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8792|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象力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 17:4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觉得我们肯定对于想象力这个词的理解有歧义,
否则,为什么文学评论家们痛心疾首中国文学缺乏想象力,
而另一方面,网民们正在用无尽的“想象力”贡献着一部部有“想象力”的作品?
恶搞,网络流行语,玄幻小说,历史穿越小说,YY(意淫)小说,盗墓小说......
面对这些东西,你没法否认作者们背后的“想象力”。
有个文学批评家提出了一种新说法,说这些小说都是些幻想,
幻想是一种腐化性的想象。

想象是自由的活动的表现,思维改造所采取的一种形式,是对感情的一种探测。有深度、有广度的探测就是好的作品。而幻想则是想象的过程中被腐化,也称为腐败化的想象。
    比如你是一个审判官,去审一个嫌疑犯,你必须要深入挖掘下去,可你遇到了问题,比如这个人有权力,有人帮忙,你审不下去了,你的想象转了弯,成了变形的东西,腐化的意识,腐化性的想象,幻想就是腐败性的想象,腐败性的满足,古代神话借助想象征服自然,是一种娱乐性的文学。
    《哈利·波特》以及现在国内兴起的玄幻文学,就是一种幻想,一种虚幻性的满足,让这种虚幻性的满足在一个虚构的感情中得到释放。这就是一种腐败性,腐化性的想象。吴其南(温州大学教授)


这个教授说了一大堆我觉得他并没有说到点子上,板子不应该打在幻想上,想象力的本来词义就是想象出不存在的东西,这本身跟幻想没什么区别。但显然,想象力是比幻想听起来更高级的东西,那么,高级在什么地方?

哥雅,西班牙画家,一语道破这里的玄机,他说:

缺乏智慧的幻想会产生怪物,与智慧结合的幻想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源。

看完这句话一下子豁然开朗。幻想是任何人都能具有的能力,可是世界上没有一门学问叫幻想力,
人人都能幻想,但并非每种幻想都能上升到想象力的高度,区别在于,幻想里面是否有智慧含量。
有智慧的幻想作品是高级营养,像《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没有智慧含量的幻想作品是垃圾文化。
也就是这位教授所说的“腐败性、腐化性的想象”。像网络上大量的YY(意淫)小说。

智慧给人以启迪,幻想给人以娱乐,两者的完美结合构成艺术品。
仅有娱乐功能的作品不是说人们不需要,只是说档次比较低。
物以稀为贵,难以开采的黄金才值钱,铜铁的档次就比较低。
但不能说铜和铁在人们生活中就不重要。

所以把网络上的一些即便是yy的作品笼统称为垃圾文学还是比较不合适的。

孩子是天生的幻想家。但教育不应该满足于让孩子陷于幻想的世界里。
幻想力不需培养,其实也谈不上什么保护。今天这个世界,不是说老师和家长
不让孩子幻想孩子就乖乖不去幻想了。资讯,传媒的发达让孩子的幻想空间和动力很大。
想堵都堵不住,更不用说保护了。

教育者要做的其实是把孩子无尽的幻想力与智慧结合起来,让幻想升级为想象力。
说到智慧,估计很多人又该头疼了。其实,除了人生智慧,人生体验之外,艺术方面的智慧
主要包括艺术熏陶,艺术品味,艺术史,艺术思维等等。这些内容的培养是应该从小
开始培养的。我们只有美术课,很多时候我们的美术课基本等同于画画课。
而国外有一门视觉艺术课,不仅仅包括画画,手工,还囊括了艺术熏陶,艺术品味,
艺术史,艺术思维等等的培养。这方面请参考我转的《美国视觉艺术国家课程标准》。

此外,一件艺术品除了智慧和想象外还有另外一种载体,那就是具体的表现技术。
作家要用文字,画家要用色彩和线条,导演要用光影,所以在孩子一方面要
进行艺术熏陶等智慧培养,同时,也要让孩子练好一些技术上的基本功。

一些孩子胡乱涂鸦,有些老师说不错,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但我觉得有时候这种想象力的保护比较玄虚。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既没有艺术熏陶,
也没有练到技术,所以,涂鸦可以,但胡乱不可取,还是要有指导,涂出一些门道来。
比如,国外孩子涂鸦的时候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去涂一些古埃及的纹章之类,
这样,既涂鸦保护了兴趣,又增加了艺术史的知识与艺术熏陶,一举两得。

