朱子注云:“言君子之道,非以其末为先而传之,非以其本为后而倦教。但学者所至,自有深浅,如草木有大小,其类固有别矣。若不量其浅深,不问其生熟,而概以高且远者强而语之,则是诬之而已。君子之道,岂可如此?若夫始终本末一以贯之,则唯圣人为然,岂可责之门人小子乎?”

现在,读经是违逆时代主流的,也就是属于非主流的。在此主流与非主流相对时,一般人比较不会去讨论主流有何缺失,但如果非主流有所不足的话,很容易被一眼即看出,而备受质疑。我常想:要当非主流是比较艰难的。因此,我在对师范学生或体制内教师讲读经理论时,我都鼓励支持的读经人,一定也要兼通主流教育理论,一来才可以对读经信心愈加坚定,二来免得让人以为你是因“孤陋寡闻”,才“无知妄作”。譬如说,每个读经老师,都要深入九年一贯的理论,一面可以知其所以必定失败之因而不一味追从,一面可以以读经轻巧方便救助之。

这必须是教育本科出身,又有超越的智慧的人,才容易有此“始终本末一以贯之”的全面素养。以此标准来要求一个读经学园的老师是应该的,但现实上是不切实际的。当然,虽不切实际,不可以因此永远自我封闭。我建议在可能的时候,必须不忘自我充实。

第三:所以,此时,最好的方式应是:一面就这样教下去,一面找机会自我补足。但切不可因为不通主流教育,不懂儿童心理,而竟然放弃读经。或说先把心理学读通了,再来教读经。因为儿童是不能等了,民族生机是不能等了。此所谓轻重本末也。

第四:我曾见过,本来很认真,以大半的时间精力教读经的人,教得很好,学生很受用。后来他为了拿园长资格,去受了几年的幼儿教育课程,回来后,就向普通幼教倾斜了。我不知如此是好呢?是不好呢?有时候,人的直觉在大方向上是对的,这模拟于智慧;但直觉总是不可*的,所以须要有理智去建构理论以稳定之,这就是知识。但往往在思考研拟时,被琐碎的分析所牵绊,以致于见树不见林,宥于偏见而不能自拔。能以智能运用知识的人是不多的。所谓“若夫始终本末一以贯之,唯圣人为然。”

第五:所以,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以为:与其迷失于一百年来,己经证明其日渐沉沦的,已经证明其失败的主流教育理论,倒不如呆呆的只一味教读经,或许还有成功的希望。

第六:再说:所谓幼儿或儿童心理,一般寻常百姓,基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原理,不必依*心理学家,亦有相当的把握,有的人不必学即能八九不离十,甚至操作得得心应手,这是人性之常。读书,只是多些例证,多些参考。影响不是很大的。君不见有许多心理学教授有精神病吗?有些辅导专家最需要辅导吗?知识只是辅佐性的学问,不是人生的主题。当然,根本既深了,有红花绿叶,岂不更美?但培根乃最重要者。近一百年来,世界丧失了对人性根本智慧的体悟,一切以知识为标准,这些知识往往是无根的。譬如,心理学只能应用到一般社会大众上,不能应用到孔子颜回身上。则这种心理学即是有问题的,依照这种心理学自修或教人,即把人教成庸俗了。所以有时我称西方近代心理学叫:“庸俗的心理学”。故学了“幼儿心理学”,也要有智慧善用之,否则,把孩子都教成庸俗了。还请慎之慎之!

第七:近世学校社会所谓“心理学”也者,只是西方式的心理学耳。八十七年前,中国五四诸名流,即无大智慧以旷观人性,以兼通中西,以深入历史,故只取西方之余唾而遗害中国,将数十百年。今日吾人用西方,必须改“全盘西化”为“全盘化西”。在西方的心理学之外,之上,或之下,有没有可以填补改善,或另起炉灶之处?如果此而不求,西方现有理论固有可观,但终不能一头栽进去,而以之为人性之全也。故如有“全面幼儿心理学”,吾愿学之。如无,则吾取其可用者用之耳。譬如蒙特梭利,譬如皮亚杰,皆教育界中豪杰也,然,以我视之,亦偏才耳。若取其偏而善用其偏则可,若取其偏而用于全,则自我障碍了。八十几年来,中国没有出一个心理学家,研究心理学的人,都抄自西方,令人痛心!若如此,叫我们读经老师何处去学“幼儿心理学”?

我这样讲,恐人误会,再强调一次:我不是教人故意不长进,而是要人先有智慧,再求长进。

第八:说:“读经教师不仅要成‘经师’而要有‘人师’之风范与行举”,此乃不言而喻的。读经教师实应时时以此标准自我提醒与勉励,乃能合乎经教之原意。但此“人师”之意,比上来所说了解“幼儿心理学”是更上一层者,不可同日而语。

我相信凡是人,尤其当老师的人,都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教养。做人只要不太恶劣,即可以算是合格。因为一般人对学校的老师的人品,也没有太多的要求。我想读经班的老师有一般学校老师的标准也就可以了。因此,并没有特别强调读经教师的“人师”资格。

如果我们因为他是“经师”,就特别要求他也要做到“人师”;又,如果因为他教“圣贤之书”,我们也要求他要有“圣贤之行”,这是有点太过了。虽然,每一个读经老师都要自勉“读圣贤书,行圣贤事”,但这只能是希望他“主观的自修”,不应在外面“客观的要求”。

尤其在此时代中,八十几年丧失文化教育的结果,我们只有这样的社会风气,只有这等的人才,我们又从何处求来那么多“特立独行”“有高度德行有深厚教养”的“人师”?所以,我主张,纵使一时没有“人师”,我们也应该继续教读经,我们现在只能急着“尽量”的做,如救火然,能救多少算多少,等到这批孩子长大了,期待可当“人师”的人自然会多些。就比如虽然土地贫脊,明知长不出什么好作物,但辛勤的农夫,还是要下种,先求一口饭吃,活下去,等待来年的收成。要不然,连一粒收成也没有,将要挨饿。

我们是在这种艰困的环境下求得一线生机的。至于沃土膏壤,含笑丰收,谁其不愿?

