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空老教授有关童蒙教育的开示摘录
净空老教授有关童蒙教育的开示摘录
◎读书志在圣贤,读经贵在将圣贤之道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佛曰:转凡成圣
◎儿童读经成败关键,须家长与老师配合,以身作则
◎延续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教学——“教之道,贵以专”
◎儿童教育从《弟子规》下手奠定根基
◎儿童教育父母须负全责,通力与老师配合,委与他人,不负责任
◎一经通,全部皆通,贪多嚼不烂
净空法师倡导儿童读诵经典:
古时候的书,你不能说它不合科学。你看我们看古书,古时候木刻的刻版书,每一页十行,每一行二十个字,换句话说,五行就是一百个字。根性劣的,老师每天教你念五行,五行要念到能背诵,念多久能背诵才算数呢?不能超过十遍,超过十遍以上就太吃力了,就是十遍能够背得下来。譬如说一般比较根性劣一点的,一百个字他念十遍就能够背得下来,这就可以教了;中上根性的能够三百到五百字,十遍也能背下来;上上根性的人,大概七百字他十遍都可以背下来。教他背。如果十遍背不下来的,字数减少,减少到他十遍能够背得下来,以这个为标准。
背下来之后,老师再督促他,要背一百遍、背二百遍。根性利的人、聪明的人督促他背一百遍;根性差一点的人,教他念二百遍。到第二天,先把前面教的背一遍之后,然后再教新的经文。这是童蒙教学用这个方法,天天教他朗诵、教他熟记,目的在那里呢?目的是把他的妄想打掉,这个方法妙绝了,使他心地纯正,把古圣先贤这些教训统统记在心里。因为这个时候,他智慧没有开,不需要讲解,讲他也未必能理解,只是教他背,教他背诵。
到十三、四岁,智慧开了,懂事了,再开讲。所以中国古时候没有中学,只有小学太学,太学就仿佛现在讲的大学。太学里面就是讲解,小时候所背的这些经论,要在太学里面做深入的研究探讨、讲解辩论,所以读书乐!上太学有许多老师,当然每一个老师指导的学生并不很多,十个、八个,用现在话讲都是小班制。老师带着学生去旅游,游山玩水,走到那个地方讲到那个地方,一面走着一面就是研究探讨,不需要带书,参考书都不要。老师背过的,说到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都背得滚瓜烂熟,那里还要带书,还要带什么参考书,都不必要。一面旅游就一面讲解,因为典籍里面有很多关于历史、地理,所以在旅游当中,真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考察,成就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这是真实的学问。所以他那里会有时间去打妄想呢?这叫真正的学问,真实的智慧,这才能解决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