有人说孩子胡乱涂鸦有毕加索的味道。这种说法显然不通。
一个孩子还没有到任意发挥的境界,那是绘画大师的专利。毕加索用几个线条
表现牛你可以说是禅的境界,其他人这么画可能就是乱涂。

大师的画作背后都是有故事的,大师本身就是故事,他的每种做法背后都有
深刻思想的解读。东施效颦是可笑的。

认真练好基本功,不仅包括技术上的基本功,还包括艺术熏陶方面的基本功,
这两个基本功打好,将来与一定的人生智慧结合才会产生好的作品,

没有基本功就想一步登天靠“点子”,“想象力”成名成家,那是大忽悠的做法。
想象力,基本功,人生智慧三者一个都能少。单独一样拿出来可能都不难,

难的是三者完美的结合。人才难得,难的就是这种能力的整合。


.

[ 本帖最后由 老易 于 2009-3-21 00:5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27 金币 +27 收起 理由
snowman0322 + 2 + 2 看了很多遍了。希望多点这方面的文章。
walkingpig + 1 + 1 老易的帖子篇篇都是精品阿
Irene2005 + 2 + 2 真好哇!
小胖子的PLLP + 2 + 2 谢谢启发!
天堑变通途 + 10 + 10 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指导帖
hq1966 + 10 + 10  真是高产哪 这么多帖看不过来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3-2 18:22:22 | 只看该作者
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1904~1994)认为要达到有艺术成就这个目标,“想象”不可缺少。而所谓“想象”,他认为决不是“一种创造一种新颖题材的能力”,而是“为一个旧的内容发现一种新的形式”。他指出:“大画家提香再现一只普通的手时所显示出的艺术想象力,要比以呆板的传统方式创造几百幅表现梦呓的超现实主义的画所变现出的想象力丰富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0:2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qsqsqsqs 的帖子

这个想象力跟哥雅说的想象力可能内涵不大一样。
不知道英文是什么,加引号是不是一种特定术语。
这话题很深,希望大家好好聊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3-2 21:29:48 | 只看该作者
引号是我引述时加的,原文没有。我看的是译文,原文未找到,因此不知原文是什么。艺术创作的想像,学术科研中的想像,认知社会时的想像,分别都有人论述,似乎也应该分开来谈。

就艺术创作的想像而言,哥雅所谈和阿恩海姆谈的也不是不可统一。智慧就表现在能为既有内容找到新颖的表达上,而不是表现在凭空编造上——这样表述,二者就统一了。实际上就我看,哥雅本人的画作正是题材上并无特殊,但表达上颇为特殊的一位。

艺术创作方面的基本功也不能一概而论,没有什么 基本功创作出杰作的例子似乎也不少。今天读参考读到今年凯撒奖包揽7个奖项的电影是Seraphine,这是一个画家传记片,传主生于1864死于1942,是个女仆,但被认为是原始派大画家……她好像没有经历过什么基本功训练。这部电影台湾译为《花开花落》,网上有不少介绍现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3-2 21:36:24 | 只看该作者
《花落花開》Seraphine  

法國「素樸藝術」代表畫家
傳奇人生完整剖析

分  級: 保護級
語  言: 法國、比利時\法語、德語發音(2008)
片  長: 121分鐘
類  型: 傳記美術片
製  片: 米蘭娜波洛(Milena Poylo)、吉利薩賈托(Gilles Sacuto)  
導  演: 馬丁波渥斯(Martin Provost)
編  劇: 馬丁波渥斯(Martin Provost)、馬克艾迪諾(Marc Abdelnour)
演  員: 友蘭達夢露(Yolande Moreau)【巴黎我愛你】
歐路奇圖科(Ulrich Tukur)【竊聽風暴】

上映日期:2008/11/14 晚場起
上映戲院: 長春戲院、真善美戲院

劇情介紹:

將世界的瘋狂,畫作朵朵驚奇

那些畫,都是我想說的話…

1912年,42歲的天才素人畫家,薩賀芬路易,其貌不揚的她平日隱身在杜佛夫人家當女傭,閒暇時陷溺在繪畫世界。她從自然和生活擷取繪畫素材,獨特的舉動處處橫溢過人的藝術直覺。