第九:总之,我是不唱高调的,我的“退而求其次”,是不得已的。有朝一日,有谁有能力倡起“德教”,我也服他,我也愿以他为师。但不管有没有“人师”,读经,总不可忘却,这是首先要把握的。其它的,则愈全愈好,愈多愈佳,乃是题中必有之目。凡我读经老师,亦应作如是观,不可因为自己德性不足,就不教读经;也不可因为教了读经了,就把孩子交给圣贤,自己不思自修长进也。

第十:我亦宜自励,一者,要写出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二者,要多鼓励读经老师做第二步的提升——除了信任读经理论之外,要读书了,兼备现代化的教育知识。

只是千万要有智慧,读了各种教育理论,要比对看看,要知其始终,要明其本末,以贯通用之。

昨晚,即再看到此帖,因为已半夜,所以一夜难眠,今早起早,即回以上之文,费五个小时,计约六千字。反反复复,其意至简,只是一本末轻重,因应环境而已。因为此意虽简,此理所关其大。这是读经推广以来,第二层序的问题,迟早会有人提出来的,迟早要详细回答的。所以就一路写来,辞繁不杀。看帖的朋友,请勿见怪,此中有至意至诚在焉。

因为这问题不是“YES”或“NO”的问题,所以下语稍费斟酌。但也不一定能取得谅解,所以特别要在此向Lmusic先生致歉,好像针对你的话,一一回驳。其实,不是的。孔子云: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或人以为管仲知礼而俭,孔子即以其不知礼不俭答之;子路与子贡以为管仲不仁,孔子却答以如其仁如其仁。若有人说读经教师唯唯教读经即可,我必以为不可也。我虽不敢自比孔子,愿学焉。故请勿误会,否则,讨论不能进行矣,希望我的语气不致产生误会也。

又此种问题,发自内部,即发自读经的支持者,其心意必是关怀备甚的,故常会有一种反向的效应,即令人为求好心切,而因小失大,鄙弃读经或读经学园。孔子所谓:“好勇疾贫,乱也。疾之已甚,乱也。”不可不慎也,然亦不能讳疾忌医焉。

好在,读经交流网乃一开放系统,而读经朋友心能都颇为干净,且有相当雅量,任何问题皆可讨论,且皆应讨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3-25 20:3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天津清羽 的帖子

谢谢清羽版主的回复。您真是厉害,果然看穿我没有把那置顶帖看完  谢谢指点,这回一定去好好读完。

22楼的帖,对我是极其适合的,因为我的经典根基原本就薄弱,而近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倒是比较契合我的水平(或者说,对我很有吸引力)。所以王教授的话,我会时时复习,“拨乱反正” 不过总觉得,王教授的这番话,更像是对读经界外的人士说的;对于读经界内部的各位,还是不要护短,情愿保留这份“恨铁不成钢”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3-26 15:52:11 | 只看该作者
我今天第一次看这个栏目,我也要给我儿子读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16:53:17 | 只看该作者
清羽对教授文章演讲的熟悉程度,大概只有赵升君老师可比。多看看教授的演讲文章,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读教授演讲文章,真的是一大享受。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希望办私塾学堂的老师或让孩子在家读经的家长,多看看教授的文章,会很省力气。我们想到、碰到的事情,教授基本都已想过,解决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3-28 11:02:49 | 只看该作者
读经和读别的课外书并不冲突,但是有一位朋友的建议好,能否从源头上取消,可以设计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手机或组会好一点呀!
虽说孩子将来的诱惑比较多,这个也是抵制诱惑的一种教育,但我们何不给孩子创造一种更纯净的环境呢?不一定小时候不接触丑恶面的孩子将来在丑恶面面前会无所适从。
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道德教育才是根本,读经并不是单纯的读,而是要从祖辈的言论中吸取精华,修身养性,还给大家一个纯净的社会环境!我觉得这才是主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3-28 12:42:57 | 只看该作者
看到17楼清羽老师那么用心的回复问题,并且细致而没有火气,,,,心里很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3-29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东西都是双刃剑,有有用的一面也有害人的一面,关键看你怎么用。如果大人一开始就教小孩如何正确的使用手机或电脑,那小孩自然就如此办理了。如果大人自己身不正,要想指望小孩身正那是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0:23:27 | 只看该作者
读经和读别的课外书并不冲突,但是有一位朋友的建议好,能否从源头上取消,可以设计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手机或组会好一点呀!
---------------------------------------------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有手机呢?为什么一定要发短信呢?就让他安心读书不更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3-29 14:16:49 |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有手机呢?为什么一定要发短信呢?就让他安心读书不更好吗?

把孩子喝点药,弄白痴了比较方便,每天就玩个小木棍啥的,一辈子都不用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5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3:47 , Processed in 0.09217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