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也说语文学习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3-11 11:15: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11 08:55 发表

实际上如果不在意繁体字,香港的小学语文教材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实际在历史教育中香港的教材也是最可取的。很多人习惯研究中美,会忽略香港,但香港应该是一个贯穿中西的纽带,这一点,无论大陆还是台湾、甚至新加坡,都无法和香港去相比的。

没怎么看过香港的教材。不过我想香港有香港的视角,台湾有台湾的视角,大陆有大陆的视角。相互之间还是有不可取代的地方。现在美国人说的中国概念,可主要指的是大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9-3-11 11:32:20 | 只看该作者
我真的想自编一些语文读物,不是为了其它,就是为了女儿学语文。但是付出巨大的劳动,没有劳动报偿,我是无法完成的。孩子三岁时我就有这个想法,也向一些朋友提到过,现在孩子已经三年级了。国内出版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如果是好书,就会有盗版。

弥补的办法也许是找到一些真正好的选本、选集什么的。比如袁行霈的唐诗三百首不错,但现在我买不到这本书。但是唐诗比较好找,古代的都比较好找,关键是近、现、当代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异常复杂,语文类型巨变(白话文作为书面语运用于非小说类文体)……使得非常难搞,如果不是不可以搞的话。但是孩子学语文又绕不过这些。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hi5 + 2 + 2 先敬佩一下
三宝妈 + 2 + 2 为了女儿学语文我也考虑了很久,看了韩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9-3-11 12:05:12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女儿学语文我也考虑了很久,看了韩兴娥老师2周教完一本语文,然后学上下五千年(271个故事,带文言文),我也想这样,但书不好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9-3-11 12:43:03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里, 我想起前不久好像学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诗歌。二年级

我顺手问了句孩子, 雷锋是生活在什么时代的人? 结果孩子的回答让我沮丧无比 :'什么时候? 不知道。 难道是清朝?  只知道活了22岁。 很喜欢帮助人,湖南人。”

我被彻底雷到了。

翻开语文课本。 你说孩子没有学吗? 学了,有AAB的词(比方长长的,蒙蒙的)。里面的字我们都会写了。多音字都点了。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是什么意思, 也知道。

然后背诵了这首诗歌。

对照大家贴的语文学习的范例,我。。。。。真的无语。。

想起前不久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雷锋传记。 原本想借给孩子看看的, 但是发现里面的政治色彩过于强烈,又退却了。

我想问个实例, 在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讲述雷锋, 我们应该怎样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23:39: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i5 于 2009-3-11 10:52 发表
谢谢阿Q的建议

还是繁体字的问题, 简体字认着都费劲, 繁体字还是先搁一边吧。
另外对香港的教育体系不熟悉, 教材也很难见到。
目前还是在放羊。。。


目前要求不要太高了,我大多数在美加的朋友,都会为孩子学习中文这个事情发愁。孩子小的时候还好,再大了打死也不去学了。现在带孩子回国,孩子连话都不太愿意说。

所以目标放在孩子可以流利的用中文对话上,就已经很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hi5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23:41: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ishuhappy 于 2009-3-11 12:43 发表
我想问个实例, 在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讲述雷锋, 我们应该怎样讲? ...


很理解,其实现在对成人都不好讲这个问题。到底讲真的还是假的!

毕竟是造出来的神,虽然其很多精神还是值得宣扬,但拿那些编造出来的、拔高出来的东西,又如何去给孩子讲呢?

就不必讲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14:42: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i5 于 2009-3-12 02:34 发表
阿Q说的对, 目标先说话流利。
不过, 咱这不是不甘心吗,每每听到别人说中国人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 就狂汗


你说的很对呀,其实汉语非母语的人,学会汉字那简直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咱这里比洋鬼子有很多优势呢,至少有语境。应该引导孩子学学。

国内这方面的好资源确实少,以前我一位老外同事想学汉语,我只好找了些学拼音的软件给他,那时候要是有石碑就好了。

再有就是你给孩子来讲,找一些优美的文字,配上拼音和图片。不一定非要找课本系统的学呢。我和大家也一起帮你留意适合的东西。我那些在国外的同学和朋友们其实也都很需要这个东西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hi5 + 2 + 2 不胜感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9-3-12 16:59:55 | 只看该作者
从各位的辩论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加深了一些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00:21:2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说说这个话题,我个人的感觉里,目前学校语文教育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总是给出一个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灌输给孩子们。实际上,每一篇文章,不同的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读,可能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真正的语文教育应该是让孩子们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感受和想象,哪怕离谱也不过博得大家一笑。耳听到了各种解释后,大多数的孩子会选择较为合理的解释。