一天在杜佛夫人晚宴上,致力提倡「素樸藝術」的德國著名收藏家—威廉伍德,偶然驚見薩賀芬的畫,就在眾人唾棄她的畫作時,伍德卻決定將薩賀芬的畫全部買下來,並鼓勵她繼續發展繪畫才能。得到了伍德的賞識,薩賀芬更加努力作畫,積累作品。

一戰爆發後,伍德被迫逃離法國,拋棄薩賀芬。然而戰時,不論經歷多少困難,薩賀芬都不曾放下畫筆,一直默默持守對藝術及伍德的愛。1927年,伍德回到法國,與薩賀芬重逢、再續前緣。但成名後的薩賀芬,卻開始瘋狂,漸漸迷失自我…

關於電影

薩賀芬路易,一位綻放在戰爭背景的法國素樸派畫家,在【花落花開】中拾起畫筆揮灑她的絢爛生命。本片由馬丁波渥斯執導,由法國凱薩影后友蘭達夢露詮釋。電影上映時,還同步展出薩賀芬的畫展,吸引了許多法國民眾和藝文界人士的共襄盛舉,一同欣賞薩賀芬帶來的視覺饗宴。

故事發生在世界大戰之前,一個離巴黎不遠的小城鎮桑利斯。薩賀芬是個獨來獨往的中年婦女,平日幫傭,下工就畫畫。她喜歡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裡親近大自然,因負擔不起畫材費用,她便從生活週邊取材,收集土壤、動物的血,甚至搜括教堂燒融的燭脂來製作顏料。

友蘭達的精湛演技恰到好處地再現薩賀芬那難以理解的行徑,她表現出來的不受拘束,就像她畫作那般繽紛多彩,而片中呈現的薩賀芬畫作,都是裝飾在世界知名館廊的經典之作,例如巴黎的馬約爾美術館(Maillol Museum, Paris)、尼斯的國際素樸藝術館(Museum of Naive Art, Nice)。

歐路奇圖科飾演的德國藝評收藏家威廉伍德,在影片中與薩賀芬維持一種難以言喻的優雅關係。偶爾他是純粹的藝術愛好者,有時是學者、師長、朋友或經紀人。兩人的關係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斷。但薩賀芬仍留在被遺棄的小鎮,夾在戰火和驚恐之間持續作畫,即使經歷極端困頓的時局,她依舊守護著自己的單純信仰。

【花落花開】以樸素的視覺風格訴說了一則愁美的故事。編導以恬淡的田園氛圍交纏無情的戰火背景,藉由薩賀芬獨到過人的手筆與天賦,吸引我們進到她溫柔、寂寞的畫中世界,領略她短瞬人間、卻恆久存在的燦亮火花。

關於「素樸藝術」

何謂「素樸藝術」?

「素樸藝術」根據法文Naifs而來,英文稱之Naive Art,意指純樸天真的藝術,也被稱為「現代原始藝術」。這種藝術天生自然、原始純真,創作者無師自通,不受既有的藝術法則束縛,風格自由獨特。通過作品的展現,觀者可以直擊創作者的心靈世界,從中洞察人性的本質。

背景起源

「素樸派」並沒形成一個團體,是評論家為方便稱呼而如此命名,也有人稱之「二十世紀的早期畫家(Peintres Primitifs)」或「二十世紀的原始畫家」。他們是一群業餘的藝術愛好者,對於開展新的主義毫不關心,所以不像印象派那樣有群體藝術運動,因此也不把繪畫當做職業看待。

他們坦率天真、隨心所欲,以直覺將他們思緒所及、觀察到的事物畫進畫布,處處充滿天真浪漫的魅力,瀰漫著原始的詩意,在人類與世界之間存在著最自然樸素的交流。

素樸藝術的推廣,以銳眼的德國藝評收藏家威廉伍德(Wilhelm Uhde, 1874~1947)貢獻最大,尤其他發掘了有「二十世紀素樸藝術之父」之稱的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讓世人從而認識素樸藝術的撼人力量,並使其他幾乎被忽略的素樸藝術家-薩賀芬路易、路易維凡、安德列波希安、凱米爾邦波瓦等人的偉大作品得以受到世人的關注。

作品特色

素樸派原始純粹的藝術形式,在近代的藝術領域裡以新鮮的姿態獨樹一格。他們無師自通、技巧單純,描繪形態獨特,畫面的空間感並非我們習慣上的認知;他們自發性強、坦率直接,詮釋題材膽大不受拘束,相較於學院或古典畫派,反展現了一種童稚的清新感;素樸畫作的裝飾性高,專注所見的視覺現象,對入畫的人事物刻畫細膩,筆觸明顯,畫面生動多變,用色活潑,同時又富滿情感,有時描繪宛如田園詩般的景物,卻隱約含有悲劇性的遺憾鑿痕。

畫派分布

素樸畫派不只侷限於法國,也在地中海沿岸發展迅速,如南斯拉夫和希臘等國家。此外,在格魯吉亞、匈牙利,和一些中南美洲國家也出現了素樸藝術的蹤跡。主要代表人物有: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薩賀芬路易(Seraphine Louis, 1864~1942)、路易維凡(Louis Vivin, 1861~1936)、凱米爾邦波瓦(Camille Bombois, 1883~1970)、多明尼克培洛涅(Dominique Peyronnet, 1872~1943)等人。

關於薩賀芬路易(Seraphine Louis)

9月2日生於瓦茲河畔奧維爾(Arsy-sur-Oise),薩賀芬路易(1864-1942)是一位法國素樸派畫家。她的父親是名鐘錶匠,母親是牧羊女,她的童年在學校和牧場之中渡過。自1882年起,薩賀芬便長居桑利斯(Senlis),成為畫家之前都在幫傭做苦力。

1905年,據悉就是這一年薩賀芬的守護天使「獻聲」告訴她要開始提筆作畫。她的純敬虔誠,讓這些「天使之聲」伴隨她的創作之路直至生命盡頭。薩賀芬的作品於1912年由德國藝評收藏家威廉伍德(Wilhelm Uhde)發掘。當時伍德搬到桑利斯,薩賀芬正好負責打掃他們的房子。在一次晚宴上,伍德偶然在鄰居的房子看見一幅蘋果靜物畫,卻意外發現,這幅令人驚艷的畫作竟出自於他們的清潔婦薩賀芬之手。於是伍德買下薩賀芬的全部畫作,並鼓勵她持續畫出更好的作品。

薩賀芬從未受過正統的繪畫訓練,生活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她唯一的靈感來源是教堂的彩繪玻璃。她的作品多以富生命力的奇幻葉花、羽毛、水果等重複的裝飾性圖案為主,偶爾瘋狂地點綴睫毛和著火的叢林,強烈大膽的配色反映了薩賀芬的心境和夢想。

薩賀芬的畫家生涯非常短暫。1914年,一次大戰爆發,伍德被迫離開法國,薩賀芬遂躲在自己的世界用創作渡過戰爭。1927年,伍德回到法國,搬到香提伊(Chantilly),當他參觀桑利斯之友藝術社在市政廳展出的畫展時,他再次發現薩賀芬的畫作,並下定決心支持她成為畫家。為了方便薩賀芬工作,伍德定期提供她畫具和財力上的支持,在他的賞識與資助之下,薩賀芬的畫作漸漸受人矚目。

1930年,在薩賀芬首次參與素樸派畫展的3年後,由於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伍德的財務狀況岌岌可危,無法再購買她的畫作。薩賀芬最後陷入精神錯亂、被害妄想的幻覺世界,被安置在一間精神病院裡。即使她的作品展出、賣出,伍德都無法與她見面告訴她實情。雖然伍德向外宣稱薩賀芬在1934年的時候過世,但事實上她一直活到1942年12月18日,始終形單影孤。

1945年,薩賀芬死後3年,在伍德的推動下,在巴黎的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薩賀芬終於有了她自己的第一場創作個展。

關於威廉伍德(Wilhelm Uhde)

威廉伍德(1874-1947) 出生在一個資產階級的大家庭,是個德國作家、藝評家,也是藝術史上的大收藏家和藝術史家。伍德在學時主修法律,但在前往義大利佛羅倫斯學藝術史後眼界大開,1903年決定搬到藝術首都巴黎,以便更親近藝術。

來到巴黎後,伍德迅速在左岸拉丁區的圓頂咖啡館(Le Dome)成為德國藝文圈的核心人物。慧眼獨具的他是最先收藏畢卡索和布拉克畫作的人物之一,並在蒙帕那斯區(Montparnasse)為他們辦過畫展;他更是兩位立體主義大師的摯友,畢卡索在1909年曾用多視點的立體變動筆法畫過伍德的肖像:《Portrait of Wilhelm Uhde》。