人文的东西,原本就不应该统一标准的。

所以现在的语文教育,基本是为了考试而设计的。有了标准答案才适合于考试啊。不过一个文字,仅给予一个标准,那也是我们的老传统了。在古代,那标准就是圣贤的话,哪怕那个圣贤已经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了。

我们现在课本上的答案就一定是标准答案么?那恐怕未必。

举一个例子,比方孩子们都要求背的一首传唱多年的古诗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一般课本上解释都是: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而对他的赏析认为: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原本是很完美的东西,但偏偏有好事者考证出:,“乌啼”者,“乌啼桥”之谓也。说是在寒山寺西三百米处,有一座乌啼桥。“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而江枫也不是江边的枫叶,是寒山寺前是否真有两座并排的姐妹桥,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而愁眠也不是愁绪难以入眠,而是寒山寺附近有一座山叫做愁眠山。如果这种说法属实的话,那上面的那些解释就完全是自作多情和六经注我了,其不是太好笑了么。

也有人指出那些桥名地名应该是先有这首诗,才由诗而得名的。其实那种都有些道理,我自己就认为唐诗不过类似现在的歌词而已,并不是那首诗都包含了那么多的想法,比如李白的“静夜思”读起来朗朗上口就是了,这一点就足以传唱好几百年,又何必多余的去说李白非要表达什么呢。而那些好事者说自己是考证,但并没有列出那一本苏州志里写有晋代有那座乌啼桥,这就是中国学者不严谨的地方,不像美国人,写任何依据,都要给出所引用的出处来,我估计那些人也是道听途说得来的。

其实要解决这个难题可能并不困难,如果哪位学者愿意去探索,我想中国那么丰富的地方志一定可以给出一个答案来。可惜几百年了没有一位学者愿意踏踏实实的做点事情。大家都习惯了告诉别人这么说是正解,也习惯了这么去相信,而无人提出质疑。

如果一个事情,有多种解释,无妨在课本上把各方观点都列出来,那样教出来的学生,才真正会是有思想的学生呢。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3-13 00:2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hi5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12:20:19 | 只看该作者
转一篇帖子,来说语文教育标准答案的可笑

  今天老妈去参加我侄子的家长会,带回了2套侄子的考试试卷,我很好奇,拿过来看了现在小学生的试卷后,我震惊了!这是什么狗屁教育?这样的教育有希望吗
  
  下面给大家详细说说我看到了什么!
  
  侄子在本市某著名小学读书,有这么几道题:
  
  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          ),(         )
  
  我看到侄子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后面是一把大大的X,我就奇怪了,我也是想到的这2句。好奇的问侄子,这个不对??那答案是什么?侄子说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哎~这就奇怪了,因为是个春天的夜晚,就要是这句有春风的???要这个思念故乡的人不是江南的,是不可能说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的!!一个东北人春天思念故乡,会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应该更准确。再扯远点,思念故乡,一千个人可以吟一千句不一样的诗,这个也可以有标准答案的么?
  
  接下来是默写,题目是:我们学过《桂林山水》一文,请将下面句子默写下来,然后就是整段的要默写,这有什么用?死记硬背别人的文字有什么用?
  
  还有个题目:《匆匆》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散文,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
  
  我侄子写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后面一把好大的X。
  
  但标准答案竟然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就更奇怪了,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欢这句,我可以喜欢那句,难道最喜欢的一句话也要统一么?为什么“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不能喜欢?就一定要喜欢“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对比这2句,我也喜欢“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我觉得这个题目应该是“你能把老师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才对!
  
  再看别的试卷,更莫名其妙了,比如“请说出阿拉伯数字的来历,是哪个国家创造的”,侄子不知道,问我,我也不知道。我只好上BAIDU去搜一下,才知道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莫非我吃块猪肉,还一定得知道它是哪个养猪场养出来的?
  
  
  最后有个题目让我彻底崩溃了:请用一句话说明“ π ”的含义。侄子回答的是:π的含义是圆周率。竟然打的是把X,这就奇怪了,正好我老婆大学说读的是理科,我马上问她,π是什么意思,她说圆周率啊。
  
  两个人狂汗,问了侄子半天,他也没说明白,大概的意思是,标准答案是:π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ubaichun + 5 + 5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9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7:49 , Processed in 0.12280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