伍德的名字和20世紀巴黎最著名的前衛藝術是分不開的。在他的藝術追求之路上,很快便發掘素樸藝術代表人物,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高度創新的繪畫潛力。

1912年伍德搬到了桑利斯,因緣際會之下驚見薩賀芬的畫作,便鼓勵她繼續發展繪畫天份。除了薩賀芬,伍德對路易維凡(Louis Vivin)、凱米爾邦波瓦(Camille Bombois)、安德列波希安(Andre Bauchant)等畫家的作品深深著迷,並給予大力支持。他曾說過:「他們(素樸藝術家)代表的意義,不止於表現事物的外貌,而是體現超然形上的宇宙真實。」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伍德被迫返回德國,他的收藏品被剝奪分刮到法國各處。直到1927年,伍德回到了法國,再次遇見了薩賀芬。

1928年,伍德在巴黎策劃了素樸藝術展,參展的除了有盧梭和薩賀芬外,也包括了波希安、邦波瓦、維凡等素樸藝術家的作品。伍德稱這些素樸派畫家的作品為「現代原始藝術」。為了讓這些充滿創意驚奇的素樸畫作給更多人看見,伍德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推動,貢獻良多。

1938年,伍德被德國剝奪公民身份,財產被法國沒收作為他的藝術商朋友卡恩韋勒(Kahnweiler, Daniel-Henry)的收藏。伍德晚年隱藏在法國西南部渡過戰爭,死於1947年。

伍德終究還是實現了自己對薩賀芬的諾言。1945年,他在巴黎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為她辦了一場個展,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薩賀芬用生命血淚畫出來的驚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1:4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qsqsqsqs 的帖子

讨论这个问题一定要特别谨慎。

艺术这个领域藏着很多“超人”。。。
还真无法用寻常人的标准去看待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3-2 21:44:56 | 只看该作者
1997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授予《不真实的国度——画家达戈传奇》,传主是个终身独居的清洁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3-3 06:29:49 | 只看该作者
认真练好基本功,基本功练好,将来与一定的人生智慧结合才会产生好的作品,
没有基本功就想一步登天靠“点子”,“想象力”成名成家,那是大忽悠的做法。

看此段能否惊醒做梦得“穿墙术”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3-3 06:39: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i5 于 2009-3-3 03:47 发表
有些异议。
举个例子, 我国的美术教学是从前苏联搬来的, 从素描到色彩, 讲究极其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很多外面的绘画培训 ,为了尽快提高基本的绘画技能, 运用大量的临摹和写生的课堂教学。 可是学生出来遇到的普遍问题是不会创作了。 只能照着画,  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搬运拼凑的活, 将别人的作品改装一下。 这些人的基本功可说是相当过硬的, 你让他们临摹前人的作品, 画出来一模一样, 真假难分。 可让他们去创作一幅自己的画作, 就画不出像样的来了。 这种现象在视觉艺术, 建筑。。。领域普遍存在。 经常看到东施效颦的作品, 有的干脆就原版照搬, 省事。
反而那些没有受过严格基本功训练的人, 凭兴趣一直画下来。 基本功虽然不过硬, 可是却创新不断, 让人叫好的作品层出不穷。
所以绘画, 包括设计这东西怎么教很有学问, 尤其是教孩子。 好像有个叫李越儿的教绘画的老师, 很注意培养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儿童绘画教学上很有一套。


俺看你这段文字,就发现你已经无意识说明了基本功并不能破坏想象力,而在于破坏绘画兴趣的基本功训练手段

原帖由 hi5 于 2009-3-3 03:47 发表
反而那些没有受过严格基本功训练的人, 凭兴趣一直画下来。 基本功虽然不过硬, 可是却创新不断, 让人叫好的作品层出不穷。


呵呵,再好的创意没有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表现出来终究是“水中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3-3 07:23: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i5 于 2009-3-3 07:14 发表
回楼上

前面qsqsqsqs已经举出了,基本功平平, 也出了大师。 这样的例子我也见了不少。而基本功扎实的很多只能是复制画匠, 而不能成为大师。

只强调扎实的基本功, 而不讲培养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艺术------自己懂别人都不懂的天才创造的自娱自乐的玩意儿

我们的孩子不是天才的情况下,就不要复制天才的成功之路,否则多数东施效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2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12 06:20 , Processed in 0.23857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